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家长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问题不少家长有一个困惑,20年前自己还是青少年的时候,好像自己没有那么多心理问题,现在为什么这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了?这个是怎么造成的? 青年和少年是两个不同的心理阶段,我们搁在一块儿谈了,跨度比较大。少年从12、13岁开始,青年也跨度到20岁,按国际分类就到25岁了,跨度很大,所以他(她)们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都是不尽相同的。为什么现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突出了、提前了?这是什么现象?怎么解释呢?我个人认为可以用“长效效应”这个现象解释,“长效效应”是指子辈都比父辈在生理上、心理上发育提前了。“长效效应”最早是从欧美国家开始的,后来传到亚洲的日本,从日本又到中国的沿海,现在在中国比较普遍。简单说:女儿比母亲长得高,青春期提前;儿子比父亲长得高,青春期来得早。这是社会经济、工业化、包括营养、医学、科学知识、社会教育等等社会进步的结果。我们国家现在统计,最早青春期的女孩儿是9岁,男孩儿是11岁,如果在80年代以前,这种现象就比较少,如果在50年代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就觉得可笑了,会觉得9岁进入青春期肯定有什么毛病了,吃什么激素了。而现在不是这样,以前看日本人,日本人个子都是比较矮的,可现在看起来日本的子辈比父辈无论在各方面发育都是好的,他(她)们跟世界其他民族比起来也是如此。这就是“长效效应”,是心理问题提前的一个原因。可以说,孩子们心理问题的出现还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青少年到了青春期,他(她)的心理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呢?青春期到来伴随着明显的体征方面的变化,但还有一些直接观察不明显的现象,最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的一些变化。随着身体特征方面的变化,很多孩子都觉察到了自己的变化,自我在心理上、行为上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另外随着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出现了各种第二性征,他(她)在身体发育、学习知识方面也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和变化,这个时候他(她)们在要求独立、有自己的判断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所以我想一方面是适应自己身体方面的变化,另外一方面是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一些思想和看法,这方面也会表现出不同于低年级孩子的一些特点。 我想很多家长家里如果有十二三岁或者再大一点的孩子的话,经常体会很深的是孩子的一种逆反。这是非常明显的,平常很乖的孩子,你让他(她)做作业、不要看电视都很顺从,但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开始有了变化,在行为上可能是不再理睬父母的指导和要求,或者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摔门、摔东西、或者是大喊大叫,不过不同的孩子可能表现形式多少有所不同。但实际上深层的原因是相同的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比他(她)小的孩子好多事情还没有出现,比他 (她)大的好多事情都已经解决了,所以这个时候困惑最大,各方面的压力也比较大,而他(她)自己的能力比较小。过去没有这么多问题,那么现在为什么问题多了呢?是因为他(她)承载的社会责任比过去多,可是他(她)心理的承受度相对是比较滞后的,因为他(她)从小的成长环境比较好,现在家长也把关很严,所以他(她)在群体中摔打磨练的机会比较少,这是独生子的一个特点。他(她)的社会化功能不良,这些困惑没有宣泄的渠道,与人交往的技巧方面比较差,所以这些困惑压在他(她)一个人身上,没有社会支持了。另外这个时候身体会有内分泌的变化,青春发育期和更年期内分泌变化是很大的,这种变化会对身体、对情绪产生影响,会产生躁动,所以这个时候,他(她)们最大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呢?是独立意识,别人要尊重自我。而家长要求孩子要充分的透明,孩子要求要尽量的维护自己的隐私权、维护自己的独立意识,这时候就产生了突出的代沟问题,代沟问题实际上就是控制和反控制一种的斗争。 家长那个时候没有面临像他(她)们现在这么多的事儿、这么多的问题、社会压力,一个人对未来越是踏实,他(她)就可能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而越不知所以、压力越大、心里想的事儿越多,心理方面的问题也就来了。再加上内分泌的变化,这些都是青春期容易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这些孩子们青春期是怎么个样子?首先是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很快,十五六岁长得像大小伙子似的,一个男人具有的功能他都有了,长得比父亲还高,女孩子也是这样,生理发育很快,但是他(她)的心理的发育是滞后于生理的发育的,那就是说他(她)的心理发育是落后的,表现在逻辑思维的推理能力、情绪的控制能力、判断能力、自我认识的能力、心理的调节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同时他(她)又处在人生的第二个反抗期,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是一岁到两岁这个阶段,人生第二个反抗期是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最关键的时期。