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是中国针对工业X射线探伤作业中辐射防护制定的技术规范。该标准旨在确保工作人员、公众以及环境免受X射线辐射的有害影响,通过规定安全操作程序、辐射剂量限值、防护措施及监测要求来实现这一目标。以下是对该标准主要内容的概述: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使用X射线进行工业探伤作业的场所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材料、焊接接头、铸件、管材等的无损检测。

  2. 辐射安全组织与管理:要求建立辐射安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实施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人员培训、资质认证、工作许可制度等。

  3. 辐射防护设计与屏蔽:规定X射线设备应合理布局,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减少辐射泄漏,确保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

  4. 个人剂量监测与控制:要求对从事X射线探伤作业的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确保年有效剂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防护措施。

  5. 警示标识与区域划分:作业区域需明确划分控制区和监督区,设置明显的辐射警告标志,控制无关人员进入高辐射区域。

  6. 应急准备与响应:企业应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在发生意外辐射泄露时能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减轻危害。

  7. 设备与源的安全管理:对X射线设备的选购、安装、使用、维护及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8. 健康监护与职业健康管理:对接触辐射的工作人员实施定期体检,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并处理由辐射引起的健康问题。

  9. 记录与报告:详细记录辐射防护相关活动,如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设备检查维修记录、应急演练情况等,并按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

该标准通过上述措施综合保障了工业X射线探伤过程中的放射卫生安全,强调预防为主,结合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对辐射风险的有效控制。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6-05-23 颁布
  • 1996-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_第1页
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6357一1996标准适用于500下简称生产和使用。2引用标准 下简称探伤室探伤)在专用探伤室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2 下简称现场探伤)在室外、生产车间或安装现场使用移动式或携带式 .2 射线管头窗口孔径不得大于额定最大有用线束射出所需尺寸。 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c. 定管电流;d焦点的位置;e出厂日期。家技术监督局1996一05一23批准1996一12一01实施 6357一1996一三茸一卡吟1连接电缆移动式或携带式制器与格和主要技术指标与防护性能。 见附录B(参考件);b。在额定工作条件下,用剂量率仪测定以焦点为球心半径是积上的平均测量值;c漏射线监测误差应小于300o,射线装置的防护性能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应由生产单位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放射卫生防护监督部门抽验。进行型式试验(按本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查)。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投产前;b连续生产中的产品,每年应不少于一次;c间隔一年以上再投产时;d产品的设计、工艺或材料有改变,可能影响产品的防护性能时。式试验结果均应送该机构备案。5 1 伤室必须与操作室分开。置的工作负荷及室外情况,确保室外人员放射防护达到792要求。安装门一机联锁安全装置和照射信号指示器,必须在门关闭后探伤室的窗口必须避开有用线束的照射方向,并应具有同侧墙的屏蔽防护性能。须考虑控制器与射方向、时间和屏蔽条件等因素,以保证探伤作业人员的受照剂量低于剂量限值,并应达到可以合理做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将被检物体周围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在40 上的范围内划为控制 6357一1996区特殊情况参见附录A(补充件),在其边界上必须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牌,探伤作业人员应在控制区边界外操作,否则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上的范围内可划为管理区,在其边界上必须设警戒标志,如信号灯、铃、警戒绳,并悬挂清晰可见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警告牌,必要时设专人警戒。尚应注意控制在管理区边界附近不应有经常停留的公众成员。6放射防护监测61必须加强对现场探伤作业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条件变动时应注意进行场所监测。须进行场所监测,并验证确定的控制区和管理区。 6357一1996附录充件) 按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当量限值的十分之三(15每周实际开机时间为7. 5果每周实际开机时间5h,控制区边界空气比释动能率应按下式计算:二, 300 K=带“二”二“”二“”(中:K控制区边界空气比释动能率, t每周实际开机时间,理区边界空气比释动能率也相应改变。附录考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和丹东仪表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