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新版_第1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新版_第2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新版_第3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新版_第4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遭受强烈地震后,尼泊尔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开展。B社区“我为保护古井出份力”活动彰显了这样的理念:“五水共治”不只是政府的事,它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市民的积极参与。C近来各地市国多发,有关部门通知要求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D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二、基础知识综合2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灯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沧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就没了,一身鬼气。(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戈壁(_)清x(_)恍惚(_)(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3)“泛”在字典中有下面几个义项。文中“泛黄古旧”的“泛”的意思应为(_)A漂浮B肤浅,不深入C广泛,一般地D透出,冒出(4)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三、现代文阅读得志不卑人游宇明一位熟人近来变得谦逊起来,见了人,开始主动打招呼;向别人提建议,末尾总要加上一句“这是个人意见,未必正确”,与从前的顾盼自雄、狂妄张扬迥然相异。一问才知道,原来此人事业上遭受了重大挫折,一度沦落到几乎没有部门想要的地步。人难免有得志或失意的时候,一个人遭遇失意时不难做到谦逊,毕竟失意是以人生的挫折作为底色的,既然在某些方面不如人,想高调也缺少内在的支撑,自然会不自觉地放低自己。难就难在得意时依然低调,不拔高自己,不贬低他人。原因很简单:人性总是趋利的,得志的时候,别人有求于自己的多,自己有求于人的少,久而久之,便生出了张狂。正因如此,“得志不卑人”也就变成了一种操守、一种格调、一种境界。我喜欢读论语里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不是想读出什么鸡汤,而是希望学到孔子的做人、处世。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老师的地位是被神化的,所谓“天地君亲师,老师是神职”,所谓“师徒如父子”,都在灌输着等级观念,可是孔子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以谈笑风生的方式,与学生谈理想、说做人,忠厚之态跃然纸上近年来,有一种反思鲁迅之风,有人说他“多疑”“迁怒”,这个我是相信的,但鲁迅自有鲁迅的伟大之处,“得志不卑人”就是其中之一。鲁迅一生做过中学教师、中专校长、教育部公务员、大学教授,在白话文学上更是无人出其右,想骄傲有的是资本。但他一生对自己的事业很低调,别人说他是天才,他说“哪里有天才,我是将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别人想提名他做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说自己“不配”,坚决谢绝。正是因为伟岸而能谦逊,鲁迅才赢得了青年的普遍喜爱,被人誉为“民族魂”。仔细想来,得志时不卑人,需要跨过两道门槛,一是知己之短,知人之长,二是对弱势者抱有真诚的关怀。人都是有缺点与不足的,那些自命不凡的人,不是因為他们事事完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自知之明。知己之短,实际上就是要学会明智;人还要懂得欣赏他人的长处,他人能够立足于世,必有可以立足的理由,这种长处不会因为你的态度而改变。懂得知人之长,一个人才能纠正自己的短板,让自我变得更完美。世界很大,企望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才华,都处于理想的人生位置是不现实的。身处卑微时,我们不卑己,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爱拼就会赢”;居于生命的高处时,我们不卑人。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权力、金钱、名誉,不是人生的唯一,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向善之心,是帮助他人之后的自我满足,是即使矗立成珠峰依然能平视大地的平常心。人遭遇失败,由狂妄变得低调,当然也值得认可,至少他是朝阳光灿烂的远方走了第一步;但人在得志时的谦逊更值得赞美。原因很简单:前者是由“利益”推动的,有不得已为之的成分,而后者则是内心自发的,更有一种出自本能的真诚。3 . 通读全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4 . 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5 . 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 . 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一个能证明本文论点的例子。