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種苗產業回顧與發展趨勢,種苗為農業之根本特性: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單價高、產值高高科技產業,附加價值高,比較不受經濟景氣之影響,世界國家-成功發展種苗產業採行之策略,日本以官民分工之方式美國、以色列、荷蘭及法國等國家,以大學或試驗所之研究成果(包括品種、半成品、抗病種苗)提供種苗業者利用義大利及西班牙則對攸關種子採種成敗主要素之隔離需求,立法予以規範菲律賓採行問題導向之研究,以解決種苗產業發展之瓶頸。,具有挑戰性的議題,植物品種保護、植物檢疫法規之調和、種子品質撿定、基改作物、有機種子等,台灣種苗農業之推廣,全盛時期在l960l985之25年間,其產值由250億元增加至2,700億曾被稱為亞洲的菜籃和人工授粉採種樂園早期生產糧食作物為主逐漸發展園藝作物等高價經濟作物,目前園藝種苗之產值高於種子產值,由國際種苗市場觀,種子產業規模遠大於種苗產業,以我國對適合熱帶、亞熱帶氣候之品種優勢,再造種子王國,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台灣種苗產業之變遷(六個時期),一、由中國大陸引進種子時期(早期移民至中日爆發戰爭期間)甘蔗、苗有竹蔗、玫瑰蔗、甘薯紅心尾種、花生小粒種、水稻之秈稻種、茶之大葉種、阿薩姆等等。果樹品種以及各種蔬菜種類,在台灣長期栽培馴化選別在來種。二、由日本進口種子時期(中日戰爭至太平洋戰爭爆發期間)中日爆發戰爭後,中國大陸種子來源中斷,日產種子成為主要供應來源,日本型及印度型雜交育成為現在主要之梗稻栽培種華南型花椰菜,蠶豆、番茄、蘿蔔等作物之採種,台灣種苗產業之變遷(六個時期),三、自給時期(太平洋戰爭至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自行留種供應栽培之用,在高冷地試辦溫帶蔬菜的採種四、自給及進口種子時期(1945年至1960年期間)政府部門致力於糧食作物之育種,從事水稻、玉米、高梁、大豆、甘譜、花生等作物之品種,建立了良種繁殖制度,提供優良之種子及種苗,也奠定了台灣農糧生產之基礎,園藝作物之育種及種苗繁殖供應,大多由民間種苗業者辦理,台灣種苗產業之變遷(六個時期),五、種子生產企業化時期(1960-1980年期間)趨向一代交配品種,積極開發F1,歐、美、日諸國紛紛前來委託採種,逐漸轉型為專業化及企業化之經營。(採種王國)六、苗木類生產企業化時期(1980年中期之後)外國種苗商將採種業務,轉移到工資低廉、勞力充沛之中國大陸、印度、東南亞與美洲等地區發展。少數營業規模較大型之種苗業者,掌握新的種原及技術,而獲得轉型之契機,形成自行開發新品種及繁殖生產種子之企業經營型態,有些業者為降低生產成本,採取聯合採種方式,委託具低溫條件之國家(如美、加、經、義等國)採種。,台灣種苗產業之變遷(六個時期),六、苗木類生產企業化時期(1980年中期之後)種子產業萎縮之情形下,國內花卉、苗木類,包括觀賞植物、鵑花類等之組織培養苗,88年已佔出口總值之66%。國內蔬菜栽培方式;由於農村勞力不足,及工資高漲等原因。改採穴盤育苗方式,大規模自動化育苗場快速崛起,主要穴盤苗蔬菜種類有:甘藍、包心白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種笛,番茄、甜椒及茄料作物種苗及瓜類、豆類等三十餘種,同時,利用抗病根站嫁接瓜類苗也相當盛行。