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 77 节节其它力学实验其它力学实验 1.2015 年理综重庆卷年理综重庆卷 6 (1)同学们利用如题 6 图 1 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首先,甲同学捏住直 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 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读数为 x,则乙 同学的反应时间为(重力加速度为 g) 。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 00. 4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cm(g 取 10m/s2) ;若以相等时间间隔 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 对应的长度是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答案: 2x g , 80, 不相等 解析:直尺在人的反应时间内做自由落体运动,有 2 1 0 2 xgt,解得 2x t g ; 反应时间最长为0.4ts,需要直尺的长度为80cm0.8m4010 2 1 2 1 22 .gth ; 自由落体运动从计时开始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为 1:4:9:16,而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为 1:3:5:7,故长 度不相等。 2.2015 年理综新课标年理综新课标 I 卷卷 22.(6 分) 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测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玩 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 的半径为 R=0.20m) 。 完成下列填空: (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a) 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 1.00kg; (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 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数为_kg; (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 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 m;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记录各次 的 m 值如下表所示: 序号12345 m(kg)1.801.751.851.751.90 (4)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_N;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 速度大小为_m/s。 (重力加速度大小取 9.80m/s2,计算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凹形桥模拟器 托盘秤 图(a) 图 (b) 0 1 2 8 9 kg 甲同学 乙同学 题 6 图 1 答案: (2)1.40(4)7.91.4 解析: (2)根据秤盘指针可知量程是 10kg,指针所指示数为 1.4kg . (4)记录的托盘称各次示数并不相同,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即 m=1.81kg。而模拟器的重力为 G=mg=9.8N,所以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的压力为 N=mg-mg7.94N。 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 R v 2 2 1kg)(1.4kg9.8m/s1kg)(1.4kg.94N7 将 R=0.20m 代入得 v=1.4m/s 3.2013 年重庆卷年重庆卷 6 (1)我国舰载飞机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某课外活动小组对舰载飞机利用 阻拦索着舰的力学问题很感兴趣。他们找来了木板、钢球、铁钉、橡皮条以及墨水,制作了如图所 示的装置, 准备定量研究钢球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与被阻拦前速率的关系。 要达到实验目的, 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钢球由静止释放时的 和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还必须增加的一种实验器 材是。忽略钢球所受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重 力加速度已知,根据定律(定理) ,可得到钢 球被阻拦前的速率。 答:高度(距水平木板的高度) ;刻度尺:机械能守恒或动能定理 解析: 此题考查探究初速度与物体运动位移的关系,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或动能定理可求得初速度 (已 知高度) ,用刻度尺可测长度或高度。 4. 2016 年新课标年新课标卷卷 22 (6 分)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所 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 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 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快,通过测 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 把纸带向左拉直 松手释放物块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 缩量 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 (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 。 (2)图(b)中 M 和 L 纸带是分别把弹簧 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Hz。由 M 纸带所给 钢球橡皮条 木板 打点计时 固定栓 物块 纸带 图(a) 1.15 M 1.511.892.58 2.57 L 1.561.551.54 0.99 单位 cm 图(b) 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m/s。