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写范文 高考满分作文 xx年高考即将开考,各位考生也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出guo高考频道为各位考生精心收集了大量的高考作文指导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欢迎考生同学们参考借鉴。出guo在此祝愿大家考出一个好成绩。 看卷如看人,我们不妨从心理学角度谈一下高考作文的写作。 一、关注首因效应,努力给阅卷者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人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 * 作用。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也就是说,第一印象特别重要,第一印象甚至决定或代替了整体印象。在人际交往中,很少有人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证实一个留给他不美好第一印象的人,而即使交往中的人在以后表现并不出色,但因有良好的第一印象,也会让人难以忘怀。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初次见面的第一印象,对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同样,高考作文留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的意义也非同寻常。 那高考作文怎样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四点。 一是卷面,卷面干净、漂亮,至少要做到笔画清晰、大小适度、字体端正,不随意乱涂乱改;二是文章的题目,俗话说“题好文一半”,题目精彩上来就会令阅卷者眼前一亮,比如,xx年北京卷作文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便因其题目底蕴深厚、蕴藉深远而备受阅卷者青睐,并最终获取满分;三是文章的开头,遍观近几年的满分作文,开头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排比造势铺排文气,或引述诗词凸现文采,或开门见山话题点穿,或故事寓言倍感新鲜;四是语言,文章的语言对产生感觉最有效,那些优美的语言、恢宏的语言、老道的语言往往最易触动阅卷者的神经,也最易使其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关注晕轮效应,努力给阅卷者创设几个有力的感觉依据。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 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像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呢,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据此,桑代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作“光环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并不总是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人,而往往是根据我们对别人已有的了解对别人的其他方面进行推测,如果我们已经获得关于这个人的某些方面的好的信息,我们就更容易认为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也都不错,从而对这个人形成良好的整体印象。同样,高考作文如果能让阅卷老师心里产生晕轮效应,让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喜爱备至,你的作文便离高分又近了一步。 那高考作文怎样让阅卷老师心里产生对自己有效的晕轮效应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创设几处明显的亮点。 亮点之一:选材新鲜。选材新鲜,要求考生选材时应力避陈旧、俗气,不要总是使用雷锋、陈景润、牛顿、爱因斯坦等使用过千万次的材料,也不要使用不知多少千万个考生都可能使用的材料,更不要一味地回到古代去复述司马迁、岳飞、文天祥等的经典故事。选材要尽量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现实,品评时代热点,关注世态人生,突出自己的体验、发现,体现自己的个性。只有用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潮水,去冲击阅卷老师心灵的礁石,才能碰撞出高分的浪花。 亮点之二:构思新奇。写散文可以用格言、名句、歌词以及一段警语或自拟的凝练又有文采的句子巧设题记,来扼要说明文章内容或主旨,导引全文;再辅以拟制简洁、恰当的小标题使文章显得层次分明。写记叙文可采用笔锋突转法、抑扬相生法、巧设悬念法、创设误会法等使情节波澜起伏。写议论文可以采用设置分论点、巧用整散句等使论证气势恢宏。还可采用文体创新,巧妙借鉴书信、广告、说明书、启事等写法,使文体别出心裁。 亮点之三:立意新颖。立意要有独创性,与众不同而又顺理成章,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力求立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发人之所未发,语人之所未语,一针见血,一鸣惊人,出语不凡,语惊四座。这是近几年高考作文最为缺乏的,也正是广大阅卷老师最为期待的,考生如能在这方面创设亮点,必能取胜。因此,考生应该努力摆脱习惯思维立意 * ,多进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努力使自己的立意、见解别出心裁而又发人深省。 三、关注近因效应,努力给阅卷者留下一个难忘的最后一面。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新近获得的信息对个体 * 作用比以往获得的信息作用更大。多年不见的朋友或老同学,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却说不上几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时,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同样,高考作文如能让阅卷老师在心里产生对你有利的近因效应,让他读完你的作文有一种拍案叫绝的冲动、感觉,那恭喜你,你定会获取理想的作文高分。 那高考作文怎样让阅卷老师心里产生对自己有利的近因效应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写好文章的最后一笔结尾。在作文结尾,再次在阅卷老师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可以用优美的诗句作结以凸显文采斐然,可以用饱含哲理的名言警句作结以升华主题,可以再次点题总结全文来与前文形成呼应,可以留下悬念或提出新的问题以引人遐想或发人深思。比如xx年上海卷高考作文有一考生写我想握住你的手,文章前面一直在写一位运动员如何努力地奔跑,至结尾时这样写道:“我想去握一下你的手,可我抬起的手却又落了下来,你没有手。”可以说文章前半部分写得略显平淡,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25年风险管理制度
- 资产管理公司2025年风险管理制度
- 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度高品质绿茶出口订单茶青供应合同
- 2025年度汽车抵押贷款保单质押合同范本编制指南与实例分析
- 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 2025年跨境电商国际物流配送及关税代理全流程服务合同
- 2025年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品牌授权与知识产权共享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海上集装箱运输服务合同修订及风险预判协议
- 2025年度跨境电商平台资产收购与整合服务合同
- 化妆品质量意识培训大纲
- MOOC 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西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GB/T 144-2024原木检验
- YS-T 650-2020 医用气体和真空用无缝铜管
- 海康小区监控设计方案
- 《数学分析》课件
- 工序验收清单
- 钢铁企业检修工程预算定额 说明 解释 规则
- 子宫内膜息肉教学查房
- 2023年口腔科主任个人述职报告
- DB15∕T 1937-2020 灌木林防风固沙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