,台灣種苗之產銷,一、植物組織培養種苗產業二、蘭花種苗產業三、拖鞋蘭種苗產業四、穴盤種苗生產體五、林木種子產銷,一、植物組織培養種苗產業,二、蘭花種苗產業,三、拖鞋蘭種苗產業,其他(重要之花卉作物),聖誕紅每年約需l35萬苗,種苗產值約1800萬元;百合種球每公頃種苗費高達400萬元,每年種苗費約l0億元;唐菖蒲種球,每公頃需球20萬球,種苗費高達40萬元;洋桔梗每公頃需2228萬苗,每年種苗費約6,600萬元(目前90%之種苗;仰賴進口供應);火鶴花及非洲菊每公頃所需之種苗費均在100萬元以上;馬拉巴果每年需求種苗量約3000萬苗,其出口值約7500萬元。,四、穴盤種苗生產體,五、林木種子產銷,國有林地之造林,種子量每年超過一萬公斤,其中針葉樹種約佔65%,主要樹種為紅松、台灣杉、香杉及台灣海楠,小量為松類、雲杉、台灣為柏、台灣冷杉及杉木等,闊葉樹種以樟樹、台灣櫸和光臘樹為主。地方縣市政府辦理綠化和私有地造林之樹種,以杉木、木麻黃、相思樹、樟樹及楓樹為主。,種苗業之輔導與管理,民國50年代:著重於一般種苗之自產自銷,如茶葉、油菜、蕹菜、茼蒿等作物種子民國60年代起:逐漸投展以蔬菜種子為主之外銷產業,70年代:已成為世界知名瓜果類蔬菜種子生產與外銷國家。,種苗業之輔導與管理,民國46年由省府農林廳訂定台灣省農作物、蔬菜種子檢查規則據以辦理水稻良種品質檢查及推廣,48年成立種子檢查單位,隸屬農林廳農產料,執行前項工作,49起辦理檢查之作物擴大至雜糧及特用作物之種子;農林廳訂頒台灣省農作物種子檢查輯要;建立良種三級繁殖制度有效提升種子之品質;該種子檢查室於5l年代表我國加入國際種子協會(ISTA)為會員。,種苗業之輔導與管理,民國52年,台灣省政府公佈台灣省種苗事業管理規則明訂蔬菜瓜賴種子及林木種子等列為管理種類,並規定經營種苗之業者,應依規定申請登記後始得營業。民國62年,經濟部公佈台灣地區種苗業管理規則,規定種苗業進出口商,應逕向所在地縣、(市)政府申請核轉農林廳核發,種苗業進出口商之登記證。民國75年,改由省政府核發。民國77年,宣導優良種苗生產技術與現代管理觀念,以提升本省種苗品質,健全種苗業者管理制度。,種苗業之輔導與管理,民國77年,總統令公佈實施植物種苗法,民國79年行政院訂定發佈植物種苗法施實細則農委會為加強國內種苗產業之輔導管理,每年由前省府農林廳研擬種苗業輔導管理計劃,主要措施有下列六項:1.加強種苗業登記管理2.辦理種苗品質查驗3.舉辦種苗業調查4.舉辦種苗技術講習及觀摩5.評選示範種苗業者6.提供優惠貸款及補助更新種子生產謂調製設備。,種苗業之輔導與管理,94年農業委員會令修正植物品種及種苗法施行細則修正之重點有下列四項1.植物新品種保護2.種苗業者登記證有效期間訂為十年3.種苗業者銷售之種苗,應於包裝、容器或標籤上,以中文為主規定標示之事項;主管機關得派員檢查4.基因轉殖植物非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不得輸入或輸出,輸入之種苗,不得移作非輸入原因之用途,台灣種苗產業發展策略芻議,由行政面、技術面、及產業面分別敘述一、行政面(一)加強新品種和智財權保護措施鼓勵新品種之研究與開發,但品種權是屬地主義盡速全面開放各物種之申請品種權,以利我國國內重要栽培之作物(主要靠進口供應者),尤其花卉作物及供外銷之作物智財權保護之運作機制(單一基因轉殖之作物品種,涉及品種權、植物專利權、植物轉殖再生系統、分子標誌識別系統、DNA序列專利啟動子及基因型調控技術等專利授權問題),台灣種苗產業發展策略芻議,(二)加強種苗品質檢測及驗證作工作依據台灣省農作物種子檢查事項輯要檢查重要的糧食作物等之撿查工作,建立良種三級繁殖制度,落實種子檢查工作。農業先進國家均將健康種苗制度列重要防疫措施之一;種子品質以種苗之健康程度,品質純度、外觀形態及種子生理活性為指標。諸如蝴蝶蘭、文心蘭、豇豆、馬鈴薯等之健康種苗管理要點,台灣種苗產業發展策略芻議,(二)加強種苗品質檢測及驗證作工作轉基因作物種苗檢測平台之建立,目前TAF認證實驗室,作物僅木瓜種子須積極增加主要外銷種子之作物種苗之檢測,如甜玉米、水稻、毛豆、番茄、馬鈴薯等,以利種子之外銷業務之拓展。