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测试)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测试)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测试)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测试)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红(yn)孤孀(shung)家谕户晓(y)目不窥园(ku)B阖眼(h)挚痛(ch)气冲斗牛(du)惊涛澎湃(bi)C字贴(ti)可汗(k hn)深恶痛绝(w)鞠躬尽瘁(cu)D震悚(sng)愧怍(zu)仰之弥高(m)扑朔迷离(shu)2 . 下面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B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C辞海已形成一个“家族”,辞海(彩图版)便是这个家族的新成员。D快乐固然美丽,痛苦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3 . 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复活等。(此句说法是正确的)B不管美国在经贸问题上如何施压,都阻挡不了中国改革前进的步伐。(此句是假设复句)C备受瞩目的“盛世唐城2018襄阳马拉松”在市体育馆门前鸣枪开跑。(此句没有语病)D“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初中阶段这四种文体我们都学习过。(此句说法是不正确的)二、字词书写4 . 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名作灿若群星。请赏读这幅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局部),并将“天朗气清”之后的四字短语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追随春天的脚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故乡那就是华南地区。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每一年春天都要来一次从南到北的长途旅行呢!在我们追随春天的脚步展开旅程之前,先来明确一下春天的标准是什么。节气“立春”并不是表示春天的到来。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根据当时黄河中下游一带气候确定的。现在气候早就变化了,况且中国那么大,华南的一些地区根本不下雪。所以二十四节气并不统一,“立春”节气不是春天到达的时间。春天的科学标准是:每五天的平均气温,又叫候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春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每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的就是冬天,高于22的就是夏天了。每年二月下旬,春天便迈开脚步,从其故乡华南地区出发北上了,3月5日左右到达长沙,15日前后到达武汉、南昌和杭州,25日前后到达郑州和济南,4月初来到石家庄、德州和天津,4月10日左右,就抵达北京了。前后共走了40多天,1700多千米的路程,真可谓风雨无阻、日夜袭程!春天稍作停留便接着向北旅行,4月25日左右到达沈阳,5月10日前后到达哈尔滨。这段路是上坡路,所以走得慢一些。要是遇上了寒流,春天的行程表也会有一些调整。春的旅程有两个秘密。第一是上山的速度很慢,一些高山从没有春天在那里驻足过,而且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有人想不通:热空气上升,高空离太阳又近,为什么气温反而低呢??这是因为太阳的能量不是直接加热空气的。太阳光照射大地,先把地面烤热,再由地面去加热空气,因此气温的变化,取决于距离地面(热源)的高低。一般在对流层,每上升100米,气温要降低0.6,越高气温越低。和春天有关的另一个秘密是,它到达海边的时间会晚一些,不过一旦到达,就会在那里流连忘返。那是因为海水的温度变化比较慢,加上海风吹来吹去的影响,气温变化要缓慢一些,因此春天到达时间会晚一些,但是驻足时间会比较长。这就是一些高山和海滨往往是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5 .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依次是:春天的标准、春天的秘密。6 . 文中第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采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7 . 文章开篇引用的语句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篇名_作者:_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斑马线上的“风景”苏更林说起斑马线,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其实,斑马线不仅是行人的一条“生命线”,还是城市中一道“风景线”。斑马线,它规范了人与车的通行关系。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其作用就是引导行人安全穿越马路。在茫茫车海中,法律法规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只能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看来,斑马线在指引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尽管设置斑马线的意义非凡,但是斑马线的外观却十分简单朴素,看上去就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斑马线的最小宽度为3米,可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也不是随性画出来的。按照斑马线标志标线设置规范,每条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关于斑马线的设置也是很有讲究的。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次干路及支路上大型公共建筑、卖场超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地铁站出口等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三是路侧有出入口或人流集中区域以及高峰小时横穿道路人流量大的路段。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作用,一些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一些城市推出的彩色斑马线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彩色斑马线可以采用彩色沥青路面,也可以采用胶带式粘贴。