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醛、肉桂醛抗曲霉菌作用机制研究_第1页
柠檬醛、肉桂醛抗曲霉菌作用机制研究_第2页
柠檬醛、肉桂醛抗曲霉菌作用机制研究_第3页
柠檬醛、肉桂醛抗曲霉菌作用机制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 西 医 学 院 学 报 2 0 O 3毕 旃 3 氇第 6朗 “ c t t , 川P 3 d“l i c i P Ji a , i g xi 20 03, Vol 一 1 3, No6 柠 檬 醛 、 肉桂 醛 抗 曲霉 菌 作 用 机 制 研 究 张 文 平 , 傅 颖 媛 。 , 谢 小 梅 ( 1 赣 南 医 学 院病 原 生 物 学 教 研 室 , 江 西 赣 州 3 4 1 0 0 0 ; 2 江 西 医学 院 免 疫 学教 研 室 , 江 西 南 昌 3 3 0 0 0 6 ; 3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预 防 医 学教 研 室 , 江 西 南 昌 3 3 0 0 0 6 ) 摘 要 :目的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柠檬醛和肉桂醛的抗曲霉菌 活性 , 探讨其作用机制, 为抗真菌中药进一步研究 和 开发 提 供实 验依 据 。方 法 采 用 微 量 液 体 稀 释 法 测 定 柠 檬 醛 、 肉桂 醛 对 黄 曲 霉 菌 和 烟 曲 霉 菌 的 最 低 抑 菌 浓 度 ( MI C) ; 运 用 同位 索掺入 技 术测 定 在 柠檬 醛 、 肉桂 醛 作用 下 , 黄 曲霉 菌 和 烟 曲霉 菌对 H Td R, H Ud R 和 H一 亮 氨 酸 掺入 的 抑制 率 。结 果柠檬 醛对 黄 曲霉 菌 、 烟 曲霉 菌 的 MI C分 别 为 : 2 5 9 0 t l g ml 、 0 6 4 8 t l g m1 肉桂 醛 对 黄 曲 霉 菌 、 烟 曲霉菌 的 MI C分 别 为 : O 1 0 9 t g ml 、 0 0 5 5 t g ml ; 柠 檬醛 和 肉桂 醛 能 明显 抑 制 三种 同位 素前 体 的掺 入 ( P 0 0 1 ) 。结论柠 檬醛 和肉桂 醛在 体 外有 较 高 的抗 曲霉 菌活 性 。推测 其抗 真 菌 的作 用 机 理 可能 是 通 过抑 制 曲霉 菌 的 DNA、 RNA、 蛋 白质 的合 成而 表现 杀 菌效 应 。 关 键 词 :柠檬醛 ;肉桂醛 ;曲霉菌 ;同位素掺入 ; 抗菌机制 中 图 分 类 号 : 3 7 9 6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i 0 0 0 -2 2 9 4 ( 2 0 0 3 ) 0 6 0 0 1 0 -0 4 St ud y o n Ant i f u ng a l M e c ha ni s m o f Ci nna m l de hy de a nd Ci t r a l i n As pe r g i l l i ZHANG W e n pi ng ,FU Yi ng - yu a n ,XI E Xi a o - m e i 。 ( 1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a t h o g e n i c Bi o l o g y, Ga n n a n Me d i c a l Co l l e g e , G a n z h u o 3 4 1 0 0 0 , C h i n a ; 2 De p a r t me n t o f I mmu n o l o g y, J i a n g x i ? v l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Na n c h a n g 3 3 0 0 0 6 , C h i n a ; 3 De p a r t me n t o f Pr e v e n t i v e Me d i c i n e , J i a n g x i C o l l e g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 Nan c h an g 3 3 0 0 0 6, Ch i n a) ABS TRACT: Ob j e c t i v e To s t ud y t he a n t i f u n g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c