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练习题.docx_第1页
世说新语练习题.docx_第2页
世说新语练习题.docx_第3页
世说新语练习题.docx_第4页
世说新语练习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填充:1. 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2.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宋)(朝代)文学家,彭城人。3. 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讲诚信)、(讲礼貌)。4. 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离开。)3. 相委而去(委:丢下,抛弃。) 4.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5. 友人惭,下车引之(引:牵引,拉。)6. 有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欲:想要。辄:当即。)7. 幸尚宽,何为不可?(幸:幸而。尚:还。何:什么。可:肯,同意。)8.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舍:扔掉,抛弃。)9.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的原因。)10. 即已纳其自托(纳:接纳,接受。 托:请托,请求。) 宁可以急相弃邪(宁:难道。以:因为。)11. 遂携拯如初(遂:于是,就。拯:救助。)三、翻译下列句子1.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2.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3.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4. 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5. 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6. 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7. 幸尚宽,何为不可(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8. 即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四简答1. 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当有人要搭船华歆一开始就考虑到自己是逃难的人,若有贼兵追来很不方便,甚至连累别人,所以很为难,说明他考虑事情很有远见。而王朗遇事不假思索当即答应,说明他做事草率,随便就答应别人。后贼兵追至,王朗要抛弃搭船人,表明他轻诺寡信。而华歆不想抛弃搭船人,表明他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讲诚信。从以上华、王的言行可以看出华优王劣。)2. 有人认为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友人非常尴尬,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2)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没有谁一生都不犯错误,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1.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自信第十五2.不能流芳百世,亦应遗臭万年。尤悔第三十三3.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言语第二4.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赏誉第八5.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尤悔第三十三6.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排调第二十五7.鹰化为鸠,众鸟尤恶其眼。方正第五8.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雅量第六9.乘兴而来,行进而返。任诞第二十三10.簸之扬之,糠秕在前。排调第二十五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豪爽第十三12.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文学第四13.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言语第二14.穷猿奔林,岂暇择木。言语第二15.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德行第一16.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言语第二17.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语第二18.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言语第二19.龙跃云津,凤鸣朝阳。赏誉第八20.烂若披锦,无处不善。文学第四21.刻画无盐,唐突西施。轻诋第二十六22.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言语第二23.楂梨橘柚,各有其美。品藻第九24.面如凝脂,眼如点漆。