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嗔怪道。B“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C世说新语二则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D它的动作非常之慢,时而振翅,时而滑翔。2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皇帝的新装以皇帝爱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B“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C文中写皇帝与他的亲信三次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展现了整个宫廷的愚蠢与虚伪。D故事的结尾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话,是因为小孩子比大人聪明些,能够看出事情的真相。3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这一着险棋居然真的让整个局势风云突变。B少数不法商人见利忘义,为了赚钱而不顾起码的商业道德,竟使用有害原料戕害消费者,让人深恶痛绝。C随着政府打击力度的加大,各类犯罪案件如雨后春笋般接连不断地被揭露出来。D他一直梦想着能纵疆驰马,奔腾于广袤无垠的塞外草原之上。4 . 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A能否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作用,需要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减少行政干预离不开政府的自我革命。修改:去掉“能否”B用纪实摄影专题形式来传承、宣传和保护非遗项目,就是用最质朴的语言讲述中国文化之美。修改:将“传承”和“保护”调换位置C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入户进行十九大精神宣讲,全村约600余户村民实现了全覆盖。修改:去掉“约”或者“余”D据了解,今年公交冬运,铁岭市打造“温暖公交”“舒适公交”等目标,以提升市民乘车的良好感觉。修改:将“提升”改为“增加”5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在偏僻的乡村,他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2)啊,你令人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3)今天他看见了萤火虫的光,虽然那光,小得像小米粒儿,但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A渡过感叹 迷迷糊糊B渡过 叹服不清不楚C度过 叹服 模模糊糊D度过 感叹模模糊糊6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浩瀚 虬(qi)枝磕绊(bn)驰骋B显赫 濡(r)染骁(xio)勇轮廓C繁琐狡黠 (xi)慰藉(j)自出新裁D斟酌冗(rng)杂无垠(yn)禁锢7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溃败/匮乏嘱咐/瞩目荷花/荷枪实弹B悄悄/悄然旋转/旋涡缭绕/眼花缭乱C诘责/拮据孪生/痉挛厌恶/深恶痛疾D哽咽/咽喉气量/量杯轻薄/日薄西山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回答问题。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人,思想和行动,范围太广,我想损之又损,只说说我深知,而且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语文方面;这仍嫌范围广,只好再缩小,限于写作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这个像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说是不成问题,因为:一,看历史,似乎早已解决。那还是民初高喊文学革命的时候,以前言文不一致,如言,说我觉得对,文则要写余然之,既增加了无谓的负担,又不容易懂,所以应该合二为一。起初有些人,如林琴南之流,不以为然,但这是大势所趋,众意所归,不久就统一了天下,理,认定怎样说就应该怎样写,行,用笔写白话。二,看现实,写,都不用文言,而用普通话。但这里还隐藏着不少问题。由文学革命时期起,就应该有所谓白话指什么(如有孔乙己的白话,鲁迅的白话,北京市民的白话,等等),能不能这样写,应该不应该这样写等问题。这且不管,文学革命之后,许多知名的和不很知名的作家,以及广大的能执笔而不成家的,总是这样做了。成果呢?我的看法,除了少数人、个别文体(如小说、戏剧里的对话)之外,都是只能不即不离。不即,是与街谈巷议的口语不尽同;不离,是无论如何,总可以算作雅化的精炼化的条理化的口语。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值得重视的大问题在现在,流行的文的大多数,从用语方面看,与过去相比,不即的成分显然增加了,从而不离的成分就相应地减少了。这表现为冗长,扭曲,修饰,晦涩,不像话。不像话,有影响,是不自然,不简明,不易懂。这样写,有的来于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来于看什么,学什么;但更多的是来于认识(纵使是不很明确的),以为不这样就不成其为文,甚至不足以称为文。有认识为依据,不即而离的文就会发荣滋长,终于成为文风问题。叶圣陶先生坚决反对这种文风,他提出正面的主张,要写话。写话,粗略说是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加细一些说是,所写,从用语方面看,要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话。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致付之一笑。这里为题目所限,不能牵涉过多,甚至挑起论辩。专说我的看法,写话,虽然其中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说明,但大体上说,或当作行文用语的一个高标准看,总是既正确又对症。说正确,因为这是坚持文学革命以来求言文一致的老传统。说对症,因为时下的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称为文言,是因为只见于书面,嘴里并不这样说。新文言,就其难于为绝大多数人轻易了解说,会比旧文言更糟,因为旧文言简短,新文言冗长,旧文言直说,新文言要多绕弯子。不简短,不直说,再加上结果的难于了解,就成为症。去症要有对症药,那就是写话,写话的主张会碰到两种性质的难易问题。一种是执笔之前,刚才说过的,认为这样就不成其为文,下里巴人,不屑于。认识,属于一念之差,可是变却大不易,要慢慢学,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求速成办不到。另一种是执笔之后,我的经验,就说是下里巴人吧,写得简明自然,让下里巴人听着像话,不是容易,而是很难。这也要靠慢慢学(多念像话的文),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此外还要加上叶圣陶先生提到的办法,写完,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决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繁简有时牵涉到内容方面,意思无价值,甚至更坏,当然以不写为是。内容还会引来其他性质的复杂问题,这里不管,只说用语。用语的可简而繁,近些年来大为流行,种类和花样都很多,几年前我在拙作作文杂谈的累赘拖沓一题里曾较详细地谈到,这里不能多说。我的想法,值得重视的不是多用少用一两个字,而是应该少用而偏偏多用的这种热爱冗赘的心情,它扩张,无孔不入,就会成为风。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势力越来越大,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广,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成为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成为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8 . 选文第1段第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9 .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10 . 作者是怎样说明叶圣陶先生注重文风简洁的?11 . 说说作者在选材方面的特点和作用。三、句子默写12 . 名句积累与运用1)_,若出其中。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2)_,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揭示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_,_。4)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_,_。5)春天是美好的,是令人向往的。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们都在一次次地对春天进行歌颂,“红杏枝头春意闹”,恰好与朱自清的春一文中_,_。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各题。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3 . 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B博学向笃志(坚定)C为人谋而不忠乎(忠心)D人不堪其忧(能忍受)14 . 对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B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C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5 . 翻译下列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6 . 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里提到的“为人谋”与“朋友交”和“传”,这些内容在今天还有没有意义?为什么?请结合自身的经历谈一谈。五、诗歌鉴赏赏析渡荆门送别完成题目。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7 . 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它交代了远渡的_和此行的_。18 . 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六、名著阅读19 . 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悟空为什么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