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试卷分值:10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某极点俯视图,完成下面小题。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该图为北半球 b、c、d三点角速度相等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a. b. c. d. 2. a、b、c、d四点线速度按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abcdb. dcbac. acbdd. dbca【答案】1. c 2. a【解析】【1题详解】根据图中经度0和90e的分布,顺着地球自转东经为递增的规律,可知该图地球自转为顺时针,因此为南半球,故错;b、c、d为南半球的三个点,都不在南极点,因此b、c、d三点角速度相等,故对;根据图中经度0和90e的分布,顺着地球自转东经为递增的规律,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对;由的结论可知错;因此正确选项为c。【2题详解】a、b、c、d四点中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dcba,根据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的规律,a、b、c、d四点线速度按大小顺序排列是abcd,a对。故选a。【点睛】根据经度的分布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基本规律是顺着地球自转:东经为递增,西经为递减。下图示意10月1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 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正确的是()a. 甲丁丙乙b. 乙丙甲丁c. 甲丙丁乙d. 丁甲丙乙4. 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的地点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3. c 4. d【解析】【3题详解】10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北半球昼夜不等长,且纬度越高,昼夜差值越大。读图可知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甲、丙、丁、乙。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故c正确。【4题详解】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的位于南半球。10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只有丁符合。故d正确。【点睛】二分日除外,任意一天,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值越大。读“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图”,回答下面小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b. 图中角是黄赤交角c. 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 角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回归线度数6. 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的现象是a.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b. 长江口河道右偏c. 地方时差d. 昼夜更替【答案】5. d 6. a【解析】【5题详解】a. 目前的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是6634,黄赤交角是2326,a错;b. 图中角是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不是黄赤交角,b错;c. 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不是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c错;d. 角为黄赤交角,它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回归线度数,d对。故选d。【6题详解】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a对;而长江口河道右偏、地方时差、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不是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的现象,b、c、d错。故选a。下图为“2019年元旦 17: 00(北京时间)拍摄的我国某地街景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根据材料可以推测a. 车辆行驶方向b. 当地的经度、纬度c. 当地白昼时长d. 当地正午太阳高度8. 元旦前后几天,苏州居民可能观察到其所在地a. 白昼渐长,正午物影渐短b. 白昼渐短,正午物影渐短c. 白昼渐长,正午物影渐长d. 白昼渐短,正午物影渐长【答案】7. a 8. a【解析】【7题详解】根据图文信息可知,该地在2019年元旦 17: 00(北京时间)正值日落,因为元旦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日落的方位可以确定,日落的方位是西南方向,因此可以推断车辆行驶方向是西南方向,a对;因为材料只是给出我国某地,既无经纬度信息,也无当地日落的地方时,因此当地的经度、纬度、白昼时长、正午太阳高度均无法计算出来,故b、c、d错。故选a。【8题详解】因为苏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元旦前后几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正向北移动,苏州居民可能观察到其所在地白昼渐长,太阳高度变大,正午物影渐短,a对。故选a。苏州(31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回答下面小题。9. 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日期是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10.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结合两分两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则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为a. 2326b. 31c. 4652d. 62【答案】9. b 10. c【解析】【9题详解】为了使太阳能热水器热效率达到最佳,要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调至与太阳光线垂直,因此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时候即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苏州为31n,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对。故选b。【10题详解】夏至日,苏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此时集热板与地面夹角达一年中最小为734;冬至日,苏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此时集热板与地面夹角达一年中最大为5426,因此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为4652,c对。故选c。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1.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12. 若地为北京,则此时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 北极圈内极夜的范围逐渐渐扩大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变大【答案】11. c 12. d【解析】【11题详解】读表可知,两地的昼长均大于12小时,且昼长均变长,因此为同一南北半球;地的昼长大于地,故地的纬度更高;地的昼长小于12小时,因此与两地不同南北半球;地的当日昼长为11小时22分钟,与赤道昼长12小时相差38分钟,地的当日昼长为13小时08分钟,与赤道昼长12小时相差1小时38分钟,因此地距赤道更近,纬度更低,因此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为,c对。故选c。【12题详解】若地为北京,由地的昼长大于12小时,且昼长变长,可以推断,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a错;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错;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渐扩大,c错;北半球昼长越来越长,南半球昼长越来越短,除赤道外,各地昼夜长短相差变大,d对。故选d。