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论彩墨画创作构思与表现论文_第1页
2020年论彩墨画创作构思与表现论文_第2页
2020年论彩墨画创作构思与表现论文_第3页
2020年论彩墨画创作构思与表现论文_第4页
2020年论彩墨画创作构思与表现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彩墨画创作构思与表现论文 当前,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剧烈碰撞,同时也伴随着文化在理念和思维方式上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作为艺术家,应更多地了解两种不同文化的背景以及在艺术表现和艺术审美上的异同,从而帮助人们在适当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以艺术的方式表现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斯比特(Richard Nisbett)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有着各自的轨迹,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腊的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思维为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建立在深受儒、释、道影响的东方传统之上,其思维方式以辩证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 文化基础的差异,引发出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视觉习惯和审美情趣。因此,对世界的理解出现了多样化现象。 东西方文化艺术的最大不同,各自 _的区别和哲学思想的差异。作为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当代艺术家,尽管接受着大量全世界的信息感染与渗透,但仍无法摆脱传统的、侵入血液中的本土文化的影响。其中,东方的宗教信条及宗教精神对我的感染是非常深切的,它在精神上指引人们觉醒,帮助人们内心平静。以我而言,虽然对它的了解和认知是浅显的,但在内心里却萌生一种向往,希望以我的方式,亦即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应和理解。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宗教本质上是哲学化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根本特征是设立一个超现实世界的彼岸天国”,给人以超越的启示。在对宗教题材的艺术表现上,我从对前人的继承、吸收、融合等几个方面来达到自我实现。 从传统哲学思想根基上继承。 中国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它中国古典哲学儒、释、道思想的文化精神。中国的绘画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精神和物质对立统一,主体与客体融汇和谐,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因此,中国绘画历来不以再现自然、绝对真实地表现自然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更深层面的“意”。 因此,一幅作品就成为画家个性、修养、品格的统一载体。历史上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举不胜举,单从绘画角度看,作为宗教艺术,敦煌石窟壁画是最具代表性的,据统计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在内的近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丰富,艺术性强。 壁画的空间结构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以平面的描绘形式展现情节,随着石窟洞穴的总体走势进行布局,依表现内容的不同而呈现丰富多样的变化。在表现方式上,对称与不对称并举,巧妙地将图案和人物进行排列组合,以坚实、舒畅的线条和鲜艳、浓郁的色彩刻画纹饰;以虔诚、崇敬的心意传达佛的精神;所以,敦煌壁画以其优美的艺术形式和无穷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它是多种文化艺术集大成的体现。有人曾说:“敦煌壁画具有古希腊罗马艺术的技巧、佛教艺术的题材、西域艺术的风格、中原艺术的理念,它是世界艺术的一次大融合,也是民族艺术的世界性蕴涵的见证。它是中华文化同化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产物,是全球交往和东西方艺术交融的典范”。这种眼观世界、立足本土、互通共融的观念,正是当今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思路。我从敦煌艺术中,不仅要学习其艺术表现的精华,更要留意它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在绘画创作实践中,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笔墨、线条、构图等方面吸收营养。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变化多端,内涵丰富,甚至影响到一幅画的优劣成败。“有笔无墨”或“有墨无笔”都是欠缺的,“有笔有墨”、“得意忘形”的作品才是传统中国画的上品。笔墨作为重要的表现语言,将看似简单的毛笔、墨汁、清水、宣纸,通过轻重捻转的顿促运行,营造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它超越造型的束缚,改变常规的透视,自由流畅地展现内心的思绪,传达着诗一般的、只可意会的水墨表情。古人将笔墨的美加以总结并将它制定出形式标准,因此具有了稳定的程式性、丰富的表现性和诗意的文学性。