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艺与采煤方法PPT课件_第1页
采煤工艺与采煤方法PPT课件_第2页
采煤工艺与采煤方法PPT课件_第3页
采煤工艺与采煤方法PPT课件_第4页
采煤工艺与采煤方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采煤方法与技术,主讲人:单位:采煤方法与技术,2,Logo,煤层基础知识,采煤方法与技术内容,1,采煤方法的概念与分类,采煤技术,2,3,1,1,3,Log,1。煤层基础知识,4、标志,1.1煤层顶底板,煤层由泥炭层经煤化转化而成。煤层顶底板的含义:煤层上下相邻的地层称为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分类:从上到下,可分为:主顶、直接顶、伪顶、直接底板、主底板、5、标志、1.1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组成:主顶:是指位于直接顶或煤层正上方且不易坍塌的厚硬岩层。直接顶通常由坚硬的砂岩、石灰岩和其他岩石层组成:直接顶是指位于假顶之上或煤的正上方的一层或几层岩石层(当煤层中没有假顶时)。伪顶:指煤层正上方较薄的岩层,因开采而破碎并下落。通常是碳质泥岩、页岩等。厚度一般在0.5M以下,指煤层正下方的岩层。大多数是泥岩:它们位于直接底部或煤层正下方,由相对坚硬的砂岩和石灰岩组成。6、标志1.2煤层的厚度和分类。煤层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在地下开采中,煤层按其厚度可分为三种类型:薄煤层:厚度小于1.3m中厚煤层:1.3-3.5m厚;厚煤层:厚度大于3.5m,7,Logo,1.3煤层赋存,1.3.1煤层赋存含义:煤层赋存在地壳中的空间状态称为煤层赋存。1.3.2煤层产状的三个要素(走向、倾角和倾角):走向:倾斜煤层水平面和任何水平面之间的交线(图中的AB)称为走向线。倾角:在煤层向下方向垂直于走向线画出的射线(图中外径)称为倾斜线,由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图中外径)表示的地理方位称为倾角。倾角与走向之间相差90度的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角度(图中为),也称为真实倾角。1.3.1煤层赋存的含义:煤层在地壳中赋存的空间状态称为煤层赋存。1.3.2煤层产状的三个要素(走向、倾角和倾角):走向:倾斜煤层水平面和任何水平面之间的交线(图中的AB)称为走向线。倾角:在煤层向下方向垂直于走向线画出的射线(图中外径)称为倾斜线,由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图中外径)表示的地理方位称为倾角。倾角与走向之间相差90度的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角度(图中为),也称为真实倾角。8,标志,2。采煤方法的概念和分类,采煤方法的概念,2.1,采煤方法的分类,2.2,采煤方法的概念,2.1,9,Logo,2.1采煤方法的概念,采煤方法:它是采煤系统和采煤技术的结合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采煤系统:采煤巷道的开挖一般先于采煤工作。它们在时间上的协调和在空间上的相互位置系统称为采煤巷道布置系统。这是采煤系统。采煤技术:在采煤工作面按一定顺序完成各工序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采煤技术。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采掘工作的过程,称为采掘过程。基本程序:碎煤、装煤、运煤、支护和采空区处理。,10,Logo,2.2采煤方法分类,11,Logo,2.2.1采煤方法分类,根据工作面推进方向与煤层走向的关系:走向长壁采煤法,倾斜长壁采煤法,(a)走向长壁,(b)倾斜长壁(上行坡),(c)倾斜长壁(下行坡)1,2-运输和回风巷;3-采煤工作面;4,5-运输和回风斜巷,12,标志,2.2.1采矿方法分类,综放采矿法,支柱支护法,充填采矿法,支柱支护法,13,标志,2.2.1采矿方法分类,墙系采矿法,爆破采矿法,一般机械化采矿法,综合机械化采矿法,14,标志,2.2.2采煤方法分类:煤柱系采煤法的特点是57m煤房狭窄,综合开采2-煤柱;3柱,15,标志,3。采煤技术,采煤技术概述,3.1,爆破采煤技术,3.2,普通机械化采煤技术,3.3,普通机械化采煤技术,3.3,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3.4,采煤技术概述,爆破采煤技术,普通机械化采煤技术,采煤技术概述,爆破采煤技术,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普通机械化采煤技术,采煤技术概述,爆破采煤技术,16,标志,3.1采煤技术概述, 采煤技术的概念:采煤技术:在采煤工作面按一定顺序完成每一个过程及其协调的方法,称为采煤技术。 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采掘工作的过程,称为采掘过程。