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含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人类已经观测到的 ,半径约为光年。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组成:主要是由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的,其次还有很多由 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称为。 ?关系:银河系同 属于同级别的恒星系统,所有的星系合在一起构成 。 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组成。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地球的和所处的比较普通。 特殊性(具备 的条件):?充足的。?恰到好处的。 ?适宜的 范围。【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 (4)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八大行星运动特征为_、_、_;小行星带位于_和_的轨道之间。(教材p8图)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波长: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在微米之间,分为、 (50%能量)和 。 (教材p12图)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经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 、 的主要能源。 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活动:太阳释放能量的 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太阳大气的外部圈层:从内向外分别是 (活动类型为 )、 (活动类型为、)、 (活动类型为 )。(教材p13图)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数目变化大约以 年为周期。地球 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耀斑:引起,从而影响 ,干扰电子设备。 ?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两极上空出现。 三、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地球围绕的旋转运动。方向自 向 。北看为 时针南看为 时针。周期分日(24h)和日(23h56m4s,真正周期)。角速度除两极外,任何地点都 ,约为每小时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 。(0:km/h;30: km.h;60: km/h)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导致 现象,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 ”现象。 水平运动物体受地球作用,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上不偏转。 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而形成的时间系统。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分钟。 时区和区时:每隔 度划分1个时区。每个时区 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经线穿行的折线。从 向 穿过减去一天,反之加上。 四、地球的公转:地球绕运行,路径叫公转轨道。公转轨道面叫 。公转轨道是一个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方向 。周期有 (365d h m s,真正周期)、 (365d5h48m46s)。 月初经过近日点,速度较 ; 月处经过远日点,速度较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为。(教材p21图) 正午太阳高度H=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绘制地球上的五带,并写出若黄赤交角改变(变大或变小)五带的范围分别有什么变化。 写出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五、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对_传播速度的研究。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 叫地震波。 ?类型及其特点:横波(S),能在中传播,传播速度。纵波(P),能在中传播,速度。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 传播速度不同。 ?在不连续面处地震波的变化:在莫霍界 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 。在古登堡 界面,纵波传播速度 ,横波 。 地球内部圈层及其组成:地壳厚薄不一,由岩石组 成。地幔为 态,下地幔温度压力密度比上地幔大。 地核:外核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呈或;内核可能为 固态,温度、密度、压力都很大。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但 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和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水圈的和岩石圈的。 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六、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或者 ,是 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矿产即富集于岩石中有开采价值的。分为金属矿和 两大类 岩石: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按成因岩石分为 地壳循环:循环物质:圈中和其下的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能量:地球内部 物质衰变产生的放射能。 地理意义: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 1、下列岩石与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双选 A、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B、变质岩板岩、页岩、砂岩、石灰岩 C、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 D、花岗岩岩浆岩、火山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双选 A岩浆侵入地壳产生的高温高压,使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B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中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 C花岗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D、在板岩中往往能够找到化石 3、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回答: 1)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属于冷却凝固作用的是;属于高温熔化的是;属于变质作用的是,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2) 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3)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于_ 七、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 被断裂带分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_ 板块B_ 板块C_ 板块D_ 板块E_ 板块F_ 板块。(教材P37图) ?板块类型:M为边界,N为边界 ?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如图中a是 板块和 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 山脉、青藏高原。 图中b、c是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 。图中d是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地质构造与地标形态 ?地质构造的概念:由 引 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主要类型:、。 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层中间 ,叫。B处岩层 ,叫。 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称为构造。其中E处叫,常发育成;D处叫,常发育成。 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火山活动常形成 、 等火山地貌。?地震往往造成地壳和。 八、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和固结成岩等。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对地表的改变:合理做法:上耕作;不合理做法:上耕作。 九、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流层的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和反射三种方式。 都会。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地表受到太阳 辐射。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和的太 阳辐射比例也不同。气象因素:年日照时数越长,地表获得太阳 辐射越大。 大气的保温作用:地面辐射释放能量的绝大部分被截留在中,大气逆辐射直接补偿的热量损失。 十、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云层增厚和湿度增大,大气逆辐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人类已经观测到的 ,半径约为光年。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组成:主要是由 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称为。 ?关系:银河系同 属于同级别的恒星系统,所有的星系合在一起构成 。 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组成。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地球的 特殊性(具备 的条件):?充足的。?恰到好处的。 ?适宜的 范围。【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 (4)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八大行星运动特征为_、_、_;小行星带位于_和_的轨道之间。(教材p8图)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波长: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在微米之间,分为、 (50%能量)和 。 (教材p12图)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经 。?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 、 的主要能源。 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活动:太阳释放能量的 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太阳大气的外部圈层:从内向外分别是 (活动类型为 )、 (活动类型为、)、 (活动类型为 )。(教材p13图)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耀斑:引起,从而影响 ,干扰电子设备。 ?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两极上空出现。 三、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地球围绕周期分日(24h)和日(23h56m4s,真正周期)。角速度除两极外,任何地点都 约为每小时。纬度越高线速度越(0;30;60km/h)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导致 现象,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 ”现象。 水平运动物体受地球作用,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上不偏转。 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而形成的时间系统。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分钟。 时区和区时:每隔 度划分1个时区。每个时区 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经线穿行的折线。从 向 穿过减去一天,反之加上。 四、地球的公转:地球绕运行,路径叫公转轨道。公转轨道面叫 。公转轨道是一个s,真正周期)、 (365d5h48m46s)。 