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诊断报告管理相关要求[].ppt_第1页
乙肝诊断报告管理相关要求[].ppt_第2页
乙肝诊断报告管理相关要求[].ppt_第3页
乙肝诊断报告管理相关要求[].ppt_第4页
乙肝诊断报告管理相关要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乙肝诊断报告管理要求,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月25日,在主要内容、诊断标准报告现状中存在问题报告技术要求和建议,一是根据诊断标准、范围相关术语对诊断原则进行分类,诊断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一)适用范围、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 )经2008-12-11批准,在2009-06-15实施,原GB15990-1995同时废除,国标成为转行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二)术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是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其核酸由不完全双链DNA组织,约3200核苷酸,可引起人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hbv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之一。 (二)术语乙肝病毒抗原hepatitisBeantigen,HBeAg是HBV前c区和c区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分子量约15kD,是HBVDNA复制的标志之一。 2.4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antiboytohepatitisbcoreantigen (HBcAg ),hbc是HBV感染后核心抗原(hbcag )生物体产生的抗体,表明HBV的现病感染或现有感染。 其中抗HbcIgM阳性显示患者为急性HBV感染,抗hbccgG阳性,而抗hbccgG阴性或低水平显示慢性或过去感染。 (二)诊断标准术语3、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bvirusdeoxyribonucleicacid、HBVDNA是HBV的基因组,是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包括HBV的遗传信息。 2.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的细胞中,当肝细胞中含量最高,肝细胞炎症、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ALT释放血液,显着提高血液中该酶的活性,因此酶对肝细胞的(3)诊断原则,乙肝的诊断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是根据血清HBV标记和HBVDNA检查结果进行的。 (四)诊断分类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型肝炎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5)诊断,5.1急性乙型肝炎5.1.1最近出现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5.1.2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 (谷丙,0-40 )和AST (谷草,0-40 )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 -仪器设备、试剂? 5.1.3HBsAg阳性。 5.1.4明确证据显示,6个月内检测出血清HbsAg阴性。 5.1.5抗-HBcIgM阳性1:1000以上。 (阳性,ELISA)5.1.6胆组织学符合急性毒性肝炎的变化。 5.1.7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5.1.8疑似急性乙型肝炎的病例可诊断为:符合5.1.1和5.1.3,同时符合5.1.2和5.1.3,5.1.9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4,同时符合5.1.5,同时符合5.1.6,同时符合5.1.1 与5.2慢性乙型肝炎一致,5.2.1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HbsAg阳性5.2.2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明,抗HbcIgM阴性。 5.2.3慢性肝病患者生命体征,如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5.2.4血清ALT反复或持续上升,包括血浆白蛋白下降、球蛋白上升、胆红素上升等。 5.2.5肝脏病理学具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5.2.6检测血清HbsAg阳性或HBVDNA,排除ALT升高的原因。时间5.2.7疑似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例,诊断为5.2.1和5.2.3相当于5.2.2和5.2.3相当于5.2.2和5.2.4的5.2.8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例有以下几种:同时相当于5.2.1、5.2.4和5.2.6 :同时相当于5.2.1、 符合5.2.5和5.2.6 :同时符合5.2.1、5.2.4和5.2.6 :患者急性:临床症状和体征,HbsAg阳性,慢性: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清学检查结果,HbsAg,5.3型肝炎肝硬化,5.3.1血清HbsAg阳性, 或者有明确的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的5.3.2伴有血清白蛋白的降低和血清ALT和AST的上升,血清胆红素的上升,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减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或者肝性脑病和腹水(参照附录b )。 5.3.3腹部b型超声、CT、MRT等影像学检查有肝硬化的典型表现(见附录b )。 5.3.4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和假小叶形成。 5.3.5可诊断为:5.3.1和5.3.2相应的5.3.1和5.3.3相应的5.3.1和5.3.4与5.4.1型肝炎病毒有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5.4.1血清HbsAg阳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见附录a ) a ) 5.4.2种影像学技术(超声、CT、MRI或血管造影)可发现2cm的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同时以AFP400 ug/l排除妊娠、生死系胚胎源性肿瘤和转移性肝癌(见附录B)5.4.3种影像学技术(超声、CT、MRI或血管造影)可发现2cm的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5.4.4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组织学检查证明是肝细胞癌。 5.4.5可诊断为:5.4.1和5.4.2相当于5.4.1和5.4.3相当于5.4.1和5.4.4,(6)鉴别诊断,6.1慢性HBV载体6.1.1血清HbsAg阳性史6个月以上。 