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爸爸去哪儿中融入的葫芦娃动画元素、幽默的字幕和画外音,都为节目加了不少分。B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C江都区之所以要搞校车公交专线的原因是保障学生的乘车安全,方便同学们上学放学。D环北京地区能否在短时间内消除雾霾带来的严重污染,依赖于科学技术及政府的重视。2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吝啬(ln)确凿(zo)应和(h)庇护(p)B憔悴(cu)匿笑(n)哺乳(p)御聘(pn)C绽开(zhn)并蒂(d)虐待(n)热忱(chn)D徘徊(hui)一霎(ch)惭愧(cn)收敛(lin)3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朝花夕拾,语言简洁、幽默,富于感情色彩。B美丽的颜色作者是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女儿,文中记叙了居里夫妇提取镭的艰辛过程。C人们常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D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被称为“诗仙”,使至塞上作者王维,被称为“诗佛”,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被称为“香山居士”,他们被称为唐朝的“三大诗人”。4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面面相觑,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D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一株赶考的麦子洛水六月麦香,父亲像个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曾经,我是父亲的影子,像个散兵游勇,跟在他身后无所事事。父亲从不责怪我,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他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在他人生的麦田里,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掉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没有我高了!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六月,阳光如织,我是条落网的鱼。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以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过。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吧,那个老子帮不上。”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我如遇大赦,赶紧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高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颠沛流离。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选自意林5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6 . 本文的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7 . 第段“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8 . 第段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进行赏析。9 . 读完文章后,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我上大二时,父亲住院了,得的是肝癌,发现时已是晚期,听到这个消息我都傻了,第二天就从武汉坐火车回了北京。这一次,母亲破天荒地去了医院,不再读书写作,而是陪在父亲的病床前。看到母亲时,我有些恨她,虽然她比父亲的知识多,虽然许多生活的道理都是母亲告诉我的,但站在父亲的病床前,我还是觉得她渺小而可恨,这二十多年来,如果她能够替父亲分担一些家庭的重担,也许父亲就不会病成这样了。那天,我和母亲大吵了一架,我冲着母亲大叫:“你以为你挣了钱就了不起了?没有我爸,你有再多的钱都没用!”父亲病危前倒数第三个月,他提出回家住,我坚决反对,而母亲却不顾我的反对,搀着父亲回了家。回家后,父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围起围裙进厨房,无论我怎么阻拦,还是坚持要去做饭,母亲却始终没说话,靠在厨房的门上,看着父亲为她做饭。我急得都快哭了,冲着母亲叫嚷:“爸给你做了一辈子的饭了,难道你就不能看在儿子的份儿上饶他这一次,自己做顿饭吗?”母亲没理我,父亲也没理我,老两口就像过去的几十年一样,一个闲着,一个做饭,看得我心都碎了。父亲行动缓慢,做了很长时间,最后,母亲竟然生气了,冲着父亲发火,“你个没良心的,难道你真的不愿意给我做饭了么?你说过要给我做一辈子饭的!”然后哭着躲进了卧室。我忍无可忍,可父亲却还跟从前一样,颤悠悠地把汤端上了桌。不过这次,母亲很长时间没有走出卧室,父亲就拿着扇子端着汤朝卧室门缝里扇,渐渐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母亲走了出来,抽抽搭搭地坐到了餐桌旁,喝了起来。父亲只为我和母亲做了五顿饭。三天后,我和母亲把父亲重新送进了病房。父亲病痛中所有的饭菜都是奶奶做的,所有的衣物都是我洗的,母亲就整日坐在父亲床边给父亲读她自己写的书。我曾听见母亲这样对父亲说:“老伴呀老伴,以前你从来不看我写的书,现在你病了,就好好听我给你读书吧,这书里有你也有我呢。”父亲走时,只有一句话留给我,“毕业后回北京,给你妈做饭。”而给母亲也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老婆子,你爷们走了,以后再也不能给你做饭了。”为了这句话,母亲整整哭了一个星期,不吃不喝,谁也劝不住,反复说一句话:“你说要给我做一辈子的饭,怎么还没到一辈子,你就走了。”父亲走后,母亲就搬到奶奶家,和爷爷奶奶一起住了,奶奶也做得一手好饭,母亲总算又能喝上自己喜欢的汤了,精神也就渐渐好了起来。父亲过世的第四年,一个周末,我跟母亲说:“要不您也再找个合适的老伴,免得我上班了,您一个人在家闷得慌。