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是定基少是勤学”——从《教育漫话》说开去_第1页
“幼是定基少是勤学”——从《教育漫话》说开去_第2页
“幼是定基少是勤学”——从《教育漫话》说开去_第3页
“幼是定基少是勤学”——从《教育漫话》说开去_第4页
“幼是定基少是勤学”——从《教育漫话》说开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是定基,少是勤学” 从教育漫话说开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古今中外,有关教育的名言警句不胜枚举,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一个人成长的哪一阶段才是教育的关键?我们又该对受教育者施以怎样的教育呢?早在十七世纪的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就曾针对这些教育问题发表过他个人的看法,当我们翻开历史的书卷,依然可以从中看到其思想闪烁的熠熠光辉,汲取其中的营养,同时也与这位教育思想家展开一场交流讨论。明朝道家隐士洪应明曾有“幼是定基,少是勤学”的观点,无独有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也是着重把目光聚焦在儿童教育上,他分别从体育、饮食、道德品格、礼仪、智力等不同的教育方面入手,非常详细地论述了自己的观点,提供给读者很多极有价值的建议与方法,让读者在施行教育的过程中获益匪浅。在洛克看来,教育非常重要。“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1 教育漫话第24页。1,刚刚开始,老师对于在学生面前说的话语都是十分小心谨慎的,然而时间一长,便不如从前那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而当老师开始对自己疏于管理,犯下错误的时候,这种错误可以纠正可以更改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2 教育漫话第22页。2老师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但是就是这样一类人,他们说出的一个字或者一句话都可能对受教的学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老师说出的不合宜的话,可能会变成一把锋利的匕首,给学生的心灵留下深深的伤疤。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他们每一个人,谨言慎行,我们一旦出现了失误,常常是覆水难收。“父母自己在孩子幼小的时候,逗爱他们,把他们的本性弄坏了,他们自己在泉水的源头下了毒药,日后亲身喝到苦水,却又感到奇怪。因为他们的孩子长大以后,这种种恶劣的习惯也都跟着来到;那时孩子太大了,不能逗着玩了,他们的父母不能再把他们当作玩物了,于是他们就埋怨,说孩子太刚愎,太自是;那时他们才知道孩子刚愎讨厌,才知道他们亲手养成的种种恶习是很麻烦的;那时他们才愿意拔除自己手植的莠草,可是莠草的根已深了,这时才想拔除也许已经晚了。”3 教育漫话第43页。3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孀居的母亲,见自己孩子拿人家的小东小西,不但不制止,反而赞扬孩子“能干”。结果这个孩子长大后偷金盗银,犯了死罪。临刑前,借口想吃母亲的一口奶,却将母亲的乳头咬掉,以此责怪母亲纵容他走上犯罪的道路。虽然现在的父母和老师不大会纵容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但是对于孩子在幼年时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很多父母可能出于对自己孩子的爱护,容易选择熟视无睹,而这样的一种态度,无疑会为那些不良嗜好的养成推波助澜,没能及时把它们扼杀在萌芽状态,等到父母幡然醒悟的时候,可能为时已晚。那么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应该怎样去教育他们呢?洛克不主张对孩子进行鞭挞,而是要利用孩子的名誉和羞耻心在孩子身上发生的奇特作用,对他们及时进行开导教育。首先要做到一点,就是教育时我们的态度须保持一致。“父亲或母亲对于儿童给以冷酷的脸色的时候,其余一切的人,都应该对他表示同样的冷淡的态度”,一旦态度不一致,孩子就会对那个疾声厉色教育他的人产生敌对情绪,而更靠近那个依然对他和颜悦色的人,他不会去反思自己到底做错了没有,哪里做错了,而是把所有名誉受损的怨恨一股脑地归咎于那个严厉批评他的人。现实生活中亦不乏这样的例子: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不由分说地就是一阵斥骂,甚至是拳打脚踢,刚刚打完孩子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来好好反省自身,父母又百般心疼地关心安抚。这样一来,孩子不能反思自我,铭记教训,父母在他们心中的权威形象也大打折扣,父母之前所做的一切教育都可说是徒劳无功、半途而废的。那为人父母者该如何去做呢?“做父母的应该仔细想想,看子女的哪些过失才值得他们生气,可是一旦生了气,实施了惩罚之后,他们就不应该立刻放宽他们的声色,他们应该设法恢复子女原有的美德,一直要等到子女服从了,比平时更好了,补偿了所犯的错误,才可以完全恢复原来的态度。