7 . 读完本文,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联系实际谈谈读完本文之后你得到的启示。现代文阅读万物有情耿艳菊巷口的裁缝店里,老裁缝坐在白色的缝纫机前缝制衣物。缝纫机嗒嗒响,银亮的尖细缝衣针随着缝纫机的转动迅速往前跑。老载缝手按着布料,和缝纫机配合得完美无瑕。老裁缝不急不缓,神态安然,一边忙他手中的活儿,一边和顾客闲聊家常。我们几个顾客看那针尖儿在布料上唰唰飞过,暗暗心惊,不禁议论起来,这可不是一日之功就熟练的吧,慢一点,或稍微一分神,那针尖就会跑到了手上。老裁缝哈哈笑,他已经完成了手中的活儿,又是个健谈的人,索性向我们讲起了他年轻时做学徒的事儿。他说那时候啊,可没少受罪。年轻没做过事,笨手笨脚的,和这家伙也不熟悉,它老是给你难堪。针跑到手上去,那是常事,不稀罕。有好几次,针就从大拇指指甲穿过,穿透了手指。我们打断他的话,迫不及待地问:一定很疼吧?老裁缝诡异地一笑,说,你们猜?拔掉,消消毒,简单包一下,收拾收拾,柱续干活儿,也没当回事儿,自己就好了,倒是啊,钉过几回,长进了不少呢。哈哈老裁缝说起往事,虽是云淡风轻的样子,却让人觉得情意绵厚。他大笑的时候舒朗而可爱,眼角鬓发里都藏着深情,对,他口中的“这家伙”就是他的老搭档缝纫机。他不说老搭档,他称它为老伙伴。我们几个顾客有的已经拿到了自己要买的东西。也没有急着要走,而是和这健朗的老裁缝快乐地聊天。他亲切、幽默、达观,和他说话,令人内心充满温暖。直到快吃中午饭了。老裁缝也完成了他上午的活计,我们也该离开了。老裁缝站起来起身相送,刚走出几步又折回到了缝纫机旁,拍了几下他的老伙伴,对我们说,你们放心,我这老伙伴早已对我日久生情,不会再伤害我了。我就是偶尔大意。它也会针下留情,不往我手上跑的。针下留情。过了很久,我一直记着这四个字。我的外祖母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她讲的是刀下留情。那刀是菜刀,生活中的必备,每个家庭中的妇人为一家老小做吃食都得仰仗它。我十几岁时学做饭,切萝卜条儿。手切破了,也没有切出像外祖母和母亲切的那样又细又规整的萝卜条儿。我十分懊恼。外祖母就安慰我。没事儿,不着急啊,慢慢学,练得多了,那刀就懂得你的手劲儿了,就会配合你。它对你有了感情,就不会切你手了。其实这就是我们了然于心的熟能生巧。我们做一件事,使用一个物件,熟识了,习惯了,做得多了,自然就会了,熟了,巧了,游刃有余了。这巧该是情,那有余也该是情。这情是我们与物件之间的相处与默契。万物有情。一根坚硬的针,一把锋利的刀,看似凶险的物件尚且留情,更何况一株芳香的植物,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一颗柔软的人心呢?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间万象,无情不在。(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8年第5期,有改动)8 . 本文主要记叙了两件事,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9 . 短文开头段写“老裁缝手按着布料,和缝纫机配合得完美无瑕”的场景,有什么表达作用?10 . 联系语境,从用词的角度品味语言。老裁缝站起来起身相送。刚走出几步又折回到了缝纫机旁,拍了几下他的老伙伴。对我们说,你们放心,我这老伙伴早已对我日久生情,不会再伤害我了。11 . 试联系全文。理解“万物有情”的含义。陪他吃碗面木铃我打电话给他,让他给我报一组电话号码,因为我的通讯录丢他那儿了。他说:“等等啊,等等啊。”我这一等就是老半天,他也没反应。我大声“喂喂”,他又说:“再等一等,马上就好。”又是半天没动静,我只好不耐烦地说:“好了,我想起来了,你不用找了。”心里感慨,真是老了!一点都指望不上了。下班后,我匆匆去拿通讯录。进门就见他拿着通讯录远看看近瞧瞧,好像观戏法似的。我问:“你的眼镜呢?”他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似的,说:“不小心弄断了。”我问:“那你怎么不重新配一副去?”他说:“昨天刚坏的,本来想哪天顺便去配的。”我责怪他:“告诉我也行啊,看不清楚多难受。”我急忙到附近的眼镜店给他配新的去。也就几分钟的路程,竟然还要等顺路?真让人操心!再进门,只见他端着一碗面条出来,碗歪歪斜斜的,汤滴滴洒洒的。我没来由地就生气了,冲他嚷:“就不能盛少一点吗?真是的,让人说多少次才能记得住呀?”他呵呵笑着说:“刚好,趁热吃。”我没好气地说:“没时间,你自己吃吧,我还要回家做饭呢。”他坚持:“就一碗面的工夫,耽误不了几分钟。”我固执:“等下次吧。”说完,我就走了。虽说我人出了门,可是我的心好像还留在那扇门里。门里有他期待的目光,有堆得小山一样的一大碗面条,面下指定卧了两溏心鸡蛋,那是我最爱吃的A我返身回去,推开门,只见他坐在桌边,守着那一大碗面发呆。他看我进来,一惊,问:“落下什么东西了?”我说:“我走到楼下发现肚子饿了,不想走了,吃饱了再回去。”B他突然高兴起来,笑得合不拢嘴,连忙从冰箱里拿出我爱吃的辣酱,说:“吃吧,吃吧。”小时候,肚子特别容易饿,放学回家就觉得饿,和邻居家孩子疯玩一圈后也觉得饿,甚至有时候刚丢下饭碗就想再嚼点什么。他那时候只会下面条,水开了,捏一小把筒子面放进锅里,打两个鸡蛋进去。然后捞面,切一把细葱末撒在面碗上。我在面条上抹点辣酱,然后大声吸溜起面条,很快看见埋伏的鸡蛋,一咬,溏心蛋黄软乎乎的从嘴角流出来。吃完了,我打着饱嗝,大声说:“真解馋!”他在一边,边看边笑。我偶尔想起来会问他:“你怎么不吃?”他说:“我不饿,只有孩子才不经饿。”我信以为真。我现在的吃相文雅多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大声吸溜面条了。我把面条分成两份,给他一份。他忙挡住我说:“锅里还有,这是你的。”我说:“我知道,锅里只有面汤,你一个人总是不好好吃饭,这样,我陪你吃一点,我回家还要吃的,饿不着,你放心。”他这才把碗端过去,把辣酱又往我这边推了推。面条吃完了,面汤也喝光了。他开始催我:“赶紧回去,不然孩子该饿肚子了,小孩子是不经饿的。”他说的孩子是我女儿,他的外孙女。12 . 补充填写本文所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我”因为要拿通讯录回家。