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景园林设计原理(2)教案,LANDSCAPEDESIGN,O.绪论传统园林设计手法简述,中西古典园林比较,0、绪论课程概述,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二)【方法篇】?大纲框架,一、课程名称: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二)IntroductiontoLandscapeDesign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48/3四、先修课程:风景园林专业导论、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一)五、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学生在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一)的学习基础上,已建立了景园设计基本概念、形成了相关的分析和设计观念之后,进一步在研究、设计方法论等方面的深化学习。首先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东、西方传统园林的基本设计手法,熟悉其仍具现实生命力的经典设计技巧;然后通过对现代环境调研与评价方法的解析,加深学生对这一景园设计基础准备工作的认识与重视;再重点通过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各式分类及相应设计对策的细致讲评,结合现代景园设计各类思潮的简介,使学生全面了解各类景园项目的设计要点及基本应对方法;最后通过对景园设计的工作过程及综合表达方法的介绍,让学生初步形成景园设计的专业素养,并能在设计观念、概念构思等方面具备较高起点。六、适用学科专业:景观学,城市规划,建筑学,0、绪论课程概述,七、基本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与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强调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全面系统地阐述景园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各类技巧,包括东西方传统园林设计手法、现代风景园林的分类与设计要点、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思潮、景园设计的工作程序及综合表达等,力图通过理论阐述与案例研究的结合,达到理解知识并学以致用的目的。(基本教学内容分为八讲,每讲48学时,另穿插两次习题课(含讲评)及一次现场课程。)0.0、绪论传统园林设计手法简述(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1.0、环境调研与评价(内容、方法与设计策略)作业一:调研报告(寻找与发现)2.0、现代风景园林的分类与设计对策A:功能(自然生态与人居环境)3.0、现代风景园林的分类与设计对策B:形态(空间性格与场所精神)4.0、现代风景园林的分类与设计对策C:规模(感知与控制)5.0、风景园林设计新思潮(技术发展与思想变化)6.0、风景园林设计综合:思维与表达(设计过程与表达技巧)作业二:概念设计(融合与变异)7.0、杂感结语(思考与展望),八、教材和参考书主要参考书: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格兰特W里德著,郑淮兵译.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俞孔坚李迪华主编.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九、考核方式成绩构成:出勤率(10%),调研报告(30%),考试(60%)。,0、绪论课程概述,在人类社会历史中,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进化导致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发展变化,并明显反映在人类对景观的认知、评价、创造上。,0.1风景园林发展三时段论,0.1风景园林发展三时段论,一、小农经济与工艺美1、绝大多数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私有。2、景园主流是封闭的、内向的。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未自觉体现社会、环境效益。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0.1风景园林发展三时段论,二、大工业与人类的身心再生1、出现公共园林。2、景园逐步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除视觉和精神追求外,开始注重景观的环境效益(改善生态质量)、社会效益(提供公共游憩、交往空间)。4、由现代型的职业景观设计师主持景观设计工作。,0.1风景园林发展三时段论,三、后工业与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持续1、公共景观占主导,出现了“园林城市”。2、景观概念更为开放,直至大地生态、社会生态系统。