i n n a ml d e h y d e a n d c i t r a l i n As p e r g i l l i a nd t o e xpl o r e t he i r a nt i f unga l m e c ha ni s m i n a n a t t e m pt t o pr o vi de e xpe r i m e nt a l e v i de nc e f or f ur t he r a ppl i c a t i on o f a nt i As pe r gi l l i m e di c i na l h er bs M e t ho ds The m i ni m um i nh i bi t or y c onc e nt r a , t i o n( M I Cs ) o f c i n n a m l d e h y d e , c i t r a l a g a i n s t A f u mi g a t u s , a n d A f l a v u s we r e d e t e r mi n e d b y b r o t h m i c r od i l ut i o n m e t ho d; By m e a ns of i nc o r po r a t i on e xpe r i m e nt o f i s ot o pe - l a be l l e d p r e c us or, t he i n hi bi t or y r a t e s of 。 H TdR , 。 H U dR ,a nd 。 H l e uc i ne w hi c h woul d b e i nc or p or a t e d i nt o t he A s pe r gi l l i w e r e me a s ur e d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t w i t h c i nna m l d e hy de a nd c i t r al r e s pe c t i v e l y Re s ul t s M I C a f c i n n a ml d e h y d e a g a i n s t A f u mi g a t u s a n d A f l a v u s we r e 0 1 0 9g ml a n d 0 0 5 5 t g ml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MI C o f c i t r a l a g a i n s t A f u mi g a t u s a nd A f l a v u s we r e 2 5 9 0 t g ml a n d 0 6 4 8 g ml r e s pe c t i ve l y; Ci nn am l de hy de a nd c i t r a l c ou l d o bv i o us l y i nhi bi t i nc or por a t i o n of 。 H Td R , : H U dR a nd 。 H l e u c i n e i nt o As p e r g i l l i ( P 0 0 5 ) , 如 表 1 。 表 l 柠 檬醛 、 肉桂 醛对 烟 曲霉 和黄 曲霉的 MI C a 。 值 ( g m1 ) 2 2同位 素 前 体 掺 入 试 验 三组剂量 的柠檬醛 、 肉桂醛作 用后 , 曲霉菌对三 种 同位 素标 记 前 体 的掺 人 有 明显 抑 制 作 用 ( P 0 0 1 ) , 且 抑制率 与药物 浓度成正相关 。 比较 两种受 试药 物的 1 MI C剂 量组 , 均 以。 H Ud R 的掺入 抑制 率最 高 , 与。 H Td R 的掺 人抑 制 率 、 。 H一 亮 氨 酸 的掺 入抑 制率 相 比较 , 经 ) c 检 验 , 差 异 均具 有显 著性 ( P d0 0 0 1 ) ; 说 明受 试 药 物 对。 H Ud R 的 掺 人 抑 制 较。 H- Td R和。 H一 亮 氨酸强 , 如表 2 。 表 2 柠 檬 醛 、 肉桂 醛对 曲霉 菌三 种 同 位素 标 记 前 体 掺 入 抑 制 率( 士 s , n = 6 ) 3 讨 论 微量 稀释法 由美 国国家临床试验标 准化 委员会 ( NC CL S ) 于 1 9 9 2年提 出, 是试管 稀释 法 的改 良, 该 法将 试 管 改 为 9 6孑 L 微 孑 L 板 , 标 本 及 试 剂 体 积 由 l ml 减至 0 2 ml ( 减少 8 0 ) , 并 以 肉眼 或分 光 光度 计 判 断 终 点 。 