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资料_第1页
复合材料资料_第2页
复合材料资料_第3页
复合材料资料_第4页
复合材料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合材料原理,40学时先修课:复合材料学,第一章绪论,11前言广义地讲,原始材料均处于复合状态(自然复合)原始复合,性能不能充分发挥(第一阶段)提纯合成,挖掘材料潜能(第二阶段)人为复合,发挥联合优势(第三阶段),复合技术是获得高性能材料的必由之路:发挥各自组元的性能优势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一种材料在某一方面的性能可能是优异的很多材料的性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继续提高只能是通过复合单一材料追求高性能时价格很高,复合可以降低成本,广义复合材料,我们熟悉的所有的材料都可以被看成是复合材料,具有两种以上的相结构(第二相有些有利,有些有害)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性能表现为基体的特点,不是人为的复相材料竹子、木材、龟壳和鲍鱼壳等自然界生成的天然复合材料天然复合材料混凝土、土墙:原始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定义,a.由基体和增强体复合而成的材料b.人工制造,两种以上的物理和化学区域,具有明显的界面,与基体及增强体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性。,确切地下定义很难,现代复合材料=先进复合材料Vf=3050%,E=200GPa结构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均质材料:各向同性,材料与构件设计分步进行复合材料:各向异性,构件是材料与结构一体化功能复合材料综合各种功能结构功能一体复合材料Smart复相结构、界面结构微结构设计与组装,12复合材料学基础,复合材料三大要素增强体基体界面,根据基体的种类分为三种:,PMCPolymerMatrixCompositeCMCCarbonandCeramicMatrixComposite,包括Carbon/CarbonMMCMetalMatrixCompositeIMMCIntermetallicMatrixComposite,根据增强体可以分为:,Fiber增强复合材料连续Whiskes增强复合材料混杂Particles增强复合材料弥散Whiskers和Particles虽是均质,但第二相是加入的。因此,可以称为复合材料,也可称为增强或增韧材料,如SiC增强Al金属材料,ZrO2增韧陶瓷材料,根据界面可以分为:,弹性界面弹性界面弹性界面塑性界面通常基体可以分为弹性和塑性,而增强体都是弹性的。,增强纤维承载,这就是现代复合材料的最大特点纤维承受90%以上的载荷纤维束增大,3k,12k,24k,36k,48k,用做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的增强纤维必须具有如下的特征,1.相对于晶粒尺寸或者其他显微结构单元,纤维的直径很小,纤维的强度接近理论强度,比块体材料的强度高很多。这就是所谓的尺寸效应,尺寸效应最直接的结果即纤维直径越小,材料中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低。2.高的长径比可以保证界面受到剪切应力时纤维能不很快拔出或者裂纹通过偏转从纤维的端部绕过,使施加的载荷大部分通过基体转移到刚度和强度都更高的纤维上。3.高度的柔软性。这实际上是刚性很高,但直径细小的材料的特性。高度的柔软性使人们使用各种复合技术,使用这些纤维制备复合材料成为可能。编制、缠绕、热压浸渍等。,基体材料成形和防护,作用两个方面:传递载荷到增强体上保护增强体不受环境的有害影响基体材料主要分为三种:聚合物Polymer金属Metal陶瓷Ceramic,Polymer:thermoset,thermoplastic四种链状分子键:复杂程度塑性强度1.LinearPolymer2.BranchedPolymers3.CrosslinkedPolymers4.LadderPolymers使用温度提高Polymer基体的特点是强度低,分子链与分子链之间主要是范德华作用力主要问题是增强,Metal:纤维增强主要为有色金属Al,Mg,Cu等及其合金晶须或颗粒增强的有色和黑色金属复合材料均有三种晶体结构: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堆六方滑移(有一定韧性)金属键(有一定的强度)主要是增强,降低比重(比强度),提高使用温度位错等热力学缺陷是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增强体不仅承受大部分载荷而且阻止位错的运动)。,Ceramic:氧化物非氧化物三种基本结构:面心立方晶格上的原子团体心立方晶格中溶入阳离子,造成变体密堆立方经常出现同素异构体SiC,Si3N4共价键和离子键:强度硬度高对制造缺陷敏感使用温度高纤维增韧可以消除缺陷的敏感性增韧,载荷只能施加在基体上,只有通过界面才能传递到增强体上,发挥纤维的承载能力。所以界面是传递载荷的桥梁复合材料三种结构单元中截面所占比重最大,因而界面性质与界面结合强度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很大。增强体与基体必然发生某种作用关系,以结合强度表现出来,所以复合原理重点是界面设计。,界面传力,界面结合强度:机械结合(摩擦力)化学结合:接触结合(分子间力)反应结合强界面结合适中界面结合弱界面结合PMC、MMC和CMC对界面结合的强弱由于本身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但绝对强(此时纤维为强化相)和绝对弱(相互独立的两相)对三种复合材料都是不能接受的约束条件不同,14重点学习和解决的问题,基体和增强体是复合材料学学习的内容,本课程学习的重点是界面设计。界面是基体和增强体的桥梁,在现代复合材料中由于纤维细小,体积分数很大,因而界面的比例很大。对性能的影响很大,是复合原理的基础。界面特性、界面与性能、界面热化学和热物理稳定性、界面控制与复合工艺等。,特别强调深层次的问题,1.环境响应天然复合材料是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变选择形成的,界面的形成与环境是关联的(龟壳等),具有特别的优异性能。现代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首先考虑的是性能但没有考虑环境,这些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造环境如燃气、太空环境,当然现代复合材料的界面不能象天然复合材料那样靠演变形成。,2微结构设计为满足界面的性能要求,界面可能是梯度的或多层的;基体中可能存在不同的组元,甚至复合材料的表面具有与基体性能不同的涂层或梯度层,所有这些使复合材料中存在许多微结构单元,将这些微结构单元统一考虑进行设计就是微结构设计。,2界面行为的温度相关性组成复合材料的结构单元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使用过程中温度变化导致界面结合强度和界面应力的变化,从而引起复合材料界面滑移、纤维断裂和基体开裂等一系列微结构变化,最终导致复合材料性能,特别是环境性能的变化。,3.复合材料的材料学基础就是通常的材料学基础复合材料与传统材料无严格划分,是传统材料优化设计的结果。复合材料主要不是研究材料而是研究复合技术。复合原理主要研究界面和微结构设计及相应的复合技术,但由于复合技术必须与构件的结构及构件的服役环境相适应,因而复合技术是多种多样的,很少有共同遵循的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复合材料原理的内容既是很少的也是很多的。,参考书:1InterfacesincompositesTB33-53I612ControlofInterfacesinMetalandCeramicCompositesTBT626.219943Processing,FabricationandApplicationofAdvancedCompositesTB33P96319934Highperformancecompositesforthe1990sTB33T62619905ProcessingofCeramicandMetalMatrixCompositesTB33I6119896Inter-MetallicMatrixCompositesTB33I61.219907Ceramic-andCarbon-MatrixCompositesTB332C4118Carbon-CarbonMaterial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