3、以现代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及先进技术为依托,追求城市、郊区乃至区域的环境改善,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4、景观成为涉及面极广的综合学科(建筑、城规、园林,生态学、行为学),同时提倡公众参与的创作模式。,0.1风景园林发展三时段论,*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原始农业公社聚落后),出现在聚居地附近的果木蔬圃,可以说是园林的萌芽雏形。,0.1风景园林发展三时段论,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历史阶段性影响,不同的地域特征(地理地形、自然生态、气候水文等),以及不同的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也会影响到人们对景观的认知、评价和创造。因此,在全球视野下,传统的风景园林还可以大致按地域划分为几个典型的风格体系。,关于世界造园体系,国际景园设计师联合会(IFLA)1954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四次大会上,英国造园家杰利克在致辞时把世界造园体系分为: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中国传统园林沿着第一自然式的形式发展:传统的文化倾向、政治态度乃至道德评价均以“天人合一”为理想,追求人与景的和谐、景与景的和谐,感性的“寄情山水”、“归来”、“意境”。阿拉伯世界(西亚)传统园林则反映出干旱地区劳作的艰辛和对富足、慵懒生活的羡慕。西方理想中的天堂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富饶土地,是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几何式的理想化自然,因而欧洲园林是沿着模仿第二自然的道路开始发展的,更注重个性的充分发挥和自我理念的完美结合,不拘小节,张扬大气,甚至不与环境妥协,制造矛盾、冲突的体验,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理性的“探索”、“认知”、“改造”“征服”。,按自然状况的不同,可以将自然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1)第一自然为原始状况的大自然2)第二自然为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中国体系:典雅且精致中国古代造园活动最早见于3000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囿、圃、苑、园这样一些延用至今的园林用词。商朝末年,帝王和奴隶主开始圈地蓄养禽兽,种植刍秣,供他们狩猎游乐享之用,这样的场所称作“囿”。诗经曰:“囿,所以域养禽兽也。”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多有“田猎”的记载,可见殷代的帝王、贵族都喜欢狩猎。为免践踏庄稼引起民愤,帝王贵族乃圈地建囿。一般均利用自然的山峦谷地围筑而成,范围很大。天子的囿方圆百里,诸侯的囿方圆40里。公元前11世纪,周灭殷商,然后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营建城邑和皇家囿苑活动。周文王在今西安以西修建“灵囿”,方圆70里。诗经描写:“王在灵囿,鹿攸伏。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鱼跃。”可见囿中的鹿、鸟、跃鱼等动物已成为观赏的对象。文王以后,囿的大小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地位的象征。学术界认为,囿是中国园林最初的形式,到了秦汉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囿的生产功能逐步消退,观赏游乐功能成为主要目的。秦汉时期,专为帝王游乐的场所又有了“苑”的名称。苑、囿二字本意相通,均指蓄养禽兽、供打猎的场所。从秦至清,皇家园林均称作“国朝苑囿”。历史上一般都将苑囿归入皇家园林,而把“園”归入文人士大夫和官僚富商的私家园林。,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童寯在江南园林志中写道:園(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于“園”字之内。今将“園”字图解之:“囗”者围墙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前似石似树。构筑园林的几大要素山、水、建筑、花木,都蕴涵在一个字中。这个“園”字,我们可以从众多的私家园林中找到诠释。私家园林最早出现在汉代。西京杂记记载西汉文帝第四子、梁孝王刘武喜好园林之乐,在自己的封地内广筑园苑,其中“兔园”中山水相绕,宫观相连,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哲学、隐逸文化盛行,士大夫钟情山水,竞相营建园林以自乐,私家园林一时勃兴。当时的园林虽已基本具备山水、楼榭、花木等造园要素,但造园艺术尚处粗放阶段。