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2卷 2 0 0 4正 第 5期 1 0月 中国管理科学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Ma n a g e me n t S c i e n c e Vo 1 1 2No 5 Oc t , 2 0 0 4 文章编号: 1 0 0 32 0 7 ( 2 0 0 4 ) 0 5 0 0 9 10 6 基于多 目标规划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优化研究 陈长杰 , 马晓微2 , 魏一呜2 , 傅 小锋。 ( 1 中国科学院生物 物理研 究所 , 北 京 1 0 0 1 0 1 ; 2 中国科 学院科技 政策与管理科 学研 究所 , 北 京 1 0 0 0 8 0 ; 3 中国 2 1世 纪议 程管理 中心 , 北京 1 0 0 0 8 9 ) 摘要 : 本文以人 口( P o p u l a t i o n ) 、 资源( R e s o u r c e ) 、 经济( E c o n o my ) 、 环境 ( E n v i r o n me n t ) 和科技 ( Sci e n c e& T e e h n o l o g y ) 为核心, 构造 了 P R E E S T系统模型。以 P R E E S T系统为对象, 运用 主成分分析法对 1 9 8 7 2 0 0 1 年度 中国的可 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借助多 目标规划理论 , 构建 了中国可持续发展多 目标集成模型 , 并以“ 十五” 计划纲 要为基准 , 开展了中国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的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 , 通过对“ 十五” 期间 中国可持续发展传统模 式和规划模式的对 比分析 , 就中国人口、 资源 、 经济、 环境和科技等领域的协调发展提 出了政策建议 。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 P R E E S T系统 ; 综合评价 ; 多 目标规划 ; 发展模式 中 图分 类 号 : F 8 3 0 文献标 识码 : A 1 引言 自 1 9 8 7年 世界 环境 与发 展 委员会 ( WEC D) 明 确提 出可持续发展( S u s t a i n a b le D e v e lo p me n t ) 概 念 以来 1, 可持续发展作为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 自然环境 、 资源状况这对尖锐矛盾 的指导思 想 , 已被 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接受。1 9 9 4年中国政府在 中 国 2 1 世 纪议 程 中提出 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和行 动措 施; 2 0 0 1 年 3月, 中国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个五年计划纲要 中明确指出: 要高度重视人 口、 资 源 、 生态 和环境 问题 , 把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 高到 一 个新 的水平 ; 2 0 0 2年 1 1月 , 中 国在 十六 大报告 中 把“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促进人与 自然的和谐” 作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主要 目标 之一 , 这 一 系列举 措 集 中体现 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 的基本观点 和主要 内容_ 2 J 。对 于可持续 发展 这一发 展模 式 的研 究 , 许 多专家学者从不 同角度进行 了广泛而深入 的探 讨与 研究 3 - 5 J : 从一大批 可持 续发 展指标 体 系及 其评 价 模型 的建立 , 到 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全面规划 , 都对可 持续发展研究从理论 层面到应用层 面起到 了全方位 收稿 日期 : 2 0 0 31 0 2 1 :修订 日期 : 2 0 0 30 72 9 基金项 目: “ 十五”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 目( 2 0 0 1 一B A 6 0 8 B 一 1 5) 作者简介: 陈长杰( 1 9 7 2 一) 男( 汉族) , 河南南 阳人 , 中国科学院 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后, 研究方 向: 区域可持续发展 规 划 与管 理 的积极推动 6 1 1 J 。 实质上 , 可持 续发展是在 一定的时空 内 , 在一定 的科学技术(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o g y ) 条件下 , 实现 自 然系统与社会系统 ( 或人地关 系) 的协调发展 ; 其核 心就是实现人 口( P o p u l a t i o n ) 、 资源( R e s o u r c e ) 、 经济 ( E c o n o my ) 、 环境( E n v i r o n m e n t ) 等要素持续、 稳定 、 均衡、 有序的发展。