目前 国外 多采 用该 法 检 测 酵母 类 真 菌 的 药 物 敏 感 性 , 也 可 适 用 于 某 些 产 孢 丰 富 的 丝 状 真 情 ( 如 l l l 霉 菌 ) 的 药 敏 试 验 。 RP Ml l 6 4 0培 养 液 是 NC C S方 案 中 指 定 的 培 养 基 , C z a p a k S培 养 基 是 霉 菌 的 标 准 培 养 基 , 曾 有 人 对 R P MI l 6 4 0 、 Cz a p a k S 培 养 液 进 行 过 曲霉 菌 的药 敏 试 验 8 州 。 本 试 验 参 照NC C L S 方 案 微 量 稀 释 法 同 时 采 用 了 R P MI I 6 4 0培 养 液 和 Cz a p a k S培 养 液 并 比较 了它 们 对 MI C 的 影 响 , 发 现 两 种 培 养 液 能 产 生 稳 定 一 致 的 药敏试 验结果 ( 表 1 ) 。本试 验证实 了柠檬 醛 和 肉桂 醛均 有较强 的抗 黄曲霉菌 、 烟 曲霉菌作用 , 且 肉桂 醛 对抗 菌活性较柠檬 醛强 , 与文献报导基本符 合 9 I 1 o 。 同位素标记技 术是利用标记 的放 射性 核素作 为 示踪剂 ( t r a c e r ) 来 研 究生 物 体 内各 种代 谢物 质 的 吸 收 、 分 布 、 排泄 、 转 移规 律 的一 门科学 。其特 点 是灵 敏 度高 , 能准 确定 量 地 测 定 代谢 产物 转 移 和 转 变 。 Td R、 Ud R 和亮 氨 酸分别 作 为 D NA、 RNA、 蛋 白质 生物合 成的前 体物 质 , 以其 同位 素标 记物进 行 同位 素掺 人试 验 , 可充分 反 映真菌 生物 大分 子 的合 成代 谢情 况。李沛涛 、 夏忠第 等L 1 运 用 电镜 和同位 素标 记技 术 研 究 了 山苍 子 油 的 抗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绿 脓 杆菌及 白念珠茵 机 制 。研 究结 果表 明 : 金黄 色 葡萄 球菌 , 绿脓杆 菌及 白念珠 菌经山苍子油作用后 , 其超 微 结构 均被损 坏 ; DNA, RNA, 蛋 白质 、 细 胞 壁及 细 胞膜 的生物合成 均受到抑 制。被损坏 的表现形式 和 被抑 制的程度又 与三种菌超微结构 的组 成和化学成 分有关 。但柠檬 醛作为 山苍子油 的主要 有效 活性成 分 , 其对丝状 真菌 的抗菌机 理较少报导 。 本 试 验 用 2 M I C、1 MI C 和 1 2 MI C 的柠 檬 醛 和 肉桂 醛 作 用 曲霉 菌 4 8 h , 观 察 其 对。 H Td R、 。 H Ud R和。 H一 亮 氨酸三种标 记前 体掺人 的影响 。结果 发现柠檬 醛和 肉桂 醛对 3种标记前体 的掺 人均具有 显著性抑 制作用 ( P 0 0 1 ) , 且 随药 物浓 度 的升 高 对标 记前体掺人抑 制率也升 高。以。 H Ud R 的掺人 抑制率 最 高 , 在 1个 MI C浓 度 下 , 。 H Ud R 的掺 人 抑制率 达 9 0 以 上 , 对。 H Td R 和。 H一 亮 氨 酸 的 掺 人抑制率 在 7 7 8 3 左 右 。本 试 验 结果 提示 柠 檬醛和 肉桂 醛 的抗 菌机 理 相似 , 可 能是通 过影 响 曲 霉菌 的 DNA、 RNA 和蛋 白质 的合 成 而表 现 杀菌 效 应 。这个 结果 与李 沛涛 、 夏忠第 等报 告 山苍 子 油抗 白念珠菌 的机 制 相 似n 。但 由于蛋 白质 和核 酸 为 生物细胞 的共 有成分 , 且 白念珠 菌 和 曲霉 菌 在结 构 和化学组成方 面仍 有较 大差 异 , 因此 我们 认为 柠 檬 醛和 肉桂醛对 曲霉菌 的抗 菌作 用可能存在其他更 广 泛 的抗 菌 作 用 机 制 。 另 外 , 柠 檬 醛 和 肉 桂 醛 虽 均 属 醛类 物 质 有 一 些 共 同 的杀 菌 机 理 , 如醛 基 是 亲 水 基 , 维普资讯 f I西 医 学 院 学 f ? ( ) ( 1 3 卷 6 f “ e mi V l e , z “ , , , i 20 03, Voi I , ( ) 6 l 3 潘 氨 酸 的 一 种 合 成 方 法 匡滨 海 淳B 惠 , 张 泉 ( 江 西 医 学 院 药 学 系 中 心 实 验 室 , 江 西 南 昌 3 3 0 0 0 6 ) 中 图分 类 号 :0 6 2 9 7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0 0 2 2 9 4 ( 2 0 0 3 ) 0 6 0 0 1 3 0 1 潘氨 酸 的制备 文 献报 道有 多种 方 法 作 者 在逐 一进 行 验 证 后 认 为 下面 这 种方 法 有 较好 的操 作 性 及重 复性 , 且 工 艺 简单 , 有 较好 的 工业 生产 价值 现介 绍 如下 。 