其中西晋石崇的金谷园为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唐国力鼎盛,园林的发展也与文化艺术并驾齐驱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园林创造追求诗情画意和清幽、平淡、质朴、自然的景观,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辋川别业是那个时代的典型,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宋徽宗在汴京兴建了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工假山艮岳。由于重文轻武,官员多半文人,宋代私园进一步文人化,促进了“文人园林”兴起,特别是江南园林的发展,已基本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明清两代,园林的发展由宋代的盛年期升华为富于创造的成熟期,特别是江南园林艺术达到了典雅精致、趋于完美的境界,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典范意义的园林,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如拙政园、留园、何园、个园、瞻园、寄畅园、豫园等等,至今,在全国范围内保存完好或尚好的仍有百来座。,中国体系,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生成期:殷、周、秦、汉,囿的产生,苑由囿来。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转折期:魏、晋、南北朝,造园的重要转折时期,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这个时期,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自然式山水园风格形成,奠定了中国风景园林大发展的基础,“园林”一词出现在诗文里。全盛期:隋、唐,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封建文化的发展已失去汉、唐的闳放风度,转化为日益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园林的辉煌成就。暴露出某些颓废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已阶段的积极创新精神。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话的情趣、意境的蕴涵,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中国体系,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法则0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0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0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0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0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0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0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0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0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园林造景艺术手法在风景园林中,因借自然,模仿自然,创造供游人游览观赏的景色-造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显著特点:既属工程技术,又属人文造景艺术,技艺交融。常用造景艺术手法主景与配景、对景与障景、分景与隔景、夹景与框景、透景与露景、配景与添景、前景与背景、层次与景深、仰景与俯景、引景与导景、实景与虚景、景点与点景、内景与外景、远景与近景、朦胧与烟景、四时造景,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主景与配景主景是景色的重点、核心,是全园视线的控制点,在艺术上富有较强的感染力。配景相对于主景而言,主要起陪衬主景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在园林中是主景的延伸和补充。突出主景的手法:主体抬高、轴线运用、动势向心、空间构图重心、色彩突出。、点景:用楹联、匾额、石碑、石刻等形式对园林景观加以介绍、开阔的手法。点出景的主题,激发艺术想象,同时具宣传、装饰、导游作用。、对景: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位于轴线一端的为正对景;轴线两端皆有景为互对景。正对景在规则式园林中常为轴线上的主景。在风景视线两端设景,两景互为对应,很适于静态观赏。对景常置于游览线的前方,给人以直接、鲜明的感受,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分景:分割空间,增加空间层次,丰富园中景观的一种造园技法。分景常见的形式:隔景:将园林分为不同的景区而造成不同空间效果的景物。视线被阻挡,但隔而不断。空间景观相互呼应。通常有实隔、虚隔、虚实隔三中手法。