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六 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的演变 人民版_第1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六 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的演变 人民版_第2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六 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的演变 人民版_第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六 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的演变 人民版_第4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六 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的演变 人民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提升练六 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海南调研)战国时期,郑国商人弦高贩卖畜牧产品,经常路过滑国到成周经商,需奔波数百里路。这说明当时()a.较远距离的贩运活动已出现b.郑国鼓励民众从事商业c.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官府加强了对商业的控制【解析】选a。依据材料中“需奔波数百里路”的信息可判定当时远距离贩运已经出现,故选a。材料中没有提到郑国鼓励民众从事商业,b可以排除;“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和“官府加强了对商业的控制”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以排除c、d。2.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解析】选a。根据材料“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十余种”,表明秦律注重经济关系的调整,故a正确;根据所学,秦朝延续“重农抑商”政策,故b错误;农本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材料重在强调法律与经济的关系,故d错误。3.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十千”为美酒的代称,如唐诗有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灯箱广告的出现反映了()a.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先进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北宋时期酒店已广泛应用广告【解析】选b。“灯箱广告”说明夜间可以从事商业贸易,在此之前城中的贸易时间和地点受到严格的限制,说明此时贸易时间限制被打破,故b正确。家庭手工业主要是纺织业等,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错误;商业竞争不是材料体现主要信息,故c错误;广泛应用说法绝对,故d错误。4.(2020南安模拟)下图反映了1651-1790年我国货币的流通情况。图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a.正常的生产秩序无法维持 b.流出海外的货币不断增多c.商品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 d.货币多样化阻碍商业发展【解析】选c。从1651-1790年我国货币的流通情况看出,白银和货币流通总量都呈较快的增长趋势,结合所学,1651-1790年是我国的清朝统治时期,商品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白银和货币流通总量都有较快的增长,故c正确;材料反映我国商品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无法体现“正常的生产秩序无法维持”,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货币的流通情况,不是对外贸易情况,不能得出“流出海外的货币不断增多”,排除b;材料只能看出制钱、白银两种货币,无法体现“货币多样化”,排除d。5.(2019北京东城区调研)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a.官营手工业渐衰落b.经济重心逐步南移c.商品经济较快发展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解析】选c。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且官营手工业逐渐衰落与唐宋时期史实不符,故a错误;材料和图表中并没有体现出地理方位信息,故b错误;从图表中不难看出,国家收入中钱的数量逐年上升,而谷物和布帛逐渐降低,从侧面反映出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故c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6.(2019衡水中学模拟)宋代城市出现许多店铺,如清明上河图中可看到“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丞家药肆”等;东京梦华录也有“张家酒店”“东鸡儿巷郭厨”“郑皇后宅后宋厨”“王道人蜜煎”等记载。这说明宋代()a.工商业首创商标制度 b.工商业大多集中在居民区c.城市坊市制度被打破 d.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解析】选d。宋代城市出现许多店铺品牌名称,但不能说明工商业首创商标制度,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b,故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城市坊市制度,故c错误;店铺品牌名称较多说明当时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故d正确。7.(2019唐山二模)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8处,双林镇有10处。园林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思想活跃局面再现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市镇经济空前繁荣【解析】选d。根据材料“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8处,双林镇有10处”“园林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繁荣,尤其是纯粹经济功能市镇经济的崛起,为市民们追求物质层面(修建园林)和精神上的追求(博得风雅声望)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故d正确;a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明清时期因为文化专制,思想上万马齐喑,排除b;经济重心南移早在两宋时期已经完成,排除c。8.(2019湖北名校联考)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收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私人贸易占据主导地位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清前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说明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故选d。9.据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其中就是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a.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b.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c.受到了其他国家孤立d.尚未完成社会的转型【解析】选b。