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学期第一次)B卷_第1页
贵阳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学期第一次)B卷_第2页
贵阳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学期第一次)B卷_第3页
贵阳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学期第一次)B卷_第4页
贵阳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学期第一次)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阳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学期第一次)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关于物体的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C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就一定不变D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2 . 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滴水的比热容大B使用热值高的燃料可提高热机的效率C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所以煤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放出的热量多3 .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下列哪些物理量有关( )A物体的密度B物体的体积C物质的比热容D物体的温度4 . 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示意图,这种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四个冲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丙、丁、乙B乙、丁、甲、丙C乙、甲、丁、丙D甲、乙、丙、丁5 . 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公园中的石凳被太阳晒热B快速弯折铁条,铁条弯折处变热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D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6 .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的熔化和沸腾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的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A这种晶体的凝固点是B它在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时的内能C在AB状态的比热容小于CD状态的比热容D这种液体加热时间越长,液体沸点越高7 .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雪消融的过程放热B河水结冰时需要吸热C露珠的形成过程放热D霜的形成过程吸热8 .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B一瓶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C夏天从冰柜中拿出冰棒,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了是熔化现象9 . 下列一些生活场景中涉及到热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喷洒“干冰”的作用是干冰升华变为雨B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用铝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天然气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D水沸腾时壶口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10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B用沙子炒花生是因为沙子比热容较小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11 . 如图所示的现象产生的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 )甲北方的春天,冰雕逐渐变小乙北方的冬天,植物上出现雾凇丙水烧开时,冒出“白气”丁:铁矿石熔化成铁水A甲、丙B甲、乙C丙、丁D乙、丙二、填空题12 . 下列实验中哪些物体的内能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请按其改变的方式进行分类:A围坐在火炉边的人感觉暖和。.B一杯热水放了一段时间后变冷了些。C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变热。D拉开的弓将箭射出。E锯条锯木头时,锯条发烫。F双手摩擦会取暖。G用力将石块抛出。H.钻木取火。I.铁锅在炉火上被烧红。J.对着冰冷的双手呵气给手取暖。(1)以上实验上,物体的内能没有明显发生变化的是_、_(填字母)。(2)利用“做功”方式改变内能的实例是_、_、_、_。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实例是_、_、_、_。13 . 某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转速为3000r/min,那么每秒钟燃气推动活塞做功的次数为_。14 . 保持路基冻土是青藏铁路建设中的难题冬天冻土坚硬,而夏季冻土会熔化,路基硬度减小,火车的重压会使路基及铁轨严重变形我国科技人员通过“热棒”等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_,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_成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不用电的“空调器”,使路基的温度基本不变,从而保证了路基的坚固、稳定(填物态变化名称)15 . 用电热水壶装2kg的水,通电后2min后,测出水温从20上升到30,在此过程中,水吸收热量_J ,水的内能_,(此空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要放出这么多热量,电热水壶的功率为_Wc水=4.2103J(kg)16 . 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发现硝化棉燃烧,说明对物体_,物体的内能_,它的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_冲程相同三、实验题17 . 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用水浴加热法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_;(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原理制成的;(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_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四、计算题18 . 电磁炉因高效安全方便进入千家万户小芳家有一台电磁炉,其部分参数如图所示,小芳选用功率为2000w档位,将锅内质量为25kg初温为20的水烧开,耗时8ming取10N/kg,当地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求:(1)锅内的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2)若小芳改用功率为1600W的档位,用同一只锅将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的水烧开,耗时为650s请通过计算说明选用哪个档位烧水,消耗的电能更少19 . 如图是某饮水机的电路原理简图,电热丝R1、R0绕在出水管上,水经过出水管时被加热,通过改变“温、开水选择开关”的状态(“断开”或“闭合”),可以选择出温水或开水。该饮水机的额定电压是220V,开水加热电功率是2200W,温水加热电功率是1100W。已知R1、R0电阻值不随温度变化,水的比热容c4.2103J/(kg),水的密度1103kg/m3。求:(1)饮水机正常工作,出开水时电热丝中的电流I和电热丝R1的电阻值;(2)现在需要100的开水500mL,已知水的初温是23,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如果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的效率是80%,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烧开这些水需要多少时间?五、综合题20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智能洁具智能洁具(智能马桶、全自动洗碗机、智能浴缸等),具有温水洗净、暖风烘干、杀菌等功能,已进入百姓家庭某智能洁具为确保安全,插头带漏电保护装置,工作原理如图甲,连接洁具的火线与零线穿过环形铁芯,正常工作时,两线中的电流相等;若火线与零线中的电流不等,绕在铁芯上的线圈会产生电流,经放大后通过电磁铁吸起铁质开关S切断电源这种洁具装有红外线感应装置,当人靠近时,感应装置自动升起洁具盖子;启动洗净功能,加热器将水快速加热至温控装置预设的温度,水泵喷水实施清洗,喷水杆采用纳米银(直径为纳米级的银单质)材料,杀菌效果好;清洗结束,暖风烘干机自动开启烘干功能表一为该洁具的部分参数,表二为水泵的性能测试参数(表中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水泵抽送水的体积;扬程指水泵能将水提升的高度)表一表二(1)该智能洁具应选用_线插头当图甲电磁铁线圈中电流从a流向b时,电磁铁下端是_极(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红外线感应装置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B暖风烘干是靠增大面积来加快水的汽化C纳米银是银分子,喷水杆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D漏电保护装置内的火线与零线短路时,开关S不会被吸起(3)洁具正常工作,按最大喷水量用设定为38的温水清洗,加热器的效率为_%;清洗结束,暖风烘干机工作40s,消耗_J电能,这些电能会使标有“3000imp/(kWh)”的电能表指示灯闪烁_次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室温为18(4)分析表二数据可得,当该水泵的流量为0.810-4m3/s时,其扬程为_m;当水泵的流量为1.010-4m3/s时,输出的水达到对应的扬程,次过程中水泵克服水重力做功的功率P=_W(g取10N/kg)(5)图乙为洁具的温控装置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