障景:抑制视线、分割空间的屏障物。采用突然逼近手法,使视线先受到抑制,而后逐渐开阔,即所谓“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手法,给人“柳暗花明”之感。,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前景、中景、背景为增加景深感,在空间距离上划分前(近)、中、背(远)景,重点突出中景。创造开朗宽阔、气势雄伟的景观,可省去前景,烘托简洁的背景;突出高大建筑,可省略背景,采用低矮前景。在前景处理上,有框、夹、漏、添四种技法。分别为框景、夹景、漏景、添景。添景:缺乏前景而又有所需要时,中景体量不当或与观者间缺乏过渡时,均可添加景观要素以补充协调,这种位于主景前面平淡处用以丰富层次的景物即添景。夹景:为突出景色,以树丛、树列、山石、建筑物等将左右两侧加以屏障,形成较为封闭的狭长景观空间,即称夹景。夹景是利用透视线、轴线突出对景的方法之一,集中视线,增加远景深远感。框景:利用门、窗、树、洞、桥有选择的摄取另一空间景色的手法。框景设计应对景开框或对框设景。框与景互为对应,共成景观。漏景:由框景演变,框景景色全现,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形成空间渗透。6、借景:利用园外或远处景观来组织更为丰富的风景欣赏的一种极为重要的造景手段。可在视觉感受上扩大空间,丰富景园。远借:借远处景色观赏。常登高远眺,可以利用有利地形开辟透视线,也可堆假山叠高台或山顶设亭、建阁。仰借:利用仰视观赏高处景观。仰视观赏视觉易疲劳,观赏点应设亭台座椅。应时而借:一年四季,一日之中,景色不同。时常借季节、时间来构成园景。苏堤春晓(春)、曲院荷风(夏)、平湖秋月(秋)、断桥残雪(冬)雷峰夕照(晚霞景)、三潭印月(夜景),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故宫乾隆花园流杯亭,宋画王维辋川别业意象图,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皇家园林,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皇家园林,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皇家园林,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私家园林,留园,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私家园林,狮子林,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私家园林,网师园,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私家园林,网师园,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私家园林,拙政园,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日本园林,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日本园林,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西亚体系:植物和水法西亚体系,主要是指巴比伦、埃及、古波斯的园林,它们采取方直的规划、齐正的栽植和规则的水渠,园林风貌较为严整,后来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所继承,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主要传统。西亚造园历史,据童寯教授考证,可推溯到公元前,基督圣经所指“天国乐园”(伊甸园)就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岸,远在公元前3500年就有花园。传说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是历史上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相传,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博得爱妃的欢心,比照宠妃故乡景物,命人在宫中矗立无数高大巨型圆柱,在圆柱之上修建花园,不仅栽植了各种花卉,奇花常开,四季飘香,还栽种了很多大树,远望恰如花园悬挂空中。支撑花园的圆柱,高达75英尺,所需浇灌花木之水,潜行于柱中,水系奴隶分班以人工抽水机械自幼发拉底河中抽来。空中花园高踞天空,绿荫浓郁,名花处处。在空中花园不远处,还有一座耸入云霄的高塔,以巨石砌成,共7级,计高650英尺,上面也种有奇花异草,猛然看去,比埃及金字塔还高。据考证,这就是圣经中的“通天塔”。空中花园和通天塔,虽然早已荡然无存,但至今仍令人着迷。,西亚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作为西方文化最早策源地的埃及,早在公元前3700年就有金字塔墓园。那时,尼罗河谷的园艺已很发达,原本有实用意义的树木园、葡萄园、蔬菜园,到公元前十六世纪演变成埃及重臣们享乐的私家花园。比较有钱的人家,住宅内也均有私家花园,有些私家花园,有山有水,设计颇为精美。穷人家虽无花园,但也在住宅附近用花木点缀。古波斯的造园活动,是由猎兽的囿逐渐演进为游乐园的。