客止第十四25.可以理夺,难以请求、26.丰年玉,荒年谷。赏誉第八27.犯上难,摄下易。品藻第九28.名教中自有乐地。德行第一29.会心处不必在远。言语第二30.是非自有公论。品藻第九31.澄清天下之志。德行第一32.松柏之志犹存。方正第五33.才情过于所闻。赏誉第八34.好色不好德。贤媛第十九35.蒹葭倚玉树。客止第十四36.玉山之将崩。客止第十四37.以天下为家。言语第二38.无可无不可。言语第二39.辞约而旨达。文学第四40.东床快婿。雅量第六41.卿卿我我。惑溺第三十五42.璞玉浑金。赏誉第八43.一木难支。任诞第二十三44.凤毛麟角。客止第十四45.身无长物。德行第一46.旁若无人。简傲第二十四47.传神阿堵。巧艺第二十一48.怅然自失。雅量第六49.一览无余。言语第二50.哀梨蒸食。轻诋第二十六51.百感交集。言语第二52.标同伐异。轻诋第二十六53.拾人牙慧。文学第四54.咄咄怪事。黜免第二十八55.标新立异。文学第四57.楚楚可怜。言语第二58.代人捉刀。客止第十四59.望梅止渴。假谲第二十七60.七步之才。文学第四61.栋梁之才。赏誉第八62.契若金兰。贤媛第十九63.一日之长。品藻第九64.割席分坐。德行第一65.臧否人物。德行第一66.未能免俗。任诞第二十三67.绝妙好辞。捷悟第十一68.堕雨雾中。赏誉第八69.管中窥豹。方正第五70.胸中垒块。任诞第二十三71.咄嗟立办汰侈第三十72.空洞无物。排调第二十五73.才疏志大。识鉴第七74.屋下架屋。文学第四75.一往情深。任诞第二十三76.咏絮之才。言语第二77.林下风气。贤媛第十九78.难兄难弟。德行第一79.期期艾艾。言语第二80.面如傅粉。客止第十四81.应接不暇。言语第二82.肃然起敬。规箴第十83.吴牛喘月。言语第二84.骨肉相残。政事第三85.枕流漱石。排调第二十五86.掷地有声。文学第四87.鹤立鸡群。客止第十四88.口若悬河。赏誉第八89.后起之秀。赏誉第八90.伯道无儿。赏誉第八91.带金佩紫。言语第二92.名播海内。方正第五93.宠辱不惊。栖逸第十八94.登峰造极。文学第四95.入幕之宾。雅量第六96.鹤唳华亭。尤悔第三十三97.琳琅满目。客止第十四98.楚囚相对。言语第二99.渐入佳境。排调第二十五100.安国宁家。方正第五1【单选题】世说新语在中国的目录学上被归为哪一个部类?(C)A、经B、史C、子D、集2【单选题】关于“世说体”的特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D)。A、分门隶事,以类相从B、篇幅短小C、善于留白D、以记行为主3【单选题】世说新语“远实用而近娱乐,为赏心而作”,这是谁的观点?(C)A、胡适B、陈寅恪C、鲁迅D、茅盾4【判断题】世说新语的上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类。()5【判断题】世说新语的体例超越子书和史传两大传统,创设了多侧面、多角度、价值判断相对多元化、叙事手法相对客观的立体志人法。()6【判断题】世说新语是写实性的志人小说,所有记载均有史实为证。()世说新语的奇书论(二)1【单选题】世说新语的作者是(C)。A、嵇康B、刘孝标C、刘义庆D、刘伶2【单选题】世说学的四大系统不包括(D)。A、版本系统B、校注系统C、评点系统D、翻译系统3【判断题】世说新语的语言可以说是简约玄澹,尔雅有韵。()4【判断题】世说新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被评点的小说,也是迄今被点评次数最多的小说。()5【判断题】世说学的六大分支是文献学、文体学、接受学、美学、文化学、语言学。()魏晋风度之由来及表现(一)1【单选题】在唐代比较兴盛的是()。A、子学B、玄学C、佛学D、理学2【单选题】关于魏晋玄学产生的背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汉末政治动荡,宦官专权,处士横议,引发两次党锢之祸。B、道教产生,黄巾大起义爆发。C、战乱频仍,群雄逐鹿,瘟疫流行,人口锐减。D、经学兴盛,礼乐流行。3【单选题】关于玄学的特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思辨性B、创新性C、调和性D、神秘性4【判断题】1927年,鲁迅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提出了“魏晋风度”这一命题。()5【判断题】冯友兰认为名士应该具有四种基本素质,即玄心、妙赏、洞见、深情。()魏晋风度之由来及表现(二)1【单选题】关于魏晋风度的三个面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追求自然B、追求自我C、追求自由D、追求大同2【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魏晋风度?()A、清议之风B、品鉴之风C、容止之风D、尊儒之风3【判断题】魏晋风度是指汉末魏晋时期,受道家学说和玄学清谈思潮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时代精神和人格理想。()汉末党锢之祸与清议之风(一)1【单选题】清议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个方面?()A、臧否人物B、评论朝廷C、从道不从君D、裁量执政2【判断题】清议是一种与政治相关的人物品评活动,自朝廷发起。()3【判断题】汉代尚无科举,选拔官吏一靠征辟,二靠察举。()汉末党锢之祸与清议之风(二)1【单选题】世说新语的第一个门类是()。A、德行B、言语C、政事D、文学2【单选题】“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相关?()A、孔子B、老子C、司马光D、孔融3【单选题】“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刘光第4【判断题】王夫之认为,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5【判断题】党锢之祸是中国历史上继焚书坑儒后的一场文化浩劫。()品第文化与品鉴之风(一)1【单选题】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A、察举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世袭制2【单选题】汉书的作者是()。