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走近三国,三国演义(英文名字:TheromanceofThreeKingdoms,翻译为:三个王国的罗曼史)。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操,孙权,刘备,司马光,孙权劝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2.掌握有关文学常识。能力目标: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情感目标: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2.感受人物语言的艺术美。,作者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下终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按年记载了共1362年的历史事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它体例谨严,结构完整,取材广泛,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司马光自称“颇慕古文”而“不能刻意致力”(答陈充秘校书),他的文章正因不甚刻意致力而能得自然之致。资治通鉴的文字质朴简洁,叙事清晰,文笔流畅,生动形象,有文学色彩,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战争场面的描写,历来为人们所推重。其他文章如谏院题名记等也写得精练明洁。另有涑水纪闻,写得简要、切实,续诗话亦有见解。,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文中主要人物:,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吕蒙(178-219),东吴国大将。,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多层次朗读,朗读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第三步:大声朗读。,第四步:读出感情。(分角色),第五步:背诵全文。,(一)操作方法,初,权谓吕蒙(mng)曰:“卿(qng)今当(dng)涂(t)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但当涉(sh)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更(g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读准字音,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读准字音,qng,y,sh,j,gng,su,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注意节奏,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1、“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不悦、责备,“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吃惊,赞叹,“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调侃,自豪,(孙权),(鲁肃),(吕蒙),文言翻译五字法:,友情提示,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疏通文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当初,对说,说,当道,当权。涂:通“途”,掌管,用,推托,事务,事情,研究,难道,粗略阅读,只,了解,历史,罢了,谁比得上,做,通“耶”,语气词,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惊奇,十分,现在,不再是,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重新,知晓事情,怎么,无义,感叹语气,于是,拜见,辞别,表顺接,到,等到,于是,开始,讨论,议事,经过,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把文章分成两层,并归纳层意。,第一层:“初”到“蒙乃始就学”,写孙权劝学,吕蒙就学。第二层为余下部分,是鲁肃与吕蒙“论议”,“结友而别”。,看谁能先找到。,朗读并理解:,1、第一层主要采用什么描写?,对话,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涉猎,见往事耳,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思考讨论“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想一想孙权说此话时的神态?,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门传授经学的学官,而是别有目的。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恼怒的意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前面已指出学的必要性,这里又指出学的可能性;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卿言多务,孰若孤?,(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目的、方法),(委婉的批评),(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说明学习的可能性。),“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方仲永,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五岁能诗、文理皆有可观、贤于材人远矣,年长乃学学有所成,少年不学一事无成,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理读课文,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可能性两个方面劝吕蒙学习。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孙权,吕蒙,鲁肃,关爱部下,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勤奋好学。,知错能改,虚心听劝学有所进,坦诚豪爽。,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劝学,赞学,就学,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理解与运用,“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XX同学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例句)上节课,宋兴同学朗读的黄河颂非常好,真叫人刮目相看。,请解释“刮目相看”并造句,理解与运用,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试问是哪个成语?,开卷有益,复述,孙权吕蒙鲁肃,劝,辞,惊,豪,非吴下阿蒙,军中多务,不可不学,当刮目相待,启示?,(现身说法),(侧面描写),体验反思,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给你怎样的启示?,A: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B: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C: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D: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E: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内容上: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后变得平庸无奇。,写法上: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语言描写生动。侧面描写也很突出,以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表现了吕蒙学有长进。,伤仲永借事说理,生动具体的阐述了作者的才能观。文章叙议结合,道理蕴涵在叙事中。,成语: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文言知识积累,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更加,转折连词,但是,只,仅仅,重新,孤独,古时王侯自称,以及,到,等到,学位名称,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美好的词语,推辞,辞,古,今,及,古,今,孤,古,今,博士,古,今,更,古,今,但,古,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罢了”。,表示感叹语气,相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三门峡市重点中学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网络安全现状、策略与通信安全课件
- 中介合作协议书
- 麻醉常用血管活性药物
- 2026届福建厦门数学九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地方文化特色品牌塑造指南
- 《2025挖掘机租赁合同》
- 2025大学计算中心软件转让版合同书
- 中国银行沈阳市法库县2025秋招笔试言语理解题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佛山市南海区2025秋招英文群面案例角色分析
- 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教学大纲(五篇)
- 促单技巧及话术大全
- 车辆司法鉴定申请书
- 塑料原料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 二年级应用题大全800题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应用题
- 第十四杂环化合物
- GB/T 5454-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
- GB/T 11186.2-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颜色测量
- 学校辍学学生劝返工作记录卡
- 第六讲:RCEP服务贸易与投资解读课件
- 初中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有理数专题《有理数中的数学思想》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