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左图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右图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3. 12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 甲b. 乙c. 丙d. 丁14. 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 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 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 日地距离相同d. 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答案】13. b 14. d【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12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即将到达冬至点,因此为乙位置,b对。故选b。【14题详解】a. 地球公转速度甲大于乙,a错;b. 当位于甲位置时,北半球昼长变长,乙位置时,北半球昼长变短;南半球则相反,b错;c. 甲位置时的日地距离比乙位置时的日地距离更小,c错;d. 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时,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同一地点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日出方位相同,d对。故选d。我国现有5座北回归线标志塔,分别是台湾嘉义、花莲,广东封开、从化、汕头,是世界上北回归线标志塔最多的国家。在每年某一特定时刻,游客都可观察到阳光从北回归线标志塔顶部的圆孔直射到地面的景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游客想要在广东汕头(11328e)观看这一景象的最佳观赏时间是a. 3月21日,北京时间12时26分b. 6月22日,北京时间12时26分c. 9月23日,北京时间11时34分d. 6月22日,汕头地方时11时34分16. 未来一个月内,a大洲a. 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b. 日出方向为北偏东c. 极夜范围逐渐缩小d. 正午日影朝向正北方向【答案】15. b 16. c【解析】【15题详解】游客想要在广东汕头(11328e)观看这一景象的最佳观赏时间是6月22日,太阳直射汕头所在的纬线北回归线,且当地地方时为12时;由于广东汕头的经度为11328e,北京时间为东8区区时,经度为120e,经度在汕头的经度以东632,时间比汕头早约26分钟,为北京时间12时26分,b对。故选b。【16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a大洲为南极洲,夏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未来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缩小,因此a大洲极夜范围逐渐缩小,c对。故选c。下图是某学生绘制的三地从7月4日到12月12日昼长变化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因故被污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下图中被污损的阴影部分,最有可能为下图中的a. b. c. d. 18. 自7月4日至12月12日,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b.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c.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d.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小【答案】17. c 18. d【解析】【17题详解】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上任一地点在秋分日前n日之前的昼长应该等于秋分日之后n日的夜长,则秋分日前的昼长曲线应与秋分日之后的夜长曲线关于过秋分日的竖直线对称,表现在此题的图中,各地阴影部分的昼长曲线应和秋分日之后的夜长曲线关于x轴(昼长12小时直线)对称,c图正确。故选c。【18题详解】a. 7月4日地球公转速度大致为一年中最慢,至12月12日公转速度越来越快,a错;b. 7月4日地球公转速度大致为一年中最慢,至12月12日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错; c. 读图可知,地夏至日的昼长超过18小时,地应该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因此7月4日至12月12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小,c错;d. 读图可知,地夏至日的昼长超过18小时,地应该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因此7月4日至12月12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小,d对。(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相邻两个节气相差一般为15天左右。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应该是a. 日、地、月的位置关系b. 太阳直射点运动c. 地球自转d. 黄赤交角的存在20. 图中所示的二十四节气中,每条直径上相对的两个节气日最可能出现的是a. 两节气日期大约相差半年b. 两节气日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c. 太阳视运动轨迹出没方位相同d. 两节气日的昼夜长短大致相反【答案】19. bd 20. ad【解析】【19题详解】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bd对。故选bd。【20题详解】a. 读图可知,每条直径上相对的两个节气在黄道上的夹角都是180,因此两节气日期大约相差半年,a对; b. 由于两节气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不同,因此正午太阳高度不相等,b错;c. 由于两节气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不同,因此太阳视运动轨迹出没方位不相同,c错;d. 由于两节气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正好关于赤道对称,因此两节气日的昼夜长短大致相反,d对。故选ad。下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1. 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a. 南半球b. 北半球c. 东半球d. 西半球22. 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b.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c. 甲、乙、丁三地的自转角速度、线速度均相同d. 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答案】21. bd 22. ac【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甲、丙在晨线上,说明图中晨线东侧(右侧)为昼半球,由于昼长从南向北递增,且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7月初),因此,太阳直射北半球。据图,160e地方时为6:00,计算可得110w为正午12:00,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的110w经线上。故bd项正确。【22题详解】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规律和意义。甲地位于乙地北面,因此白昼时间比乙地长。甲、乙、丁三地纬度数相同,因此从理论上讲,三地所在纬线圈等长,其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同。所以ac项正确。下图为“甲、乙两地连续三个月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3. 图中“连续三个月”可能指a. 1月至3月b. 4月至6月c. 7月至9月d. 10月至12月24. 若图示时期甲地由昼夜平分至昼长夜短,则甲、乙两地a. 同属于南或北半球b. 昼长差值增大c. 正午日影朝向相同d. 日出方位南移【答案】23. ac 24. ab【解析】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3题详解】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说明直射点一直在接近乙所在纬线,此过程中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直没有发生改变,即没有经过最北或最南的回归线位置,故连续的三个月中不包含经过冬至和夏至,即不包含12月和6月,排除bd。故选ac。24题详解】甲由昼夜平分到昼长夜短,即此三个月起始日期太阳直射赤道,然后直射点移到甲所在的半球并逐渐直射甲所在纬线,三个月的终点日期直射回归线。而三个月中乙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说明乙与甲在同一半球,位于温带地区。两地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同一半球,直射点由赤道到回归线,乙纬度比甲高,开始甲、乙同样昼夜等长,最终乙昼长比甲长得越来越多,昼长差值增大。