根据系统论的观点 , 我们将可持 续发展系统综合集成为人 口( P o p u la t i o n ) 、 资源( R e s o u r c e ) 、 经济( E c o n o my ) 、 环境( E n v i r o n m e n t ) 与科技 ( S 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 五个子 系统 ; 即以人 和人 类 的社会经济活动为一方 , 以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 源和环境为另一方 , 而将科技子系统作为实现对立 双方相互融合、 相互协调的支撑平台。由此就构成 了一 个 以 P( P o p u l a t i o n ) 、 R( R e s o u r c e ) 、 E( E c o n o my ) 、 E( En v i r o n me n t ) 、 S T( S 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 为关键要素的、 动态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本文简称为 P R E E S T 系统_ 1 。与 传 统 的 P R E E 系 统 相 比, P R E E S T系统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作用, 并把它作为 P R E E S T系统模型的关键 要素和核心因子。这是因为, 在 2 1 世纪科学技术不 仅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实现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 本前 提和最终限制 因子 。 本文 以 P RE E S T系统模型 为对 象 , 以多 目标规 划为工具, 首先构造了基于综合评价与规划研究的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并依据综合评价模型与多目 标规划集成模 型 , 开展 了中 国可持续 发 展实证 分 析 维普资讯 9 2 中 国管理 科学 2 0 0 4正 研究 ; 最后, 在深入对比中国“ 十五” 期间可持续发展 传统模式与规划模式的基础上, 就中国未来人 口、 资 源、 经济、 环境和科技等领域的持续、 协调发展提 出 了政策建议。 科技交流 图 1 P R E E S T系统结构 图 2 基于综合评价 与规划研 究 的可持续 发展 指标体 系 基于综合评价与规划研究的需要 , 本文构造的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如下 1 3 , 1 5 : ( 1 ) 人 口子系统: 年底人 口总量( 万人 ) , 城镇人 口总量( 万人 ) , 第 一 、 二 、 三 产 业 从 业人 员 数 量 ( 万 人 ) , 家庭人均 收入 ( 元) , 人均 消费水平( 元 ) 。 ( 2 ) 资源 子系统 : 有效 耕 地 面积 ( 万 公 顷) 、 全 国 用水总量( 亿 m ) 、 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 能 源进 口总量( 万吨标准煤) 、 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 万元 ) 。 ( 3 ) 经济子系统 : 国内生产总值 ( 亿元) , 第一、 二、 三产业比例( ) , 第一、 二、 三产业固定资产投 资 。 ( 4 ) 环境 子系统 : 工业 企业 “ 废水 ” 排 放总 量 ( 万 吨) 、 工业企业“ 废气” 排放总量 ( 亿 m ) 、 工业企业 “ 固体废物” 产生量( 万吨) 、 工业企业“ 废水” 排放达 标率( ) 、 工业企业“ 废气” 处理率 ( ) 、 工业企业 “ 固体废物” 综合利用率( ) 、 国家环保投资( 万元) 。 ( 5 ) 科技子系统 : 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数( 个 ) 、 研发全时人员( 万人年) 、 科技拨款总额( 亿元) 、 发明 专利申请授权量( 项) 、 科研论文数量( 篇) 。 3 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关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本文采用 了主 成分分析法, 其基本流程如下L 1 I 1 】 : ( 1 ) 运用 ZS c o r e方法 对指标 数据 i= 1 , 2, , P; J= 1 , 2 , , , z ) 进行 标准化处理 。 Z = ( ) ( 1 ) 其 中 , = ; , = _ 薹 得到数据指标的标准化矩阵: Z = Z Z 2 1 : Z 1 Z 1 2 Z 2 2 : Z 2 Z 1 p Z 2 p Z p ( 2 ) 构造指标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 R: r 南 z ( i , k = 1 , 2 , , 7 n) ( 2 ) 且有 , r “= 1 , r = “ 。 ( 3 ) 求解特征方程 I 卜 R I =0的非负特征根 ( i= 1 , 2, , )及 特 征 向量 : Y = ( Y 1 , Y 2 , , Y ) 。 ( 4 ) 通过 计算各分量的方差贡献率: P = f ( i= 1 , 2 , , , z , ,z 为数据指标个数) ( 3 ) 其中 ( 7n , z ) 是满足 e ( 一般 :1 j=1 取 P= 0 8 5 )的最 小正 整数 , 则 该 子 系统 数据 指标 的主成分为 : = ( Y 1 , Y 2 , , Y , ) 。 ( 5 ) 计算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值 F : F =P t 1 ( 4 ) 维普资讯 第 5期 陈长杰等 : 基于多 目标规划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优化研究 9 3 4 可 持续发展多 目标规划研 究 关于可 持续 发展 多 目标 规划 研究 , 本 文采用 五 级目标构造可持续发展多 目标集成模型。其中第一 级目标为需要绝对满足 的变量正负限制和边界约 束; 第二级 目标为变量之间的隐含关联限制; 第三级 目标为决策者的经济发展期望 , 如国内生产总值等 ; 第四级 目标为有限的资源约束与环境承载能力; 第 五级 目标为现实的科技支撑能力。 基于上述 目标 , 在特定的约束条件限制下 , 为了 使每一个 目标 函数 ( X) 都尽可能地实现各自给定 的对应 目标值 , 本文构建的可持续发展多 目标集 成模 型为 : mi n a一= 1 ( g 1 ( 一7 , ) , 2 ( g 2 ( n i , ) ) , 3( g 3 ( 一7 , J ) , 4 ( g 4 ( 一7 f , P f ) , 5 ( g 5 ( 元 2 o , 2 0) 式中: 7 , P 表示 目标函数 ( X) 与目标值 之 间的正负偏 差 ; ( 7 , P ) 表示第 k等级正负偏差变量的线 性 函数 , k = 1 5 , r n = 1 2 0; 表示与g ( 7 , P , ) 有关的优先等级; X 表示决策变量, i= 1 1 9 ; i= 1 2; = 3 7; Z = 8 1 9; 第一 级 目标 函数 : 三, 一7 , P一 0 X + 7 一 P = EDGK , i , k = 1 2 0 第二级 目标 函数 : G R C + 1 一P 1 =1 i= 1 3 3 G D P i 一 厂 ( F I ) + 2 一P 2 =C i : 1 i = 1 第三级 目标 函数 : GDP1+ GDP2+ GDP3+ n3一 P3= GGDP x 1 0 0 + 一 3: GRC i i: 1 2 ,2 3 G D P 厂( P, C)+ 7一P 7: G AI 第 四级 目标 函数 : P + n8一 P8= GPP 厂 ( G DP f , P)+ 9一P 9= GWR = 1 , 2 , 3 f ( G DP1 , G DP2 , P)+ 1 oP1 o= GR A ( P, G D P2+ G DP3 ,( MI , H) )+ + 1 o P + 1 0= GW Oi i= 1, 2, 3 ( P, GD P2 +G DP3 , ( MI , H) , E )+ 1 3 一 户 + 1 3= GWP = 1 , 2, 3 f ( GDP f , P)一f( F I , ) + + 1 6 一P f + 1 6: G RE B = 1, 2, 3 第五级 目标 函数 : ,( MI , HI , RS)+ 2 0一P 2 o= GS T C 其中, G D P 1=f 1 ( E L A, ( L 1 , E) , F 1 , ( MI , E 1 ) ) GD P2= ( EG P, ( L2 , E) , F I 2 , ( MI , E1 ) ) G D P3= f 3 ( EG P,( L3 , E) , FI 3 ,( MI , E 1 ) ) 注 : 式中各决策变量和规划 目标具体含义表 1 所示。 表 l 多目标集成模型决策变量、 规划 目标意义一览表 维普资讯 9 4 中国管理科学 2 0 0 4焦 5 中国可持 续发展 综合评 价与规 划研 究实 证 分 析 ( 1 ) 综合评价计算结果: 如表 2所示。 表 2 1 9 8 7 2 0 0 1年度中国人口、 资源、 经济、 环境和科技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 ( 2 ) 多 目标规划计算结果 : 如表 3 所示。 表 3 2 0 0 1 2 0 0 5年度 中国人 口、 资 源 、 经济 、 环境 和科 技 子 系统 的规 划发 展指 数 6 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优化分析 根据表 2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结果及表 3的多 目标规划结果 , 按照子系统等权重原则 , 得到 1 9 8 7 2 0 0 5年度中国 P R E E S T系统的综合发展指 数如表 4所示。 根 据 表 4 所 示 的 1 9 8 7 2 0 0 5 年 度 中 国 P R E E S T系统综合发展指数, 可以得到如图 2所示 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比分析图。 表 4 1 9 8 7 2 0 0 5中国 P R E E S T系统 综合 发展 指 数 图 2 1 9 8 72 0 0 5年 度 中 国 P R E E S T 系统 综合 发展模 式 对 比分 析 图 2显示 , 在 2 0 0 1 2 0 0 5年 问 , 通 过 多 目标 规 “ 十五” 纲要 既定 的发展 目标 。 划得到的规划曲线, 和在综合评价基础上通过回归 深入分析承载 P R E E S T系统的五个子系统及 拟合得到的拟合曲线( 拟合方程及其判定系数如图 共数据指标 , 我们发现 : 2所示) 相比, 拟合曲线略高于规划曲线。如果说拟 ( 1 ) 人口子系统 合曲线代表 目前传统发展模式的轨迹延续 , 规划 曲 我 国 “ 十 五 ”期 间 的 人 口 自然 增 长 率 为 线代表按照“ 十五” 计划纲要规划的发展轨迹 , 那 么 6 1 0 4 o , 低于 9 0的“ 十五” 计划 目标 ; 2 0 0 5年年底 四次曲线方程的拟合方程表明 : 2 0 0 1 2 0 0 5年间, 的人 1:3 总量为 1 3 0 7 4 3亿 , 低 于“ 十五 ” 计划 目标 单就综合发展水平而言 , 中国按照 目前传统发展模 ( 1 3 3 亿 ) 1 6 9 7 百分点。