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故a错误;商鞅变法中有“重本抑末”的规定,结合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秦国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故b正确;战国时的秦国和其他诸侯国有正常的交往,故c错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完成了社会转型,故d错误。10.汉文帝曾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之后汉代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a.汉代实行盐铁官营与民争利政策b.汉代重视商业并保护商人的利益c.商人“子孙不得仕宦为吏”现状得以改变d.封建社会的某些时期抑商和惠商政策并存【解析】选d。材料表明汉文帝时期,部分地鼓励商业发展,再结合所学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说明封建社会某些时期抑商和惠商政策并存,故选d。11.(2019邢台模拟)有学者研究表明,明朝时期的倭寇其实大多数是中国人,他们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而且沿海地少、多贫瘠,无法依靠农业生存,从而转向走私成为海盗,甚至借倭寇名义骚扰沿海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禁绝了民间的对外贸易 b.打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c.旨在维护官方对外贸易 d.削弱了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解析】选b。从材料“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转向走私成为海盗”中可以看出,“海禁”政策打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使许多人无法生存,转向成为“海盗”,故b正确;a“禁绝”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海禁”政策的目的,故c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海禁”政策的影响,故d排除。12.康熙年间,美洲银元的使用区域从沿海扩大到东南,从江浙扩大到内地。从此,一个新的货币量词进入汉语体系,那就是“圆”(后又写成“元”)。这反映了()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康熙时期的贸易政策有所调整c.清朝的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d.中国的经济政策顺应时代潮流【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使用美洲银元的地区不断扩大,反映了该时期中西方贸易联系密切,故体现康熙时期的贸易政策有所调整,b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乾盛世”以来,汉口既聚集各路商帮,又中转各色货物,商业繁荣。据清代学者记述,当时汉口主要商品有食盐、粮食等日用商品,铜、铁等矿产品,煤、炭等燃料,还有金银珠宝等类,有具体名称者达230多种。“户口二十余万,五方杂处,百艺俱全查该镇盐、当、米、木、花布、药材六行最大,各省会馆亦多,商有商总,客有客长,皆能经理各行各省之事”。粮食、食盐等的大额贸易是汉口进一步鼎盛的重要因素。湖北及周边地区的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所产之米粮下销江南、闽广各省,都要通过汉口转运。淮盐由仪征进入长江运至汉口,再由汉口分运湖北、湖南各地,每年大致在3亿斤左右,而回空盐船又载各色货物下行,从而形成循环往复的转运贸易体系,使汉口成为内陆特大型的市镇。摘编自武汉港口志等材料二1889年张之洞督鄂,汉口的早期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一跃成为超过广州、与天津争胜、直追上海的全国最大的现代工商文教中心之一。1889年以前,汉口的直接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只有数十万两、数百万两不等,到1905年已突破3 500万两;间接贸易1880年为4 220万两,而1904年已突破1亿两大关。除了传统的英国银行外,德国、法国、俄国、日本的银行等也纷纷来汉口设立分行。同时,中国通商银行、大清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等也在汉口开业。张之洞倡办实业,创办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企业,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至1911年,武汉有较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1 724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张之洞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兴办新式学堂,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层面,湖北还是晚清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新式教育令国人瞩目。摘编自陈锋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汉口商品经济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口早期现代化的体现,并谈谈汉口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1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期汉口的商业与城市现代化。第(1)题第一问提取有效信息,从商品种类、行业管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三个角度作答;第二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贸易区位优势、封建经济发展、全国市场形成、商帮的努力等方面作答。第(2)题第一问紧扣材料,从商业、金融、工业、教育四个角度作答;第二问根据材料中推动汉口现代化的措施和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特点:商品种类多;行业全且管理完备;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6分)原因:良好的贸易区位优势;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全国市场的形成和商业的活跃;各商帮的努力经营。(6分)(2)体现:商业国际化;成为区域金融中心;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形成近代教育体制。(6分)启示: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采用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工业;主政者要善于把握机遇,有所作为;重视创新。(7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时期。纸币的出现和发展是货币发展历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中国古代纸币由雏形发展到成熟,纸币本身的型制、大小、轻重、颜色都体现出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风貌和影响。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对商业发展起了较大作用。摘编自徐玲论中国古代纸币的设计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论证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述符合史实依据,史实运用准确)【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对商业发展起了较大作用”得出观点:中国古代货币的进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互相推动。观点论证:根据材料中“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