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A卷_第1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A卷_第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A卷_第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A卷_第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9龙华模拟) 历史传说虽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信息,但不能等同于历史史实。历史史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 客观事实。下列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 .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B . 炎帝教民农作C . 黄帝发明舟车D . 大禹治水2. (2分) (2019七上沾化月考) 考查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保留了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半坡遗址 元谋人遗址 北京人遗址 河姆渡遗址A . B . C . D . 3. (2分) (2019七上兰山期中) 半坡遗址于1953年被发现。1954年一1957年,由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主持,先后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总计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根据遗址发掘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这里居住的主要是干栏式建筑B . 生活用具最具特色的是彩陶C . 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象牙雕刻D . 这里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4. (2分) (2019七上沾化月考) 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约6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和距今(2019年)7000年左右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分别是( ) A . 元谋人半坡居民B . 北京人河姆渡人C . 半坡居民河姆渡人D . 元谋人河姆渡人5. (2分) (2019七上高州月考) 史记记载:“黄帝采首阳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这表明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于( ) A . 原始社会后期B . 夏朝C . 商朝D . 西周6. (2分) (2019七上宁城期末) 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其建立的年代相当于( ) A . 公元前19世纪70年代B . 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C . 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D . 公元21世纪晚期7. (2分) (2019七上黄石月考) 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 . 尧让位给舜B . 舜让位给禹C . 禹传子,家天下D . 启打败有扈氏8. (2分) (2019七上滨州月考) 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的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开始于夏朝,兴盛于商朝A . B . C . D . 9. (2分) (2019七上龙湖期末)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体现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 A . 人面渔纹彩陶B . 司母戊鼎C . 龙门石窟D . 铁制农具10. (2分) (2019七上潍城期中) 铁质工具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如图反映的铁质农具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春秋11. (2分) (2019七上临潼月考) 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 . 国人暴动B . 周平王东迁洛阳C . 齐桓公成为霸主D . 西周被犬戎所灭12. (2分) (2019湘潭) 春秋战国时期,湖南隶属于哪一诸侯国管辖( ) A . 楚B . 晋C . 燕D . 齐13. (2分) (2019常德) 常德某校举办历史手抄报设计大赛,其中一小组成员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这些图片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高超的青铜工艺B . 伟大的水利和建筑工程C . 先进的科技成就D . 独特的制造技术14. (2分) (2019射阳模拟) “百家争鸣”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下列人物对此贡献杰出的是( ) A . 孔子B . 孟子C . 董仲舒D . 老子15. (2分) (2019中山模拟)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其实乱世还出思想家呢。春秋时期,我国社会开始面临着空前的变局,思想学术界开始活跃起来,产生大师级的思想家老子、孔子。人们对于这两位思想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被尊为道教宗师,但不能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先师B . 老子既主张顺其自然,又主张积极有为、奋发向上,他的思想很矛盾C .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体系D . 老子哲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孔子思想注重协调人与人的关系16. (2分) (2019湘潭) 如图是出土于湖南宁乡炭河里的商代青铜器精品,它是( ) A . 司母戊鼎B . 人面纹方鼎C . 四羊方尊D . 大盂鼎17. (2分) (2019定西) 秦初廷尉李斯上奏日:“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了( ) A . 分封制B . 郡县制C . 行省制D . 刺史制度18. (2分) (2019七上鱼台期末) 揭示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任务之一。下列因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修筑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B . 商鞅变法战国后期秦国实力最强C . 长平之战秦朝灭亡D . 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19. (2分) (2019七下甘南开学考)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有关大泽乡起义的成语是( ) A . 指鹿为马B . 退避三舍C . 邯郸学步D . 揭竿而起20. (2分) (2019七上鱼台期末) 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 A . 汤B . 盘庚C . 纣D . 周武王二、 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21小题12分,22小题8分,共20 (共2题;共20分)21. (12分) 判断题。(1) 北京人使用和保管天然火增强生存能力。(2) 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形成了。(3) 夏、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因此,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夏朝。(4)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曾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5) 为了巩固统治,东周的统治者开始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22. (8分) (2017七上西宁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新制度之创新,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根据材料,列举两种秦创建的政治制度。三、 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个小题,28题10分,24题10分,共2 (共2题;共20分)23. (10.0分) (2018九下沭阳月考)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人类的改革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北师大版教材(1) 材料一中改革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次改革的哪一项内容反映了此次改革是建立封建土地制度,同时也说明了此次改革的性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的目的? 24. (10.0分) (2017七上金堂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三:秦朝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秦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大一统”之梦请回答:(1) 材料一示意图中的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周的建立者是谁? (2) 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除上述文字反映的相关内容外,秦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4) 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四、 探究题(本题共20分) (共1题;共20分)25. (20分) 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张岱年等的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摘自人教版七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三 (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1) 材料一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2) 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两朝在实行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上有何差异。(3) 据材料三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4) 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清三朝采取这些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和产生的影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