研究有機種苗生產規範及查驗為世界之潮流,為了讓有機種子生產可以在最適合的地區進行,並加速國際問種子之流通,認證標準的協調是必要的,台灣種苗產業發展策略芻議,(三)建置植物種苗專責機關我國之種苗產業規模較小,將分屬不同領域之工作項目,規畫納入同一專責機關辦理,必能提升工作效率。,台灣種苗產業發展策略芻議,二、技術面(一)作物品種改良:新品種之開發,為發展種苗產業之先決條件1.育成適合本省風土的新品種,以夏季蔬菜、觀賞植物、草花、牧草、草皮植物為重點2我國位屬熱帶、亞熱帶地區,亦兼有溫帶型之山坡地,利用我國之天然氣候條件,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之高價植物新品種之育成,有利於種苗市場之拓展。3加強適合亞太地區栽垮之糧食作物新品種育成,以玉米、水稻、大豆、小麥為主,促進我國在亞太地區農業生產之合作。4.加強分子育種技術之研究,充分利用分子標誌之技術輔助傳統育種,加速育種效率,提高競爭力。,台灣種苗產業發展策略芻議,二、技術面(二)種苗繁殖及採種技術之研究雜交一代優良品種優勢:親本之維持、播種翔之調節、技粉方式、父母本比例之調整、低溫處理、藥劑去雄等技術之研究,除加強有關新技術研發之外,應落實其技術及量產經驗之累積。另一方,面為防止雜交新品種之親本道不當使用,應積極研發花粉保存技術。,台灣種苗產業發展策略芻議,二、技術面(二)種苗繁殖及採種技術之研究在種苗繁殖技術方面:近代利用組織培養生物技術大量提供優良種苗,並建立健康種苗之繁殖體系。在金線蓮、火鶴花、馬鈴薯、中甘桔、香蕉、草莓、葡鈞、蘭花、康乃馨、滿天星、非洲菊及甚多觀賞植物等作物種苗繁殖均獲致良好之成積。技術改進:應朝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繁殖效率為主,注意繁殖過程去病毒、防止品種變異、提高繁殖倍率,並研發自動化、一貫化繁殖體系建立,有效降低人力之成本,以確保競爭優勢。,台灣種苗產業發展策略芻議,二、技術面(二)種苗繁殖及採種技術之研究穴盤育苗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蔬菜、草花及林木種苗之培育。其技術之改進包含新介質之研發、肥培及水分管理技術、播種機械之改良、穴盤之改良、設施之改善等,期以降低育苗戚本及提升種苗之品質。,台灣種苗產業發展策略芻議,二、技術面(二)種苗繁殖及採種技術之研究嫁接技術利用在果樹類之種苗繁殖,除扦插方法之外,為重要之繁殖技術普遍利用於瓜類、蔬菜種苗之培育,如西瓜、苦瓜、甜瓜等作物,為提升作業效率,機械化及養生室之利用技術之研發格外地重要。,台灣種苗產業發展策略芻議,二、技術面(三)種子(苗)處理技術目地的是為了提高種苗之純潔度、提高發芽力、發芽整齊度、促進發芽、發根、防止病蟲害傳播、打破休眠、硬實種子之發芽等等,可提升種子(苗)品質,增加產品之價值。種苗調製為種苗處理必要措施,如乾燥、脫粒、分離、分級等,種苗調製之改造,一為種苗調製硬體設備之利用,另一為種子處理技術之研發與應用,種苗調製重要措施,1.種子乾燥傳統使用日曬法及陰乾法,難以維持穩定的品質。作物種子其水分含量必須降至相當低,才能長久保存,一般乾燥作業難以達到需求,採用低溫或冷凍乾燥方式,可使種子含水量降至5%以下。2.種子脫粒可助於再乾燥、精選、貝于藏等作業,用不同的脫粒機,才可提高脫粒效率及獲得較高品質的種子,種苗調製重要措施,3.種子精選為了提高其純潔度,利用物理特性來調製者較多,主要是依種子大小、形狀、長度、重量、表面構造、顏色來做為選別之指標,有關之硬體設備如選別機、風選機、比重選別機、圓筒選別機、寬厚選別機、電眼選別機、螺旋選別機,分別供作不同類別之種子之精選(經驗),種苗調製重要措施,4.有些種子具有休眠性或硬實種子,必經過適當的處理休眠性種子:如層積法、低溫法、變溫處理法、藥劑處理法(必須掌握種子之生理及處理環境因子之變化,避免種子損傷或腐敗)。