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1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2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3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4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找出多音字组词全都正确的一项( )A . 省:shng省悟 xng 归省 折:zh打折sh折本B . 吓:xi吓唬h恐吓 纤:xin化纤 qin纤细C . 薄:bo薄脆 b 稀薄 解:ji解放 xi解数D . 模:m模式 m模样 称:chng称赞 chn称职2. (2分)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 . 霎时 荒缪 重峦叠嶂 怒不可遏B . 汲取 恻隐 粗制烂造 巧妙绝伦C . 颓唐 告罄 骇人听闻 碌碌终生D . 禁锢 执拗 冥思遐想 通霄达旦3.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星期天上午,我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这里人声鼎沸 , 热闹非常。B . 浙江千岛湖里,沉没了一座古城,那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C . 她的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她的舞姿是那样的轻柔飘逸,这样美妙的艺术享受,真令人不堪设想。D . “何必灰心丧气呢?”他劝小明道,“你只不过偶尔失手,没有在双杠上翻过去,还可以再来一次嘛。”4. (2分) 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为养活两个小弟弟怎么办了?( )A . 当妓女B . 给别人家当仆人C . 出苦力D . 摆地摊5. (2分) (2019北部湾模拟)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词牌,它是一个人精神上的住所。呵梅弄妆试巧,_,你的词牌便是“天香”;分明画出秋色,_,你的词牌便是“倾杯”;笑语盈盈暗香,_,你的词牌便“青玉案”。我们住在自己的词牌里,把日子串成诗,在清风明月里吟诵。畅怀于雨意云心,与酒情花态共赴安暖于明窗日常,与红炉围坐同语沉醉于人间美好,与宝马雕车同游A . B . C . D . 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6. (4分) 仿照划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墨的田野上;_,_;_,_;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7. (6分) (2017七上乌鲁木齐期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能教我们心地善良,持重内向,坚韧不拔和勇于创新,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读书之风吹进我们的心里,班级开展了以“悠悠书香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请你为这次的“悠悠书香伴我行”活动设计两个活动栏目活动一:_活动二:_(2) 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你设计一段简洁的开场白。(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内容里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1分)8. (12分) 阅读巍巍中山陵选段,回答下列小题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祭堂是一座宽27米,深22米,高26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堂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石上刻着中山先生的告诫党员演说词全文。中央偏北处 , 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 , 神态安详,栩栩如生。(1) 第1自然段大量运用了数字说明,有确数,也有概数,请举例说明它们的表达作用。(2) 这段文字写大平台上近观远眺,运用了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文笔优美,读来琅琅上口。下面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 这段文字,有两层大的比喻:一是“当阳光灿烂时”,眼前景色仿佛“工笔长卷”;二是“当日出日没之际”,又像“泼墨山水”。B . 两层中又有比喻:“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C . 这四个比喻又构成两组对偶句。“城犹潜蛇,山若伏鳖”是比喻兼拟人。D . “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等由四字短语构成排比句,读来气势磅礴。E . 骈句间以散句,既有整齐之美,又有错综之美。在说明文中运用描述性文字,是为了使读者有所感。(3) 第2自然段中的划线字分别说明了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9. (2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1) 第段首句有什么作用?结句又该怎样理解?(2) 仔细揣摩第段的含义。(3) 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4) 结合全文意思品味最后一段的含义。10. (9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匠人与大师(梁 衡)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1) 对文章各部分内容及相互关系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 . 第段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这一话题,引出下文。B . 第到第段阐述匠人和大师三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C . 第段指出追求成 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紧承上文深入论述。D . 第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收束全文。(2) 下列对第段画线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画线句是证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的。B . 画线句引用“古语”证明观点,使得说理有出处、有根据,更具说服力。C . 本段引用 了画线句“古语”和拿破仑的名言说理,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D .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对第段论证的总结,又与第六段的论证相互 勾连。(3) 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过程。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11. (6分) (2011南通) 用课文原句填空。(1) 采菊东篱下,_。(陶渊明饮酒)(2) 会当凌绝顶,_。(杜甫望岳)(3) 山重水复疑无路,_。(陆游游山西村)(4)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成功的花)(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两句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6)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继承了孟子“_,_”的思想,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12. (3分) (2015上海)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问题【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1)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乙句:_丙句:_(2) 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B . 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C . 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D . 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13. (8分) (2017七上梅江月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 , 。”为政(上文默写题)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_温故而知新_博学而笃志_(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在汉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前一句是讲为人态度,后一句是讲学习的乐趣。B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C . 第章反复赞叹“贤哉,回也!”,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D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 (2018郴州) 人生如旅途,旅途中有晴天里阳光沐浴的温暖,也会有下雨天风雨交加的迷茫;有行走坦途时云淡风轻的惬意,也会有攀爬险峰时意想不到的艰辛。风雨过后是彩虹,山的那边是另一种风景。“我终于翻越了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要求:叙事具体生动,抒情真挚自然,有一定的感悟;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如有需要,请用A,B,C代替不少于600字。不抄装本试卷中阅读文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