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热化学知识精讲_第1页
高三化学热化学知识精讲_第2页
高三化学热化学知识精讲_第3页
高三化学热化学知识精讲_第4页
高三化学热化学知识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化学热化学【本讲主要内容】热化学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判断。比较反应热的大小,结合反应热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基本规律。反应热跟化学键的综合联系。最近又出现反应热与能源结合起来进行考查。由于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有关能源的试题也将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预计考查反应热的内容将不断拓宽,难度有所提高,题型也会有新的变化。【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吸热反应:即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对于该“示意图”可理解为下列形式:由能量守恒可得: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放热反应)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吸热反应)4、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5、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有三点不同:(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有热量变化。(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因为反应热除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各物质对应的物质的量,因此,有时可用分数表示,但要注意反应热也发生相应变化。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明确以下问题: (1)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需要注明,不注明的指101kPa和25时的数据。(2)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同,因此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热量数据,是与各化学计量数为物质的量时相对应的,不是几个分子反应的热效应。因此式中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一般出现分数时是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为“1mol”时其它物质才出现的。(4)无论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为多少,H的单位总是KJ/mol,但H的数值与反应式中的系数有关。7、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 注意: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物质:CCO2,HH2O,SSO2等。(2)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8、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1 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 (1); H=57.3kJmol。理解中和热时注意: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解题方法指导】例1.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l的是( )A. 2H2(g)O2(g)=2H2O(g); H=Q12H2(g)O2(g)=2H2O(1); H=Q2B. S(g)O2(g)=SO2(g); H=Q1S(s)O2(s)=SO2(g); H=Q2C. C(s) O2 (g)=CO(g); H=Q1C(s)O2(g)=CO2(s); H=Q2D. H2(g)Cl2(g)=2HCl(g); H=Q1H2(g)Cl2(g)=HCl(g);H=Q2解析:首先分析同一物质不同聚集状态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其次分析不同聚集状态在反应物中和在生成物中对反应热的影响,最后得出比较结论。A中因H2O(g)H2O(l)放热,故Q2Ql;B中S(s)S(g)吸热,而且S在燃烧时必须由固态变为气态才能燃料,故Q2Q1;D中在聚集状态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可燃物H2的量与燃烧热的值成正比,因此Q2=1/2Q1。答案:AC。例2. 已知(l)H2O(g) H1a kJ(2)2H2O(g) H2b kJ(3)H2O(l) H3c kJ(4)2H2O(l) H4d 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c0 B. bd0 C. 2ab0 D. 2cd0解析:氢气跟氧气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再根据反应物中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比较可以得出a、b、c、d之间的大小关系。答案:C。例3. 已知:溴乙烷与氢氧化钠在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脱掉溴化氢而成为乙烯:CH3CH2BrCH2=CH2HBr。电石法生产氯乙烯单体的主要缺点是:电石由生石灰与焦炭于电炉中在3000左右强热而制得,消耗的能量很大,不符合现代节能的要求。此外,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无回收价值,造成了环境污染。还有乙炔与氯化氢的加成需用氯化汞作催化剂,氯化汞毒性很强,车间操作条件不好,也造成环境的汞污染。由于这种种原因,现代工业生产聚氯乙烯的发展趋势是逐步淘汰电石法,改用由石油裂化得到的乙烯作原料。(1)请用化学方程式分步表示用乙烯法制取聚氯乙烯树脂的有关反应。(2)如果用乙烯法为主而以电石法作配合生产聚氯乙烯树脂,有什么可取之处?(3)氯乙烯的聚合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为什么?解析:(1)根据卤代烃、烯烃的性质就可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H2Cl2CH2ClCH2Cl;CH2ClCH2ClCH2=CHClHCl; (2)乙烯法生产聚氯乙烯有副产品氯化氢,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需要氯化氢,两者结合正好可以利用由1,2二氯乙烷消去反应生成的氯化氢作为乙炔加成的原料,所以两种方法可以联合生产。(3)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分析,氯乙烯聚合生成聚氯乙烯的过程实质上n个碳碳双键转化成2n个碳碳单键,而n个碳碳双键的总键能小于2n个碳碳单键的总键能。所以,氯乙烯的聚合反应是放热反应。例4. 白磷(P4)是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当与氧气作用形成P4O10时,每两个磷原子之间插入一个氧原子,此外,每个磷原子又以双键结合一个氧原子。(1)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键:198 kJmol1;PO键:360 kJmol1;O=O键:498 kJmol1;P=O键:585 kJmol1。试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以下反应的反应热Q的值:P4(白磷)5O2=P4O10Q。(2)P4O10极易与水化合,反应过程可表示为如下形式:POPH2O2POH。若每个P4O10分子与四个水分子发生化合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1)题中的新信息可分成三部分:一是从化学键角度剖析化学反应实质;二是给出了PP、PO等四种共价键的键能数据;三是有关P4、P4O10分子结构的信息。要求解题者从众多的信息中抽象出计算反应热的规律,并计算出白磷燃烧反应的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所以可以用反应物、生成物的键能来计算反应热:反应热=新键的键能总数旧键的键能总数(2)在前一小题的基础上,又给出两条信息:第一,P4O10的水解反应实质上是“POP”转化为“2POH”;第二,1个P4O10分子可与4个水分子发生化合反应。分析后可得出,4个H2O参加反应会断裂4个OP键。再结合P4O10分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如右图所示)得出可能有两种断裂方式:第一种情况是断掉处的PO键断裂(或等)产物有两种H3PO4和H5P3O10;若在处断裂(或等)产物只有一种H4P2O7,由于题中指出发生的是“化合反应”,所以应是后一种情况。答案:(1)要根据化学键变化来计算白磷燃烧的反应热,必须弄清P4、P4O10分子中的共价键类型、共价键数目。