1材 料 与 方 法 9 2 0 0熔 点测 定 仪 ; 旋 转 蒸发 器 RE - 5 2 A; D F - 1 0 1型恒 温 加 热搅 拌 器 ( 浙 江 乐 清 ) ; D- 葡 萄 酸 内 酯 AR( 上 海 试 剂 二 厂 ) ; 甘 氨酸 AR( 江 苏 南 通 化 工 厂 ) ; 丙 酮 AR ( 上 海 试 剂 二 厂 ) ; 甲醇 AR( 上 海试 剂 二厂 ) 。 2合 成 路 线 CH oH 。+: , 。 O 妒 I 一 。 6H 3实验 方 法 1 )N, N - _ -甲基 甘氨 酸盐 酸盐 的 制备 : 在 2 5 g甘 氨 酸 中加 入 7 5 ml 9 0 甲酸 和 6 O ml 甲醛 , 加 热 回 流 1 7 h, 加 入 3 O ml 浓盐 酸 。减 压 蒸 馏 反 应 液 至糖 浆 状 , 冷 却 收 集 分 离 结 晶 。结 晶用 冰 乙酸 洗涤 , 干燥 , 用 水重结 晶 。得 针 状 结 晶 , mp l 8 9 1 9 0 。反应 方程 如 下 : CH2 OH 。 : : 。+ 。 , 。 。 。 o 嚣 H c 。 OH 2 ) 在 三颈 瓶 中放 入 1 8 g葡 萄 糖 酸 内酯 , 加 入 1 6 g N, N一二 甲基 甘氨 酸盐 酸 盐 , 加 入 4 0 ml D MF、 1 0 ml 吡 啶 , 再 加入 2 4 g DC C加 热搅 拌 过 夜 。析 出 白色 沉 淀 过 滤 , 滤 液 减压 浓缩 至 5 ml , 再 次滤去 不 溶物 。母 液 中加 入 3 0 ml 丙 酮 析 出 白色 沉 淀 , 倾 斜 法 滤 去 上 清 液 , 底 部 油 状 物 用 5 ml 甲醇 溶 解然 后 加入 2 5 m1 丙 酮 析 出 白色沉 淀 过 滤 干 燥 得 白色无 定 型结 晶 。 4成 品元 素 分 析 潘 氨 酸 C、 H、 O 三 元 素 分 子 量 的百 分 比 理 论 值 分 别 为 4 O O 7 、 6 6 3 、 4 5 2 。本 实 验方 法 所 得 潘 氨 酸 C、 H、 O 三 元 素 的百 分 比实 测 值 分 别 为 4 O 5 、 6 7 3 、 4 4 9 , 与 理论 值 基 本吻后 , 说 明 此方 法 制 得 的潘 氨 酸纯 度 较 高 , 其 红 外 光谱 在波 长 1 7 5 8 c m_ 。 、 1 2 2 7 c m 处有 吸 收 。 ( 责任 编辑 : 况 荣华) 易 被 真 菌 菌 表 面 的 亲 水 基 吸 附 而 穿 人 胞 壁 , 破 坏 细 胞壁多糖 结 构 ; 还 可 与菌 体 蛋 白 质功 能 基 团一 S H, 一 NH2 , 一 CH 及一 CooH 等 发 生 化 学 作 用 , 使 其 失 活 等 1 引, 但它们 的抗菌机理 也可能 有较 大 差异 。这 些 方面还有 待进 一步研究证实 。 参 考 文献 : Ba r n e s RA , De nn i ng DW , Ev a ns EG , e t a 1 Fu ng a l i nf e c t i o ns : a s u r v e y o f l a b o r a t o r y s e r v i c e s f o r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J Co mmun Di s Re p CDR Re v, 19 9 6, 6( 5) ; 6 9- 7 5 张 明发 , 沈雅 琴肉桂 的 药 理 作用 及 温 里 功 效 J 陕 西 中 医 , I 99 5, 1 6 ( 1) : 3 9- 4 2 周 坚山 苍 子 油 药 理 与 临 床 研 究 进 展 J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I 9 91 , 1 1 ( 8 ): 5 0 9 5 1 2 张 文娟 肉桂 醛抗 黄曲 霉作 用及超 微结 构 观察 的研究 J 北 京 医科 大学 学报 , 1 9 9 5 , 2 7 ( 5 ) : 3 7 4 江 涛 , 曹 煜 , 赵秀 华 , 等 2 2种 中 草药 有 效 成 分 抗 真 菌 研究 及 新剂 型应 用 J 中华皮 肤科 杂志 , 1 9 9 9 , 3 2 ( 5 ); 3 1 6 3 1 8 6 陈世 平 真 菌 感 染 学 M 沈 阳: 辽 宁 科 学 技 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