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儿科论文摘要范文医学儿科论文摘要写_第1页
★医学儿科论文摘要范文医学儿科论文摘要写_第2页
★医学儿科论文摘要范文医学儿科论文摘要写_第3页
★医学儿科论文摘要范文医学儿科论文摘要写_第4页
★医学儿科论文摘要范文医学儿科论文摘要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儿科论文摘要范文医学儿科论文摘要写 目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examination,OSCE)是指一种具有较强客观性、用于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的考试方法,因能够有效客观地对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决策能力作出评估,目前在国内外许多医学教育机构应用较广泛.儿科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临床学科,其特殊性很显著,优秀儿科医生的培养应重视临床能力培训及考核.我院尝试将OSCE应用到儿科专业学生的毕业考试中,结合儿科学特点及招生情况,改革OSCE考核,评价其考核儿科专业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可行性. 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xx级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OSCE考试.总结分析OSCE考试与传统毕业理论考试成绩(x,s),同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处理. 结果:1、考核成绩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xx级五年制儿科专业毕业生OSCE考核和毕业理论考试成绩均符合正态分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等于0.447);而临床实习评估均在90分以上,呈偏态分布. 2.问卷调查结果:(1)应试者调查:78.2%认为OSCE考核的设置较合理,难度及时间适中,内容涵盖了教学大纲的要求;89.9%在考核中感觉不同程度紧张,仅18.1%因紧张影响考核效果;约90%认为OSCE考核可客观考察问诊、医患沟通、体检等临床技能,60.5%认同临床教师作为标准化病人的考核方式;95%以上认为OSCE考核有助于理论知识学习、临床技能掌握,促进其转化为职业能力,90.8%认为有必要全面推广OSCE考核.(2)考官调查:86.4%认为评分设置合理,但72.7%认为考核效果一般,50.0%认为难易度适中;75%以上教师认为病例考核站失分最多,临床思维亟待提高,60%以上教师认为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淡薄普遍存在;68.2%认为有必要定期进行OSCE培训. 结论:(1)本次儿科专业毕业考试中,OSCE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均符合正态分布,且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即OSCE考核的公正、有效性与传统考试方式相仿,提示应试者通过临床实践巩固理论基础,使其向临床能力转化,与问卷调查相符.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可客观、有效地评估儿科专业医学生临床能力,促进学习积极性,值得推广.(2)定期进行OSCE培训,使学生熟悉考试形式,熟练操作技能,拓展临床思维.(3)加强师资的培训,使评估更加规范、客观,同时应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考核体系.(4)结合儿科教学特点,培养具有高素质潜力的标准化病人,使OSCE考核更加公正、有效. 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它是一种理念,现已发展成整合最佳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价值观的一门学科.从1992年JAMA首次刊登循证医学文章,循证医学被广大临床医生、国家组织、国际性组织广泛认可,循证医学已应用于临床各个专业领域,也发展形成了循证儿科学.循证医学在我国儿科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的临床试验研究成果.xx年4月至8月,四川大学附属华西第二医院儿科郭琴、万朝敏等调查显示,68%儿科医生了解循证医学的含义,但不知道如何应用,xx年4月28日至7月18日,中国循证儿科杂志部张萍、张崇凡等调查显示,我国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儿科医生,对循证医学的知晓度(80%)、临床决策依据采用临床指南率(71.2%)都较高,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临床决策的依据往往临床指南(70%):因此,需在我国儿科领域广泛开展循证医学普及培训和医学继续教育,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非中心城市的儿科领域.同时全面培训儿科医生形成循证医学的临床思维:医学临床科研需要多中心、多学科协作,从单中心的预试验,再进行循证评价,到多中心的协作评价:在多学科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采用规范的系统评价(SR),将开发制定出更多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循证临床指南,与时俱进地指导我国儿科医生的诊断、治疗行为,为儿科临床科学决策奠定良好基础. 