波斯是世界上名花异草发育最早的地方,以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公元前五世纪,波斯就有了把自然与人为相隔离的园林天堂园,四面有墙,园内种植花木。在西亚这块干旱地区,水一向是庭园的生命。因此,在所有阿拉伯地区,对水的爱惜、敬仰,到了神化的地步,它也被应用到造园中。公元八世纪,西亚被回教徒征服后的阿拉伯帝国时代,他们继承波斯造园艺术,并使波斯庭园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在平面布置上把园林建成“田”字,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置中心水池,把水当作园林的灵魂,使水在园林中尽量发挥作用。具体用法是点点滴滴,蓄聚盆池,再穿地道或明沟,延伸到每条植物根系。这种造园水法后来传到意大利,更演变到神奇鬼工的地步,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演,成为欧洲园林必不可少的点缀。,西亚体系,古埃及园林的设计特点1)一般是方形的,四周有围墙,入口处建塔门;2)珍视水的作用和树木的遮荫;园内成排种植庭荫树,园子中心一般是矩形的水池,池中养鱼并种植水生植物,池边有凉亭。3)园林是规则式的,并有明显的中轴线。伊斯兰宫殿与园林的设计特点1)室外空间由曲折有致的庭院构成,狭小的道路串联每一个幽静的庭院,人们无法预知下一个空间的形态,这如同让人渐渐地步入一个天方夜谭的场景。2)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常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3)建筑与花园中的各种装饰变化细腻,特别是瓷砖与马赛克饰面色彩华丽,精致而堂皇。,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西亚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伊甸园,净土曼陀罗图,西亚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古埃及,西亚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古埃及,西亚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古巴比伦,西亚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16世纪,伊斯法罕(Isphahan)城中所建的“四庭园大道”,中世纪(5-15)伊斯兰园林,西亚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中世纪(5-15)伊斯兰园林,西亚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欧洲体系:规整而有序欧洲体系,在发展演变中较多地吸收了西亚风格,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最后形成自己“规整和有序”的园林艺术特色。公元前7世纪的意大利庞贝,每家都有庭园,园在居室围绕的中心,而不在居室一边,即所谓“廊柱园”,有些家庭后院还有果蔬园。公元前3世纪,希腊哲学家伊比鸠鲁筑园于雅典,是历史上最早的文人园。公元5世纪,希腊人通过波斯学到了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为宅院内布局规整的柱廊园形式,把欧洲与西亚两种造园系统联系起来。公元6世纪,西班牙的希腊移民把造园艺术带到那里,西班牙人吸取回教园林传统,承袭巴格达、大马士革风格,以后又效法荷兰、英国、法国造园艺术,并与文艺复兴风格结成一体,转化到巴洛克式。西班牙园林艺术影响了墨西哥以及美国。古罗马继承了希腊规整的庭院艺术,并使之和西亚游乐型的林园相结合,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公元2世纪,哈德良大帝在罗马东郊始建的山庄,广袤18平方公里,由一系列馆阁庭院组成,园庭极盛,号称“小罗马”。庄园这一形式成为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规则式园林效法的典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花园最重要的位置上一般均耸立着主体建筑,建筑的轴线也同样是园林景物的轴线;园中的道路、水渠、花草树木均按照人的意图有序地布置,显现出强烈的理性色彩。,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欧洲其他几个重要国家的园林基本上承袭意大利风格,但均有自己的特色。法国在15世纪末由查理八世侵入意大利后,带回园丁,成功地把文艺复兴文化包括造园艺术引入法国,先后在巴黎南郊建枫丹白露宫园、巴黎市内卢森堡宫园。路易十四世于1661年开始在巴黎西南经营凡尔赛宫,到路易十五世王朝才全部告成,历时百年,面积达1500公顷,成为闻名世界的最大宫园。英国在公元五世纪以前,作为罗马帝国属地,萌芽的园林也为罗马方式。首见载籍的是十二世纪英国修道院寺园,到十三世纪演变为装饰性园林,以后才出现贵族私家园林。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园林仍然模仿意大利风格,但其雕像喷泉的华丽、严谨的布局,不久就被本土古拙纯朴风格所冲淡。十六世纪的汉普敦宫是意大利的中古情调,十七世纪又增添了文艺复兴布置,十八世纪再改成荷兰风格的绿化。