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孰为汝多知乎”怎么读?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不会读文言文,的确贻笑大方了。我们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为了最后一句话“为”与“知”的读音争论不休。关于“为”字读音,一说读 “wi”,一说读“wi”;关于“知”字,“zh”和“zh”两个读音并存。究竟“为”和“知”的读音是什么呢?我和同行们都疑惑不解。查阅了不少资料,现在把自己的收获整理如下: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这样写到: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参考译文“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根据教师教学用书的权威说法,这里的“为”通“谓”,是“说”的意思,应该读“wi”。“知”通“智”,是个通假字,这样理解“知”就是智慧,读“zh”。辞海查阅,“为”在读“wi”时有“谓、以为”的义项,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为”解释为“谓”,即“说”是有一定根据并且是比较合适的。网络查询,一个叫郑伟钟的老师说道: 据辞源“为”读第二声时没有“认为”这一义项,读第四声时可通“谓”。“为”通“谓”可表示“认为,以为”的意思,古汉语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穀梁传宣公二年:“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又,汉语大字典认为“为”通“谓”时读第二声,不无可商之处。我们知道,所谓A通B,就是借用A字形来表示B的某个(或某几个)读音和意思,这时它们的读音必须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取辞源的注音。再说“知”字。“知”和“智”是古今字的关系,“智”字最早写做“知”,如论语里所有的“智”就都作“知”。清代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知,智慧即知识之引申,故古只作知。”从上下文来看,本文所论是一个逻辑思辨问题,最后说孔子“未能决”,能不能“决”应该是“智慧”的原因,而不是“知不知道”的原因吧。由此我们认为这里的“知”通“智”,读第四声,表示智慧。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用车制造项目实施方案
- 牛仔裤改牛仔裙的做法
- 2025年康复学事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烹饪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工作分析考试题目及答案
- 惠州健康养生知识培训课件
- 情景朗读课件
- 乳腺癌考试试题及答案
- 张店数学中考试卷及答案
- 机关初级工考试题及答案
- 网络安全设备销售合同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5.5 小数乘小数(附答案)
- 还款协议示范文本
- 带孩子免责协议书范本
- 苏教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完整版)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12-01-01 汽车维修工 人社厅发2018147号
- 现货黄金购买合同模板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 气管插管为重患者口腔护理
- 电信入围综合施工组织专题方案
- 强制执行申请书(劳动仲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