城镇 总人 口2 0 0 1年的 式所能达 到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完全可以实现 实际值为 4 8 0 6 4万人 , 高于 目标规划值为 4 7 6 2 9万 维普资讯 第 5期 陈长杰等: 基于多 目标规划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优化研究 9 5 人 1 6 5 4 百分点 , 这充分说明, 按照中国目前的城镇 化发展水平 , 2 0 2 0年可以实现中国城镇化率 5 0 的 “ 全 面小康 目标 ” 。但 2 0 0 1年我 国第 三产 业从业 人 员数量的实际值和规划计算值相比, 低了 2 9 2个百 分点 ; 此外, 居民实际平均消费水平也低于规划计算 值 , 因此, 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数量以及 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消费 , 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应该 引起我们 的密切关注 。 ( 2 ) 资源子 系统 在资源 子系统 中, 值得 我们关 注 的数据 指标是 能源进口总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无论是 2 0 0 1 年 的实际能源进 口总量 , 还是 2 0 0 5年的能源进 口规划 计算值, 均低于 目标值。我们知道 , 能源中的绝大部 分属 于稀 有性 不 可再生 资源 ; 而 中国又 是一个 人 均 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 , 因此 , “ 适当减少能源 开采量 、 扩大能源进 口量 ” 应该成 为我 国能源领域 实 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指导原则之一。 ( 3 ) 经济子系统 规划结果显示 : 按 照中国 2 0 0 1年 的经济发展速 度, 到 2 0 0 5年,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 1 2 5 8 9 万亿 , 将 高 出 “ 十五 ” 计 划发 展 目标 ( 1 2 5万亿 ) 0 8 7 4 个百分点。但就第三产业占整个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例而言, 2 0 0 5年的计算值为 3 4 6 4 8 , 距离 “ 十五” 计划 的既定 目标 ( 3 6 ) 仍有一定差距。因 此, 通过政府投资拉动和政策引导, 尽快提高第三产 业 的增 长速度应 该引起政府 的高度重 视。 ( 4 ) 环境子 系统 对照“ 十五” 计划纲要提出的“ 主要污染物排放 量要 比 2 0 0 0年减 少 1 0 ” 的规划 目标 , 我 们 发 现 : 2 0 0 1年我 国工业 企业 的“ 三废 ” ( 废水 、 废 气 和 固体 废物) 实际排放量均高于计算值 ; 同时, 按照 目前发 展水平 , 2 0 0 5年我 国工业 企业 的“ 三废 ” 排放量 也高 于“ 十五” 计划的既定 目标。因此, 在优化产业结构、 加速产业升级换代和刺激第二产业快速、 高效发展 的同时 , 严格控制 工业 企业 的环 境 污染 已经成 为我 国能否真 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关 键。 ( 5 ) 科技子 系统 分析结果显示 , 按照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速度, 2 0 0 5年 中国的科技产 出( 这里 主要 指 发明专 利和科 研论文) 将低于 目标值 1 2 5 8个百分点; 同时, 理论 上 的科技 产 出要想转化 为一个 国家或地 区的实际科 技 水平 , 还 面临着科技成果 的转化效 率。因此 , 在进 一 步加大科技投入 的同时 , 大力营 造有 利于 科技 成 果转化 的氛 围和环境值得我们 密切关注 。 以上分析只是从发展的角度 , 就我国传统发展 模式 和规划发展模 式进 行 了简 单对 比; 虽 然 中 国 目 前在人 口、 资源、 经济、 环境和科技等领域的发展状 况令人鼓舞, 但传统发展模式片面追求 系统纵向发 展水平 , 没有整体考虑系统横向协调的结果 , 必将导 致可持续发展领域各个 系统发展的失调 , 而基于多 目标规划 的规划发展模 式则可 以对此 从根本上予 以 解决。本文限于篇幅, 关于传统发展模式和规划发 展模式 的协 调性定 量分析将另文论述 。 6 主 要 结 论 本文从 系统论 的角度 出发 , 在 P R E ES T 系统模 型的基础上 ,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 目标规划, 构建 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 和 目标规划模 型 , 并以我国“ 十五” 计划纲要 为基准, 开展了 1 9 8 7 2 0 0 1 年度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发展水平和 2 0 0 1 - 2 0 0 5年度 中 国可持 续 发展 规划 发 展水 平 的实证 分析 ; 在综合对比规划 曲线与实际发展曲线的基础 上 , 就“ 十五” 期间中国人 口、 资源 、 经济、 环境和科技 等领域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作为一项基础研究 , 本文将可持续发展综合评 价和目标规划相结合, 通过深入对 比传统发展模式 的拟合发展轨迹与规划发展模式的规划发展曲线, 就 中国未来 的可持续发展从 定量 分析 的角度提 出 自 己的见解, 从而将传统的可持续发展事后评价研究 推进到事前指导实践的地步 , 因此具有较强的应用 价值。 