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主讲人:张传河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绪论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基本特征第二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第五章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第六章油气藏的类型及特征第七章油气聚集单元与油气分布第八章油气资源评价与勘探理论技术第九章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和任务,2,油气成因概述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与物理化学条件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第二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4,第一节油气成因概述,油气成因、油气藏形成、油气分布规律,是石油地质学的三大研究课题,而油气生成是其中的根本性问题。要进行油气勘探工作,需要选择有利的勘探区和有利层位,首先必须解决盆地的油气生成问题。油气成因问题,在原始物质、客观环境及转化条件等方面,长期存在争论。,5,第一节油气成因概述,一、油气无机成因说二、油气有机成因说三、两种成因说的主要证据,6,油气成因争议的原因:,1.油气是流体,可运移,非原地矿藏,即产油气地生油气地。2.化学成分复杂。3.原始母质油气?4.涉及学科多。,7,两大成因学派:,无机成因说:石油及天然气是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由无机物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无机物(C、H、O、Fe)油气,有机成因说:油气是在地球上生物起源之后,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保存在沉积岩中的生物有机质逐步转化而成。生物有机质油气,根据在生油气原始物质问题上观点的差异:,8,自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76年提出油气成因的“碳化物说”以来,有关油气的无机成因研究,一直有研究者在不断的探索。综观不同研究者的成因说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泛宇宙说:(二)地球深部的无机合成说:,一、油气无机成因说,9,(一)泛宇宙说:包含烃类在内的有机化合物是在宇宙天体的无机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在地球形成时就包含有有机物。陨石和行星中普遍发现了很多有机化合物、地球火山喷气和幔源岩浆岩中存在有机包裹体等,是这一类成因说的主要证据。,一、油气无机成因说,10,(二)地球深部的无机合成说:油气是在地球的深处,由于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由H2O、CO2、H2等简单无机物反应形成的。,一、油气无机成因说,11,(一)泛宇宙说,1宇宙说:由俄国学者索可洛夫于1889年10月3日在莫斯科自然科学研究者协会年会上首次提出。“碳氢化合物是宇宙间固有的。”在地球呈熔融状态时,碳氢化合物就包含在它的气圈中,随着地球冷凝,碳氢化合物被冷凝岩浆吸收,最后,它们凝结于地壳中而形成石油。证据:彗星等天体上发现了碳氢化合物。,12,基本论点为:在天体中碳和氢的储量很大,因此同样可以假设这些元素在地球上也很丰富;由碳、氢合成碳氢化合物出现在天体发展的早期阶段同其它天体一样,地球上形成的碳氢化合物后来为岩浆所吸收;当岩浆进一步冷却和体积收缩时,包含在其中的碳氢化合物就沿断裂或裂隙分离出来。,13,基性岩浆中存在C.H.O等元素,随其冷却时可化合为碳氢化合物。证据岩浆岩、变质岩中相继发现油气藏,基性岩浆中发现天然气。,1949年,前苏联,库德梁采夫岩浆说,14,T.Gold(1993):地球深部存在着大量在地球形成时就已大量存在的甲烷及其它非烃气体。在地球演化过程中,这些气体从地球深部被加热而通过深大断裂等通道或伴随火山活动释放出来并向上运移,部分保存在地壳和上地幔中,形成天然气藏;部分逸散到大气圈中。目前火山岩气藏正越来越多地被发现。东太平洋海隆、红海、冰岛、中国五大连池、云南腾冲等火山岩区均有这类成因的天然气。实验及理论研究也表明,地球深部存在非生物成因的甲烷等气体。