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操作显微镜时,若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时,下列哪个操作不能做?( )A转动细准焦螺旋B转动粗准焦螺C调节反光镜D使放大的部位置于中央2 . 下图表示4种食品营养物质的含量,用于预防坏血病效果最好的是( )ABCD3 . 一粒花生种子在酒精灯上充分燃烧后,剩下的灰白色的物质是( )A蛋白质B无机盐C糖类D脂肪4 . 蒸腾作用是指( ) A叶片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B叶片排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过程C气孔释放氧气的过程D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5 . 下图是早春播种后的地膜覆盖,其中塑料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害虫啃食农作物B保持适宜的温度C保持空气流通D种子萌发需要避光6 . 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色觉正常,有的人是色盲患者人体的上述形态,生理特征叫做( )A遗传B变异C基因D性状7 . 为研究茶叶中的茶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效果,研究人员利用大鼠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处理及结果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胰岛素含量(mU/L)甲健康大鼠灌喂生理盐水14.2乙患糖尿病大鼠灌喂生理盐水11.7丙患糖尿病大鼠灌喂含茶多糖的混合液12.4A实验应选取多只大鼠重复实验B三组大鼠均应灌喂等量的溶液C茶多糖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结果表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升高8 . 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的主要目的是A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B消耗掉叶片中的水分C消耗掉叶片中的无机盐D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9 . 关于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单细胞生物B是多细胞生物C不具有细胞结构D不是生物10 . 下列对被子植物一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B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C叶芽中的芽原基直接发育成叶D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11 . 一朵花的哪部分摘除后,这朵花肯定不能再发育成果实( )A雄蕊B雌蕊C花药D花冠12 . 小明家有一棵桃树,炎炎夏日,小明喜欢在树下一边乘凉一边吃桃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吃的桃肉是果皮,珠被发育而来B桃子属于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C桃核上坚硬的木质部分是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D在桃树下乘凉是因为桃树的蒸腾作用,它可以调节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氧气浓度13 .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A图甲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部分示意图,正确顺序是5、3、2、4、1B若视野中出现气泡,是因为图甲中步骤4操作不当引起的C图乙中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的结构是和BD图乙中的结构和A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14 . 细胞的“动力车间”是( )A叶绿体B染色体CDNAD线粒体15 . 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持生态平衡自我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B沙漠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温带草原生态系统16 . 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B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C蕨类植物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不适于陆地生活D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17 . 图所示为三种不同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多个能形成神经组织B细胞的形态不同,功能也有差异C都属于植物细胞D都有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18 . 种庄稼和养花要施肥,这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缺少某种无机盐时,植物不能正常生长,表现出某些异常症状。王小萌家里有一块麦田,其中的麦苗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有的还出现紫色,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急需施加( )。A氮肥B磷肥C钾肥D硼肥19 . 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的目的之一是A了解生物的结构特征B了解生物的生长发育和行为C了解生物的生长环境D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20 . 下列关于樱桃植株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B茎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C芽在发育时,营养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D植株生长需要施肥,主要是给植物提供有机物21 .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用具,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选用的材料、用具合适的是A用碘液检验是否含有淀粉B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C用蝗虫探究绕道取食行为D用吸水纸擦拭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22 . 下列不属于器官的是( )A果实B茎C叶D根尖的分生区23 . 下列关于藻类植物描述中错误的是A大多生活在水中B植物体结构简单C没有根、茎、叶的分化D有根、茎、叶的分化24 . 低温下蔬菜、水果的贮存时间更长,其主要原因是低温条件下( )A不容易串味B可降低水分的蒸发C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D抑制光合作用25 .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仙人掌的叶变为刺状B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鱼儿离不开水二、综合题26 . (1)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能_环境;海豹的皮下脂肪厚,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这体现了生物能_环境。(2)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_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_关系;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_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_关系;雨水是影响它生活的_因素。生态因素区分为_和_。27 . 学习生物的最高境界是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请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小明是园林工人,每次大树移栽后,小明都要给大树“输液”,小明总将针头至少插入大树茎的木质部,原因是_,大树的茎能长粗是因为茎中有_这一结构。(2)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从细胞层面看是由于_,从物质层面看是由于_。(3)晓月的爸爸种了几个蔬菜大棚,每当日光强烈的中午,晓月的爸爸总要将遮盖大棚的塑料薄膜打开一条缝,她百思不得其解,请你给出合理的解释_。(4)经常使用化学肥料会导致土壤板结,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土壤板结导致减产的原因是_,解决土壤板结的有效措施是_。(5)苔藓植物不能长的很高,而被子植物能长很高的原因是_。三、实验探究题28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提高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A、B、C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温室ABC二氧化碳浓度0.03%0.1%0.1%温度()252510(1)为了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_和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2)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_和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3)观察实验现象,发现B温室的萝卜幼苗比A温室的萝卜幼苗生长速度_,其原因是B温室内_。(4)秋末收获的萝卜,在存放时间过久的情况下会出现“空心”现象,这是因为_的缘故。29 . 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作了模拟探究。(1)提出问题:_?(2)作出假设: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3)实验步骤如下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两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重复步骤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昆虫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开始数目幸存数目开始数目幸存数目开始数目幸存数目绿色昆虫20927133920灰色昆虫205154122A:第三代中_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_昆虫幸存者减少。B: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_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_的结果。(4)得出结论:_。(5)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