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论文浅谈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信号的表达艺术_第1页
高中政治论文浅谈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信号的表达艺术_第2页
高中政治论文浅谈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信号的表达艺术_第3页
高中政治论文浅谈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信号的表达艺术_第4页
高中政治论文浅谈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信号的表达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信号的表达艺术 教学是一种艺术,但如何表现才能打动人心,却有很多学问。为了课堂教学表述思想,传授知识信息的畅通,除了用“语言信号”这个最常用的方式外,教师还应努力掌握手势、表情、动作、眼色等非语言信号的表达艺术。非语言信号也是知识信息传递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方式和手段,它可以加强表达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或者弥补口头语言的某些不足,正如古人所言“此时无声胜有声”。据研究,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换只有30%是通过语言方式进行的,70%要通过非语言手段进行。语言学家F.Poyatos(1983)将“非言语交际”定义为:“个人或者人们相互之间,通过某一特定文化内所有的非文字的、躯体的、服饰和环境等可觉察的信号系统发出的一些信号,也可以不构成行为或者一般的个人交际”。一般认为非语言信号包括仪表语、眼语、表情语言、肢体语言、体态语、体距处理等六个方面。一、 仪表语教师仪表风度是指教师整体外表以及举止谈吐、品德修养。它不仅体现在其衣着、发型和饰物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格修养和行为举止上。“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语)”。因此,教师仪表是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学生有着楷模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敬,决定学生能否成为自己的“粉丝”,进而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服饰反映一个人追求的格调和情趣,直接影响其气质和“形象”。 教师在“亮相”之前,应首先作好“形象亮相”的准备工作,这就是服饰。教师应按审美规律办事,依据自己职业特点以及自己的性别、年龄、体型、肤色选择服饰的颜色、款式等,力求庄重、朴素、大方和文雅。切不可奇装异服,过分打扮;也不能邋里邋遢,更不能不考虑自己的“身份”而乱来。女教师上课时不宜穿戴过分艳丽暴露,即使化妆也应以淡雅为宜,否则会引起学生的议论而影响上课效果。教师一身整洁得体的服饰,不仅衬托了自己的仪表风度,而且给学生以服饰榜样的暗示,这本身就是对学生良好的思想教育;同时也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容光焕发,精神拌擞,富有学识,学生听起来才会亲切明快,情绪自然高涨。教师的教学风度体现了教师的情绪、性格、能力、意志等心理特征。在课堂上,教师态度要善良和蔼,谈吐要文雅谦逊,举止要稳重端庄,给学生以健康人格力量的形象感染,从而增强吸引力。二、眼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是眼睛的精髓,眼色是无声的语言,是发自心灵的信号。在人体各器官中眼睛能传达最多的信息,眼睛接触,最能传达感情,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目不转睛表示专注听讲,这是对说话人的尊重;左顾右盼或眼睛根本不看对方意味着对说话不感兴趣;眉开眼笑表明认同赞赏;不屑一顾则是表明蔑视。 教师无时无刻不在通过眼神向学生传递心灵信息,眼光是沟通师生感情的重要桥梁。教师应该具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随时对学生投以关注的目光,显示友爱与关心;指导学生讨论时,关注同学的发言,使其感受老师的重视;当学生专心致志听讲时,应投以亲切的眼光;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应投以信任的眼光,予鼓励;当学生回答问题圆满时,应许之以欣慰的眼光;当学生心不在焉时,应投以注视的眼神,使其“改斜归正”。眼光运用得当,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像巨石投水一样在学生心海里激起情感的浪花。而且,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一般人对面交谈时,正常情形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所以,如果我们在讲课时常常用眼睛盯着天花板或窗外,就等于切断了与学生的视线交流,向学生关闭了心灵之窗。那就既不能用眼睛辅助有声语言的教学,也不能及时观察和把握学生。当然,教师和学生之间眼神接触要把握分寸,接触太少不行,太多也不适宜,尤其是异性师生更要注意。三、表情语言若干研究表明,人的面部表情十分丰富,具有上万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它可以准确而生动地表露人们某些难以或不宜言语的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一般容易辨认的面部表情表示以下基本特征:快乐、害怕、惊讶、愤怒、厌恶、悲哀和兴趣。如眉开眼笑表高兴;横眉立目表愤怒;开口大笑表欢乐;咬牙切齿表痛恨等。学生特别注意教师的面部表情,教师应尽可能使自己的面部表情表现出平静而有活力,严肃而又和蔼,开朗而不放纵,自信而无骄气。教师若带着萎靡的面孔上课,其情感极易迁移到学生意识中,学生情绪会随之低落,感到压抑、沉闷、走神,“老师今天怎么了?碰到什么麻烦事了!”,这自然会影响课堂教学。因此,教师授课时应像演员登上舞台一样,全身心投入,极力抑制个人烦恼等消极情感,防止流露。 