参考文献 : 1 WE C D( Wo r l d C o mmi s s i o n o n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 R Ou r C o mmo n F u t u r e , O x r d : Ox f o r d U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 1 9 8 7 2 国家计划委员会 , 国家科学技术 委员会 中国 2 1世纪 议程一 中国 2 1世纪人 口、 环境与发展 白皮书 M 北 京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 9 9 4 3 C a l d we l l L K P o l i t i c a l a s p e c t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l y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J E n v i r o n me n t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 1 9 8 4 , 1 1 ( 4 ) : 2 9 93 0 8 4 C l a r k W C, Mu mn R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B i o s p h e r e M C a mb r i d g e : C a mb r i d g e U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 1 9 8 6 5 Go o d l a n d R, L e d e c G No c l a s s i c a l e c o n o mi e s a n d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J E c o l o g i c a l Mo d e l i n g , 1 9 8 7 , 3 8: 1 94 6 6Un i t e d Na t i o ns Commi s s i o n o n S u s t a i n a b l e De v e l o p 维普资讯 9 6 中国管理科学 2 0 0 4正 me n t 1 9 9 6 I n d i c a t i o r s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De v e l o p me n t : F r a me wo r k a n d Me t h o d o g i e s R Ne w Yo r k : Un i t e d Na t i o n s Pu b l i c a t i o n 7 Wo r l d B a n k Wo r l d B a n k De v e l o p s Ne w S y s t e m t O Me a s u r e We a l t h o f Na t i o n s M Wa s h i n g t o n D C 1 9 9 5 8 Un i t e d Na t i o ns S y s t e m o f Na t i o n a l Ac c o u n t s 1 9 9 3 M Ne w Yo r k: Un i t e d Na t i o ns , 1 9 9 3 9 Mo f f a t t I O n me asu r i n g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d i c a t o r s J T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D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Wo r l d E col o g y , 1 9 9 4 , ( 1 2) : 1 0 21 1 2 1 0 刘培哲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 2 1世纪议程 A 北 京: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 , 1 9 9 7, 1 1 1 1 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 R 中国可 持续发展 研究报告( 2 0 0 0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 0 0 1 1 2 陈长杰 , 等 基 于信息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评价与优化 研究 J 系统工程 , 2 0 0 3 : ( 1 ) , 4 3 4 8 1 3 曾嵘 , 魏一呜 , 等 北京市人 口、 资源、 环境与经济协调 发展分析与评 价指标体系 J 中国管理科学 , 2 0 0 0 , 8 ( 专辑) : 3 1 03 1 8 1 4 曾珍香 , 等 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 M 科学 出版 社 , 2 0 0 0 1 5 C h a n g i i e C h e n a n