采煤技术的基本工序:碎煤、装煤、运煤、支护和采空区处理。采煤技术分类:爆破采煤技术、普通机械化采煤技术和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17,标志,3.2爆破采矿技术,爆破采矿技术的概念:爆破采矿的简称。它是指爆破采煤技术的优缺点,即采用爆破方法在长壁工作面破煤、人工装煤、输送机运煤和悬挂支架支护。优点是: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条件下的采煤工作面,所需设备少,初投资少;缺点:工人劳动强度大,日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低,18、Logo、3.2.1爆破落煤,爆破落煤工序包括钻孔、装药、填塞炮泥、弹线连接、爆破等工序。单排双排三排2.5m炮孔的布置取决于煤层厚度和煤层硬度:(a)单排眼(b)双排眼(c)三排眼,19,Logo,3.2.1爆破落煤,爆破落煤设备,20,LOGO,3.2.2装煤和运输。 放炮装煤:放炮装煤率可达31% 37%人工装煤:人工装煤主要包括:输送机与新煤壁之间松散煤的静止角线以下的煤,落煤或落至输送机采空侧(静止角:散装物料在堆放过程中能保持自然稳定状态的最大角度(相对水平面的单侧角度),称为“静止角”。 运煤:工作面采用柔性刮板输送机,运输巷采用刮板输送机和带式输送机运煤,21、Logo、3.2.3工作面支护和采空区处理,支护形式:ZH2000/16/24Z型整体顶梁组合悬挂液压支架,每架有四根立柱,22、Logo、3.2.3工作面支护和采空区处理,采空区处理:采空区处理均采用放顶煤方法。要求崩落高度一般大于开采高度的1.5倍。当采空区垮落不足(面积超过25m2)时,必须采取加固支护、采空区充填措施或强制垮落措施。23、标志,3.3普通机械化采煤技术。普通机械化采煤技术中的采煤技术称为普通机械化采煤技术(以下简称普通采煤),它是利用机械方法破碎煤炭它与一般开采的最大区别是:综采采用自移式支架来支撑顶板,解决了支架的人工操作问题,实现了综采支架与采空区处理技术的优势:劳动强度低、产量高、效率高、安全条件好、25、Logo、3.4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配置图、1。采煤机2。刮板输送机3。液压支架4。下端支架5。上端支架6。转运机7。伸缩式带式输送机8。组合开关26、Logo、3.4.1综采工作面双滚筒采煤机工作方式、滚筒旋转方向和位置: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一般采用双滚筒采煤机。当我们站在综采工作面面对煤壁时,通常采煤机的右滚筒应该是一个右螺旋,割煤时顺时针旋转;切割煤时,左滚筒应为左螺旋,逆时针旋转。这种布置对司机操作安全,煤尘少,装煤效果好。27、Logo,3.4.1综采工作面双滚筒采煤机的工作方式和综采工作面双滚筒采煤机的截煤方式:综采工作面的截煤方式是综合考虑顶板管理、移架和进给方式、端头支护等因素确定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次切割两个刀片的割煤方式,也叫“梭式割煤”,主要用于煤层赋存稳定、倾角较缓的综采工作面,工作面为端头进给。单向割煤是用一把刀:来回单向割煤,工作面中部或端部进给。该方法适用于顶板稳定性差的综采工作面。煤层倾角较大的综采工作面,不能上下移动,或输送机容易下滑,只能上下移动,28、Logo,3.4.1综采工作面双滚筒采煤机的工作方式,综采工作面采煤机的进给方式:1、工作面末端倾斜截割进给采煤机截割到工作面末端时, 其后面的输送槽已移近煤壁,一段下部煤仍留在采煤机机身上,如图A所示; (2)改变滚筒位置,降低前滚筒,升高后滚筒,并沿着输送机的弯曲部分切入煤壁,直到输送机的直线部分。然后直线移动输送机,如图B所示;(3)再次改变两个滚筒的上、下位置,返回到输送机头部割煤,如图C所示;(4)切掉三角煤,煤壁切直后,更换上下滚筒,正常切回煤。如图D,29,Logo,3.4.1所示,双辊采煤机在综采工作面的工作方式为:b .综采工作面中部斜切进给的右图显示了综采工作面中部斜切进给的过程,其特征是输送机的弯曲段在工作面中部,操作过程如下:采煤机将煤切割到工作面左端;(2)空牵引至工作面中部,并沿输送机的弯曲段斜切进给,继续向工作面右端割煤;(3)移动直线输送机,采煤机空牵引至工作面中部;(4)采煤机开始从工作面中部向工作面左端割煤,工作面右半部的输送机移近煤壁,恢复初始状态。30、标志、3.4.2推动输送机,在输送机运行中推动前输送机。应遵循从底部(顶部)移动到顶部(底部)的原则。弯曲段长度不小于15m,以保证无死弯。弯曲部分不得超过两个。不得任意分段或从两端向中间移动。31、标识、3.4.3液压支架的移动方式应按顺序进行。单支架应沿采煤机牵引方向依次前移。移动步距等于切割深度,支架应移动成直线。它操作简单,容易保证移动框架的质量,适用于移架速度快,质量不易保证,一般有大流量电液阀组控制,适用于煤层地质条件好的工作面,34、Logo、3.4.4放顶煤,放顶煤原则:放煤过程中,放煤和放煤的具体步骤严格按照单、双数间隔多轮多循环中值放煤方法进行:a . 10个工作面为一个眼场, 并将从机器尾部到每个眼场头部的放煤口编号为1、2、3、4、5、6B .b、每个眼场先进行单、双编号间隔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