6.1.2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无慢性肝炎征象,如肝掌、蜘蛛痣、脾大等。 6.1.3HbsAg阳性,血清HBVDNA可检测。 6.1.4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疑似病例:6.1.1、6.1.2和6.1.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1.4;(6)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6.2.1血清HbsAg阳性6个月以上。 6.2.2年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内。 6.2.3血清Hbs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未检出血清HBVDNA。 6.2.4肝脏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和炎症轻微。 疑似病例:相当于6.2.1、6.2.2、6.2.3确诊的病例:疑似病例也相当于6.2.4。 6.3其他肝炎病毒致病毒性肝炎,非嗜肝病毒致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其他病因致肝炎。 6.4型肝炎和上述其他肝炎也并发发生。 报告技术要求、报告管理原则乙型肝炎诊断分型包括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的病例,其临床类型为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 其中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与乙型肝炎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没有发生感染症的报告。 2、报告管理原则,乙肝属于法定乙肝监测报告传染病,为控制国家重大疾病,纳入国家免疫计划,制定了专门的防治计划。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规范报告24小时内发现的乙型肝炎病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审查报告的乙型肝炎病例信息,重新调查、分析利用。 没有网络直报的机构应当立即联系管辖区的乡镇卫生院/疾病控制中心。 3、报告管理要求,(1)流行病学史和既往史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史复杂,很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不详细询问,或者在询问时不愿意患者,不能正确回答,在医务人员的诊察中需要经常询问,特别是近6个月的流行病学史和过去乙型肝炎诊疗史。(二)严格符合诊断标准诊断的所有乙肝(急性、慢性)病例基本条件为HBsAg检测阳性,具备显性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或肝功能检测(阳性)生化异常条件之一。 若要进一步判断为疑似或确诊,需要将调查与详细的实验室或病例检查相结合。 实验室确诊:实验室确诊病例需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查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3)报告水平目前全省仅有HBsAg阳性病例报告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掌握当地/我院是否具有开展HBsAg检查、抗HBc-IgM、HBV-DNA、肝组织病理学、肝功能生化(血清ALT、AST和胆红素)的检查能力,如无标准,不得报告相应病例(四)急性和慢性分型“急性”和“慢性”诊断用于区别新发病和既往病史。 其中所谓“急性”肝炎是指半年内有感染史,或者指首次发病的新病例其他所有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包括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被报道为“慢性”肝炎。 两者主要是HBsAg阳性和肝功能异常持续时间的长短和临床表现的差异。 新发病例:过去从未经历过乙型肝炎,初次发现的病例是指半年内有新感染史的病例,其病程超过半年未痊愈(包括慢性急性发作)均报告为慢性肝炎。 “未分类”诊断:乙肝诊断分类无“未分类”诊断。 目前许多未分类的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没有填写,网上报告员没有进行验证,系统已成为缺省。 各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机构认真检查报告中乙肝“未分类”病例,及时纠正,明确最终诊断。(5)“疑似”和“确诊”诊断分类:乙型肝炎只有疑似和确诊病例两种临床诊断分类,是必需项目。 网络直报不允许临床诊断、阳性检查结果和病原携带者的诊断报告。 医疗机构诊断为乙型肝炎病原携带者的情况下,不进行网络的直接报告,需要记载在门诊日志中。 在报告疑似病例时,应立即进行排除和确诊。 (6)病原携带者:不进行网络直接报告,但需要在外来日志中明确记载。 采用供血机构非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的健康检查、采血检查等非诊疗活动医院门诊和住院术前等检查HBsAg阳性,如果没有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和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支持,也不需要报告,但应明确记载为“术前检查”。 所有诊断阳性病例应引导至相关医疗机构、诊室进行诊断。 因为没有临床证据。 (7)反复就诊的病例报告,根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要求,第一次确诊乙型肝炎的病例时只登记报告书。 在同一家医院复诊,传染病报告卡名患者经门诊医生和保安科医生确认后,在门诊记录中明确记载为“复诊”后,不再重复报告。 在医生诊疗和网络直接报道的过程中,发现了明确诊断出病例的乙型肝炎病例,所以不需要报告,但需要在门诊记录和感染症登记表上注明“复诊”、“具体诊断时间”和“XX医院XXXX年x月x日报告”。 (8)检查室检查结果阳性:医疗机构建立检查室和门诊、住院部的交流反馈机制,及时传达乙肝血清学、肝功能生化和肝组织病例检查结果,使诊疗医师能够及时获得乙肝诊断实验室的证据,进行综合判断分析。 医疗机构应保存实验室检查结果,准备检查病例诊断的准确性。 五、意见建议、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重视乙肝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报告手续,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职责,认真组织工作训练,加强疫情报告工作监督检查,防止漏报、再报告,着力提高报告质量。二、各级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健全院内外来验室和住院部传染病报告流程和交流机制,安排专业人员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接报告、知识培训和自检奖惩,认真执行乙型肝炎传染病报告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内所有医务人员和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正确把握乙肝诊断报告标准和院内疫情报告过程,认真组织自我调查,完整规范进行卡片填写和审查,减少漏报和逻辑错卡。 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重视疫情报告管理,安排专家负责网络直报系统的监测、审查、记录和反馈。 发现乙肝网络直报疫卡存在填写不全、诊断错误、逻辑错误、诊断错误、重卡和误报等问题,应立即向卡医疗机构反馈纠正,进行记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