经过: _结果:_13 . 结合加点词语,分析文中划线句子。A我返身回去,推开门,只见他坐在桌边,守着那一大碗面发呆。答:句中加点的 “守”、“发呆”分别属人物描写中的_描写和_描写,写出父亲对着一大碗面的时间之长,表现了父亲 _。B他突然高兴起来,笑得合不拢嘴,连忙从冰箱里拿出我爱吃的辣酱,说:“吃吧,吃吧。”答:句中加点的 “合不拢嘴”运用了_描写,写出父亲_,表现了父亲 _。14 . 请从两个方面谈谈文章标题“陪他吃碗面”的含义。答:“陪他吃碗面”表面指:_;深层含义是:_。15 . 结合全文回答:文章开头写“我”抱怨父亲“指望不上”、“让人操心”有什么作用?四、句子默写16 . 古诗文填空(1)江山出如此多娇,_。(沁园春雪毛泽东)(2)水何澹澹,_。(观沧海曹操)(3)僵卧孤村不自哀,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4)_,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5)不畏浮云遮望眼,_。(登飞来峰王安石)(6)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范仲淹)(7)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命,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8)醉翁亭记中写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五、课外阅读文言文阅读石钟山记(有删节)宋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余韵徐歌,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闭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回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吆者相应,如乐作焉。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注)彭蠡:鄱阳湖的别称。郦元:指水经注作者郦道元铿然: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硿硿焉:硿硿地(发出响声);焉,相当于“然”。后文的“噌吰”、“窾坎镗鞳”都是类似敲击钟鼓洪亮的声音。磔磔:鸟叫声。罅:缝隙。17 .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下临深潭(_)(2)而此独以钟名(_)(3)徐而察之(_)(4)噌吰如钟鼓不绝(_)18 . 给下面句子用“/”划出正确的断句(限两处)。今 以 钟 磬 置 水 中 虽 大 风 浪 不 能 鸣 也 而 况 石 乎!19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0 . 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这篇文章通过夜游石钟山的实地考查,对郦道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进行了分析批评,提出了“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的论断。B石钟山记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记游性散文那样,先记游,然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C文章语言灵活畅达,变化多姿,很有特色:写两处水都写得比较舒缓,有徐察细勘之意;写两处鸟鸣则大致相同,都先写叫声,再写鸟名。D本文巧用各种修辞手法,生动的比喻有“如钟鼓不绝”,形象的拟人有“森然欲搏人”,贴切的拟声词有“噌吰”、“铿然”。21 . 苏轼因一二小诗而遭诬陷(乌台诗案),在被贬黄州途中写下此文,与记承天寺夜游、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创作时间相近,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学过的苏轼作品,谈谈苏轼创作此文的心境。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22 .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王安石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C这是一首写初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D这首诗中表现了诗人的惜春之情,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23 . 赏析诗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妙处。七、名著阅读2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有诗赞曰: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山门醉打金身坏,俺是人间真菩提。(1)请问此诗称赞的是水浒传中的哪个人物?(2)“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赞颂了人物怎样的特点?请概述其一故事情节加以印证。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题。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上趱行。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