面对科技期刊的激烈竞争,创办特色栏目才是期刊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介绍中国小儿急救医学,儿科急诊室,栏目的创立背景、策划原则、运作方法、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目的建立中国儿科医生人群的循证医学知识知晓度的基线数据,以便将来做同类研究时有可资对比的数据.方法选取中国21个大中城市作为本次横断面调查的实施地点.问卷调查时间自xx年4月28日至7月18日.本次横断面调查问卷由中国循证儿科杂志部设计,共有20项.其中一般情况(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和所在医院等级)和循证医学知晓度(是否听过循证医学讲座、是否将循证医学证据应用于临床工作、临床决策的最主要依据和阅读文献除摘要外的先后顺序)的数据纳入本文分析.按调查者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等级和工作年限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发放问卷2 182份,回收2 102份,其中废卷57份,有效问卷2 045份进入分析.2 023名中401名(19.8%)未听过循证医学讲座,965名(47.7%)听过12次,657名(32.5%)听过3次以上,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随学历、职称、所在医院等级和工作年限的升高,听过循证医学讲座的比例呈上升趋势(P均,0.05).1 988名中205名(10.3%)从未将循证医学证据应用于临床,1 021名(51.4%)偶尔用于临床,762名(38.3%)经常用于临床,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随学历、职称、所在医院等级和工作年限的升高,将循证医学证据经常用于临床的比例呈上升趋势(P均,0.05),采用临床指南和论著作为临床决策依据的比例与学历无相关性(P均,0.05),随工作年限、所在医院等级和职称升高均呈上升趋势(P均,0.05).除摘要外首先阅读前言、方法、结果和讨论分别有1 202/1 970名(61.0%)、98/1 941名(5.0%)、560/1 986名(28.2%)和126/1 964名(6.4%).将1 202名首先阅读前言者再分析第2位阅读顺序,综合了摘要和前言后,先阅读方法723/1 941名(37.2%),随学历升高呈降低趋势(P,0.05),先阅读结果890/1 986名(44.8%),随学历、所在医院等级升高呈上升趋势(P均,0.05).结论xx年中国儿科医生对循证医学的知晓度在80%左右,临床决策以临床指南、教科书和自己的经验为依据的比例较高,以原始研究为依据的比例较低,阅读文献偏重于结果的表述. 对xxxx年JCR收录的113种儿科医学类期刊的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比较,通过引证报告发布的出版频率、出版语言和所属国家及地区可以了解在儿科学科中世界优秀期刊的基本情况,通过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自引率、即年指标、特征因子、引用半衰期等引文指标及这些参数的动态变化,可以了解儿科学专业期刊的发展动态.科技期刊工作者可以利用最新的期刊科研平台信息,为儿科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目的 现代中医内科学把感冒、咳嗽、肺痿、肺痈、哮证、喘证、肺胀、肺痨等八个病证归类入肺系疾病,而在上述肺系疾病中,又以咳嗽临床最为常见.咳嗽病证发作的年龄也不常限是儿童、年轻人或是老年人,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对生活环境的污染,有关肺系咳嗽病证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咳嗽病证亦常伴随其他疾病一起发作,妨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品质,严重者可发展为肺系的其他疾病如喘证、哮证、肺痿、肺胀等器质性疾病,更甚至危及生命.咳嗽病证作为临床常见的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西医的急性咳嗽,包括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肺炎、过敏性鼻炎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西医的亚急性咳嗽,多为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包括支气管炎、鼻窦炎、哮喘等.西医的慢性咳嗽,一类为初查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部感染、肺结核、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唯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70%左右.其它病因较少见,但涉及面广,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变应性咳嗽、心理性咳嗽、药物性咳嗽等.由于肺系咳嗽病证在临床的出现频率很高,病因病机也复杂多样,所以历代医家及当代临床医师都对该病予以了很高的重视. 