A、刘向B、刘义庆C、班固D、司马相如3【单选题】魏晋时期的品鉴之风与下列哪一位人物无关?()A、郭泰B、黄叔度C、韩信D、温峤4【判断题】班固在汉书记载了九品论人法,将上古传说以及秦朝的一千九百五十四位人物分别列于九品之中。()5【判断题】魏晋时期品鉴之风与选官制度是息息相关的。()品第文化与品鉴之风(二)1【单选题】“山公启事”的“山公”指的是()。A、山涛B、许劭C、郭泰D、黄叔度2【单选题】“何物老妪,生宁馨儿”,这一典故中的人物指的是()。A、阮籍B、王衍C、嵇康D、温峤3【判断题】从“三品论人”到“九品论人”,从“九品中正制”到人物志,清晰的勾画出中国品第文化的发展脉络。()4【判断题】世说新语是品鉴之风的集中表现,奠定了中国古代人物美学的坚实基础具有丰厚的人学价值和文化学意义。()容止之风与人物审美(一)1【单选题】人物志的作者是()。A、刘向B、谢安C、郭泰D、刘劭2【单选题】登徒子好色赋的作者是()。A、司马相如B、潘岳C、宋玉D、班固3【判断题】人物美学指的是在具体的人物品藻、人伦识鉴活动中形成的一套人物评价标准及其所反映的审美思想观念。()4【判断题】中国美学中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发源于人格美的评赏。()5【判断题】人物志中提到把人的九种外部特征作为判断人的根据,分别指的是神、精、筋、骨、气、色、仪、容。()容止之风与人物审美(二)1单选题】魏晋时期男性美的审美标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色白B、形高C、眼亮D、志高2【单选题】“掷果潘郎”这一典故中的人物是()。A、阮籍B、谢安C、潘岳D、宋玉3【判断题】“看杀卫玠”的典故是魏晋时期容止之风的体现。()4【判断题】魏晋美容之风脱胎于汉末人物品评的风气,它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美学的发展。()乱世中兴起的服药之风(一)1【单选题】将何晏评价为“空谈的祖师”与“吃药的祖师”的是()。A、陈寅恪B、冯友兰C、鲁迅D、梁启超【判断题】魏晋时期服药之风兴起的背景是太平盛世,国泰民安。()3【判断题】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4【判断题】魏晋时期流行服用的“五石散”的主要成分是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石钟乳、石硫磺等。()5【判断题】魏晋人服饰上宽衣博带,高屐,裸坦,忿狷等特征与当时的服药之风有关。()乱世中兴起的服药之风(二)1【单选题】“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指的是()。A、谢朓B、谢安C、谢玄D、谢灵运2【判断题】鲁迅认为晋人轻裘缓带并不是高逸的表现,而是因为服药之风。()3【判断题】魏晋名士的服药之风反映了魏晋士人试图通过外物超越肉体有限性的精神诉求和生命焦虑。()饮酒之风(一)1【单选题】从文化上讲,酒最早的功用是()。A、娱乐B、医疗C、食用D、成礼2【单选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句诗体现的是酒的什么功能?()A、酒以成礼B、酒以解忧C、酒以越礼D、酒以避祸3【单选题】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至。这体现了酒的什么功能?()A、酒以解忧B、酒以避祸C、酒以成礼D、酒以越礼4【单选题】“胸中块垒”的典故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相关?()A、嵇康B、谢安C、阮籍D、孔融饮酒之风(二)1【单选题】“穷途之哭”的典故出自()。A、嵇康B、阮籍C、司马相如D、王忱2【单选题】酒德颂的作者是()。A、阮籍B、谢安C、刘伶D、嵇康3【单选题】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人猪共饮”的故事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相关?()A、阮咸B、刘伶C、嵇康D、谢安4【单选题】“曲水流觞”的典故出自()。A、醉翁亭记B、滕王阁序C、兰亭集序D、岳阳楼记5【判断题】魏晋时期的饮酒之风是汉末以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思潮的一种折射。()6【判断题】魏晋饮酒之风反映了政治高压之下,士人无法实现理想的中道,而只好诉诸于狂狷,一种放达超越的人格便在其中蜕变而成形。()任诞之风(一)1【单选题】曹氏父子曾经多次颁布求贤令,强调()。A、唯德是举B、唯才是举C、唯礼是举D、唯儒是举2【单选题】“驴鸣送葬”的典故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A、司马懿B、阮籍C、曹丕D、嵇康【单选题】“礼岂为我辈设也”,这句话出自()。A、嵇康B、王羲之C、阮籍D、谢安4【判断题】根据世说新语中阮籍别嫂、阮籍葬母的故事,可以看出阮籍是个既多情又放达的人。()5【判断题】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与阮籍有一定的相似性。()任诞之风(二)1【单选题】骑驴追婢的故事与下列哪一位人物有关?()A、阮籍B、嵇康C、谢安D、阮咸2【单选题】下列典故与王子猷无关的是()。A、借宅种竹B、闻笛不语C、雪夜访戴D、驴鸣送葬3【单选题】“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这句话出自()。A、孔子B、阮籍C、张岱D、庄子4【判断题】魏晋名士大多特立独行,不拘格套,性情卓异,与当时老庄思想的流行大有关系。()5【判断题】魏晋名士的放诞之风,其人其行不值得效法,也没有审美价值。()魏晋玄学与清谈之风(一)1【单选题】关于清谈的起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汉末太学游谈相关B、与汉代讲经传统相关C、与汉末的清议相关D、与汉代的官制相关2【单选题】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魏晋清谈的命题?