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岳麓版.pptx_第1页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岳麓版.pptx_第2页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岳麓版.pptx_第3页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岳麓版.pptx_第4页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岳麓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纲要求,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变迁的表现。“断发”与不缠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影响。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铁路的发展。水运与航空的发展。电报和邮政的发展。3.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与电影的发展。新式交通的引入和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考纲呈现,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点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自主学习,一、服饰1.鸦片战争前后(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2)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制度进行改革。,2.民国时期(1)政府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2)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二、“断发”和不缠足运动1.“断发”(1)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2)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2.不缠足: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下,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误区警示(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特别提醒“断发”、不缠足运动的实质清军入关后,清政府强迫汉人改变发型,带有严重的民族压迫色彩,妇女缠足是在封建男权社会中形成的畸形审美标准,“断发”、不缠足本身就是反封建斗争。,三、移风易俗1.日常礼仪: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2.近代婚姻: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3.丧葬礼仪:19世纪中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四、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评价1.是在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这些变化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2.由于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在广大内地农村几乎看不到新生活气息,闭塞和贫穷依然是下层民众普遍的生存状态。,轻巧识记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示意图,思维启迪(英)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写到“(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广州姑娘为什么出现“欧化癖”?提示:鸦片战争后,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明的传入,广州作为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百姓在服饰、生活习惯上都呈现出西化的现象。,主题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特点及社会影响史料呈现史料1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合作探究,史料2近代礼仪的变化,史料3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1920年),读史指导(1)史料1反映了洋货及西方生活方式伴随西方侵略传入中国。在中国内地或农村,洋货也有所流行。(2)史料2图片反映了近代礼仪由跪拜礼到鞠躬礼,再到握手礼,表面上是礼仪的变迁,实质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由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逐渐平等的变化。(3)史料3中“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说明经济基础的变化冲击了旧的习俗。,问题思考据以上史料,概括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示根本原因: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政治上,政府政策调整、重大社会变革运动及仁人志士的推动。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经济上,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史论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原因(1)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客观上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政府政策的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清政府、民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这些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4)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建立,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2.特点(1)从地域上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城市推向内地,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从过程上看,由西方传入,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且中西合璧、新旧并存。(3)从程度上看,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变化大,内地和广大农村的变化小,城乡社会生活变化不均衡。(4)从动力上看,社会运动的开展、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生产与生活方式向中国的渗透都是重要的推动因素。,3.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1.(2019河北唐山模拟)维新派主张“断发”的主要目的是与“万国同风”,便于操作机器和武器、讲究卫生等。1905年,端方、戴鸿慈等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了“断发”的声音,“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达谕旨,准许人们自由剪辫,被迫承认了“断发”的合法性。这些变化主要说明了()A.断发体现革命色彩B.断发触动清朝国体C.政府主导社会生活D.政治时局影响习俗,考点集训,D,解析据题干材料反映出近代“断发”受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政治时局的影响,故选D项。,2.(2017课标)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材料信息可知,在集体婚礼上,既有体现中式习俗的“喜字纱灯”,又有体现西式习俗的“头披白纱”,这反映了当时上海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选B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看出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排除A项;C项表述过于绝对;仅从举办集体婚礼无法看出政府主导整个社会习俗演变,排除D项。,3.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D,解析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早就丧失了活力,故A项错误;由“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可知,新式教育与传统科举是不相融的,故B项错误;新旧学的根本区别在教育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反映了接受了新式教育的人在清政府举行科举考试时,因功名之心,依然去参加考试,这表明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故D项正确。,考点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自主学习,一、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铁路1.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2.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建成。3.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4.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5.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误区警示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二)水运和航空1.