母亲听了我的话,竟然不知所措。我忙笑着安慰母亲:“您别着急,我说的是真的,您原来不是说单位里有比爸更好的老头么,要不您也带家来我看看?”我是笑着跟母亲说的,可是母亲却哭着躲进了自己的卧室。从此,我再也不敢在她面前提找老伴的事了。父亲过世的第六年,母亲终于追随父亲而去。临终前,母亲说:“把我所有的书和你父亲的遗像一齐烧了吧,让他和我一起走。”母亲去世的那天晚上,我留着泪看完了母亲出版的最后一本书。我和父亲一样,几乎从来没有认真看过母亲写的书。而直到此时,看完了母亲的最后一本书,我终于明白,母亲原来是那样地深爱着父亲,依赖着父亲,只不过,爱的方式与众不同。(作者:安子,选自爱你2019年第2期,有改编)10 . 结合文本内容,你觉得下列几个标题哪一个最适合?说说你的理由。A爱的方式B我的父亲母亲C做饭_11 . “看到母亲时,我有些恨她,虽然她比父亲的知识多,虽然许多生活的道理都是母亲告诉我的,但站在父亲的病床前,我还是觉得她渺小而可恨。”请结合全文你说说母亲的哪些细节竟会让我产生这种感觉。12 . 请以“做饭”为线索,从我的视觉概述“病危前倒数第三个月”父母之间发生的几个片段。13 . 作者眼中“他们的生活不算幸福”,通读全文及选文删除的“原文链接”,你觉得我的父母在一起幸福吗?(原文链接)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追到手的。母亲常常唠叨,说父亲见到她的第一眼,就被迷住了,还说父亲为了追到她,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母亲,最后肩章上被捋掉了一颗星星。他们的生活不算幸福,母亲出身书香门第,只喜欢读书写字,而父亲17岁就当了兵,读报纸都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们常常吵架,母亲为了芝麻大点的小事就大发脾气,急了还摔东西,哭闹着捶打父亲,说自己委屈,瞎了眼嫁错了人,要啥没啥,毛病傻大,父亲总是陪着笑脸听着受着。三、句子默写14 . 默写 (1)浮光跃金,_。(范仲淹岳阳楼记)(2)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斯是陋室,_。(刘禹锡陋室铭)(4)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5)明月别枝惊鹊,_。(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6)_,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7)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8)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诗句是:_,_。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原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後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於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於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月馀,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郤。史记峰周物世家节选15 . 下列对句中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有缓急缓急:危急情况B楚兵剽轻剽轻:强悍轻捷C坚壁不出壁:墙D壮士数千人亡走亡:逃跑16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A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B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C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D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17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及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景三年,吴、楚叛乱,车骑将军周亚夫亲自领兵攻打吴、楚叛军,叛乱很快被平定。B周亚夫向景帝建议,用梁国来牵制吴、楚叛军,景帝同意了他的意见。C梁国危急,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周亚夫求教,周亚夫认为坚守有利,没有前往救援。D梁孝王多次向周亚夫求救兵,周亚夫不为所动,这导数果王与周亚夫结怨。18 . 将文中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2)甚矣,汝之不惠!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9 . 登飞来峰作者是_(朝代)的_。20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六、名著阅读名著阅读21 . 判断题。(对的选项在后面括号内打“”,错的打“”)(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根据早年生活的回忆创作出的一部散文集。(_)(2)这流沙河的妖怪,因为在天有罪,堕落此河,变形作怪。他曾被菩萨劝化,愿归师父往西天去的。文中的他指猪八戒。(西游记)(_)(3)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上老君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_)22 . 简答题: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这行者昂昂烈烈,挺着胸脯,把身子抖了一抖却将那架鹰犬的毫毛,都收回身上,瘦开大步,径走入门里,坐在南面当中。红孩儿当面跪下,朝上叩头道:“父王,孩儿拜揖。”行者道:“孩儿免礼。”(西游记)语段中“行者”假扮成谁的样子?结果又是如何被识破的呢?七、作文23 . 情境作文请你以下面这首古诗描写的基本情境(春夜、风雨)为背景,展开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4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孤独之旅中的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