,2地幔脱气说,15,1碳化物说:门捷列夫,1876地球内部水与重金属碳化物相互作用,可以产生碳氢化合物3FemCn+4mH2OmFe3O4+C3nH8m地球形成时期,温度很高,使碳和铁变为液态,互相作用而形成碳化铁。由于它们比重较大,保存在地球深处。后来,地表水沿地壳裂隙向下渗透,与碳化铁作用产生碳氢化合物,后者又沿着裂隙上升到地壳部分,冷凝形成石油,并在孔隙性岩层中聚集成油藏;或浸入岩石形成油页岩、藻煤及其它含沥青岩石;或在地表附近受氧化形成地沥青等产物。无法证实地球的深部存在金属碳化物,(二)地球深部的无机合成说,16,2高温生成说,切卡留克(1971):根据合成金刚石的实验,用装满矿物混合物(方解石、石英、六水泻盐等)代替石墨反应器,在高压6000-7000MPa和高温1800oK下,几分钟后由反应器中分离出易挥发组分,包括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及少许庚烷。在深约150公里的上地幔古顿堡层内,在温度超过1500oK、压力5000MPa下,由于有FeO及Fe3O4的参与,H2O与CO2还原而成烃类。在强烈褶皱作用时,深部石油进入地壳沉积岩,并由低分子烃转化为高分子烃及环状烃。,17,耶兰斯基(1971):橄榄石的蛇纹石化作用可以产生烃类3(Fe,Mg)2SiO4+7H2O+SiO2+3CO2=2Mg3(OH)4Si2O5+3Fe2O3+C3H6+Q(热)在埋深22-40km的地壳玄武岩层底橄榄岩发育带,若上覆地壳深坳陷发生张裂,水沿断裂渗入下部橄榄岩发育带,从而发生橄榄石蛇纹石化作用;生成烃类的又沿着断裂而进入沉积岩。证据:某些油田分布于蛇纹岩及强烈蛇纹岩化的橄榄岩中,3蛇纹石化生油说,18,4费-托地质合成说,化学家RRobinson(1963,1966):地球上原始的石油可能是20亿年前通过如下费-托反应生成的,证据:原油中正构烷烃的分布与费-托合成油中的相同,世界油气的一半以上与板块俯冲及其相联系的各种断裂有关。,催化,费-托反应最适宜的部位:俯冲板块的接触带、蛇绿岩推覆体中、裂谷作用所薄化的地壳中。费-托反应合成的烃类伴随着断裂岩浆活动上升,并运移到储集层中形成油气藏。,19,二、油气有机成因说,2.维尔纳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系统研究了有机质的地质作用地球化学概论和生物圈详细论述了石油的有机组成和石油有机成因的主要依据,提出了碳循环的模式。,油气有机生成学说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研究者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1、最早:十八世纪中叶,罗蒙诺索夫“石油是煤在地下高温蒸馏的产物。蒸馏说,20,3.1932年古勃金提出“混成说”“含有各种类型的分散有机质的淤泥,在成岩早期产生分散状态的石油(微石油),在压实过程中和水一起进入储层,形成油气藏。”早期有机成因说,21,“植物说”、“动植物”、“混合说”、“脂肪说”、“碳水化合物说”、“蛋白质说”,4.特雷布斯(Treibs1933):首次发现并证实了卟啉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石油、沥青等中。认为:卟啉化合物来源于植物叶绿素石油有机成因重要依据。有机说的盛行期,22,5.20世纪50年代美国P.V.Smith(19521954年间);前苏联B.B.维尔别成功地从现代海洋沉积物中分离鉴定出微量类似于原油的烃类化合物石油是有机质在沉积物(埋藏成岩)早期生成的,是许多海相生物遗留下来的天然烃的混合物。沉积物所含原始有机质在成岩过程中逐步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并运移到邻近的储集层中去。有机成因早期生油说,23,6.20世纪60年代中期,色谱技术广泛采用(1)Bray等(1961):现代沉积物和生物体中的正烷烃碳数分布具奇偶优势,正脂肪酸碳数分布具偶奇优势,而古老沉积岩和原油(或油田水)中不具此优势”。有力地批判了沉积有机质直接成油说,揭开了有机质成岩演化机理及其石油形成关系研究的序幕。,25,(2)阿贝尔松(P.H.Abelson)(1963):石油是沉积岩中占有机质7090%的不溶部分(干酪根)经过一定的埋藏演化,在成岩作用晚期,经热解产生的。干酪根热解成油说(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3)菲利皮(Phillippi)等(1965):沉积有机质大量转化成烃类需要一定的埋藏深度和温度。(4)瓦索伊维奇(Vassoevich)(1969):石油生成有一主要阶段和主要相,27,7.20世纪70年代(1)70年代初,法国著名地球化学家蒂索Tissot等建立了干酪根热降解生烃演化模式,提出并完善了干酪根晚期生烃学说,总结了油气形成、演化与分布规律。