课堂上,教师要沉浸在教材所暗示的氛围中,情随意境、情节、人物的遭遇而迁动,利用自己的表情生动而巧妙地展示教材内容。一句话,教师也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而又善于表现的艺术表演家:讲到喜悦处满面春风,讲到悲痛处面带忧伤,讲到慷慨处情绪激昂,讲到忧患处表情沉重。使出善变的技巧,让教学内容在学生的脑中打上印记。教师课堂表情只有自然贴切,才会打动学生,把抽象的语言信号化作股股清泉,去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化作声声钟鸣,去敲醒学生沉睡的“荒原”。使用表情语言,让学生感到亲切真诚,充满热爱与信赖,务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有对学科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之情。2教师在进入教室的那一刻起,就要调整好心态。3表情语言的运用要因时因地和适度,因此过分的夸张或不合适宜的表情会弄巧成拙。 四、肢体语肢体动作贵在精练、传神,它能加强信息力度,最能传情达意的要数手势了。准确无误的手势,常常能帮助你说话,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直观形象。如伸出拇指表赞赏、钦佩;举拳头表决心、愤怒、警告等。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为了向学生讲清“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他首先伸直手臂,把拳头往前推了一下,接着又做了一个把拳头缩回去,再打出去的动作,请学生比较一番,哪个打击动作更有力度。学生当然认为是后者。钱老师乘机启发道:把拳头收回去,就是“抑”,再把拳头打出去,就是“扬”,可见“抑”是为“扬”服务的。一个非常抽象的艺术原理,钱老师仅借助个简单的动作,就让学生感悟得清清楚楚。然而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手势应该与上课内容有机配合。课堂手势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2不要把手交叉在腰,也不要插入衣袋或按在讲坛上不动,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3不要用食指指点他人、揉眼睛、敲桌子,或用手指摩试鼻部、 颈背后脑勺或玩弄衣扣等。4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5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五、体态语一个肯定的点头,给学生带来的是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遗憾的摇头,则可能牵动出学生内心深深的歉疚;昂首挺胸的姿态表白信、自豪;同学生谈话或听学生回答问题时,身体微微倾向学生,表示礼貌与兴趣;教师欠身点头,更能增进学生的好感和坦诚。一般来说,教师在出场时要器宇轩昂、洒脱大方,切不可萎靡不振,或慌里慌张。进教室时应以精神饱满的姿态面视学生,同时以大方、平稳的步伐走向讲坛。 走到讲台前站稳后,不要仓促开口,应首先静静地站在那里,面带笑容,亲切地扫视一下全班学生,待全班学生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你的身上,三至五秒后,全班一片寂静时,才开口上课。讲课时站立要稳,切勿前后左右摇摆,以防止使学生认为你心神不定;也不能在讲台上来回走动,以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更不能总站在一处不动,给学生呆板的印象。应尽量稳重地活动脚步,或前进半步,或后退半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六、体距处理(或空间处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处理相互之间距离的方式可分成四种: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以及公众距离。亲密程度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变化,距离的远近和亲密关系成反比,距离愈远,亲密程度愈小。课堂中师生的空间关系传递着不同的情感信息,主要表现在:教师主动缩短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和机会必然增加;动态目标比起静态目标更能引起学生神经亢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有责任针对课堂环境现状,积极设法摆脱师生间的隔离状况。授课时应适时走动,不断地调节自己与学生的空间位置关系,深入到学生中去,形成师生经常融为一体的局面。这样不仅有利于营造一种自由随意的气氛、减轻师生角色不同所导致的心理压力和教师呆板的空间形象所造成的神经抑制,缩小师生情感空间,也有利于某些性情孤僻、怯场的学生有机会近距离、小范围地同教师交流,消除其紧张心理。为此,教师上课要注意克服个人空间固定化的习惯定势,根据课堂具体情况,适时适当调节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值得注意的是:上课时教师如果总站在某一个学生的课桌前,则会给这位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如果频繁地在过道里或讲台前走来走去,则会让学生有一种晃来晃去的感觉,不利于集中注意力。 据观察,从当前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信号的运用普遍存在着个人习惯性和随意性,多处于自然形态,问题较多,直接影响到知识信息的传递效果。大体上有以下三种类型的弊病: 1、是乱,即非语言信号的使用混乱。课堂上常常出现一些对有声语言没有辅助作用、不包含“有语义信息”的非语言信号。比如,有的教师讲课时,爱习惯地在讲台上来回走动,这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讲课时还习惯地将两眼望着天花板,或者一边讲课一边眺望窗外,造成学生精力不集中等,这些非语言信号不仅无助于有声语言的表达,相反对知识信息的传达起着阻碍作用。 2、是滥,有些教师使用非语言信号过于频繁,手势、动作太多,给人以手舞足蹈、眼花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