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自由道德》论文关于对哈特《法律、自由道德》的解读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法律、自由道德》论文关于对哈特《法律、自由道德》的解读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法律、自由道德》论文关于对哈特《法律、自由道德》的解读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法律、自由道德》论文关于对哈特《法律、自由道德》的解读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法律、自由道德》论文关于对哈特《法律、自由道德》的解读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自由道德论文关于对哈特法律、自由道德的解读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 要:本书关注的是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的理由。作者主要就“法律是否应该强制执行道德”展开论述。首先,作者先假定任何愿意讨论的人都承认:在任何社会中实际起作用的制度,包括实在的道德,都应该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去面对质疑以及批评。其次,作者对沃尔芬登委员会、德夫林勋爵、密尔等所持观点进行评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作者并没有证成“为了隔绝社会道德使之避开变化不具有价值,并且不值得人类为之付出的苦楚和自由的丧失”的命题。但是作者认为,展示了这些牺牲就已经足够。 关键词:法律强制执行道德;社会价值;正当性;隐私行为 1002-2589(xx)18-0139-02 引言 法律的触角若延展到人们的隐私生活之中,则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要面对着公众的监督,此时法律的适用是对人们一种 _的冒犯。所以,作者认为需要驳斥的观点是:不合乎道德的行为,即使是对他人根本未造成任何伤害的行为,措诸刑律并予以惩罚是完全正当的13。 德夫林勋爵认为不道德在一个侵犯了社会所共有道德的法典的作用上与叛国罪之间存在着类似之处。基于同样的证成性理由,镇压不道德正如镇压颠覆活动一样,正是法律职责所在。 在笔者眼里,德夫林勋爵过分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且将不道德和叛国罪之间强行画上等号。德夫林勋爵重点关注了连接社会这一功能,且将此功能无形扩大了。同时他将原本柔性的道德给予了强制力使其坚硬、冷酷。此时的道德不再是社会成立的根基,而是成为社会之上的构建。 作者认为对德夫林勋爵所引用的法律强制道德的例子可以解释为一种“法律家长主义”的例证,即运用法律去阻止一个人自伤或明显的同意别人伤害他。作者认为一旦家长主义被承认,必定会扩展到道德方面的家长主义(“道德家长主义”)252。 但是作者也反对密尔对于家长主义太过绝对与武断的反对391-96,因为密尔过于相信成年人个体总是一直知道他们最佳利益。 笔者个人同意适当的法律家长主义,但也仅限在个体成长的初期。法律的功能有:教育、预测、评价、指引和矫正等。人们可以将法律视为行为的标尺,从而采取规范的、不触犯法律的行为同时仍拥有自由的限度。 作者就本章的内容分析,先从四个理由入手,即“法律的发展是否曾受到过道德规范的影响”、“对法律或者法律体制的适当定义是否必须以某种方式援引道德”、“法律会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去面对道德的批判吗”,以及“不道德的行为就应该是犯罪吗”。 对于肖案的认定,出版*作品、利用*们在百艳图杂志刊登非法广告而聚敛不义之财、图谋用百艳图的出版腐蚀社会公德。这无可置疑地致肖于有罪和被*的境地。通过肖案,作者指出,更为重要的是,法官复活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法院应该以其行动表明它“道德的当然看管人”或“公共行为方式的总监督者和守卫者”的身份。 同时对于本案,法官的处理有溯及既往的倾向。溯及既往是恐怖的,因为以后来的规定来惩罚先前的行为,并且赋予其正当的合理性。如果我们承认溯及既往,那么我们现在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可能被认为是犯罪,我们也必须接受惩罚4130-133。此时法律所含有的指导、预测的功能则消失了,有的只是冰冷、*的惩罚以及强制力。 1957年9月,沃尔芬登委员会提交了一个报告,在报告中他们对两个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法律改革倡议。对于同性恋行为,他们以12比1的绝对多数通过了不应该再视成年人私下自愿的同性恋行为为犯罪的提议;而对于 _,他们全体一致同意重申,虽然它本身不能再视为非法,但应该通过立法“把它从大街上驱逐”,因为他们认为在大街上拉客的行为是一种对公民权的无理而令人讨厌的冒犯。 作者指出,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沃尔芬登委员会的倡议,更应该重视他们之所以得出这样结论的背后的原则。 笔者认为,斯蒂芬和德夫林勋爵过分强调了道德的作用,他认为道德是社会存在的根基,所以对道德的冒犯则是对国家的侵犯。而在私人领域,只要没对别人造成伤害,则一切则应该是被容许的,而且不应该以被监督等方式潜在管理,因为每个人都有着必要的自由。 作者指出:人们太容易认定,如果一个法律不是设计用于保护一个人免于其他人的伤害,那么其合理性基础只能在于它是被制定用来惩罚道德上的邪恶行为的,或如德夫林勋爵的名言,“去强制执行道德原则”134-35。 笔者认为,适当的法律家长主义是必要的。正如中国的民法通则上将人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中国的刑法、民法等也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有着特别保护。 笔者认为法律对人们有着教育和感化作用,人们在心智还未成熟时,法律教育他们并宽恕他们所犯下的无论是故意或者过失的错误。同时法律避开他们做出伤害自己的事,虽然这是他们的自由,但是在个体还不能完全分辨自己的行为的时候,法律必须以强制的形式来保护他们存在的基本条件。 斯蒂芬认为:如果我们承认不同的犯罪之间道德上恶的不同将影响惩罚的程度,这就表明了惩罚的目的不仅仅是阻止“危害社会的行为”,而且还是“对大量不义行为的镇压”。 笔者十分同意作者对于惩罚的观点。惩罚不仅具有对个体的评价功能,更是具有矫正功能。如果我们仅仅以单一视角分析惩罚,那我们会发现法律体系中无数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并且这些矛盾以常态存在着。作者并没有为我们分析其中的复杂内容,只是证成我们不该以过于简单的态度来看待,并倡导我们以谨慎、敬畏的态度来审视它。(三)隐私的不道德与公共场合行为不检 作者认为,真正惩罚重婚罪的理由在于它制造麻烦、惹人讨厌。因为在那种情况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