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 )A禹建立夏朝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C汤战胜桀D盘庚迁殷2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焚书坑儒”最相似之处是( )A实施结果B实施过程C实施目的D实施背景3 . 下边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的内容,概括他的学习主题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经济重心的南移C民族关系的发展D政权的并立4 . “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成语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生产力迅速发展C诸侯兼并,争霸不断D国家开始产生5 . 西汉末年至东汉末年发生的一系列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黄巾起义 王莽干政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ABCD6 . 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争战不休。结束这一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王朝是A夏B商C周D秦7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北方民族交融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8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是A史前时代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9 . 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A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B促进了民族交融C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D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10 . 东周始于( )A周厉王B周幽王C周平王D周武王11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最早把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的皇帝是( )A秦始皇B隋炀帝C汉武帝D唐太宗12 . “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古猿13 .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关于汉字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ABCD14 . 北魏贾思勰就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A听天由命,逆天无边B注重时令、因地制宜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D勤劳致富、精耕细作15 . 某历史网站制作“汉朝的科技文化”网页,下面不能入选的是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B华佗发明“麻沸散C蔡伦发明“蔡侯纸D司马迁的史记16 . 关于下图的表述,错误的是A秦末陈胜吴广起义B起义军最终取得胜利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D起义军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17 . 下列一组图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18 . “闻听襄阳事,每欲到襄阳,”被称为“三国头,三国尾”的襄阳市三国文化资源丰富。下列三国典故没有发生在襄阳的是( )A三顾茅庐B水淹七军C刮骨疗毒D舌战群儒19 . 今年是农历马年,下图中“马”字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范文字,它的字体是( )A大篆B小篆C隶书D行书20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吸收外来文明成果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成果。”下列图片未体现出该观点的是A龙门石窟B白马寺C少林寺塔群D嵩阳书院二、综合题2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在该制度下受封者有什么义务?(2)材料一中制度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3)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4)依据材料三中图1,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5)依据材料三中图2回答,秦朝的地方行政机制是什么?该图所示整个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图1青铜器物高133厘米、D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1)图1中的青铜器物名称是什么?有何地位?采用什么技术铸造?举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三种功能。(2)图2中的文字被称为什么?首次发现这种文字的是谁?这种文字有何地位?(3)文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图3反映了哪一朝代的何种文化措施?这一措施有何作用?23 .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探索任务:走近历史,欣赏“和谐”篇章(1)列举古代中国出现的治世或“盛世”一个。(2)“人和自然”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基础。诗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的“李太守”是指 , 他修建的是“人与自然”结合最好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3)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精髓。写出下表中体现这一思想的著名思想家。思想言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兼爱”“非攻”“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家三、论述题2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商鞅以改革家的胆略和气魄,客服重重阻力,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取得巨大成效。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被车裂而亡,但他制定的新法却继续推行。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就不会有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全国。(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