十八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造园艺术被英国引进,趋向自然风格,由规则过渡到自然风格的园林应运而生,被西方造园界称作“英华庭园”。之后这种“英华庭园”通过德国传到匈牙利、沙俄和瑞典,一直延续到19世纪30年代。此处还要顺便说一下美国园林。从十七世纪初,英国移民来到新大陆,同时也把英国造园风格带到美洲大陆。美国独立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本土特色的造园体系:“景园建筑”,造园作为一项职业,在美国影响深远,并使美国今日“景园建筑”专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体系,古希腊园林的特点1)位于住宅的庭院或天井之中;2)园林是几何式的,中央有水池、雕塑,栽植花卉,四周环以柱廊,为以后的柱廊式园林的发展打下了基础;3)神庙附近的圣林中有剧场、竞技场、小径、凉亭、柱廊等,成为公众活动的场所。古罗马时期郊外大型园林的特点1)园林因山而建,并将山地辟成不同高程的台地,用栏杆、挡土墙和台阶来维护和联系各台地。2)园中一系列带有柱廊的建筑围绕着一些庭院,每组庭院相对独立。3)水是造景的重要要素,在园中、敞厅或室内中都常用水,如鱼池、水井和喷泉。4)精美的石刻、常绿植物如意大利松、紫杉也是造园的重要要素。5)园林是规则式的。中世纪的欧洲园林寺院中以柱廊环绕的中庭日渐由简趋繁,中间往往是水池或喷泉。光与影、建筑与绿地形成鲜明对比文艺复兴园林的特点1)在视野较好的山坡上依山而筑,成为坡地露台花园;2)尽管园林是几何形的,有些还中轴对称,但是尺度宜人,郁郁葱葱,非常亲切。3)在轴线及其两侧布置美丽的绿篱花坛、变化多端的喷泉和瀑布、常绿树以及各种石造的阶梯、露台、水池、雕塑、建筑及栏杆。,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欧洲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手法,欧洲古典园林设计在艺术手法上遵循的美学原则与其建筑设计理念一脉相承,而西方传统建筑美学较早就形成了完整的理性体系,其中心内容就是对建筑本体及其构图原则的分析研究,对于视觉审美占据突出地位的风景园林设计来说,西方传统建筑美学成熟的理论成果至今仍然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建筑的体量、空间形式,若有秩序而无变化,结果是单调和令人厌倦,若有变化而无秩序,则失之于杂乱无章。西方传统建筑美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指导意义也就正在于设计构图以相关组合原理的运用来产生一种可变化的秩序。,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轴线是一种连接两点或多点的线状的设计单元。在景观设计中,轴线由景色的视觉功能决定,即端景的渐进展现的需求提供了确定轴线的依据。轴线可以被任意处理、切实地由设计来掌握,但因为它导致定向、规律、单调等强有力的支配后果,有抑制或中和其它风景特征的趋势,而这些对于景观效果未必有利,因此在景观设计中的轴线使用比诸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的使用更需谨慎。,、轴线的特性一条轴线,乃是由指定用地导出的一条强有力的计划线。在景观设计中,这一根源用地可能是观景点甚至建筑体,而由轴线贯穿的整个景观空间可以经调整来诱发外向性的活动。在景观轴线设计中,观景点与端点通常可以互换。轴线代表了活动、用途与视觉,也就应满足这三项功能,合理的方法当然是将轴线中间、末端等各部分空间设计为一个整体,以统一协调的方式达成其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轴线会将一种规律加之于空间、形象以及观赏者。它对风景要素的影响有时是肯定的,有时是否定的,它可能使设计中的一些单元赢得了一些趣味与价值,也可能使某些单体特征及细部的精巧在整体组织下失去对人的吸引力。动人的轴线需要动人的端点。相反地,动人的设计事物,常常在观念上需要处在某一轴线上,甚至可能以它为端点引出轴线,因为这种事物最好能“迎面”看到。轴线两侧可能是对称的,但通常它不是。,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A、轴线组合,、轴线的统一作用一条轴线的端点或者中间站点,也可以作为另一条轴线的端点或中间站点,因此,两个或更多的设计区域可以集中在一个共同的焦点上,从而达到一种整体联结统一的效果,这也是城市规划中经常用到轴线的主要理由。而在景观设计中,若设计区域有纷乱不齐的状况,则巧妙的轴线运用往往可以帮助形成一个简单易解的设计图。轴线代表人类超越自然,其强有力的统一作用甚至使人附属于建筑物、地势或观念。当景观设计有表达权威、宗教、纪念之类气氛的需求时,轴线的运用往往是必然的。,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A、轴线组合,轴线也许是空间与体量形式组合中最原始的方法。轴线运用对于总体景观规划而言,因其过强的控制力往往难于与自然环境融洽,因而必须谨慎,但在较小尺度的景观场所或涉及群体设计时,轴线组合则是一种很好的支配全局的手段。,景观总体规划设计中的轴线设置,即使未敢过于强调,它对于建筑单体的控制仍是相当有力的。例如作为轴线起点的观景建筑,其入口朝向、阳台、窗口的方向都应有所配合。这样单体建筑与总体景观环境的关系才更为整体、有机。景观总体规划设计中,轴线的起、终点,关键节点如转折点,往往选择设置景观建筑或景观建筑群体所围合形成的空间场所。景观建筑本身设计时经常以较短而明确的轴线来控制朝向、流线及形体空间,尤其当有群体布局(如院落)需求时。