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自读文本荷塘风起训练_落实提升鲁人版.docx_第1页
2017-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自读文本荷塘风起训练_落实提升鲁人版.docx_第2页
2017-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自读文本荷塘风起训练_落实提升鲁人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风起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6582025】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学习外语呢?A偶尔不免何况B偶尔未免何况C偶然未免况且D偶然不免况且【解析】“偶尔”侧重情况极少发生,跟“经常”相对;“偶然”侧重情况意外发生,跟“必然”相对。根据语境,处应填“偶尔”。“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结果;“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句是对科尔曼的客观评价,没有批评语气,所以选用“不免”。“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所以处选“何况”。【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6582026】激烈的争论引起大家的兴趣,荷塘月色不用说大家是耳熟能详的,陌生的是荷塘风起,大家决定要弄清楚荷塘风起凭什么取代了荷塘月色的位置。荷塘风起对现实的高度关注使它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意义,再说它的景物描写也很有特色,没有必要因为不是经典名篇就一棍子打死。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努力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有人认为,既然都是描写荷塘的散文,何必舍熟求生、舍近求远呢?荷塘月色不管从结构安排还是从语言锤炼上都远胜于荷塘风起,没有理由退到幕后。正当风送来的迷人荷香让我们心醉神迷不知今夕何夕的时候,刺耳的车声像刺刀穿过树林,碾压着花叶,直插我们宁谧的心地。我们愤怒又痛心,痛心又无奈。日本首相安倍宣称推行“积极和平主义”的外交策略,以此欺骗爱好和平的人们,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值得人们警惕。ABCD【解析】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应改为“烂熟于心”。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后来用“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不合语境。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用错对象。【答案】A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16582027】(1)春天来到,塘水已不再是冬天的萧荡,处处箭立的荷枝嫩芽,_。(2)因为,那临风旋摇的荷花荷叶,_。把水面激起了生气水面被激起了生气是生长在爱荷人的心田上,也是生长在荷池里是生长在荷池里,也生长在爱荷人的心田上ABCD【解析】从(1)句的语境来看,“荷枝嫩芽”应是横线处语句的陈述对象,它们组成一个主谓句,本身就是一个以“水面”为陈述对象的主谓句,因此应选;从(2)句的两个备选项和来看,它们是递进关系的复句,明显递进不当,因此应选。【答案】B阅读课本中“走过长堤把莲藕给封杀了”两段文字,完成47题。4第一段中,“我注意到靠着池边总是离他远一些好”一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这些句子主要写了荷叶被摧残及作者的质问。从作者把“人”与“兽”并列和“结疤”“鸮笑”“忍心摧残”“离他远一些好”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摧残荷叶的行为是憎恶而愤怒的,也是非常痛心的。【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荷叶被摧残的痛心和对摧残荷叶的“人”或“兽”及其行为的憎恶与愤怒。5“愿莲子坠落,坠落在池中的污泥里,生长出更多不染的生命”一句中“不染的生命”有什么深刻含义?【解析】解答时要重点理解“不染”的含义,再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其所表现出的精神价值。【答案】“不染的生命”象征着超脱现实污浊的、独立不染的意象,是作者得以内省和反映现实的精神坐标。6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从尖顶亭望过去,美中仍嫌不足”,请分条概括“美中仍嫌不足”的具体内容。【解析】“从尖顶亭望过去,美中仍嫌不足”,是所在段的总领句,因此要解答本题,就需要把握本段内容并对其归纳概括。本段主要从池中小岛的杂草丛生和“历史博物馆”“把荷塘给镇压住”两个大的方面来写的。把握住了这些,答案就很容易得出了。【答案】池中小岛杂草丛生,令人望之顿生芜秽之感;“历史博物馆”使荷池显得局促狭小,似乎肤浅多了;“历史博物馆”和池中的荷叶荷花很不相称;“历史博物馆”的兴建造成了一部分莲藕被封杀。7这两段文字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解析】解答时要把两段的内容作对比分析,然后整体概括所运用的手法。分析手法作用时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说明手法的运用情况,并说明所传达出的情感。【答案】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波澜跌宕。从“走过长堤,到池边的尖顶亭去看荷池”到“愿莲子坠落,坠落在池中的污泥里,生长出更多不染的生命”,变静为动。从“从尖顶亭望过去”到“大量水泥滑入池中,把莲藕给封杀了”,又使动归于静。文章动静迭生,隐秀藏露,相映成趣。就景境的局部来看,有静有动,而给人的总体感觉却是“静”的。因为“动”终究是“静中之动”,是为衬托“静”而虚写的“动”。再从心境来看,局部或动或静,体味其本质,作者的心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