岭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其特定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和人群体质等因素,对该地区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岭南历代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很多,其中有不少具有真知灼见者.在岭南历代医书中也有关于肺系咳嗽病证治疗的记载,积累了大量的方药、组合规律及临床经验,对肺系咳嗽病证的治疗留下了的丰富内容,值得我们研究效法与发扬光大.肺系咳嗽病证的诊治不仅为古代医家所重视,亦是近代医家及科研者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著内容丰富,然而,针对岭南历代医家的临床及学术经验方面,其内容资料和思想的厥如.因此,亟需要有一个切入点提纲挈领的进行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的归类、分析及研究. 岭南中医药历史悠久,岭南地区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逐渐发展出其独特的岭南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效验.历代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积累丰富经验,本论文尝试从历代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的论述中,作分门别类之和系统性研究.按照年代顺序从晋、宋、元、明、清、近代各岭南医家对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现代则以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学术经验为主线,按照咳嗽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理法方药及临床治疗医案进行,从中寻找岭南医家对咳嗽病证辨证论治规律与特点,期待能对当今临床与科研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以咳嗽临床病证作为研究岭南中医学术史的切入点,从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方药治法、临证医案等方面进行探讨,将岭南医学中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重要论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对岭南医家关于肺系咳嗽病证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探讨,岭南医家对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成就,发掘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特色.系统研究岭南中医药学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发展过程,使前贤宝贵的学术经验更清晰地呈现在今人及后学者面前,对今后岭南中医学术研究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评述方法完成学位论文.文献研究法:包括文献的查找,资料的收集、鉴别、汇编等.理论评述法:在占有原创资料基础上,采用归类分析、传统阐释、临证解读、相关对比等方式,对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进行评述,探讨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学术内涵及及临床价值. 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库KI(xx年1月xx年12月),中医有关咳嗽的论文共计有4152篇.文献检索及综述的结果,仍未见有专门从文献、理论升华的角度,系统地探讨肺系咳嗽病症的学术源流和思想,以及各医家的学术论著.笔者寻找到咳嗽病证学术前沿空白点,即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专门研究.论文研究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汇编、学术理论分析评述凝练两部分. 1.资料收集汇编. 发掘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古籍文献,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包括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宋代刘防幼幼新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xx年出版;元代释继洪岭南卫生方,中医古籍出版社xx年出版,明代玉华子程斋医抄密本,xx年国家图书馆分馆编,国家图书馆藏稀见古代医籍钞(稿)本丛编第十三册;清代何克谏撰生草药性备要,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xx年出版;刘渊医学纂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陈复正幼幼集成,人民卫生出版社xx出版;何梦瑶辑医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xx年出版;潘名熊撰评琴书屋医略及叶案括要,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xx年10月出版;程康圃儿科秘要,广东科技出版社xx年出版;陈珍阁医纲总枢,1892年醉经楼藏板;民国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广东科技出版社xx年出版;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民国21年9月(1932年)出版;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广东人民出版社1958出版;黄恩荣洄溪医案唐人法,1933年黄干南药行出版;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附医话录存,香港雅露毕印务公司1938年出版;胡真山草药指南,广东科技出版社xx年出版.