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ppt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ppt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ppt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ppt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小石潭记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选自柳河东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表达和欣赏能力。,一、课前预习,1.作家作品简介;2.背景介绍。,柳宗元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刘禹锡始编柳集河东先生集。,柳宗元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gm)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人教版课本与其他一些选本简作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寓言,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p)说等篇。,文体记,记: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它可以记述游历见闻感受,类同游记,并借写景抒发某种感情,如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明袁宏道、袁中道游高粱桥记等;可以状物,说明工艺品的情状,如明魏学洢核舟记等;也可以叙事如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志趣,如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二、预习自测,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自悟与发现问题。,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篁竹(hung)清冽(li)幽邃(su)B为坻(ch)为嵁(kn)为屿(y)C参差(cnc)佁然(y)卷石底(qun)D俶尔(sh)翕忽(x)悄怆(qio),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如鸣珮环_(2)为坻_(3)潭中鱼可百许头_(4)影布石上,佁然不动_(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6)隶而从者_,参考答案,知识点:词类活用解析: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1.D2.(1)使动用法,使鸣响。(2)为,动词,成为,变成;坻,水中高地。(3)表约数,相当于“来”。(4)的样子。(5)凄,使凄凉;寒,使寒冷;邃,深远。(6)隶,跟随;从,跟从。,探究,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3区别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足肤皲裂而不知乃记之而去,乐,而,策之不以其道以其境过清为坻全石以为底,以,为,参考答案,探究:一词多义,3.(1)以为乐逗乐(2)表转折表承接(3)按照因为(4)成为,变成作为,4按照提示填写恰当的语句。,(1)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2)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参考答案,4.(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翻译下面的句子。,(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6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_,议一议,三、释疑解惑,文言文翻译原则,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1.“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2.“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3.“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一)针对实词(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2)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3)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4)删。删去不译的词。,(三)针对实词和虚词,(5)换。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7)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主要是省略句式、内容缺省。(9)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8)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主要针对倒装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第一自然段:发现小谭(移步换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注释,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2篁竹:3如鸣珮环:4水尤清冽:,资料助读“之”的用法,一、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5种用法):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不必译出。其格式为:主语+之+谓语。例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刘禹锡陋室铭)译:我认为菊花是花的隐士。,二、作代词用(2种用法),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具答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之:代指桃花源人。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例如:渔为甚异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为非常惊异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的情景。,三、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例如: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译:他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到蜀州上任。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译:(陈胜)又暗地里让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5全石以为底6近岸,卷石底以出: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8翠蔓:9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第一段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第二自然段:潭中景物(侧面描写、动静结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注释,10可百许头:11皆若空游无所依:1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13佁然不动:14俶尔远逝:15往来翕忽:,第二段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第三自然段:小潭源流(比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注释,1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7犬牙差互:,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第三段译文,第四自然段:小潭气氛(寓情于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注释,1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9以其境过清:,第四段译文,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第五自然段:记同游者。,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注释,20吴武陵:21龚古:22宗玄:。2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第五段译文,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资料助读,文言知识梳理,相似词句,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古今异义,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7佁(y)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8清:古义: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今义:清晰,清净等。9以为:古义:把当作(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古今异义词,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感情色彩变化;5.名称说法改变;6.词义弱化;7.词义强化;8.古褒今贬;9.古贬今褒。,一词多义,1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5见:(1)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7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qu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全石以为底)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四面竹树环合)11为:(1)动词,作为。(卷(qu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2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照到。5、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9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13.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14.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1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形容词作量词,大约。,倒装句,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修辞手法,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逗乐。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省略句,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4.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虚词用法而,(1)不译,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拓展延伸,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20个。,文言虚词定义:(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虚词用法而,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如:(一)表示并列关系。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表示并列时,而连接的两个成分有相同的主语,但互不影响。(二)表示递进关系。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表递进时,后一个成分是在前一个成分的基础上引申出的(三)表示承接关系。如: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表承接时,前后两个成分有时间上或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四)表示转折关系。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五)表示假设关系。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六)表示修饰关系。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七)表示因果关系。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论语)(八)表示目的关系。如: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2.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写作手法,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的记述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全文寂寥清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中还运用了移步换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传神,穷为尽妙,意境幽深。,主题解说,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当堂检测,四、精读精练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参考答案,答案,(1)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解析,知识点: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解析:主谓之间要停顿。,8.翻译下面的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9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_,参考答案,8.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9.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10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句子:_理由:_,参考答案,10.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满情趣;也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11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与第二段一起描写_,第三段探寻潭水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_的特点。12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_,参考答案,11.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幽静(清幽、幽深、幽邃、寂静、凄清、冷清、冷寂)12.示例:作者感情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的孤寂悲凉的心境。,五、中考链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感悟:恒心、毅力、有志者、苦心人。,徐州中考,【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