石油生成的现代成因理论已基本建立起来了,它不仅符合客观地质事实,逐渐为广大的石油地质工作者所接受,而且在指导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大作用。,28,地壳中液态烃(石油)存在的温度范围:液态窗,(2)1973年,普西(Pusey)发现:液态烃主要分布于65.6-148.9地温间,高于此温度大部分为凝析气田、气田、干气田,低于温度则为生物成因气。提出了“地温窗”和“液态窗”的概念。,29,(3)阿尔布莱切特(Albrecht)和杜兰德(Durand)等(1976):对喀麦隆杜阿拉盆地白垩系一个未成熟、成熟到过成熟的完整有机质演化剖面进行了研究。迄今最好的有机质演化研究实例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未低成熟”石油;煤成烃理论,30,31,实验表明,可由无机物合成烃。nCO2+2nH2(CH)n+nH2O费托反应火山喷出的气体和熔岩流中含有烃类。,(一)无机说主要证据,三、两种成因学说的主要证据,32,许多天体上存有烃类(甚至植烷、姥鲛烷、卟啉、旋光性)。石油的旋光性可由非旋光物质合成,卟啉也可无机合成,况且,这些成分还可以是石油运移中从外界攫取的。,(一)无机说主要证据,三、两种成因学说的主要证据,33,生命起源于烃类。已知甲烷和氨可合成氨基酸,后者经热缩合又可成为蛋白质生命的基础物质。远在生物出现之前,石油已存在。,(一)无机说主要证据,三、两种成因学说的主要证据,34,石油的分布常受断达上地幔的深断裂控制。深断裂正是烃类向上运移最好的途径。有机说难以解释储量巨大的石油聚集。例如:加拿大西部沥青砂岩重质油储量达一千亿吨。但沉积岩中有机质含量很低无法形成诺大的烃量。,(一)无机说主要证据,35,90%以上的石油产于沉积岩中,而大片岩浆岩、变质岩区无石油产出。从来没有人到没有沉积岩的地方找石油,(二)有机说主要证据,36,从前寒武到第四纪的各时代沉积岩中,都找到了石油,但在各时代地层中分布不均匀,且与各时代沉积岩中有机物的总量成正比。,(二)有机说主要证据,37,在近代海湖相沉积中发现了有机质向石油、天然气转化的过程。,(二)有机说主要证据,38,各地、各时期,石油既有相似性又有区别。石油具有旋光性。,(二)有机说主要证据,39,石油烃类中,有一些组分的结构与生物某些组分的结构具有相似性。生物标志化合物,(二)有机说主要证据,40,石油主要分布于地温小于150的中浅层,说明其是在相对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二)有机说主要证据,41,油气的成因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辅警调解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中国银行2025六盘水市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交通银行2025武汉市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中国银行2025保山市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2025年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定制优势
- 2025海洋塑料污染的源头控制
- 2025行业数字化转型挑战与对策-1
- 2025应急管理行业创新发展报告
- 邮储银行2025黄山市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交通银行2025威海市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共营养师三级考试试卷及答案
- 开工前安全培训教学课件
- 高铁隧道配套施工方案
- 三人合伙工程合同协议书
- 2025曲靖市事业单位定向招聘驻曲部队未就业随军家属(8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包子铺合伙开店协议合同
- 2025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第三次招聘109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轴承装配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入住敬老院协议合同模板
- 英语教学发音课件下载
- 2025年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资格考试(压力管道检验师GDS)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