对于单体景观建筑,轴线两侧的体量、空间往往可以对称布局,当然不对称亦可,但仍须均衡。对于整体景观环境除非有表达权威、纪念、宗教等意义的需要,否则其轴线两侧不宜对称。且沿轴线各要素的具体布置在视觉表现上应松散而非极有条理、生动活泼而非单调严肃、谦抑隐晦而非张扬突出,甚至轴线本身亦不妨有弯曲、转折、交叉等丰富变化,带有动态特征。以体现景观场所应有的亲和力及与自然环境的融洽关系。,A、轴线组合,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A、轴线组合,A、轴线组合,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对称的组成元素是在一个中点或一条轴线两边相同或均衡的安排,中点可能是一个物体或一个地方,而中点对称可能是三边乃至多边对称;可能可以找到对称轴,也可能从心点反向对称而不存在中轴线。对称轴若存在,则可能是一条直线或一个有用的平面。,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B、对称与均衡,对称可以是绝对的,但也可能相对随意、大致均衡有序而已。生长的物体动、植物乃至矿物晶体其先天本性就是对称的。但天然风景中,对称景象则相当罕见,因此我们在景观中所见的对称通常都是由人设计展现的一种系统布置。西方传统理性审美注释“对称”与“美丽”一词同义,取其明晰、均衡、调和、稳定统一的特点而在建筑、造园等设计领域广泛使用,而东方哲学更欣赏自然随意的感性态度,则对称在造园之平面布局中最多只用于局部。,、两个对立的单元为对称而分列两旁时,它们之间就存在巨大的相对牵引力,互相拘束着一种均衡关系。对称设计中的每一个物体都需要有相对的物体来呼应,很明显,在绝对对称的布置中,即使很少的部分被改变,均衡也会被破坏,而整个组合在缺口处立显紧张。这种力度经验却恰好可用来发展机动的对称,也就是设计控制缺口的位置、规模。由于缺口处存在一种修补恢复均衡的趋势,也是人们视觉趣味集中之处,该处恰当的事物处理会更具影响效果,景观设计中对称的这一特点常被用来加强特定事物的吸引力。、类似于轴线的作用,标准对称格式内的每一个体总被看作整体的一部份,对称控制可以使风景系统化、平面图案化,诱发纪律、秩序、壮丽、权力、纪念、神圣等感觉。、对称的平面布置形式也应配合以对称的功能布局。、对称设计应经过明晰的推理及自觉的综合而获得,若没有理由地强用这类几何图形,可能会损害理想的自然景观征,也可能中立了地方原有的设计性质及具有影响力的事物。,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B、对称与均衡,B、对称与均衡,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绝对对称与轴线类似,有着太强的控制性因而在大尺度景观设计中较少运用,而在景观建筑单体或小规模组合中则相当常用。均衡则是视觉审美的最基本要求之一,要求组合构图的各单元视觉力度平衡、和谐。而对称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均衡方式。,没有对称的情况下可以存在轴线,而在没有轴线或中心来建立其组合的情况下,对称却不能存在。建立轴线需要两个点,但对称的状态则需要沿一条共线(轴线)或者一个点(中心)来平衡地布置相同的形式和空间构图。这样就存在两种基本对称方式:两侧对称式和辐射对称式。建筑构图(包括平、立、剖面、空间组织)可以绝对对称,对称状态更易出现在建筑局部之中,围绕其外再组合起不规则的空间和形式的构图,亦即不完全对称、相对对称。相对对称中对称局部的强烈的规则形式感可以说明这个局部是整个组合中的重要部分或具有特别的意义,如主入口、大厅之类。,B、对称与均衡,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B、对称与均衡,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对于现代景观,相对对称应用固然广泛,但整体、群体设计中更多的是采用非对称的均衡构图组合。均衡构图中也可能会有轴线、重心存在,而轴线上重要节点或重心所在既可安排重要事物,也能处理为虚的空间。某些景区的复杂地形条件天然限制了对称构图的大规模发展运用,而均衡作为一种基本审美要求,在设计中必须予以满足。对称与非对称的均衡,分别代表秩序和变化。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这两种组合构图方式应配合使用,共同形成风景园林既具自身特点,又与环境统一和谐的外观形象和内部空间。,、对称与均衡,B、对称与均衡,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对称与均衡,B、对称与均衡,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C、等级,大部分情况下建筑组合中各部分的形式和空间都存在着实际的差别,这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相应部分的重要程度(即在功能、形式和象征意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等级原理就是要求以适当的方式体现建筑的各组合要素在功能和意义上的差别,建立一个可见的形式和空间等级秩序。一个形体或空间在等级方面的重要性,是通过异常与正常的对比,规则图案中的不规则形状来体现的,亦即以变异的手法,使应具有重要性和特别意义的形体或空间在视觉上与众不同。具体有如下三种基本方式:,特别的尺寸即特定的形体、空间在大小尺寸方面与构图中其它要素差异明显。独特的形状、色彩无论变异处是规则还是不规则变化,只要对比鲜明,就能有突出重点的效果,当然变化形式必须与其功能相符合。