有人度过青春期就比较顺利,就有那么一部分人不顺利。青春期孩子们身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大概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躁动,这是青春期情绪方面的障碍,表现为很容易冲动,有一点儿小事就冲动起来。有个例子,在北京海淀区有个学生从马路的东边向西边走,马路的旁边坐着两个学生,这一个学生看看这两个学生,这两个学生看看这一个学生,说“怎么着?不服吗?这边去,哥们!”这一个学生就跟着这两个学生进了胡同了,忽然又出来四个人,六个人把这一个学生包围了,这一个学生一看这事不好,掏出刀子就给前面的人一刀,捅完了就跑了,这一刀正好扎在肝脏上,就死了。后来公安局就抓了他们,问为什么行凶、打架?问这马路边的两个学生认识他吗?说不知道,再问那一个过马路的学生认识他们吗?说不知道,他们说不服哥们就走,到那一看事不好就先动手了。就这么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这么一个小小的问题就引发出一个人命案,这个只有在青春期这种躁动时期、情绪不可控制的时期才容易出现,如果过了青春期到了老年期,别说看他一眼了,就是撞他一下也不会这样。所以说这是个很危险的时期,是个暴风雨时期,应该引起社会家长各方面的注意。有个成年人聊天的时候说:如果说打架的话,他最不敢跟十几岁的孩子打架,为什么?因为他真敢玩命。他到大一点可能会顾及自己,也会顾及别人,但在他那个年龄他谁都不顾及,最可怕的时候是这个时候,这就是青春期躁动的一个表现。青春期躁动的表现还有哪些?最躁动的孩子能折腾得整个班不能上课,老师只好要求家长在快考试的时候把躁动的孩子带回家,以便别人能踏踏实实的进行期末复习。还有一些“惹事”的孩子,在学校里起哄、挑逗,如有个男孩子,刚14岁就交女朋友,女朋友告诉她别人欠她哥哥的钱,这男孩子就直接闯入别人家,把女主人捆在椅子上,把家里翻个够,也没有翻出多少钱,后来因为入室抢劫、人身伤害等数罪并罚,判了4年。这孩子生理发育超前,但非常幼稚,他的心理发育处在很幼稚的阶段,虽然很值得同情但闯下了祸端,受到了惩罚。怎么办呢?首先我们觉得应该从年龄上按不同的层次逐步使他(她)提高,使他(她)有个社会责任感。我觉得现在综合所有的青春期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社会责任感差。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干什么?自己有什么条件?将来能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现在有的孩子很糊涂,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孩子智利和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智利平平,但他(她)自己觉得就应该考清华、北大,家长也觉得这种想法很对,实际上他(她)的差距很大,几经努力达不到效果,很容易走向抑郁。直接接触到孩子青春期这种表现的是家长,家长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往往看到事情的表象,但看不到事情的本质,所以有时候拔苗助长,起到一个很不利的作用,他(她)们从表象上压制孩子,不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孩子这时候正是独立意识很强的时候,会对家长的做法很反感,这样家长和孩子之间就拧成一个扣,这个代沟越来越深,所以我觉得家长要尊重他(她)们,让他(她)们自己去想将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可以帮孩子盘算一下自己的现有的条件、算算离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还差多少距离、要做什么准备。极端的例子是相对比较少的,普遍地问题是厌学。不管家长和教育者,应该让孩子自己觉得是为自己学,学习要有动力。有一个目标对孩子是很重要的。这个目标要切合实际,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但聪明和聪明是不一样的,不一定你看着聪明的孩子就能上清华、北大。另外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的饭碗要自己找,自己将来的社会地位要自己找,这个问题解决了,学习动力问题也就解决了。 还有一个表现就是抑郁,如厌学等。抑郁很少引起人们注意,因为比较不好发现。我在临床统计了8例青春期抑郁的例子,他们都是没有什么原因就不上学了、不起床了、不吃饭了、甚至割脉自杀、跳楼、服药,所以青春期的抑郁也是应该引起家长、社会和医学界研究的问题。以前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对青春期抑郁认识不足,所以我觉得在大量的青春期的教育中应该很好的注意这个问题。抑郁很不好发现,有时候孩子很老实,按传统意义说是件好事,现在看来未必是件好事,那麽抑郁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发现、又该怎么对待呢?抑郁从医学上讲分两大类,一种是内源性抑郁,一种是外源性抑郁,内源性抑郁是指没有任何原因出现兴趣的减少、活动的减少、情绪的低下,甚至出现生理上的、食欲的影响,最后走向消极的行为。内源性抑郁是人身体生化方面的改变,比如5羟色氨的减少、多巴胺、儿茶酚胺的障碍等;另一种是外源性抑郁,就是指有一定外界刺激的、心理因素的生活挫折等,对外源性抑郁家长、老师容易发现。内源性抑郁往往难以发现,青春期很多是内源性抑郁,因为是生理方面巨大的变化,我们只知道有性激素方面的变化,但除此之外其他内分泌的变化研究还不十分清楚。对内源性抑郁,要高度警惕的。