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版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I)卷_第1页
陕西省2019版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I)卷_第2页
陕西省2019版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I)卷_第3页
陕西省2019版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I)卷_第4页
陕西省2019版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2019版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天京事变北伐西征金田起义湘军围困安庆ABCD2 . 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依次为: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ABCD3 . 下图是我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内容为一个渔夫在钓鱼,远处一只手拿着剪刀要剪掉钓线;剪刀上写着“欧洲的干预”,鱼杆钓上来的鱼身上写着“辽东”。这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揭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C激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D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 . 九一八事变后,蒋曾经与日本方面交涉,他在日记中愤恨地写道:“见日本代表,感想无穷。始见之如和柔,一与之接近,则狡狯之色,轻侮之行,立现无余。”由此可直接得出蒋介石A推行剿共有复杂历史背景B十分痛恨日本人C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D将要与日本和谈5 . 学习了明治维新、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的内容后,有同学得到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资产阶级改革或革命使资产阶级民主得到实现或扩大B19世纪60年代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时期C改革或革命有利于废除阻碍社会进步的旧制度D中国同一时期也发生了相同性质的改革或革命6 . 1905年10月20日一份报纸的发刊词上写道:“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下列关于这一报纸表述正确的是A创办于戊戌变法期间B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C创办于新文化运动期间D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7 . 孙中山少年时代曾自命为“洪秀全第二”。历史上他与洪秀全相似之处不包括A都领导了农民起义B都是反清英雄C都颁布了法令文件D都在南京建立新政权8 . 1894年,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创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同盟会B华兴会C兴中会D光复会9 . 规定“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 . 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黄埔条约D北京条约11 .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报纸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报纸特点不同。下面是中国近代的四份报纸,其中,出现在新文化运动中(或宣传“民主”“科学”)的是民报新青年申报时务报ABCD12 .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可以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对下列图示解读为最准确的是A中国军事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13 .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阵地.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ABCD14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百日维新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C辛亥革命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D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AABBCCDD15 .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口号或主张,反映了时代特色。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自强求富 民主科学 民主共和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维新变法ABCD16 . “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走了很多弯路直到1935年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材料所述最有可能指的是( )A南昌起义B第五次反“围剿”C遵义会议D秋收起义17 . 时代精神是每一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船精神小岗村精神ABCD18 . 青年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希望。中国近代由青年学生最先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爱国运动D思想启蒙运动19 . 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我们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 )A五四精神B长征精神C红岩精神D井冈山精神20 . 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海滩,一位民族英雄下令当众销毁了英商人交出的110多万千克鸦片,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谭嗣同二、综合题21 . 阅读材料与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材料二 1895年,中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材料三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日、法等11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以上三则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请写出材料一提到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及其一项主要内容。(2)请写出材料二提到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及其对中国的主要影响。(3)请写出材料三提到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及其具体的赔款数目。(4)从清政府被迫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历史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2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1)根据示意图,写出A、B两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2)材料中李鸿章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写出这一时期一个军事工业的名称。(3)从材料二中找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4)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23 .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结合图片回答问题。(1)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结合材料一展示的图片回答上海是在哪一次战争之后、签订的什么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材料二(2)上海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到反抗的历史进程,材料二图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件大事?以此事件为开始的中国近代化探索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三(3)图1和图2反映的分别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4)结合图1和图2所示的历史事件,两者有何关系?24 . 探究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开始放弃盲目排外的迂腐之举,在近代历史舞台上开始上演一场西学历史剧洋务风云。阅读史实实录,探究相关问题。(恭亲王的奏折)奕诉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在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 1 )据奕诉的奏折,概括出清朝亲王贵族也倡导洋务运动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以制器为先”采取的重大举措。(张之洞的企业)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的机器全部购于英国,投产后,日产棉纱100担,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于鄂、湘、川等省,还远销国外。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了十万多匹。中国资本主义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2 )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除了创办湖北织布局。请据材料指出,民用企业创办起到了怎样积极的作用?(李鸿章的伤感)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 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人教八年上册历史教材( 3 )李鸿章说“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为什么?( 4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19世纪6090年代中期的这段历史,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否完全像李鸿章所说的那样“虚有其表”呢?请说说你的看法。25 . 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边读边想,回答问题。(历史需要总结)材料一: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我给你写(劝降)倍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后丁汝昌自示,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1)材料一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签订了什么条约?从材料看,伊东祜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材料二: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精神。摘自许知远著醒来10年的中国变革(2)材料二中所述中国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后来转化成了什么实际行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历史不容忘却)材料三: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城。摘编自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3)材料三反映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发生产生怎样的历史聪响?材料四: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摘编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