()A、名教与自然之辩B、言意之辨C、才性四本论D、儒法之辨3【判断题】魏晋清谈指的是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4【判断题】三玄是魏晋清谈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老子庄子周易。()5【判断题】清谈的道具是麈尾和如意。()魏晋玄学与清谈之风(二)1【单选题】信口雌黄的典故与下列哪一位人物有关?()A、阮籍B、谢安C、王衍D、王戎2【单选题】清谈的精神不包括()。A、艺术的精神B、自由的精神C、平等的精神D、征圣的精神3【判断题】顾炎武认为清谈误国。()4【判断题】清谈误国是古人对清谈的总体评价,考虑到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及士大夫所特有的天下关怀,这一点观点自有其合理性和现实意义。()5【判断题】清谈作为一种学术活动,推动了中国思辨哲学的进步,为中国思想和文化注入了新的精神。()雅量之风(一)1【单选题】“道边苦李”的典故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相关?()A、刘伶B、王戎C、谢安D、嵇康2【单选题】“东床坦腹”是谁的故事?()A、王戎B、谢安C、王羲之D、阮籍3【单选题】“高卧东山”的典故与下列哪一位人物有关?()A、谢安B、王戎C、阮咸D、王羲之4【判断题】雅量是魏晋人追求的一种精神状态和人格境界。()雅量之风(二)1【判断题】雅量人格体现了魏晋名士在人格修炼上的执着追求。()2【判断题】世说新语在对雅量的书写中,常常出现“神色不变”“不异于前”的描写,或者在动作上“徐”“缓”舒展,张弛有度。()隐逸之风(一)1【单选题】隐逸可以分为三种,其中不包括()。A、儒家之隐B、道家之隐C、释家之隐D、法家之隐2【单选题】“临池洗耳”的典故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相关?()A、巢父B、许由C、谢灵运D、陶渊明3【判断题】隐逸是一种纯粹的逃避或放弃。()4【判断题】隐逸文化根源于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5【判断题】颍水、箕山是隐士的代名词。()隐逸之风(二)1【单选题】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者是()。A、许由B、阮籍C、嵇康D、陶潜2【单选题】古代的“四民”之说指的是()。A、士农工商B、儒释道法C、帝王将相D、男女老幼3【判断题】魏晋时期的隐逸之风体现了名士对自由的向往和追寻。()4【判断题】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传奇性、超越性和浪漫气质的一种文化现象。()艺术之风(一)1【单选题】“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出自()。A、谢安B、陶潜C、嵇康D、阮籍2【单选题】女史箴图的作者是()。A、王羲之B、顾恺之C、王献之D、陆探微3【单选题】“广陵绝唱”的故事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相关?()A、陶潜B、阮籍C、嵇康D、王子猷4【判断题】世说新语中设有巧艺和术解二门,其中巧艺主要记载方术或特异功能之类带有神秘色彩的奇人奇事。()5【判断题】“坐隐”“手谈”都可以作为围棋的别称。()艺术之风(二)1【单选题】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祭侄稿B、黄州寒食帖C、兰亭集序D、伯远帖2【单选题】“颊上三毛”的典故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相关?()A、顾恺之B、王羲之C、嵇康D、谢安3【单选题】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这句话出自()。A、罗曼罗兰B、鲁迅C、列夫托尔斯泰D、车尔尼雪夫斯基4【判断题】宗白华认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嘲戏之风(一)1【单选题】世说新语中劝诫解纷的门类是()。A、排调B、规箴C、夙慧D、捷悟2【判断题】嘲戏指调笑戏谑的行为或言辞,世说新语有一个门类叫做排调,即戏弄调笑之意。()3【判断题】从“滑稽”到“嘲戏”,体现了从秦汉到魏晋士人的群体人格,发生了从附庸人格到独立人格的转变。()4【判断题】“嘲戏”与“滑稽”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充满了自得其乐的娱乐精神。()嘲戏之风(二)1单选题】“卿卿我我”的典故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相关?()A、谢安B、阮籍C、王戎D、王粲2【判断题】枕石漱流,指隐居生活。()3【判断题】嘲戏之风与魏晋时期个性解放的风气息息相关。()奢侈之风(一)1【单选题】“羊车巡幸”的典故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相关?()A、曹操B、司马懿C、司马炎D、曹丕2【单选题】“斩美劝酒”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哪个门类?()A、排调B、夙慧C、捷悟D、汰侈3【判断题】西晋统一三国后,王公贵族奢侈成风。()4【判断题】石王争豪的典故揭示了魏晋时期门阀穷极奢侈的生活态度和骄横暴戾的品性。()奢侈之风(二)1【判断题】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过,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2【判断题】奢侈之风体现了晋室之乱,这也是西晋亡国的原因之一。()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