现代以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学术经验为主线,广东省名老中医是指1962年出席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座谈会”的广东省各地名老中医共72人,197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刘赤选等67人“广东省名老中医”荣誉称号者,他们公开在刊物著述发表有关咳嗽病证诊治学术经验,选择其中对咳嗽具有系统论述及鲜明见解的名老中医,将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进行汇编. 2.学术理论分析评述与凝练. 已收集的原创岭南诊治咳嗽文献资料非常宝贵与不容易,论文采用纵向研究即按照历史年代沿革之先后,从晋*始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岭南医家著作中对有关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相关文献著作进行分析与评述,包括肺系咳嗽病证的各种理论论述、病因病机、症候特点、证治特点、用药特点等进行分析与理论凝练,从内科方药乃至儿科等相关论述内容中,溯其源流,审其变迁,归类发掘,汇编各岭南医家在其论著中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治与相关理论、方药等,提取与肺系咳嗽、咳喘、喘咳、咳逆相关的医论医案,将每个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相关内容特点,依咳嗽病证治之相关内容,分门别类提纲挈领地归内内容,列出相关研究的纲目顺序,从纵向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在附录部分采取横向研究方法,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体例,分为咳嗽病的定义、咳嗽病的病因病机、咳嗽病的治疗原则、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包括外感咳嗽、内伤咳嗽、杂病咳嗽、小儿咳嗽)、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咳嗽病证医案举隅、当代岭南治咳制剂进行分类与资料汇编.并展示本文涉及的古代文献的书影. 有基于此,本文主要采用研究方法有:文献调研,包括文献的查找,资料的收集、鉴别、汇编等,将其录入电脑,以Word、Excel、图片等形式保存,形成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研究素材;理论评述及资料分析,采用归类分析、归纳演绎、传统阐释、相关对比等方法,对原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凝练学术观点,以中华医史杂志、中医文献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行业标杆发表论著为行文体例,按照其行文规范的要求,对岭南咳嗽病证学术源流进行研究,最终形成学位论文. 结果 1.晋唐宋元时期岭南医家论治咳嗽病证文献收集与.论文从学术发展纵向的研究角度,对自晋代起及至清代,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研究分时段进行探讨.晋唐宋元时期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评述,该段时期岭南医著较少,重点了葛洪肘后备急方、刘昉幼幼新书、释继洪岭南卫生方.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诊治的急救方和食疗方,在诊治咳嗽病证,针对各症候证型的治疗中,方药特点是方小药物少,药物制剂多元化,如汤剂、丸剂、散剂等;服药方法不拘一格,尽服、频服等;治疗方法多元,有服药、灸法、吐法、渍法,外治法熏法,食疗兼补等;论述中不乏对药量服用详细说明. 宋代刘昉幼幼新书论述儿科有关肺系咳嗽病证,包括咳逆、喘咳上气、咳嗽作呀呷声、咳嗽声不出、惊膈嗽、伤风嗽、痰嗽、寒嗽、热嗽、久嗽等诸症,对小儿肺系咳嗽病证的内容汇编,从诊断、辨证、治疗、方药、用药规范、护理、预后等无不论及,且药物制剂及服用方法详备,除常用的丸、散、膏、丹外,亦有针法,灸法及外治法.本书收集的小儿肺系咳嗽病证和代医学文献的内容,症候之多也是史无前例的,其辨证论治内容,全面地反映了古代儿科肺系咳嗽病证各家学说和学术争鸣. 元代释继洪岭南卫生方论述南方热带传染病瘴疟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方药特点,体现了岭南医学的特色.瘴疾咳嗽兼证,释继洪分别应用苏子降气汤、六和汤、参苏饮三方治疗.释继洪主张因地因时制宜,注意甘温扶正,调理阴阳升降,岭南卫生方中“无痰不作疟”的思想,贯穿整个治疗过程,该书重视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特别重视岭南气候炎热等因素导致人体阳气常泄、引起以上热下寒为特点的病理变化,在防治时主张保护阳气和脾胃,重用温法而慎用清法,对目前临床仍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2.