关键性的位置如序列、轴线组合的端点,对称组合的中点,集中和辐射组合的中心焦点,偏离(高于、低于或前于)整个构图的位置,都是影响全局的重点位置,自然也可以强调其处事物的重要性。,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C、等级,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D、基准,基准是指设计构图中与其要素相关的一条参考线、参考面或体。基准的组合方式就是通过这种参考线、面或体的规则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将含有多种要素的一个自由图案组合起来。如轴线就是基准线,但是一个基准除了用线,还可以用面或者体的形式。,作为一种有效的组织秩序的手段,一条基准线必须有充分的连续性,以便穿过或从外侧通过它所组合的全部要素。如果基准是面或者体,它必须有足够的尺寸、封闭感和规则性,才可以被看作能把组合要素围合或聚集起来的形体。线可以穿过一个图案或成为图案的边缘,直线网格可以为图案构成一个中性的统一领域。在景观设计中,除了人为的轴线、边界线控制,天然的岸线、水位线或台地等高线往往也成为设计的基准。面可以将图案的要素聚集在它的下方(如顶面),或者成为图案的背景,把要素框入面里。体可以将图案集于它的范围内,或者沿着它的周边来组合。如院落式的群体建筑组织布局。,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D、基准,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E、重复与韵律(节奏),视觉认知的需求使我们倾向于在设计中按如下方式来统一组合各个要素,a、各要素互相接近或者连接;b、各要素同时具有共同的视觉特征。重复原理就是利用以上两种直观效果,去组织重复的要素进行构图。亦即由构图中某些要素有规律地连续展现,如行道树、廊柱、漏窗等。韵律是指线条、形状、或者色彩有规律地重复或者和谐地再现,在动态过程中产生的有规律、有秩序并富于变化的动态连续的美(形成节奏感)。它体现了重复出现的基本意图,使之成为组合景观空间和形式的一种手段。,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简单韵律:同种要素等距反复出现。使用过多则单调。交替韵律:两种以上要素等距反复出现,如分车带。交错韵律:某一要素作有规律的纵横穿插或交错变化,但变化是按纵横或多方向进行。拟态韵律:既有共同要素,又有不同要素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旋转韵律:某种要素或线条,按照螺旋状方式反复连续进行。渐变韵律(起伏韵律):一种或数种要素在形象上有规律的起伏、曲折变化,如十七孔桥。自由韵律:某些要素或线条以自然流畅的方式,不规则但却有一定的规律的婉转流动,反复连续、自然优美。,E、重复与韵律、节奏,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最简单的重复形式是将众多的要素排列成一个直线图案(如柱廊)。然而这些要素不一定要完全相同而只需属于同一类别,具有共同的性质、特征即可。如线性排列的别墅,每栋尺度、色彩、造型(如坡顶)类似,而门窗位置、细部乃至体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江西省共青城市中考物理预测复习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3年度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全真模拟模拟题附参考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老旧街区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方案
- 高校税务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2023年度粮油食品检验人员考试彩蛋押题及参考答案详解(新)
-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副高级职称通关题库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新工科课程中的思政教学路径研究
- 2024冶金工业技能鉴定高频难、易错点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5万千瓦风电项目实施方案
- 2024年安全员考试自我提分评估带答案详解(研优卷)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教学计划
- 煤矿干部考核管理办法
- 第6课 从小爱科学 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秋新修订)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肺结节CT判读课件
- 2025港口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 学会自我保护课件教学
- 奶茶设备知识培训课件
- 食品添加剂与调味品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
- 增值税纳税实务课件
- 2025年油气工程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