硬實種子:存在於豆類種子,常用之方法有物理方法-種皮割傷、磨蝕,也有使用濃酸、濃鹼溶液浸潰,使硬實種皮變軟,近期利用超音波處理,可節省人工處理之成本。,種苗調製重要措施,等離子體、電功能水之種子處理技術,屬於較新之技術研發項目。生物製劑之研發,乃著重於因應有機種子之世界發展潮流。人工種子挾帶高獲利及發展潛力的另類種子處理技術:希望建立由營養繁殖到體胚發育之完整系統;另一方面著重於不易獲得F1種子之營養之培養。,台灣種苗產業發展策略芻議,二、技術面(四)種子(苗)檢查及檢測技術確保品質必須建立品質保證制度國際種子檢查協會(ISTA)訂定世界一致性的種子檢查技術及標準目的有三:l.為生產高品質之種苗,包括收穫前品管作業及種子處理期間之品質管制。2.為維持種苗之品質,即生產供應之種苗,無論是貯藏期間或運輸流通期間,皆能維持原來品質水準。3.為檢查種苗之品質,藉由各項檢查方法,顯示該批種苗之品質狀況。,種子檢查項目,純淨度之檢查方法:多為物理方法,除用人工檢視外,可用精密的精選設備,分離夾雜物,而獲知純淨比率。種子水分含量之檢查,使用烘箱或紅外線加熱,電子感應式之水分檢測器,易於攜帶,有利於田間簡易測試。種子發芽率之撿查,以砂或紙為介質,具有休眠性之種子必須先予處理再行之種子活力之檢查,在限定之時間內之種子發芽比率作為活力之指標:目前普遍使用TTC方法來檢測種子活力,SOFT-Xray也可用來檢測種子活力(破壞性);近紅外線之利用及Q2之開發(非破壞性)。品種純度可由田間及實驗室兩方面來檢測:室內之檢查,一為根據該品種之種子外表特性,予以考種、辨別品種純度;另一為使用電泳分析法,RFLP、PCR、分子標誌等技術準確撿測品種純度。,健康種苗驗證,為確保植物從苗期到生產行銷整個流程之健康狀態目前已完成火鶴花、文心蘭、蝴蝶蘭,綠竹、豇豆、馬鈴薯、甘蔗、百香果及柑橘等作物病毒驗證須知。,有機種子,泛指利用有機栽培所生產之所有品種之所有種子,也是一個有械生產認證系統之產物,對有機農業來說,有機種子猶如受託為每一個IFOAM的指導方針。2004年由有機農業活動聯盟(IFOAM)、國際糧農組織(FAO)及國際種子聯盟組織共同舉行第一屆有機種子世界會議,主要議題在於生產高品質的種子,安全的種子,建立種子管制系統與認證系統之調和,IFOAM隨即訂定一系列之有機種子之規則,作為檢測有機種子檢測的標準。,台灣種苗產業發展策略芻議,三、產業面(一)營造作物新品種之優勢環境種苗產業大多受益於雜交品種的發明及利用,1960年開始使用單雜交種子,價格為過去使用固定品種之20-25倍之多,高獲利之誘因,於l970年代,吸引了大型農化公司併購了種子公司,近年來,GM作物新品種陸續上市,分子育種、植物種源與分子生物工具等技術成為種苗公司策略工具,新品種也成為種苗產業競爭力之指標。,台灣種苗產業發展策略芻議,三、產業面(一)營造作物新品種之優勢環境加強過於熱帶亞熱帶栽培,具有耐熱、耐溫特性之新品種,可行銷於類似氣候型態之東南亞地區。加強產學之合作,促使政府部門釋出育種之半成品或純忌,供業界使用,加速新品種之育成;以及充分利用分子標誌之研究成果,強化分子育種之工作,使新品種源源不絕地推出,將使種苗產業臻於優勢之競爭環境。,台灣種苗產業發展策略芻議,三、產業面(一)營造作物新品種之優勢環境加強過於熱帶亞熱帶栽培,具有耐熱、耐溫特性之新品種,可行銷於類似氣候型態之東南亞地區。加強產學之合作,促使政府部門釋出育種之半成品或純忌,供業界使用,加速新品種之育成;以及充分利用分子標誌之研究成果,強化分子育種之工作,使新品種源源不絕地推出,將使種苗產業臻於優勢之競爭環境。,高產值園藝產品之競爭力,取決於上市之先機;若一再靠國外品種或一直栽培相同之品種,則與代工無異,陷於勞力密集之產業困境新品種之育成,對我國種苗產業競爭力之提升,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