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1页
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2页
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3页
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4页
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一、比较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I5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轶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朝服衣冠 (2)宋昭公出亡 (3)闻寡人之耳者 (4)卒得反国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B于是人朝见威王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c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内外不闻吾过 及鲁肃过浔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吾知所以亡矣 (2分)4请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 5读了两文,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注:廪丘:地名。养:供养之地。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丘:孔子,名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万钟于我何加焉( )景公致廪丘( )孔子辞不受( )今说景公( )2.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A日出而林霏开 B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C黑质而白章 D君将哀而生之乎3.翻译下列句子。(6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分)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2分)其不知丘也亦甚矣。(2分)4.如果我们想要充实【甲】文的内容,使论证更有力,你认为【乙】段文字可以吗?为什么?(3分)三、晏子谏因鸟杀人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1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3分)使烛邹主鸟而亡之()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使诸侯闻之()2解释加点的词语。(6分)主鸟而亡之( )请数之以其罪( )以鸟之故杀人( )景公好弋( )寡人闻命( ) 为吾君主鸟( )3翻译下列句子。(3分)诏吏杀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于是召而数之公前4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2分)5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2分)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6题。甲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与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乙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注释:仕:旧称做官为仕。事夫子:侍奉晏子。仄陋:狭窄浅薄。维:维系。引申为辅助。弼:纠正。 1.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 B.其义可乎(义务) C.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晏子逐之(他,指高缭)2.下面句中加点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的“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晏子使楚 B.使狗国者从狗门入C.使子为使 D.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1) 然则何为使子?(2)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4.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5.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乙文文晏子中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6.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五、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国:指都城。吊:吊唁。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2、翻译下列句子。(1)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2)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1) (2) (3) 4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分)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六、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16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1.解释加点的词语。(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2.翻译句子。(4分)(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为桔槔。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鲜有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郁离子见而嗟之曰:“是殆类汉之老郎与,然老与少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艺事繇已之学,虽失时在命,而不可尽谓非已也。故粤有善农者凿田以种稻,三年皆伤于涝,人谓之宜泄水以树黍,弗对,而仍其旧。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讦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注解】盖:雨具 桔槔(ji go):井上汲水用的工具。 繇(yu):通“由”。从,自。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2)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2)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译文: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八、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甲)鱼,我所欲也;-贤者能勿丧耳。(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故不为茍得也 茍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身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予子天下而杀子身 D予子冠履而断子手足 予观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