明清两代岭南医家诊治咳病证理法方药收集与评述.明清时期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逐渐增多,重点对明代盛端明程斋医抄密本、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刘渊医学纂要、陈复正幼幼集成、何梦瑶医碥、潘兰坪叶案括要、评琴书屋医略及陈珍阁医纲总枢、程康圃儿科秘要进行研究. 明代程斋医抄密本仍然未脱离辑录方药的范畴,但其中亦收录了较为经典的理论论述,较之岭南前代的单存辑方有所进步.强调外感咳嗽之“湿邪”,认为“湿有自外入者,有自内得者,阴雨湿地,皆从外入,治宜汗散,久则踪通渗泄之”,内伤咳嗽当效法遵从李杲,内伤脾胃. 清代刘渊医学纂要在定义和病机上提出理论并做了证治分类,总结咳嗽病辨证论治、各临证特点及咳嗽的症候,并列出有关肺系咳嗽病证的肺痈咳喘等相关病证,系统总结咳嗽病证各个症候特点和证治要点.肺为五脏华盖,主一身皮毛,喜清凉而恶风冷,爱滋润而嫌*.脾湿动而为痰也,有痰有声,曰咳嗽,因伤肺气而动于脾湿也.其要有二:一曰外感,二曰内伤.因此,在肺系咳嗽病证的立法和治疗中,内伤宜审阴阳注重温补脾肾,外感宜分寒热为其诊治大法. 清代陈复正幼幼集成分析小儿咳嗽和成人咳嗽的病因、病机、治疗和预后,论治咳嗽病证的主要证型有:伤寒、肺热、肺虚、肺阴虚、痰嗽、食积、木火刑金等,在病因病机方面则强调小儿咳嗽病因无非“寒热”二证,对于咳嗽病证的治疗主要方法有:清肺、降逆、润肺、补虚等.陈氏汇集儿科诸家之说,研究其肺系咳嗽病证的诊治病案可知,陈氏著书之理论是参以已见编撰而成,无论在儿科理论,还是在诊断治疗方面,都有独到的发挥.在治疗方面,更是独具卓见、补偏救弊之功.除了理论方面提供的临床指导外,在临床实际操作方面,给予更多的启发和理论依据. 清代何梦瑶医碥以外感、内伤为总纲,认为咳嗽皆以肺为主,外感邪从皮毛入,内伤则脏腑之火,上干于肺.何梦瑶认为:火刑肺金,燥痒不能忍因咳.咳因瘁,痒因火燥,是咳必有火,然有虚实之分.何氏论治肺系咳嗽病证中,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都有独到的见解,对先前诸医家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依据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临床辨证论治,全面体现何氏“因地制宜”的临证理论. 清代程康圃儿科秘要提出儿科“八证六字说”.八症者何一风热,二急惊风,三慢惊风,四慢脾风,五脾虚,六疳积,七燥火,八咳嗽是也.六字者何平肝泻心补脾.咳嗽为儿科八证之一,程氏曰:凡咳嗽,总因内先有痰,更与肝风盛、生心火,心火相克肺金,而成咳嗽.治宜平肝、泻心,兼理肺虚,兼理脾以生肺气,要在心、肝、脾、肺四经,风、火、痰而作用.重视小儿咳嗽的指纹辨证,对小儿百日咳提出病因由“乳痰积结,肝肺*,肝肺火郁,薰蒸气管而成”,治以“清肺化痰”为法的学术观点. 清代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继承了清代以前岭南地区药物学发展的成就,所著生草药性备要,第一次系统地了岭南民间使用草药治病的经验,对后世医学家颇有影响.何氏从食疗调理、制剂要求、草药生长环境及形态、泡制功效的差别及药物不同部位的功效主治等方面全面汇集,直到今天,岭南医家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时,在岭南地区临床中,这些药物常常被使用,且取得很好的疗效,如七叶一枝花、枇杷叶、桑树皮、五爪龙、万年青等. 清代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叶案括要,囊括了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思想及理法方药.其中包括肺系咳嗽病证的各种兼夹症候,以及各类痰嗽证的理法方药.潘氏在前辈的方药同时,发挥自已的临证经验及对药物及其剂量的认识.在辨证论治中强调脉诊的重要性,在对肺系咳嗽病证的全面论述中,潘氏把脉诊、药物使用和对内经天人合一的理论实践,极致地运用发挥在临床的辨证论治上,为后世学者研究相关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和临床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陈珍阁医纲总枢具有早期中西汇通特点,将咳嗽喘证病位定在“小息管”,认为“咳嗽为病,息管受病也.”接受西医解剖学的认识,突破传统中医定位在“肺”的藩篱,分别定位在小息管、肺内卫筋、息管等,体现了他对解剖学知识的熟悉,从中西医汇通角度论述喘、哮、咳、嗽等症,丰富了岭南医学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体系. 清代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中原不同中医流派学术观点的传承,如医学纂要传承了张景岳温补学派的观点,医碥引进了王肯堂的学术理念,叶案括要及评琴书屋医略更是全面继承叶天士的理论学说.不同学术流派的理论、观点在岭南的传播与争鸣,促进了岭南医学治疗肺系咳嗽病证的进步.此外,清代岭南医家在辨治岭南咳嗽也开始出现原创性的系统理论总结.生草药性备要第一次系统地了岭南民间使用草药治疗肺系咳嗽病证的经验;儿科秘要在治疗肺系咳嗽病证上运用“平肝泻心补脾”进行系统论述.由此看来,明清时期是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学术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时期. 3.民国时期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研究与评述.