比较两纸带可知, _(填“M”或“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答案】 (1)(2)1.29M 【解析】 (1)打点计时器应先通电后释放物块,正确的顺序为 (2)物块脱离弹簧时速度最大;1.29m/sm/s 0.02 102.58 2 t x v;由动能定理 2 2 1 mvEP ,根 据纸带可知 M 纸带获得的最大速度较大,则弹性势能较大。 5.2016 年四川卷年四川卷 8 (17 分) (6 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将弹簧放置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左端固定,右 端在 O 点;在 O 点右侧的 B、C 位置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计时器(图中未画出)与两个光电门相连。 先用米尺测得 B、C 两点间距离 x,再用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压缩弹簧到某位置 A,静止释放,计时 器显示遮光片从 B 到 C 所用的时间 t,用米尺测量 A、O 之间的距离 x。 (1)计算滑块离开弹簧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是_。 (2)为求出弹簧的弹性势能,还需要测量_。 A弹簧原长B当地重力加速度 C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 (3) 增大 A、 O 之间的距离 x, 计时器显示时间 t 将_。 A增大B减小C不变 【答案】(1) x v t (2)C(3) B 【解析】(1) 计算滑块离开弹簧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是 x v t (2)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成了滑块得到的动能,为求出弹簧的弹性势能,还需要测量滑块(含遮 光片)的质量,故选 C。 (3) 增大 A、O 之间的距离 x,弹簧的压缩量变大,滑块得到的速度变大,则滑块经过计时器显示时 间 t 将减小,故选 B。 6.2011 年理综四川卷年理综四川卷 22 (1) (7 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一端 封闭的光滑细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红蜡做成的小圆柱体 R。将 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后竖直倒置且与 y 轴重合, 在 R 从坐标原点以 速度 v0=3cm/s 匀速上浮的同时, 玻璃管沿 x 轴正方向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 直线运动。同学们测出某时刻 R 的坐标为(4,6) ,此时 R 的速度大小为 cm/s,R 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轨迹的示意图是。 (R 视为质点) O x/cm y/cm R v0 AB CO 滑块 遮光片 光电门 气垫导轨 第17题图3第17题图2 第17题图1 解析: “研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验中:小圆柱体R在竖直方向匀速运动有tvy 0 , s2 cm/s3 cm6 0 v y t,在水平方向做初速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x1 2at 2,得 a2cm/s2,R 的速度 大小为cm/s5 222 0 tavv,轨迹示意图是 D。 7.2018 年浙江卷年浙江卷(4 月选考月选考)17(5 分)(1)用图 1 所示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 时,除了图中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 C_(填字母); A 秒表B 天平C刻度尺D弹簧测力计 (2) 用图2所示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 释放重物前有以下操作, 其中正确的是_AC_ (填字母); A将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调节到同一竖直线上 B手提纸带任意位置 C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 (3)图3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上覆盖了一张透明的方格纸。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 均为0.80cm。由图可知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为_0.660.74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不需要秒表,故 A 错误; 因为运动中质量不变,在找关系时不需要天平测质量,B 错误;由纸带上的点计算速度需要 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的间距,故 C 正确。每次实验时橡皮筋成倍数地增加,形变量不变,功 的关系不需要测力,故 D 错误。故选 C。 (2)图 2 是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把两限位孔调到同一竖直线上, 减小限位孔与纸带间的摩擦力,故 A 正确;要使重物靠近打电计时器再释放,以纸带上打出 尽可能多的点,B 错误 C 正确。故选 AC。 (3)由图可知,竖直方向上cm6 . 18 . 02 2 gty,则 t=0.4s B y xO y xO y xO y xO AB CD t v 图 3 0 T2T3T4T5T v1 v2 v3 v4 v5 纸带 打点计时器 图 1 重物 小车 O 图 2 BCDEFA 图 4 水平方向上tvx 0 ,4 . 008. 05 . 3 0 v可解得,v0=0.70m/s 8.2018 年北京卷、年北京卷、21 (18 分)用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 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 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 点当作计时起点 O(t = 0) ,然后每隔相同的 时间间隔 T 选取一个计数点, 如图 2 中 A、 B、 C、D、E、F所示。 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 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 v1、v2、v3、v4、 v5 d以速度 v 为纵轴、时间 t 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 3 所示。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 的有和(填选项前的字 母) 。 A电压合适的 50 Hz 交流电源 C刻度尺 E天平(含砝码) (2)在图 3 中已标出计数点 A、B、D、 E 对应的坐标点, 请在该图中标出 计数点 C 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 v - t 图像。 (3)观察 v - t 图像,可以判断小车做匀 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v - t 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4)描绘 v - t 图像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 x t 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 速度,从理论上讲,对t 的要求是(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 ;从实验的角度看, 选取的x 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选填“有关”或“无关”) 。 (5)早在 16 世纪末,伽利略就猜想落体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为 此他设计了如图 4 所示的“斜面实验”,反复做了上 t v 答图 1 0 T2T3T4T5T v1 v2 v3 v4 v5 百次,验证了他的猜想。请你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利用伽利略“斜面实验”检 验小球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 答案: (1)AC (2)如答图 1, C 点的坐标为(3T,v3) (3)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 (4)越小越好,有关 (5) 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 0, 其速度tv, 那么它通过的位移 2 xt。因此,只要测量 小球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 就可以检验 小球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 解析: (1)打点计时器需用交流电源;为了 计算速度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故需要 的仪器选 AC (2)利用所给点迹描点连线,得图像见答 图 1,其中 C 点的横坐标为 3T,纵坐标为 v3 (3)结合图像可以看出,小球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所以小球做匀加速运动,图像的斜率代表了 运动时的加速度。 (4)t 越小,则 t x 越接近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所以t 越小越好,计算速度需要用到x 的测量值, 所以x 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有关。 (5)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 0,其速度 vt,那么它通过的位移 xt2。因此,只要测量小球通过不 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小球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 (要检验小球的速度是随时间均 匀变化的,可以检验小球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利用滴水可以得到小球的运动时间,并测 出小球在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则可以验证。 ) 9.2013 年浙江卷年浙江卷 21 (10 分)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 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 两条纸带和,纸带上的 a、b、c 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 (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 b、c 两点间的距离为; (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 c、e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纸带和上 c、e 两点间的平 均速度vv(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3)图中_(填选项) A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B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C纸带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D纸带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纸带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答案: (1)2.10cm 或 2.40cm(0.05cm,有效数字位数正确) (2)1.13m/s 或 1.25m/s(0.05m/s,有效数字位数不作要求) ; 小于 (3)C 10. 2014 年理综重庆卷年理综重庆卷 6.(2) 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 6 图 3 所示的实验装 置。他们将不可伸长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 D 的两立柱上,固定 点分别为 P 和 Q,P 低于 Q,绳长为 L(LPQ) 。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 P 点 10cm 处(标记为 C) 系上质量为 m 的重物(不滑动) ,由测力计读出 PC、QC 的拉力大 小 TP、T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 C 的位置,每次将 P 到 C 的距 离增加 10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 TP、TQ与绳长 PC 的关系曲线如题 6 图 4 所示。由实验可知: 曲线中拉力最大时,C 与 P 点的距离为cm,该曲线 为(选填:TP或 TQ)的曲线。 在重物从 P 移到 Q 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选填:P 或 Q)点所在的立柱。 装置甲 装置乙 小桶 细线 橡皮筋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O abcde 纸带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O abcde 纸带 C 题 6 图 3 D Q P 曲线、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为 T0=N,它与 L、D、m 和重力加速度 g 的关系 为 T0=。 