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商隐诗两首课题李商隐诗两首课时3考点、知识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此可归纳出高考诗歌鉴赏的四个方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学习目标(分层建议)一艺学院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2.要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基本文意。3.能熟读成诵。A部硕翰学院教学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解读诗歌背后的故事。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4、进一步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透过表层语言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能力。5、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6、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B部教学目标:1.疏通字词,了解典故,读懂诗歌句意。2.初步领悟情感,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3.了解李商隐。4.能熟读成诵。重、难点(分层建议)一艺学院教学重点、难点:(1)、字词典故句意的理解、领悟情感、品味意境。(2)理解性背诵。A部硕翰学院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锦瑟这首诗意象朦胧,意境凄迷,对诗意的理解存有分歧。2理解马嵬(其二)“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的写作特色。3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B部教学重点、难点:1提高学生鉴赏诗歌并对其作出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2、掌握描述诗歌语言特点的专业术语。3、掌握古代诗歌的主要表达技巧。4、训练学生通过揣摩语言、表达技巧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议调整记录一、导入: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名诗对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马嵬(其二)。 二、明确学习任务:1、诗意的多解性会拓宽学生的思维,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就文本分析,言之有理均可,但要避免牵强附会,教师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考,与学生产生互动和交流。2、作为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文本,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感悟,侧重文本的整体性,不需要面面俱到,但是也要有所侧重,李商隐的诗歌艺术成就是很高的,有自己的诗歌艺术特色,有必要让学生知晓并学会分析。3、马嵬(其二)是一首咏史诗,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讽谏,个人觉得还有爱情层面的内容,唐明皇和杨贵妃虽然有较高的地位,但是他们的爱情应该和普通人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对他们的爱情故事不应以特殊的政治色彩去解读,而应该给予平等尊重,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课后练习虽然没有做朗读和背诵的要求,但最好能熟读成诵。诵读时,要注意情感的调适,要读出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来。律诗的自然节奏虽然大体相同,但也要读出快慢疾徐来。(说明:先明示学习目标,为学生的研读定向,这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一步。)三、问题合作探究:1、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这首诗内容隐晦,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2、马嵬(其二)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方面说说“讽意至深”吗?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揣摩诗歌主旨:1、锦瑟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例说明。(说明:引导学生先从课文中找出有关文段,朗读体味,掌握诗歌的常用表达技巧。)2、结合马嵬(其二)的最后一联,说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说明:以上对诗歌的主旨进行分析都采取先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采用的表达技巧,组内讨论后再书面作答的方式,一方面引导学生互学互教,另一方面也针对学生书面表达的弱项进行训练。)七、小结: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启超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八、作业:1、熟读背诵。2、请从李商隐的三首无题中任选一首,认真品读,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说明:第1题让学生理解并进入诗歌的语言环境。第2题进行拓展,设计两个研究问题,目的不再得到结论,而是借此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1.对李商隐诗两首有自己一定的认识,能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并能从多个角度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阐释。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同学对话、与相关赏析文字对话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个性感悟和思考,提高独立鉴赏诗歌的能力。2.通过课文学习能掌握常见诗歌的表达技巧:如起兴、比喻、用典等。3.能对诗歌的语言、情感和诗人的观点态度品评,尝试解析诗歌,并能结合诗歌举例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在授课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具体到本文的三个课时中,体现在自寻资料上和主题分析上,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学生通过听朗诵带、预习、自主探究。结合老师简介诗人李商隐及其创作背景,领会其内涵。第二步:合作探究。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诗歌的主旨。4.课外阅读李商隐的相关作品,深化对作品的认识,全面赏析诗歌。国外有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主要特点是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以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为目标,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状态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诗歌单元教学时,遵循教学方法亦要改革的指导思想,摒弃传统的“念 经式”的教学模式,吸收国外“愉快教学法”的长处,教法求活,视野当阔为重点。课文可讲点很多,但最核心的内容却是诗歌的语言,抓住了这点就能把握住诗歌的主旨,领悟到作者运用语言的高度技巧和。同时锦瑟这首诗意象朦胧,意境凄迷,对诗意的理解存有分歧,研究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这又是一个难点。弄懂了这点也就能“体会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