收录了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胡真山草药指南等. 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是民国时期注释金匮要略的巨著,对仲景学说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理论的阐述极其详尽.陈伯坛注解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有关条文,反映他咳嗽病证学术观点:本条注重在肺咳,心肺位居上焦,异在心恶热而肺恶寒,因心肺交换寒热之故,于是不为寒咳为热咳.论治咳逆(咳嗽)上气,陈伯坛解释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二证使用指征. 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传承了黄元御的学术理论.其论咳嗽,认为乃肺胃气逆所成:咳嗽者,肺胃之所病也.胃气上逆,肺无降路,雾气湮塞,故痰涎淫生,呼吸壅咳,则咳嗽发作.其多作于秋冬者,风寒外闭,里气愈郁故也.而胃之所以不降,全缘阳明之阳虚.造成肺胃气逆的病因有肺寒、*、土湿,卢朋著治疗肺胃逆升咳嗽推崇姜苓五味细辛汤. 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其对徐灵胎洄溪医案的注解,传承了徐灵胎的学术观点.当然黄干南对咳喘证诊治也接受近代西医知识:西医以肺中小气管痰结塞,忽然收缩,气不通行,膈肉向上挺住,翕而不张,气倡不得出,因之咳喘,此体肌物理之变化.治法祛痰开喘,衣必格、或乍波兰的,为发表类中最要药.近始发明麻黄精,明中土麻黄发表定喘之效力(桔梗素治咳亦新近发明). 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与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这两部书使岭南医学中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继承了更多不同的学术流派.但与清代又有所不同,表现在中西医汇通观点的崛起.如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在传承了徐灵胎的学术观点的同时,结合西医观点论述了其对喘证的认识.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更是在中西医汇通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理论达到较高水准.如以咳嗽为主病名嬗变为支气管炎、肺炎型流行性感冒等.黄省三对流行性感冒即使热退后咳嗽仍不止者,用“黄氏贝母紫菀汤方”,卢觉愚对麻黄医治喘息作用及其有效成分的分析,反映这一时期中西汇通诊治咳嗽学术特点. 胡真山草药指南对岭南草药治疗咳嗽者专门集中论述,有“咳嗽药”专篇,篇中罗列岭南治疗咳嗽的草药共33味,篇中所提到的咳嗽有热咳、内伤咳嗽、小儿乳咳、痰火咳嗽、风寒咳嗽、哮喘咳嗽、风痰咳嗽、血热咳嗽、寒痰咳嗽等,说明已能从病因、病机辨治咳嗽.其中,治痰火咳嗽的药物最多,有7味药,既然岭南治咳草药中治痰火咳嗽者最多,也反映岭南咳嗽以痰火证居多.对岭南草药治疗咳嗽者专门集中论述,在本草学上也超越前代岭南本草专著.该时期岭南医学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方面已渐趋成熟. 4.现代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收录了钟耀奎、陶葆荪、沈炎南、刘仕昌、文子源、黎炳南、何炎燊、邓铁涛、岑鹤龄、董岳琳、甄梦初、关汝耀、罗元恺等岭南当地名医.他们是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岭南临床实践相结合,解决现代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展示出融古今中医学术理论为一炉的水平,并有系统的南药使用经验,针对岭南咳嗽病证的岭南特点做出了阐述与发挥.呈现出岭南医学学术特点与理论特质.本章还收录岭南百年老店潘高寿出品的治疗咳嗽病证的中成药,以此作为岭南诊治咳嗽病证在临床实践上成就的一种展示. 岭南医家的理论思想及临床经验,均并注重着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秉承着临床的经验.每个时期,岭南医家在中医文化深厚的理论指导下,将肺系咳嗽病证的方药和地域人群个体体质,匠心独运地以其特有的文化和思想,精妙应用在临床上,使岭南中医独特的方药理论和思想集中地体现,每个时期,不论是外感或是内伤咳嗽,不论是成人咳嗽或是小儿咳嗽,岭南医家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实践与理论创新上,都发挥着特有的临证特点. 5.附录分二部分.附录一为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分类,将已经收集古代近代岭南医家有关咳嗽病证有关论述文献资料,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xx年)方式,分类为咳嗽定义、咳嗽病因病机、咳嗽与肺痈、肺痨、肺胀、哮喘的鉴别、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外感咳嗽、内伤咳嗽、杂病咳嗽、小儿咳嗽各证)、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和治验医案等,方便读者对原著查阅.“治验医案”选录明代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治疗咳嗽医案十则,张继科、陈复正、黎庇留、潘名熊、蒋希曾、黄晖史、孙言言、陈任枚、陈渔洲、陈应期各一案,有些医家在上文中未有论述,但其治疗咳嗽的医案展示出其独到的学术见解,故采录之以补阙.