【答案】60(56-64 均可),TP Q 4.30 (4.25-4.35 均可) 【解析】由曲线的最高点拉力最大,对 应的横坐标 PC =60cm,设 PC 和 QC 与水 平的夹角为和 ,由 C 点的平衡可得: cosTcosT QP , 开始 C 点靠近 P 点, ,则1 cos cos T T Q P ,即 TPTQ,结 合两曲线左侧部分, 曲线靠上则为 TP的曲 线。 比较两图象的顶点大小可知,I 曲线的最高点更大,代表 Q 有最大拉力。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左右的绳拉力大小相等,读出纵坐标为 TP=TQ4.30N,设 CQ 绳与立柱的夹 角为,延长 CQ 线交另立柱上,构成直角三角形,则 L DL cos 22 ,由力的平衡可知 2TQcos=mg,则 22 2 2 DL mgL cos mg TQ 。 11.2015 年江苏卷年江苏卷 11. (10 分)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 磁阻尼作用的运动规律. 实验装置如题 11-1 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的电 源为 50Hz 的交流电.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有 _ . (A)将铜管竖直地固定在限位孔的正下方 (B)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C)用手捏紧磁铁保持静止,然后轻轻地松开让磁铁下落 (D)在磁铁下落的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该同学按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记为“实验”) ,将磁铁从管口处释放,打出一条纸带,取开始 下落的一段,确定一合适的点为 O 点,每隔一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标为 1,2,8. 用刻 度尺量出各计数点的相邻两计时点到 O 点的距离,记录在纸带上,如题 11-2 图所示. 20406080100120140 题 6 图 4 PC/cm T/N 5 4 3 1 2 0 题11-1图 2 打点计时器 限位孔 铜管 123456O 78 1.180.202.534.04 5.607.188.77 10.36 11.96 (单位:cm) 题 11-2 图 计算相邻计时点间的平均速度v,粗略地表示各计数点的速度,抄入下表。 请将表中的数据补充 完整. 位置12345678 v(cm/s)24.533.837.839.539.839.839.8 (3)分析上表的实验数据可知:在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内,磁铁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磁铁受到阻尼作用的变化情况是。 (4)该同学将装置中的铜管更换为相同尺寸的塑料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 ( 记为 “ 实验”),结果 表明磁铁下落的运动规律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几乎相同。 请问实验是为了说明什么? 对比实验 和的结果可得到什么结论? 答案: (1)CD(2)39. 0(3)逐渐增大到 39. 8 cm/s逐渐增大到等于重力 (4)为了说明磁铁在塑料管中几乎不受阻尼作用 磁铁在铜管中受到的阻尼作用主要是电磁阻尼作用. 解析:(1) 在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然后释放磁铁,所以不正 确的是 CD。 (2) 由m/s039 040 044605 4 . . . t x v . (3) 由纸带上的测量数据知,磁铁的速度逐渐增大,最后匀速下落,阻力逐渐增大到等于重力。 (4) 为了说明磁铁在塑料管中几乎不受阻尼作用磁铁在铜管中受到的阻尼作用主要是电磁阻尼 作用。 12.2015 年上海卷年上海卷 28 (8 分)改进后的“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力 传感器、定滑轮固定在横杆上,替代原装置中的弹簧秤。已知力矩 盘上各同心圆的间距均为 5cm。 (1) (多选题)做这样改进的优点是 (A)力传感器既可测拉力又可测压力 (B)力传感器测力时不受主观判断影响,精度较高 (C)能消除转轴摩擦引起的实验误差 (D)保证力传感器所受拉力方向不变 (2)某同学用该装置做实验,检验时发现盘停止转动时 G 点始终 在最低处,他仍用该盘做实验。在对力传感器进行调零后,用力传感器将力矩盘的 G 点拉到图示位 置,此时力传感器读数为 3N。再对力传感器进行调零,然后悬挂钩码进行实验。此方法_ (选填“能”、“不能”)消除力矩盘偏心引起的实验误差。已知每个钩码所受重力为 1N,力矩盘按图 示方式悬挂钩码后,力矩盘所受顺时针方向的合力矩为_Nm。力传感器的读数为_N。 答案: (1)BD(2)能,0.7、-0.5 解析: (1)力传感器、定滑轮固定在横杆上,替代原装置中的弹簧秤,主要好处是:力传感器测力 B C D G A 时不受主观判断影响,精确度高和保证力传感器所受拉力方向不变,所以 B、D 正确。弹簧秤也可 以测拉力和压力的,所以 A 错误;不能消除转轴摩擦引起的实验误差,故 C 错误。 (2)某同学用该装置做实验,检验时发现盘停止转动时,G 点始终在最低处,他仍用该盘做实验。 在对力传感器进行调零后,用力传感器将力矩盘的 G 点拉到图示位置,此时力传感器读数为 3N, 说明此时偏心的顺时针力矩为 M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金融学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土木工程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分享
- 2025年资产评估师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园艺师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测试
- 2025年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拼多多平台店铺流量精准投放与市场拓展合同
- 国际知识产权许可仲裁条款协议
- 智能环卫洒水车租赁与道路清洁及绿化服务协议
- 生物芯片研发与生产全球市场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 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 轧辊车工安全操作规程
- 环境行为学(70页)ppt课件
- 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
- GA∕T 1622-2019 法庭科学 生物检材中沙蚕毒素、杀虫双、杀虫环和杀螟丹检验 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法
- 国际商事仲裁法
- 区域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开题报告
- 汽车维修管理制度管理办法汇编
-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填写模板)
- ERP生产管理系统用户手册(共51页)
- 封条模板(A3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