与传统的白色条纹斑马线相比,彩色斑马线视觉效果醒目,不但能保护行人,而且可以减少行驶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制动距离。有些城市试行的3D立体斑马线,则通过白、蓝、黄三种颜色的搭配,突出了斑马线的立体感,因此可以更好地警示车辆驾驶人注意前方让行。而且,立体斑马线在白天和夜间都具有立体效果。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过马路已经成为了一个安全隐患,所以有的城市推出闪灯斑马线。原来,交通管理部门在斑马线上安装了多条醒目的灯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可以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这种可变红、变绿的斑马线,无疑为“低头族”提供了有效的警示。设置斑马线的意义在于保护行人,然而,许多时候人们走在斑马线上会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由于机动车常与行人争抢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全国近3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在这些事故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所导致的事故占到了90%。此时,斑马线这条“安全线”就会沦落为一条“生死线”。8 . 为什么说斑马线不仅是行人的一条“生命线”,还是城市中一道“风景线”。9 .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斑马线是一种设置在公路上,规范人与车通行关系的交通标识,因其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而得名。B斑马线的宽容是由人流量的多少决定的。因此,未设置人行过街天桥的路口,斑马线就很宽。C彩色斑马线与传统斑马线相比,视觉效果更醒目,能更好地发挥斑马线保护行人的作用。D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多发地,主要原因是机动车常与行人争抢斑马线,未按规定让行。10 . 第段画线句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按照斑马线标志标线设置规范,每条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11 . 请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简析加点词的作用。(1)在茫茫车海中,法律法规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只能减速避让(2)此时,斑马线这条“安全线”就会沦落为一条“生死线”。12 . 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探究斑马线在创新设置时需注意些什么。(链接材料一)广州番禺的立体斑马线由白色、明黄和蓝色三种颜色组成。此线神奇之处在于无论从远处或是近处看,平面斑马线变成突出地面的三色线段,像一根根立体的柱子,摆在路面上,很是醒目。因为三种颜色的组合效果,给远处驶来的司机一种错觉:此线突出地面是一条减速带,需要减速慢行,等司机把车开到近处一看,才知道是过街斑马线,但此时让司机慢行效果已经达到。同时,多数行人也被新斑马线吸引而纷纷走斑马线过马路,行人、车辆都更愿守规矩了。(链接材料二)江苏宿迁主城区内多个路段开始绘制“3D斑马线”,小黄人、熊大、熊二、光头强等立体卡通人物被“搬”到了斑马线上,目的在于“更加醒目地提示各类车辆礼让行人”。不过,这项创新之举没有收获太多掌声。当地一些民众称,这种新潮的斑马线,固然“萌萌哒”,但由于是立体效果,看起来容易眼花缭乱,分散了行人和私家车主的注意力,而且雨天还易打滑。因此,仅仅修建10天后,部分3D斑马线便被“推倒重来”。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13 .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这“看不见的指挥棒”是什么?14 . 选文的语言精练形象,往往一个词语就能描绘出景物的神韵,试赏析文中加点的“滤”字的精妙。15 . 文段中把“泉声”比成提琴、弹拨乐器、铜管等的声音,有什么好处?16 . 文中说“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后面又写“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你觉得前后矛盾吗?说说理由。四、句子默写17 . 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1)窈窕淑女,_。(关雎)(2)晓战随金鼓,_。(李白塞下曲六首)(3)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_)(4)_,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5)蒌蒿满地芦芽短,_。_惠崇二首(其一)(6)陈涉太息曰:“嗟乎,_!”(司马迁陈涉世家)(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五、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8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朝服衣冠孰视之皆以美于徐公 期年之后19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能谤讥于市朝。20 . 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21 . 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琰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琰。逾年,安丰被兵,琰慨然曰:“事亟矣,琰请行。”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琰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也,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释)里陈氏馆之教子:乡里有个姓陈的人家请他住在客舍里教儿子。阃(kn)统兵在外的将帅。风神:风度神采。 子房:汉代的张良,字子房。22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琰/字纯父B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琰C骑射/所当工D制置使孟珙/辟于幕23 .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词(_)(2)荐(_)(3)念(_)24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琰。(2)事亟矣,琰请行。25 . 联系短文内容谈谈本文在刻画杨琰的性格特点时采用的写作方法。七、名著阅读26 . 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