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考模拟试卷_第1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考模拟试卷_第2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考模拟试卷_第3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考模拟试卷_第4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考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考模拟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9七上广州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黄晕(yn) 粼粼(lng) 姊(z)妹 秕(b)谷B . 应和(h) 烘(hng)托 徘徊(hu) 攲(q)斜C . 酝酿(ning) 贮(zh)蓄 花梗(gng) 枉(wng)然D . 澄(chng)清 搓捻(lin) 抚(f)弄 抖擞(du)2. (2分) (2019七下宽城期末) 下面各组词语中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恳切 竹蔑 吞噬(sh) 晌午(shng)B . 拖沓 契约 炽热(zh) 嗥鸣(ho)C . 累赘 迸溅 侮辱(w) 粗拙(zhu)D . 修葺 忏悔 俯瞰(kn) 祈祷(q)二、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2分)3. (1分) 请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 妈妈在医院看护我,一夜没睡的她显得十分_(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看到妈妈的黑发中已经夹杂了根根银丝,我的心都疼了。在秋气肃杀的日子,和一个知心朋友_(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是什么心情?春天到了,漫山遍野山花_(颜色鲜明而美丽)。他再三_(恳求,乞求),让我允许他暑假去华山游玩。4. (11分) (2019八下萧山竞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人类最初的历史以绳索串连,“结”就是最早的史记。我们无法得知,在没有文字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如何以简要的绳结存留纷繁复杂的事件内容。据说,那些绳结只记录性命攸关的大事,例如地震、洪灾、日食、月食以及星辰的陨落等等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个绳结留下的,就是一次次关乎生死存亡、吉凶祸福的记忆。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数十万年,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那是绳索的纹理拓印在湿软的陶罐表面,经过火烧而固化下来的印迹。那些常常被认为是装饰的“绳文”,也许就是人类最初的记事符号。凹凸的绳结痕迹,仿佛是数十万年前人类的心事,它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惊慌、恐惧、渴望,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祈求平安的巨大祝祷。读不懂,但是我们感觉得到它的美丽。(1) 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简要B . 性命攸关C . 陨落D . 仿佛(2) 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5. (10分) (2019苏州模拟)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 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 (2) 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 乱花渐欲迷人眼,_。(白居易_) (4) 我报路长嗟日暮,_。(_渔家傲) (5) 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 子曰:“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7)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 (8)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_,_。(范仲淹岳阳楼记)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6. (5分) (2018九上廉江期中)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A)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他们谈了很久。保尔热情洋溢地告诉她,他选择了一条道路,不久的将来就可以重新回到战士的行列。巴扎诺娃发现柯察金两鬓已有银色的发丝,便轻轻地说:“我看得出,您是经受了不少痛苦。您仍然没有失去那永不熄灭的热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您已经准备了五年,现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但是您怎么写呢?”(B)保尔开始工作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从这天起,保尔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了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地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受到阻碍。母亲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1) 选段(A)中说“我看得出,您经受了不少痛苦”,请联系小说的内容,说说保尔所受的痛苦。 (2) 根据选段(B)及小说的内容说说保尔是在怎样的身体情况下写作的?在写作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意外? (3) 你从保尔身上看到了哪些闪光的精神?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7. (12分) (2019八下潮阳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1)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 根据材料内容,以“剪纸”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8. (17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读书的“体”与“用”杨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根本、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意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意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予的感叹: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归根结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常常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惠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有删改)(1) 下列对读书的“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的“用”是指读书能满足人的实用功利诉求。B . 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C . 追求读书的“用”,在阅读时往往会执着一念,衡量得失。D . 过分强调读书的“用”会让读书的观念变得狭隘。(2) 下列对读书的“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的“体”指的是获得超越实用功利的人生体悟。B . 从“体”的层面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认可的。C . 不断追寻读书的“体”,就可能逐步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D . “好读书”就是从“体”的层面专心读书,只关注书本身的内容。(3) 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B . 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C . 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D . 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9. (25分) (2017八上大同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 , 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 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作者把日本职员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联系下文看有什么作用? (3)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 (4) 两段表现出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10. (13分) (2018七上潮州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 解释划线的词 太丘舍去_尊君在不_下车引之_(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一起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 . 陈元方小的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 . 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D . “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 (2018八上鄞州期中) 古诗文阅读 夜过西湖 宋陈起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1) 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 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九、 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帮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4)不得抄袭。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