如:张继科重视脉诊,引经据典,对所诊嗽喘证论理极详;从蒋希曾与陈应期的医案可见其对咳嗽、肺痿、肺痈、痨证的鉴别. 附录二收录文中涉及的古籍书影16张,依次是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之三,治卒上气咳嗽方第二十三、刘防幼幼新书,卷第十六,咳嗽诸疾,咳嗽第一、盛端明程斋医抄密本,第六:三因门,咳嗽、刘渊医学纂要,利集,咳嗽病因书影、陈复正幼幼集成,卷之三,咳嗽证治书影、医碥,卷之二,咳嗽书影、叶案括要,卷二,咳嗽书影、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卷三,咳嗽书影、程康圃儿科秘要,论咳嗽症治第八则书影、陈珍阁医纲总枢,卷三,咳症书影、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肺痿肺痈咳逆上气脉证并治第七书影、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咳嗽书影、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黄氏贝母紫菀汤方书影、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痰喘亡阴书影、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肺病与麻黄书影、胡真山草药指南,咳嗽药书影.各书具体版本信息见正文.以图片的形式增强对岭南医学的直观认识,也以此保留珍贵的文献材料. 结论 1.本论文以朝代为主轴,从晋、宋、元、明、清、近代这一轴线,对岭南主要医家及其论著观点进行剖析,总结前辈们的成就成果,并分析前辈们的医学思想.重点阐述从晋*始,经历宋、元、明、清、近代各历史时期岭南医家临证思想及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大致而言,肺系咳嗽病证,最早见于内经,并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等理论观点,为后世医家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对肺系咳嗽病证痰饮、喘咳等证理法方药的阐述为后世临床提供理论和方药研究.至晋唐中医药学全面发展的阶段时间,岭南医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成为第一部岭南医家的著作,为后世临床开启岭南特色中医的第一页,从此之后,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研究,不论是从思想理论的发挥和临证方药的思路,或是从成人咳嗽到小儿咳嗽的专述中,其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临床经验无论从时间的跨度,或是从临床的创新,或是从证治分型的立新,中医典籍理论之整体思想、天人合一、五行生克、因地制宜等理论体系完美地贯穿其临床思想的发展,并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论指导. 2.民国之前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多散见于各医家之内科病证论述中,搜集这些医著,并摘取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部份,仔细研读找出重点,分门别类地把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相关医论医案的诊治,和临床遣方用药的特点归纳总结.透过研究这些医著及医案,把岭南医家临证的特点内容小结纲要,冀望能对未来岭南人群肺系咳嗽病证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及更充份的理论基础. 3.现代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非常宝贵,他们把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岭南临床实践相结合,是解决现代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展示出融古今中医学术理论为一炉的水平,并有系统的南药使用经验,针对岭南咳嗽病证的岭南特点做出了阐述与发挥.中医临床工作者,通过阅读名老中医宝贵的医著及医案可以开阔视野,激发思路,间接地获取宝贵的经验,正所谓“踩着巨人的肩膀”上,激发思想,开拓视野,灵活思路,以求触类旁通.本论文汇编的岭南中医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医著及医案,充实了历代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的论述,涉及领域广阔,摘录内容丰富,若能对岭南中医独到的经验加以探索和学习,无疑在临床上将会提高我们的诊治水平和医疗技能. 4.本论文在岭南医家针对肺系咳嗽病病证的理论总结和临床研究中,无论外感咳嗽,或是内伤咳嗽,自始自终地贯穿中医的整体理论,因此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相互转化,“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思想,更加彰显出“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思想的价值体现,此理论源自临床并指导实践. 民国前岭南医家论述肺系咳嗽病证的思想内容和理法方药,是由古医藉的资料中,逐一摘取医藉原文,尊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