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知识点:汉族一、汉族概述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人称“炎黄子孙”。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华夏”。 汉族是以“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形成了统一的、稳定的民族,又经秦汉以来两千余年的繁衍生息,并持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与文化,得以发展成为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众多人口的民族。汉族不但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至2009年,汉族人口约为13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1.51%;在中国台湾地区,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除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外,汉族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分布。汉族语言简称汉语,属汉藏语系。用于书写汉语的文字称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现代汉字分为规范字和繁体字。大陆主要使用规范字,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主要使用繁体字。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点。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 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汉族的图腾由龙与风组成,代表了世间阴阳、男女的平和,吉祥如意。 饮食上,汉族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稻米的吃法以米饭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汤圆、粽子、年糕等各种不同的食品;小麦则有馒头、面条、花卷、包子、饺子、馄饨、油条、春卷、炸糕、煎饼等吃法。汉族人讲究烹饪,追求色、香、昧、形、器、意的完美结合,不同地区的汉族以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汉族菜一般被分为川、粤、闽、皖、鲁、湘、浙、苏等八大菜系。 服饰上,汉族以前有着自己的华美服饰,称汉服。汉服在式样上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基本形式,交领、右衽是汉服的特点。各个朝代,因为崇尚不同的服饰颜色,形成了汉服中的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黄、明赤的讲究。汉服随着1644年清军入关逐渐消亡,汉族也成了世界上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 居住上,因为汉族分布地区广大,其传统住房也因地区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样式,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如北京四合院;居住在东北的汉族,为了保暖,其平房的墙壁和屋顶都很厚实;居住在陕北的汉族,则根据黄土高原的特点建窑洞;居住在南方的汉族建房则讲究飞檐重阁和榫卯结构。因为南方各地习俗和自然条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异。如丘陵山地的楼房依山而建,江浙水乡则注重前街后河,福建的土楼庞大而美观,苏州的楼阁小巧而秀丽;另有以马头墙、小青瓦为特色的徽派民居、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上海石库门民居等。 社会生活上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著称。汉族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都创造出了很多中华文化辉煌的业绩。 二、汉族的主要节日习俗 根据国务院令,从2008年1月1日起,除春节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成为全国性法定节日。 (一)春节 春节俗称“新年”,即农历正月初一。古称“正旦”“朔旦”“元旦”(民国时期,将公历引人中国,称公历的一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改称“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汉族外,蒙古、壮、布依、朝鲜、侗、瑶等族也过此节。 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我国古代居民在岁尾年初之际,用一年的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并歌舞戏耍,举行各种娱乐活动,逐渐形成了新春佳节。 春节活动从腊月二十三祭灶、过小年开始,经过除夕、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春节活动因时因地而异,主要有以下的内容:操办年货、做新衣、祭灶、掸尘、贴春联、挂年画、祭祖、迎神、吃团圆饭、守岁等。节日期间人们还互相拜年、放爆竹、吃年糕(寓意:年年升高)、吃饺子(寓意“更岁交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玩花灯等。 除夕之夜,即年三十晚,家家团聚,吃团圆饭,闭门团坐待旦,谓之守岁。 贴春联、挂年画起源于古代的桃符。 拜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人们相互走访祝贺春节,是辞旧迎新的一种形式。 闹元宵,正月十五日为每年第一个望月(月圆之夜),称为上元节,也称元宵节,是春节活动的又一次高 潮和结束。在元宵节之夜有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南方称汤圆、汤团)等活动和习俗,象征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元宵耍灯起源于汉代,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民间的盛大节日,各地区各民族因地制宜,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活动。 (二)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鬼节、冥节、踏青节,它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初一寒衣节合称中国三大鬼节。它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各地。除汉族外,彝、壮、布依、满、侗、瑶、白等族皆过此节。节期在农历三月,冬至日后的第105天,公历4月5日前后。 清明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后来演变为节日。清明节前两天为寒食节,所以人们常合并称为清明寒食节。 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扫墓、烧“包袱”、插柳、踏青、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其中扫墓秦以前已有,唐代成为定俗,宋代得到沿袭,一直延续至今。踏青又叫 春游,古时叫探春,起源于唐代。清明时节荡秋千的习俗盛行于唐代。 (三)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女儿节、五月节等,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三大节日之一,流行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除汉族外,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等族也过此节。端午节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各地说法不一,其中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说最为广泛。相传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泪罗江而死。 节日期间主要习俗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挂钟馗像、佩香囊香袋、饮雄黄酒(以避五毒。五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插菖蒲、采药、避毒除害等活动。赛龙舟足端午节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水乡之地。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魏晋时已很盛行,到了唐宋已成为端午节的名食。钟馗原是岁暮时张挂的门神,清代成为端午之神。 (四)中秋节 中秋节又名团圆节、仲秋节及八月节,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除汉族外,蒙古、回、彝、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农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月正中,故名中秋或仲秋。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二是起源于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三是起源于古代秋季拜土地神的习俗。 中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祭月赏月活动始于周代,北宋始定为中秋节,南宋成为普遍的活动,明清以来盛行不衰。北京城中皇家祭月场所是月坛。中秋节的吉祥物是兔爷(月亮中玉兔的象征)。节日期间民间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舞龙灯等活动。另外,中秋节前后也是钱塘观潮的时节, (五)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老人节,是汉族传统节日。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日月并阳,双九相重,故日重阳。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有:郊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花糕、插茱萸等活动。1989年,我国将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三、汉族人的蔡忌 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三,汉族人忌讳踢门槛、扫地、抹灰、倒垃圾、挑水、劈柴、动用刀斧锄、动土、打架,骂人等。年节喜庆时,宰杀牲畜忌说“杀”,而要说“放”。过年和立春日,出嫁的女儿忌讳在娘家住宿;已婚女儿女婿忌讳在娘家同床。“白露”节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宅建筑方案设计规范
- 关于素质活动的方案策划
- 环境清洁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 五四环保活动策划方案
- 都江堰建筑方案设计
- 配电柜改造施工方案
- 2025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模拟试卷 解析版 考试技巧
- 基于数据分析的市场营销策略
- 2025工会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河北邯郸武安市选聘农村党务(村务)工作者18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生产作业管理讲义
- 诗和词的区别课件
- 胸外科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的意义培训课件
- (新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考试题库(含答案)
- 战现场急救技术教案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全册课文及翻译(中英word)
- 内蒙古电网介绍
- 气力输送计算
-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 公共关系学授课教案
- 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