那么如何才能发现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这要求家长要有一个高度自我认识问题。首先我们要看到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从他(她)们身上能折射出教育成功的一面,也可以反映出教育失误的方面,不要把孩子的问题就简单认为是孩子的问题,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所以对待孩子的态度都应该非常负责,因为我们赋予孩子生命,并把他(她)带到人间,所以我们为孩子负责。不是说我们养活孩子为了将来有什么报酬,不是这么回事。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几个孩子抢劫将近2万块,最后都吃光花光了。抢劫不是一天两天,是成伙的,我给这些孩子做心理工作的时候,找到了家长,家长很惊讶,因为孩子在学校学习很好,还是班干部。家长说我的孩子不会干这样的事,我从来没有发现过。我就反问,你的孩子在外面吃了饭,他回家还吃饭吗?吃饭还那么香吗?如果你的孩子隔三叉五的不在家吃饭,你没想到这是什么问题?他是有病了?情绪不好了?还是在外面吃了?你只看他分数了,孩子学习好,什么都好,这其实是家长的一个误解。如果在萌芽当中和孩子沟通、预防,就不会偷到2万多块了,所以家长想推卸这个责任实质上是不对的。所以沟通说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做好,我觉得是个态度问题。家长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要高度负责地跟孩子说话,要非常细致地去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包括躁动、抑郁、厌学,包括好的行为、不好的行为,都要能观察到。中国有句话:知子莫若父,这句话是有哲学道理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的很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是家长的责任。不是义务,不是为了荣誉。 再一个就是青春期的早恋问题,青春期更主要的不仅要讲生理,还要讲性的生理、性的道德、性的责任感、性的心理!要全面进行性的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是要讲性的道德。我觉得在孩子小学的时候对他(她)应该进行是非观的教育,告诉孩子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要给他(她)建立这样的是非观;中学的阶段是道德观的教育,怎么做符合道德,怎么做不符合道德,所以在性教育中更主要的是道德问题,这里我见过非常惨的惨剧:有个女孩子过早的早恋、怀孕,最后这个女孩子学习、高考也不行了,甚至自杀。偷吃禁果的苦酒女孩子受的损失最大。所以我们对这方面的教育,不提倡封建的贞操观,但要提倡社会的道德,在中学的时候要建立道德观;到大学的时候,就要建立责任感了,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甚至对人类负责。一个大学生只有建立了很好的是非观、道德观,他(她)才能上升到责任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际上这种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在做学生的阶段更重要,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他(她)所受的教育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小学是判断“是非”和对与错,这是基础,然后是在中学阶段的道德教育,然后是大学阶段的责任感教育。早恋问题是很多家长和学校老师很担忧的一件事情,一般来说大家都觉得早恋是不好的事情,要尽量早点解决,防止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出现这个问题。就我个人观点来看,早恋问题首先要和异性同学之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型企业员工聘用合同书5篇
- 正式的地域买卖合同6篇
- 农村卖房屋合同范本
- 小区锅炉用工合同范本
- 英文企业合作合同范本
- 镇江砂石供应合同范本
- 净化车间劳务合同范本
- 工业加工企业合同范本
- 影视传播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
- 新能源汽车趋势
- 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广东河源市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急需紧缺人员招聘117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江苏航空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才招聘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污水处理站运行记录台账范本
- 2025年消毒供应室业务学习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江西省高职单招文化统一考试真题及答案(网络版)
-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教育课件
- 督查督办培训课件
- 2023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
- 开学第一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件
- WeeFIM儿童功能独立量表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