故选ab。下图中、分别表示不同纬度四地在连续两个月时间内白昼长度变化曲线图,a月早于b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a月初,地月初的昼长约为3小时b. 从a月到b月,四地的白昼越来越长c. 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大于地d. 地与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全年昼夜平分26. 若a、b两月在上半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处于北半球,地处于南半球b. 地处于南半球,地处于北半球c. a月是1月,b月是2月d. a月是3月,b月是4月【答案】25. ad 26. ac【解析】【25题详解】a. 读图可知,在a月初,地月初的昼长在24小时中间的位置,约为3小时,a对;b. 读图可知,从a月到b月,地的白昼越来越短,其他三地的白昼越来越长,b错;c. 读图可知,从a月到b月,地的昼长由9小时变为11小时,地的昼长由3小时变为9小时,由此可以得出地的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小于地,c错;d. 读图可知,地与地昼夜长短呈对称关系,地的昼长与地的夜长相等,因此地与地中间为赤道,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d对。故选ad。26题详解】a. 若a、b两月在上半年,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越来越长,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的白昼越来越长,地的白昼越来越短,因此可以推断地处于北半球,地处于南半球,a对;b. 因为a对,因此b错;c. 若a、b两月在上半年,因此可以确定地处于北半球;由于图中地昼长都小于12小时,可以确定a、b两月为春分日前的两个月,因此a月是1月,b月是2月,c对;d. 因为已经确定a、b两月为春分日前的两个月,因此a月是3月和b月是4月的说法错误,d错。故选a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0分。27.读“地球公转中的二分二至图”(图甲)和“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所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为图甲中数字_所代表的位置。(2)图乙中a、b、d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的依次是_。(3)地球由到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_半球,并向_(南、北)运动。(4)当地球公转由到的过程中,a地昼夜长短及变化是_、_。(5)图乙所示日期,b点的夜长为_小时,该地的日出时刻约为地方时_时。【答案】 (1). 夏至 (2). 2326n (3). (4). ad b (5). 南 (6). 北 (7). 昼长夜短 (8). 昼变短夜变长 (9). 16 (10). 8【解析】【详解】(1)读图可知,此时图乙显示的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因此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从图甲中数字位置可以看出,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其代表夏至。(2)读图可知,图乙中a点为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d点位于南回归线上,b点比d点的纬度更高,位于南半球中纬度,故正午太阳高度比d点更低,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的依次是ad b。(3)读图可知,为冬至日,为春分日,因此地球由到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运动。(4)读图可知,为夏至日,为秋分日,当地球公转由到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运动,因此a地昼长夜短且昼变短夜变长。(5)读图可知,此时图乙显示的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因此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点昼短夜长,其夜长为16小时,昼长为8小时,该地的日出时刻为12昼长2,因此该地日出的地方时8时。28.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日期为_月_日前后。(2)此时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是( )。(3)a、b、d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东或西)侧。(4)a 点的昼长为_小时,d点的地方时为_时。(5)此时全球与d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_。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6)这一天,苏州、北京、哈尔滨三个城市中最早打开路灯的是_。【答案】 (1). 12 (2). 22 (3). 2326s,90w (4). adb (5). 东 (6). 12 (7). 9 (8). d (9). 哈尔滨【解析】【详解】(1)读图可知,该图地球为顺时针自转,因此可以确定为南半球,进而可以确定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因此此图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2)因为是冬至日,因此可以确定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由图中所给的经度可以确定图中90为90e,与之相对的经线为90w,90w正好位于昼半球的中央,因而可以确定太阳直射的经线为地理坐标是90w。(3)读图可知,a、b、d三点中纬度最高的是b,纬度最低的是a,根据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的规律,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db;因为位于南半球,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地转偏向力使其向左偏,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东侧。(4)读图可知,a点位于赤道,因此a点的昼长为12小时,此时a点正值日出,a点的地方时为6时,d点的经度在a点经度以东45,因此d点的地方时为9时。(5)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90w,90e为0时,全球与d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范围是90e向西到180,占全球的3/4,故d对。(6)这一天为冬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苏州、北京、哈尔滨三个城市中,纬度最高的是哈尔滨,因此最早打开路灯的是哈尔滨。29.下图为“不同日期的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图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纬度为 _,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为_,极昼区为_。(2)b图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3)c图所示日期,正午太阳高度、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分布范围分别是 、 。(4)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国旗与旭日同升,a、b、c三图所示日期中,升国旗最晚的是 。【答案】(1)20s (1分) 昼短夜长(1分) 70s及其以南地区(1分)(2)(0º, 115ºe)(1分) 丁乙甲丙(1分)(3)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1分) 赤道以北地区(北半球)(1分)(4)a(1分)【解析】试题分析:(1)据图可知,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说明太阳直射20s;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70s及其以南地区是极昼。(2)据图可知,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转的方向)和图中经度,太阳直射经线为115e,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0, 115e);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丁乙甲丙。(3)c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4)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国旗与旭日同升,a图太阳直射20s,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日出时间最晚;c图为北半球夏至日,日出时间最早;b图昼夜平分,6点日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