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反映了孔子教育主张中的( )A“有教无类”B“当仁不让于师”C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D“德”教化人民2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政治派别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在治理国家方面,荀子的主张是A以“德”治国B以“法”治国C以“礼”治国D“无为而治”3 . 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休)形容一个人倚靠大树,这种造字方法应是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4 . “国人暴动”发生在( )A周幽王时期B周厉王时期C周平王时期D周文王时期5 . “春秋五霸之首”指的是( )A周武王B晋文公C齐桓公D周平王6 . 下图是某学习小组搜集的部分“百家争鸣”思维导图,据此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条件B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就是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C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无为而治”就是什么也不做,是道家的治国理念D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7 . 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有位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越王勾践D吴王夫差8 . 战国时期最著名、最彻底,影响最大的变法 ( )A吴起变法B申不害变法C邹忘变法D商鞅变法9 .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A骨耜B司母戊鼎C人面鱼纹彩陶盆D猪纹陶钵10 . 历史上商朝曾多次迁都,把都城迁到殷的是A盘庚B周厉王C周幽王D周平王11 . “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A夏桀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B商纣一任用贤臣,建立商朝C周文王一涿鹿之战,灭商建周D周幽王一专断横行,国人暴动12 . 1986年在北京出土了一件青铜器(克盉),内有铭文,大意是:(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从羌族到驭族、微族的地方。它反映了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世袭制13 .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A开创分封制B任用商鞅变法C任用管仲为相D提出“尊王攘夷”14 . 纵观我国历史,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始于( )A秦朝B夏朝C汉朝D西晋15 . 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下列人物中由于暴政失去民心,导致国家灭亡的是A禹B桀C汤D周武王16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兴修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A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B B、CD17 . 氏族聚落时期人们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是A狩猎B采集C农耕D游牧18 . “它给我们御寒,也帮我们抵挡野兽的侵袭,它给我们烧饭,帮我们明亮了黑夜,还邀请我们一起坐下,依偎在它身边。”这是学者加莱亚诺对远古人类生活的描述,他所说的“它”是指:A弓箭B石器C部落酋长D火19 . 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C“兼相爱,交相利”D“得道多助,道者寡助”20 . “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时期A战争频繁B制度变革C百家争鸣D王位世袭21 . “天地玄黄,东方曙光。文明始祖,中华炎黄。薪火相传,盛世未央”这首黄帝颂歌颂了黄帝的功绩。歌中的“中华炎黄”曾经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A阪泉之战B涿鹿之战C牧野之战D长平之战22 .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以上表述主要是肯定了商鞅变法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ABCD23 . 下图是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直到今天仍造福于民。此项工程是( )A灵渠B长城C都江堰D赵州桥24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已知最早汉字的文物图片是ABCD25 .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B适者生存C国家数量减少D逐渐趋于统一二、综合题26 . 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传)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1)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女娲造人的传说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都江堰水利工程论语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传)史料:(2)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以上的史料或史料,写一则简介。(要求50字左右,题目自拟)27 . 如何管理国家广袤疆域,我国古代君主曾作出不同的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为殷初未集(安定),封诸侯,班赐宗彝(古代分封赏赐臣下宗彝以示评臣下立国建庙祭祀祖先),作分般之器物。武王追思先王,封帝尧后代于蓟是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以次受封。史记卷四周本纪(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朝代开始实行的哪种制度? (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受封对象都是哪些人?由此推断受封的依据是什么?当时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3)材料二中行政制度,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说出这种制度的名称,秦朝在中央设置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是谁?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皇帝与中央、地方官员关系是怎样的?(4)你认为以上两个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制度有什么共同点?28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君书更法篇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随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汉书武帝传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君”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精神付诸实践的是什么事件?“商君”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商君”改革与材料二中的“秦王扫六合”有什么联系(2)材料二中“秦王扫六合”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三中“武帝之雄才大略”,在针对地方割据问题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小说主题探究课件
- pet考试真题5及答案
- 公司股东间合作协议条款规定
-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开发推广合作协议
- 人工智能辅助法官审判案件系统开发协议
- 2025财产转让合同范本
- 2025黑龙江省化肥购销合同
- 2025年农机销售企业合同印花税税率
- 2025年深圳市产品销售合同
- 2025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教育测量与评价 课件全套 朱德全 第1-15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教育测评结果的统计处理
- 2025年中海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学校学生评教表
- 《风力机理论与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1999年版干部履历表
- 新入职员工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 小学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苏少版)
- 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第六级 The Clever Beaver 课件
- 1-AMS2628A-2013-中文版
- 食品安全“五常法”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