我的作品,主题多是表现宗教的启示寂远与空灵、静谧与祥和,创作中借鉴中国水墨中墨色的渲染和浓淡干湿的处理方式,以营造画面的飘逸气氛。 另外是“线”的运用,传统绘画中的“线”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和象征意义。久远的西方绘画的“线”,基本仅用于草稿和制图,而中国画的线却已可以表现物体的造型,界定物象的形态特征,表现不同的质感。明代邹德中在其所作绘事指蒙中说到,线描的种类有十八种,如:尖笔细线的高古游丝描、有转有折的行云流水描、坚忍不拔的铁线描等。我对“线”的领会是:通过轻描重写表现层次,通过线的顿挫转折表现节奏,通过不同的疏密重叠表现黑白变化;利用勾勒时运笔的不同张力,线条虚实强弱的衔接及色与墨浓淡干湿的配合,借鉴云纹和水纹的描绘规律,巧妙地融入作品之中,为我所用,以加强画面的形式感、装饰性及空间的微妙变化。 在创作的设色方面,不是客观地遵循现实中的诸如条件色、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的色彩关系,而是遵循六朝时期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所提到的“随类赋彩”的理论原则,有意识地倾向于老庄的 “无色而色始全”的观点,既不是自然理性的反映,也不是纯粹主观的表现,而是从一种更精神化的意义上对色彩的想象,以看似极简的色彩关系,没有夸张的变化和反差,以微妙的灰色为主调,充分与表现主题相呼应,烘托宁静致远的意境。 除了在以上几个方面 _传统绘画有所借鉴外,在构图、造型等方面也延用了一些中国艺术的图式。在不断地浸入东方文化血液的同时,对西方绘画艺术也在同步吸收。 不同文化背景,孕育人类不同的精神世界,宗教就是很好的例证。我以表现宗教题材来阐述对自我精神的认识。之所以对敦煌壁画情有独钟,除了它的纯艺术性之外,还有它所包涵的极深的民族文化意蕴。 _先生将敦煌提升到世界文明史的高度来阐述:“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 _。 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地区。”敦煌壁画艺术是宗教与中华民族文化紧密交融的代表,对东方文化的发展演变与学术研究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文化的角度看敦煌,在对美的认识和表达上,它都会给予我无穷的启示和引导。我的早期彩墨画作品,多是从敦煌壁画的外在表象吸收艺术表现元素,特别是人物的造型、色彩、动态等,画面的构成基本以单个造像为主,菩萨和飞天的形象较多。在近期的创作中,重点转到传达精神的层面,不再一味追求壁画本身具有的浓重色彩和表皮剥离的质感,而是吸收西方水彩画的表现方法,充分运用水与色、水与纸的交融关系,使画面虚幻润泽,以示心中对过往时光的崇敬之情。随着对宗教意义的进一步认识,我的创作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渐渐归于闲淡、幽远、清素的感觉,吸收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开拓自由想象的空间。 色彩,是视觉艺术中十分感性化的因素,它可以启发内心世界的隐喻和联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色彩所包涵的意义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尤其是表现宗教内容,色彩赋予的精神内涵是非常丰富和微妙的。西方教堂里的镶嵌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描绘的形象真实自然,色彩明艳,有浓重的装饰性和故事性,强调色调的冷暖及合理的光影;而中国绘画的内在核心是“写意性”,用色讲究“随类赋彩”,理论背景紧紧依附于中华文化,秉承和谐相生的原则,追求灵感、意境与自然的统一,以个人的内心体验与感悟共融,创造由“心”而生的作品。因此,我在色彩的运用上,吸收西方用色的科学性,将补色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画面中偏暖或偏冷的主色调,以微妙的灰度变化来替代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在绘画媒介上,综合了水彩画和油画的技法与表现方式,以及其他画材的多样化应用。在创作思路上,深刻领会中国绘画诗意的表达境界和传统文化中的“大盈若冲”的思想内涵,同时,巧妙吸取东西方绘画的精华,使之既有隐约细微的变化,又不失整体而统一的沉稳宁静。 “融合”是我们经常探讨的问题,它真正代表了世界的发展潮流和趋势。“融合”东西方艺术的经验和思想脉络,“融合”东西方文化中的精华和智慧,化作充实自己的力量,创作出更多反应现代生活的感人作品,做一个弘扬时代精神的、与时 进的当代艺术家。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家,首先要立足本土,然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敦煌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审美典范,它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和东方审美特质,同样感动着世界人民。 我从敦煌艺术中所感受到的决不仅仅是菩萨的安祥、飞天的生动、图案的精美和色彩的浓郁,而是深刻地体会着佛的庄严和慈悲,并从中感受着他所富有的神奇力量。我知道,生活中有些用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但它们却以各自不同的状态让我们感知它们的存在,比如:空气,以风的状态使我们感觉到它的流动;时间,以逐渐衰老使我们感觉它的流逝 。在宗教题材的创作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人的渺小微弱和时空的浩瀚博大,我们犹如空中的一粒尘埃,伴随着时间的流动,观看并亲历着事物的兴衰与世间的变化,体会着存在与逝去的无穷魅力。 我以绘画的语言传达我对“世界”的认识,以可视的形式和色彩表述它。我的彩墨画创作,其核心是追求一种与自然万物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