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_第1页
中国文学史-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_第2页
中国文学史-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浅谈隋朝以前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引文: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说明文学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世情的演变,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会发生变化。关键字:文学 时代 社会正文:如果说,没有学习本门中国文学史,就我所知的中国文学,最早的发源时间无非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楚辞、论语、老子、孙子兵法等。但是通过了本门课程的学习让我意识到了,事物的发展都有着一个过程,有着其产生到发展到再产生到再发展的一个规律。而各个时期所产生的文学必然是与当时的社会世情息息相关连,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会提供不同的文学发展方向。首先来谈下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是什么时期才产生的呢?这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战国时期才开始产生的,也有人说是唐宋时期的诗词才是文学,还有人说我认为,文学是从人类文明开始的时期就产生了,而这个时期将会追溯到上古时期。那么就有人会怀疑了,如果说上古时期产生了文学,那么为什么没有文学作品流传于世呢?我将会反问到:华夏儿女们从小及大的生活中听到的各个神话故事,譬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仙人六道、嫦娥奔月这些故事难道是凭空产生的?不是!这些故事就是文学。上古时期,人们并不懂得各个自然现象的产生及其发展原理,故只能寄托于神话,而神话便与当时的社会世情息息相连,反映当时的社会生产,人民居住的方面,其对应着当时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还比如说:原始上古社会的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也许是为了协调大家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就会产生有着一定韵律的劳动呼声,劳动呼声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形成了原始的诗歌。当时的诗歌自然带有一定的韵律性。可是当时普通人民的诗歌却并不十分成熟,纵观中国有史记载的几千年的发展以来,普通人民的文学十分成熟的时代很少很少。原始上古时期亦然如是,真正成熟的诗歌发展是在当时的祭祀、原始社会首脑等人的手中。由于祭祀和巫师的存在,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低下,便对当时的各个社会自然现象,归咎于天神、仙人等等。这样上古神话就一个接一个的诞生了,比如世界大地的起源是大神盘古开头辟地,人类的起源是女神女娲泥土造人。其中有个小插曲比较可笑,就是女娲造人时期,如果是手捏的,则是贵族,如果是泥甩的,则是平民。这也同时导致了以后奴隶社会的社会阶层分化,给统治者以奴役人民的借口。原始社会发展以后,我国逐步的迈入奴隶社会,从尧舜禹时期开始结束原始社会,由禹的儿子夏启开创了我国史上第一个奴隶社会,华夏古国也因此步入了奴隶社会,而奴隶社会的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学虽有发展,但相对于东周时期,却还差距较大。东周时期可大致分为春秋战国俩个时期,但这种划分不太准确,因为东周被秦国灭亡后,还过了一段时间,秦国才一统六合八方,开创了我国的大秦王朝。说道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人都会想到著名的屈原、孔丘(孔子)、李耳(老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人都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的时间,直至今时今日,我们还会看论语,心里疲惫时还会看道德经,也同样会庆祝“端午节”,这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可以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来形容,这个时期最典型的文学作品则是诗经,孔子曰“:诗可以观,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花木之名。”诗经句式灵活、复沓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创造了诗六艺“风雅颂,赋比兴”,为诗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定了方向。这个主要是西周至春秋时期。而在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楚辞。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楚辞主要由屈原和深受其影响的宋玉编纂而成。它继承并发展了诗经,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开启浪漫主义的源头。其中屈原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自己。离骚之中有着很多很美的句子,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这些句子都是流传千古,至今为人们所诵读的,在诗经、楚辞之后,诗歌艺术形成,基本已经定下了以后诗词艺术的发展方向。华夏文明也即将踏入封建社会,并影响了2000多年的中国人。诗经、楚辞之后,文学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它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朴素自然语言传达了神韵的情感,没有固定的章节、句式,长短随意。是的诗歌有进一步发展。当时的五言绝句也有所建树。古诗十九首将先是转为抒情。南北朝文学又是比较丰富的时代,在战乱时期是往往是思想最自由,才子倍出的时代。当然,随着事历史的进展,各种人才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感。或批判、或发泄、或抒情、或励志。首先是建安文学,以曹操三父子及建安七子为代表。主要还是以乐府体为主,并带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曹植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至魏晋时期,竹林七贤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而这时代的人大多不满司马家的统治,政治高压之下又不敢直言,借比兴、象征来寄托怀抱。他们大多选择隐居,不问政事。正始诗风转变为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西晋诗坛呈现出的艺术特色称为“太康诗风”,表现为讲究形式,辞彩华丽、模仿前人。未有新意,他艺术成就不大。所以,无论是做什么,注重的都是真情实义。同时期的左思发扬了建安风骨的传统,因着咏史八首开创咏怀的道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东晋,诗坛因着玄学兴起被玄言诗占据,与西晋的形式风格相差甚远,于是诗歌艺术的传承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直到中国诗歌史上伟人陶渊明出现,这个脉络才相接上。关于陶渊明,作为中国古代山水田园居士第一人,则是有着许多的传世之作,诸如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而桃花源记,则是让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锲而不舍的追寻着仅存于传说中的桃花源。留下了诸多佳话。南北朝诗歌,又是一个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诗歌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新的拓展。这段时期贵族创作主体。因为这些贵族喜欢游山玩水以及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使得山水诗代替枯燥无味的山水诗成为必然结果。于是,以谢灵运为领导的山水诗人开启了山水诗的发展;建安文学初见雏形的七言抒情诗逐渐发展成熟;并且产生了讲究对偶和声律的新体诗-永明诗,并且又发展了山水诗。当然还发展了宫体诗,边塞诗等等。关于隋朝之前的,我国文学的发展介绍暂时到此为止了,从文学的发展中,再观看当时社会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各个时期所产生的文学必然是与当时的社会世情息息相关连,其正好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