否则,惩罚用得太多之后,便成了家常便饭,完全失去了它的效力;儿童犯了错误,你便加以惩罚,惩罚之后,又去予以原谅,结果他们便把这种层次看成天经地义了。”4 教育漫话第58页。4如果孩子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父母须得采用鞭挞去让他明白自己的过错。而在我们看来再简单不过的鞭挞,其中也隐含着一些重要的方法。“我认为除了万不得已,到了最后一步,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之外,做父亲的人是不可多去鞭打儿子的;只有到了那种情形之下,做父亲的才应当亲自去执行,省得他很快就又忘了。”5 教育漫话第84页。5笔者对于这一点非常赞同,一个家庭里,至少应该有一个人保持一种相对权威的地位,绝不动辄轻易地批评孩子,但是一旦批评,就得具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除此之外,教育孩童的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其他的问题。比如,孩童对某些事情心存畏惧,我们作为成年人,应该尽可能避免使孩子遭遇让他觉得恐惧的事情,如果有他害怕的某一样东西存在,我们也应该尝试着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在这一点上,洛克确实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在当儿童年幼的时候,极力使他们避免一切惊吓。不要使他们听到任何可怖的谈话,也不要使他们看到可怖的东西,受到惊吓。这是常常可以使他们的精神受到惊扰与失常,以后再也恢复不了的。”6 教育漫话第118页。6我曾有一位同窗,她平日里性格开朗活泼,但唯有一样东西会让她沉默寡言甚至瑟瑟发抖,因为幼年时,她曾经在亲戚家看到过数只老鼠暴毙后的样子,这件事在她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时至今日,每当有人提起老鼠这两个字,这两个音节的出现仿佛就会带来老鼠的实体一样,让她战战兢兢、恐惧不已。所以,孩童时期留下的心灵创伤尤难痊愈,它可能像影子一样一直跟着孩子,伴随孩子成长的始终。生活中存在让我们天生畏惧的事物吗?洛克的回答是:“我们天生畏惧的事情只有痛苦,或者失掉快乐。一切视觉中的东西,无论形状、颜色或大小都不带来痛苦,所以,我们在没有从它们得到痛苦,或者有人告诉我们,说它们可以使我们受到伤害以前,我们通通是不怕的你的孩子看见一只蛤蟆就叫,就跑开吗,你可以叫另外一个人把它捉住,放在离他有相当距离的地方;最初叫他去看惯;看惯之后,再叫他走近它,砍他跳跃,不动感情;然后再由别人捉住,叫他轻轻地去抚摸;这样逐步做去,一直做到他能自信地玩弄一只 蛤蟆,如同玩弄一只蝴蝶或者麻雀一样为止。采用同样的方法,其余任何不必要的恐怖就都可以消除。”7 教育漫话第120页。7在我年幼时,一直对小猫充满好奇又心生畏惧,父亲为了帮助我克服恐惧心理,也采用了相同的方法。他先是小心翼翼地抚摸它,给它喂食,然后等它的戒备心消除了一些之后,抓着小猫的爪子,叫我凑近去摸一摸小猫,但是他在这个过程中显然也有些操之过急,所以我在迟疑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地试探着伸出手想去摸一下小猫,不料这却引起了小猫的误会,它急于挣脱父亲的控制,最终抓伤了父亲。这件事后,我对小猫的恐惧未曾减去一分一毫,反而在心理上更加畏惧。如今,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家庭的构成也随着发生着诸多变化,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也日益复杂。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有一位男同学,在他幼年时父母离异,他一直跟随父亲生活。父子俩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小事发生争执。究其原因,父亲认为儿子还是个未成年人,很多选择不能独立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想要尽可能多地干预儿子的选择,如果两人产生意见上的分歧,父亲忽视儿子表达个人想法的意愿,如果儿子反驳父亲的言语,父亲就要出手用武力解决。事实上,这样问题不断积累,父子之间的感情也日益磨损。对于这一点,洛克说:“如果谁希望自己的儿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应十分尊重他的儿子。后生是可畏的。你不愿意他去仿效的事,你自己便决不能在他的面前做。你愈是及早地把他当作一个成人看待,他便愈能及早变成一个成人;假如有时你能让他和你认真地谈论谈论,你便无形之中把他的心理提高了,使他不复耽于青年人所好的一般娱乐,不复把心思用在一般浪费精力的小事上了不过无论他向你请教什么事情,只要那事情不致产生致命的,不可补救的过失,你就可以自居于一个经验较多的朋友,发表你的意见;不可在你的意见中渗上命令或权力的成分,也不可与对待你的平等的人或生客有什么分别。否则他便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向你求教,再也得不到你的指导的益处了。你应该把他看作一个青年人,他有你所有过的快乐与幻想。”8 教育漫话第73页。