d e t c R e s ear c h o n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De v e l o p m e n t B a s e d o n I n f o r ma t i o n S h a r e C P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Fo u r t h As i a Pa c i f i c C o nfe r e n c e 0 n I n d u s t r i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S y s t e m ,De c , 2 0 0 2, 1 0 4 8 1 0 51 1 6 魏一鸣, 等 人 口、 资源、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多 目 标集成模型 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 0 0 2 , ( 8 ) : 1 5 1 7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个 五年计划纲要 R 2 0 0 1 0 31 5 Op t i mi z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De v e l o p me n t M o d e o f Ch i n e s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B a s e d o n t h e Mu l t i 一0b j e c t i v e P r o g r a mmi n g C H E N C h a n g j i e 。 , MA X i a o w e i , WE I Y i mi n e, F U X i a o f e n g ( 1 nat i t u t e o f B i o p h y s i c s , C h i n ese Acad e my o f S c i e n c es, B e ij i n g 1 0 0 1 0 1 , C h i n a ; 2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o l i c y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 C h i n ese Ac a d e my o f Sci e n c e s , B e ij i n g 1 0 0 0 8 0 , C h i n a ; 3 Th e A d mi n i s t r a t i v e C e n t e r f o r C h i n a S A g e n d a 2 1 , B e ij i n g 1 0 0 0 8 9 , C hin a ) Ab s t r a c t :Th e PREE ST s y s t e m mo d e l h a s b e e n p u t f o r wa r d b a s e d o n t h e p o p u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装饰材料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子专用设备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收寄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考试
- 试生产情况总结报告
- 攀爬围墙安全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考试医学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基础试题库和答案
- 危重病学组应知应会试题(附答案)
- 2024年山东省威海市医疗三严三基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幼儿园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 建筑公司分包合同管理办法
- 2025年秋季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 2025-2030中国家政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与服务质量监管报告
- 2025年成都水务考试题库
- 《医师法》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年云计算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科目高考真题+(答案解析版)
- 湛江初一分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成都东部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企业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各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广东省深圳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模拟英语试卷(六套-6卷-原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