水运: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航空:起步于1918年,当时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同年,北洋政府设“筹办航空事宜处”,先后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三)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2)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3)民国时期: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了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2.电信: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了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四)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增强了中外联系,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知识图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思维启迪上海竹枝词写道“申江好,男女不妨嫌。榻上横陈同倚枕,车中共载不垂帘。一任从观瞻”;成都竹枝词写道“汽车更比包车好,男女相逢坐一堆”;北京竹枝词写道“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以上竹枝词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提示: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传统等级思想,传播了男女平等观念、民主科学精神。,二、报刊与电影1.报刊,2.电影(1)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2)1905年的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影片。1913年拍摄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3.影响: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知识图解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作用,思维启迪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聋发聩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以上竹枝词反映了报纸在近代中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提示: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主题大众传媒的发展及历史作用史料呈现史料1维新变法迎来了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文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摘编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合作探究,史料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陈玉申晚清报业史,读史指导(1)史料1中“宣传变法图存”“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反映了维新变法时期国人争相办报与当时现实斗争关系密切。(2)史料2中“宣传正义”“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创办民报的历史作用。,问题思考据史料1、2,说明近代报刊有哪些功能。并以辛亥革命的民报为例阐述其历史作用。提示功能:报刊具有社会评论、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功能。作用:民报提供革命派与保皇派(之前的维新派)展开论战的阵地;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和观念;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史论归纳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近代交通的发展。(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特点(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列强的控制和操纵。(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消极影响: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1.(2018河南八市高三第一次测评)针对上海新报没有社会新闻的缺陷,申报注重社会新闻报道,并不惜代价对重大的社会新闻进行连续报道,以此扩大报纸销路。这表明申报()A.适应社会市场需求B.适应政治斗争需要C.旨在引领社会潮流D.干预司法审判,考点集训,A,解析从材料中“针对上海新报没有社会新闻的缺陷,申报注重社会新闻报道”“以此扩大报纸销路”,可知申报是在适应读者阅读社会新闻的需求,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申报为扩大销路采取的措施,没有涉及申报适应政治斗争需要,故B项错误;材料中申报加大对社会新闻的报道力度,不能体现出其旨在引领社会潮流,故C项错误;加强对社会新闻的报道,并非干预司法审判,故D项错误。,2.(2019福建福州质检)1880年,淮军某将领提出:修建四条从北京通往全国的铁路,能够有效防御外来入侵。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已倾向同意修建,但光绪的帝师翁同龢却说:如有人谋反将朝发夕至,大清将危也!导致该计划泡汤。据此可知清政府()A.拒绝接受新生事物B.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C.顽固势力强大D.维护专制统治高于一切,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担心修建铁路后,“有人谋反将朝发夕至”,最终导致修建铁路计划破产,这说明清政府维护专制统治高于一切,故选D项。当时,洋务运动正在进行,所以清政府可以接受一些新生事物,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顽固派势力强大,故C项错误。,3.(2018河南濮阳模拟)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3.(2018河南濮阳模拟)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C,解析电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近代中国极力抵制电车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材料“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可知,当时中国人思想比较保守,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故C项正确;D项“最深”说法太绝对。,记识记纲要,本讲小结,背史论术语(1)鸦片战争后,民间、政府的服饰改革兴起,出现中西合璧趋势;“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成为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2)19世纪,近代报刊和电影相继出现,成为人们的主要娱乐休闲方式。(3)铁路是近代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但其建设过程艰难曲折。(4)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水运交通的发展,民国时期,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5)近代邮政、电报逐渐成为日益重要的通讯方式,但发展之路颇多艰难。,知识框架,单元优化提升,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纵横拓展,跟踪训练1(2018广东汕头质测)表:西欧金银出口量,16011780年(吨,银当量),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由上表可推知(),A.世界市场逐步形成B.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C.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地位,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金银出口到波罗的海岸、地中海岸、亚洲等地,这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说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故选A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对外贸易情况,故D项错误。,二、工业革命时期中西社会对比(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跟踪训练2(2019湖北黄冈质检)阅读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分析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主要表明(),A.在城市化上,工业文明明显优于农业文明B.中西方在城市化上走了明显不同的道路C.在城市化上,西方是主动的,中国是被动的D.中西方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解析英国1851年已完成工业革命,故城市化程度较高,法国1851年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城市化比英国低、比中国高,中国没有进行工业革命,城市化最低,故A项正确;材料表格中只有城市化水平的数据,没有城市化方式的论述,故B项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在城市化上是主动还是被动,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1851年的中西方农村、城市人口数据,没有关于农村人口对城市化态度的信息,故D项错误。,三、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跟踪训练3(2018河南适应性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