8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生他养他的至亲,但是如果始终以长辈的身份,以命令的口气去要求孩子听从于他们的安排,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与其不欢而散,不如父母以朋友的身份去倾听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由孩子做出选择,因为父母“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9 苏霍姆林斯基9洛克思想的精微之处除了体现在作为父母对孩童的教育上,也对身为教师的我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案。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这些东西教给他们的正当的方法是使他们对于你要他们去学习的东西发生喜爱,然后他们自己便会去用功”,“关于一个青年绅士的学习问题,他的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在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10 教育漫话第193页。10学生常常对学习以外的东西倍感新奇,充满了热情,而谈到学习,他们则表现地无精打采,其实要想让他们学好,最关键地还是需要我们为人师者,像导游一样,向他们示以知识的美好,让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习得知识,取得进步。“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罗曼罗兰语)其次,就班级管理而言,这学期出现了几个让我头疼的问题。班上一个调皮的男同学,酷爱变魔术,以至于在自习时间,其他同学埋头写作业的时候,他也在偷偷地摆弄着他的扑克牌。没收一副,隔天又有一副出现,长此以往,他本人的学习成绩下降不说,也影响到了周围同学的学习。我一直苦于找不到能够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教育漫话中读到的这样一段话反而为我提供了一种管理思路。“儿童应学的事情,决不应该变成儿童的一种负担,也不应该当作一种任务去加在他们身上。否则他们立刻便会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喜爱那件事情,或者不爱也不憎,他们对它都会感到厌恶。”11 教育漫话第74页。11任何他乐意去做的事,如果变成了他的任务,那这种兴趣与爱好迟早被消磨殆尽,所以我想,我是否可以将玩扑克牌作为他的任务,给他规定任务量,让他按时完成。再来,学生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误,那么他们犯了错误该怎么去处置呢?洛克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所作的说明却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鞭笞作为一种最终的矫治手段不能不用的时候,应在什么时候执行,应当由谁执行呢?是不是应在儿童犯过失的当时,过失还历历在目,趁热打铁地去立刻执行呢;父母是不是应当亲自鞭打孩子呢。关于第一点,我不主张在犯事的当时立刻执行,怕的是感情用事;你若感情用事,那时即使鞭挞超过了应有的分量,它的效力还是不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出来的;因为我们做事动感情,儿童也看得出来。”12 教育漫话第84页。12在学生犯错的当口,班主任老师也是愤怒异常的,这个时候容易受情绪的左右,做出不妥当的惩罚指令,与其如此,不如让事件稍稍搁置一会,等冷静下来,对事情有了理性的判断之后,再做决定。最后,我们常常会批驳某些学生不能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学习,对他们有这样那样的要求。其实,某些时候,我们也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你不应该希望他的倾向和你一模一样,你也不应该希望他在二十岁的时候的思想和你在五十岁时候的思想没有分别”。13 教育漫话第102页。13不同年龄有不同年龄的特点,我们也应该学会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需求。然而这样一部内容宏富的作品之中,也存在这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洛克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阶级的局限性。“你得当心你的仆人这种卑贱的人,自己把大部分的快乐放在烈性的饮料上面,他们总喜欢把他们自己最心爱的这种东西去逗取少主人的欢心。”14 教育漫话第35页。14洛克还认为“最能给人教训的是历史,最能使人得到愉快的也是历史。因为它最能给人教训,所以它应由成人去研究,因为它最能给人愉快,所以我觉得它最合于一个青年男子去学习。”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有言“读史使人明智”,对于历史书籍,我想不仅仅是青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