根据题给信息可分别画出白磷和P4O10分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观察后可得,P4中共有6个PP键,P4O10中有12个PO键、4个P=O键。P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P45O2=P4O10Q所以,旧键断裂时共吸收能量:61985498=3678(kJ)。新键形成时共放出能量:123604585=6660(kJ)。因此,1mol白磷转化为P4O10放出:66603678=2982(kJ)。(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O104H2O=2H4P2O7。【考点突破】【考点指要】近几年高考试题体现的考查特点:1. 考查的内容常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反应热与能源的结合等,试题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2. 今后考查的内容将不断拓宽,难度也有提高,也有与物理、生物学科结合的趋势。复习的方法1. 归纳总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内容。2. 通过比较,正确记忆有关概念,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计算。【典型例题分析】例1. (2020年高考重庆卷)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s)O2(g)=CO(g);H=393.5 kJ/molB. 2H2(g)O2(g)=2H2O(g);H=571.6 kJ/molC. 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D. C6H12O6(s)3O2(g)=3CO2(g)3H2O(l);H=1 400 kJ/mol 解析: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计量数即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与H数值对应各物质状态。答案D 。【达标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液化石油气所含的可燃性物质是:在加压不高的条件下即变为液态而便于储存在钢瓶中,当打开钢瓶阀门时,又易变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则下列物质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编号ABCD化学式CH4C2H6C4H10C6H14沸点/164880.569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需加热的反应一般都是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一般都不要加热或点燃等条件C. 化合反应一般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一般都是吸热反应D. 燃烧反应一般都是放热反应3. 下列变化不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A. 稻草变酒精 B. 废塑料变汽油 C. 空气变肥料 D. 水变油4. 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的观点。假如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关于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妥当的是( )A. 硅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最佳的燃料B. 硅的来源丰富,易于开采,且可再生C. 硅燃料放出的热量大,且燃料产物对环境污染较低,容易有效控制D. 寻找高效催化剂,使二氧化硅分解产生硅的同时释放能量,是硅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一项关键技术二、填空题5. 如图所示,烧杯甲中盛放100mL 6molL1的HCl溶液,烧杯乙中盛放100mL冷水,现向烧杯甲的溶液中放入25gNaOH固体,同时向烧杯乙中放入25gNH4NO3固体,搅拌使之溶解。(1)A瓶中气体颜色 ,简述理由: 。(2)B瓶气体颜色 ,简述理由: 。6. (1)电工使用的“试电笔”内充有一种气体,此气体的名称是_,它在通电时发出一种_色的光。(2)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等。火柴杆(含碳的有机物)上涂有少量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转变为白磷,白磷易燃,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产生的氧气与硫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石蜡引燃,最终使火柴杆着火。石蜡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C17H3626O217CO218H2O此反应_(填“是”或“不是”)化合反应,_(填“是”或“不是”)氧化反应。【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2. 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相同质量的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B. C. D. 3.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的是( )A. 2H2(g)O2(g)2H2O(g);H12H2(g)O2(g)2H2O(l);H2B. S(g)O2(g)SO2(g);H1S(s)O2(g)SO2(g);H2C. CO(g)1/2O2(g)= CO2(g);H12CO(g)O2(g)= 2CO2(g);H2D. H2(g)Cl2(g)2HCl(g);H21/2H2(g)1/2Cl2(g)HCl(g);H1 4. 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O2(g)=2CO2(g);H=566kJCH4(g)2O2(g)=CO2(g)2H2O(l);H=890kJ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和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 2912kJ B. 2953kJ C. 3236kJ D. 3867kJ5. 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gCaCO3沉淀,则完全燃烧1mol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是( )A. 0.5Q B. QC. 2QD. 5Q6. 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水煤气7. 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g) O2(g) = 2H2O(l);H =571.6kJC3H8(g) 5O2(g) = 3CO2(g) 4H2O(l);H =2220.0kJ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和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和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A. 1:3B. 3:1C. 1:4D. 1:18. 已知:CH4(g) 2O2(g) = 2H2O(l) CO2(g);H =890.3kJ,1克氢气和1克甲烷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约是( )A. 1:3.4B. 1:1.7C. 2.3:1D. 4.6:1二、计算题9. 假定液化气只由C3H8和C4H10组成,且假定每完全燃烧lg C3H8或C4H10生成CO2和H2O(g)时均能放出热量50.00kJ。写出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10. 50 mL 1.0mol/L盐酸跟50mL 1.1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下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对求得中和热的数值有何影响?(3)改用60 mL 1.0mol/L盐酸跟50mL 1.1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是否相等?所求中和热数值是否相等?简述理由。(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为什么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达标测试答案】1. 沸点比温室略低的物质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再加压容易液化,根据题给表中数据可看出丁烷的沸点最适宜。事实上打火机中、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份之一都是丁烷。答案:C2. 很多放热反应开始时也需要加热,有的化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