月初经过近日点,速度较 ; 月处经过远日点,速度较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为。(教材p21图) 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正午太阳高度H=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绘制地球上的五带,并写出若黄赤交角改变(变大或变小)五带的范围分别有什么变化。 写出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五、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 叫地震波。 ?类型及其特点:横波(S),能在固体 中传播,传播速度慢。纵波(P),能在固体、液体 中传播,速度快。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 传播速度不同。 ?在不连续面处地震波的变化:在莫霍界 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增大。在古登堡 界面,纵波传播速度减小,横波完全消失。 地球内部圈层及其组成:地壳厚薄不一,由岩石组 成。地幔为固态,下地幔温度压力密度比上地幔大。 地核:外核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可能为 固态,温度、密度、压力都很大。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和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六、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矿产即富集于岩石中有开采价值的有用矿物。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大类 岩石: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按成因岩石分为岩浆 地壳循环:循环物质:岩石圈中和其下的软流层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放射能。 地理意义: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 1、下列岩石与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C )双选 A、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B、变质岩板岩、页岩、砂岩、石灰岩 C、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 D、花岗岩岩浆岩、火山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双选 A岩浆侵入地壳产生的高温高压,使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B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中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 C花岗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D、在板岩中往往能够找到化石 3、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回答: 1)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属于冷却凝固作用的是6;属于高温熔化的是5、7、8;属于变质作用的是1、4,表示外力作用的是2、3。 2) 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岩浆岩,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 3)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七、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亚欧板块B太平洋 板块C印度洋 板块D美洲 板块E非洲板块F南极洲 板块。(教材P37图) ?板块类型:M为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 ?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如图中 a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图中b、c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图中d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地质构造与地标形态 ?地质构造的概念:由地壳运动引 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主要类型:褶皱、断层。 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层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B处岩层向下凹陷,叫向斜。 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构造。其中E处叫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 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八、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对地表的改变:合理做法:梯田上耕作;不合理做法:陡坡上耕作。 九、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流层的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吸收、散射和反射三种方式。 都会增强。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地表受到太阳 辐射越强。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 阳辐射比例也不同。气象因素:年日照时数越长,地表获得太阳 辐射越大。 大气的保温作用:地面辐射释放能量的绝大部分被截留在大气中,大气逆辐射直接补偿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 十、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的形成(如右图) 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云层增厚和湿度增大,大气逆辐射 地理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人类已经观测到的 ,半径约为光年。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组成:主要是由 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称为。 ?关系:银河系同 属于同级别的恒星系统,所有的星系合在一起构成 。 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组成。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地球的 特殊性(具备 的条件):?充足的。?恰到好处的。 ?适宜的 范围。【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波长: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在微米之间,分为、 (50%能量)和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经 。?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 、 的主要能源。 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活动:太阳释放能量的 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太阳大气的外部圈层:从内向外分别是动现象为、)、 (活动现象为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耀斑:引起,从而影响 ,干扰电子设备。 ?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两极上空出现。 三、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地球围绕周期分日(24h)和日(23h56m4s,真正周期)。角速度除两极外,任何地点都 ,约为每小时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 。(0:km/h;30: km.h;60: km/h)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导致 现象,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 ”现象。 水平运动物体受地球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赤道上不偏转。 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而形成的时间系统。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分钟。 时区和区时:每隔 度划分1个时区。每个时区 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经线穿行的折线。从 向 穿过减去一天,反之加上。 上学期归纳卷 共10页 第1页 四、地球的公转:地球绕运行,路径叫公转轨道。公转轨道面叫 。公转轨道是一个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方向 。周期有 (365d h m s,真正周期)、 (365d5h48m46s)。 月初经过近日点,速度较 ; 月处经过远日点,速度较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为。 北半球温带地区四季: 月春, 月夏, 月秋。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正午太阳高度H=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五、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 叫地震波。 ?类型及其特点:横波(S),能在中传播,传播速度。纵波(P),能在中传播,速度。它们的传播速度都 随着所通过物质的而变化。 ?在不连续面处地震波的变化:在莫霍界 面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 。在古登堡 界面,纵波传播速度 ,横波 。 地球内部圈层及其组成:地壳厚薄不一,由岩石组 成。地幔为 态,下地幔温度压力密度比上地幔大。 外核接近;内核可能为固态,温度、密度、压力都很大。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由和 组成的复 杂系统,主要成分是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 上学期归纳卷 共10页 第2页 的 但 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和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水圈的和岩石圈的。 六、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或者 ,是 在岩石圈中存在 两大类 岩石: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 ,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 。岩石 地壳循环:循环物质:圈中的岩石和层中的岩浆。 能量:地球内部 物质衰变产生的放射能。 地理意义: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 七、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 被断裂带分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BCDEF。 ?板块类型:M为边界,N为边界,L为未定板块边界。 ?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事业单位人员海外实习与职业规划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围墙夜景照明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5成都二手房买卖合同含租赁权处理及转租条款
- 2025年度车辆租赁及车辆租赁租赁车辆租赁服务合同
- 贵州省凯里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贵州省余庆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蛋糕店员工保密与竞业禁止劳动合同书
- 2025年文化产业园区场地租赁合同模板(含知识产权)
- 贵州省都匀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租赁共享经济合同范本
- 应急响应第一人考试试题及答案
- 门窗店入股合同协议书
- T/CIE 171-2023企业级固态硬盘测试规范第7部分:功耗能效测试
- 2025年采购管理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 2025-2030中国DCS控制系统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叉车基本技能培训课件
- 2024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笔试真题解析
- 高三数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矿山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