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课中的声乐教学_第1页
中学音乐课中的声乐教学_第2页
中学音乐课中的声乐教学_第3页
中学音乐课中的声乐教学_第4页
中学音乐课中的声乐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音乐课中的声乐教学 衡阳市26中 谭玮慧普通中学的音乐教育,其内容是丰富多采的。做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懂得一些音乐基拙知识,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健盘乐器的使用能力,而且要时青少年的歌唱生理及歌唱心理有所了解;在歌唱的技能土也要适当掌握。高中音乐教育的教学领域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小学音乐课堂上不再是以往沉闷的教唱教学,更强调的是感受鉴赏与相关文化的渗透,于是音乐老师们都纷纷把秤杆往后者倾斜,却忽略了传统教学中的歌曲学唱,在公开课观摩当中很少能看到把一节学唱课作为主要内容的,而是把亮点都集中在了欣赏这一块。我们再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不能忽视了知识与技能,这显然是对新课标精神的误解。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而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正是有效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在这里要谈谈这个“唱”。而我们在音乐课当中,学生“有表情的演唱”似乎很难,这主要分析有以下两个原因: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表达的情感不再单一,会很在意“别人怎么看”。正值变声期,学生的嗓音往往在一学期内就成“公鸭嗓”了,学生唱歌不再自信了,怕其他同学嘲笑。所学歌曲难度增加,学生的演唱技能与歌曲难度的矛盾。带着这两个问题我总结以下经验:一、心理因素(一)营造氛围,因材施教,善于鼓励培养“我能唱,我爱唱”的审美观要想让学生改变不愿当众演唱的害羞心理,鼓励学生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开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唱,同时加强对最先表演的学生的鼓励,来激发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到最后再鼓励学生进行独唱、二重唱的表演,这样不仅使大多数学生消除了害羞、害怕的心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对其心理素质的耐受力也是一种锻炼。当代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既含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亦有后天锻炼的因素以及环境影响的因素等,正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气质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二)耐心讲解变声期用嗓卫生知识,消除学生对自身嗓音的疑虑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唱歌时,声音清脆响亮,而进入中学后,嗓音变得沙哑,音高唱不上去,音低唱不下来,歌声不像以前好听,怕遭同学笑话,所以连上音乐课也不愿开口,这是学生进入了变声期的表现,这时教师告诉学生不必慌张,也不必担心,这是我们成长的一个标志而已。连续歌唱时间不可太长,要有间歇,可采取听唱结合的方法;用嗓不能过多,不过分地挤压喉咙唱歌,坚持轻声歌唱;教育学生注意生活卫生,加强锻炼,保证睡眠时间,饮食上避免刺激性食物,遇有急性喉炎、感冒及女生月经期间,应避免大喊大叫;也可为学生把歌曲适当降调,使用正确的唱歌技巧等,来消除学生对自身嗓音的疑虑。二、技能因素在唱歌技能方面我的原则是:少抽象,多形象。()歌唱的呼吸。在日常初中音乐课教学当中你笼统的说:“同学们,我们唱歌时的呼吸要用丹田之气”,即使告诉他们丹田在脐下三分处,学生都会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你,这个丹田和呼吸是怎么联系上的,与其用纯理论知识灌输收效不大,倒不如用形象的模仿、体验、比喻等方法加以引导。歌唱艺术的一切技巧都与气息的运用和控制有关,因此,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也是歌唱的重要原则之一。歌唱的呼吸有呼气、保持、吸气、换气四个过程,比如吸气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想象去闻一朵鲜花,或者是感受一下雨后清新的空气,呼气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缓缓的吹小纸条,或者假设均匀的去吹桌上的灰尘。()歌唱的发声练习。歌唱前的发声,好比运动员赛前热身一样,是学唱歌曲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般分三个部分,低声区、中声区和高声区。低声区发声,我采取的是以饱满的情绪朗读式发声,一个学生让他做到情绪饱满大声的朗读,他很容易做到。比如让学生模仿王刚的声音念个“咪”,学生很容易能做到,然后把这个“咪”按刚才的声音延长,或者按刚才的声音模唱一小段旋律,这就是一条很好的发声练习曲。但是你如果告诉他,低音区共鸣在胸腔这一块,把胸腔打开,喉结向下稳定,这个对他们来讲也许很抽象,所以在音乐课教学当中还是得多用假设、比喻的方法对学生形象教学。中声区涉及到换声区,因为是变声期,再加上学生演唱技能有限,往往唱到真假声转换的地方就容易破音,这个问题针对初中生,我觉得还是不要去强调理论,只要让学生把发声的元音变窄,控制好气息,声音自然就能转换。比如高一第二册第一课槟榔树下摇网床中九有很好的哼鸣练习,帮同学们找到高音高位置的感觉。收紧小腹,控制气息,声音很自然的就能上去,当然这里是为了唱个别高音的需要所改动歌词元音的。至于高音,对高中生的特殊生理变化我们还是以轻声哼鸣为主。()歌唱的语言。美声唱法要求“把字放到共鸣里”“贴着咽壁吸着念”,以美化歌唱语言的音色。对学生来说“咽壁”“共鸣”很茫然,我们也要求不了每个学生在现阶段用美声演唱我们所学的歌曲,但是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演唱技能,很多学生讲话声音很大,一到唱歌,声音就发不出来。其实唱歌就像讲话,我就利用我们传统戏剧京剧的念白方式,让学生像念京剧对白的方法念歌词,几遍念下来,教师只要旋律一跟,叫学生把刚才的“念白”都连起来,加上气息的支撑,声音就拧成了一股力量。比如我在上当兵的人那一课,第一句“咱兵的人”,本来这句歌词出来是多么的坚定,自豪,可是学生心有余,力不足,“咱”字上不去,我叫学生对着窗外大叫一声“咱当兵的人”。学生以最饱满的声音漂亮的喊出“咱当兵的人”,“好,再高一度,重喊一遍,”以此慢慢高上去,其实不难发现,唱歌只要能保持饱满讲话时的状态,声音就能唱上去。所以,我常常告诉学生,这首歌的歌词,你能读,你就能唱。()歌唱的表现。歌唱艺术追求的最高目的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具体体现在歌唱中则是“声情并茂”。“情”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是“声”的灵魂。如何表现歌曲内涵,也是中学音乐课中情感体验的一个重要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节奏,速度,音色,力度。节奏、速度是情绪和情感的外化,是歌的生命。一首歌曲的节奏、速度表现往往能体现一首歌曲的音乐体裁与音乐情绪如:二拍子,四拍子的进行曲,三拍子的圆舞曲,快板,体现欢快、活泼、乐观的气氛,慢板体现哀怨、深思、凝重的气氛等等。音色和力度的变化通常都是运用对比的变化来体现歌曲作品内容情感的转折变化。不同意境、内涵需要不同音色、力度。如摇篮曲的柔美安宁,进行曲的明朗辉煌,山歌的高亢嘹亮等等各具特色。同一首歌中音色、力度、节奏、速度也是独具匠心的。所以在学唱过程中要对整首歌曲艺术处理有详细的了解,以便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歌曲的内容。歌曲表演强调“未成曲调先有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让学生学唱前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歌曲的内涵,只有了解了歌曲真正内涵和主题思想,我们才能有感而发,表现歌曲。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声乐艺术又是音乐教育中最容易普及的一门艺术,因为它不依赖其他乐器,而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修养,因此成为音乐教育中一种最简洁、最广泛的实施手段,所以在初中课程里也应当重视学唱的科学教育。综上所述都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