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论文关于金融体系的贡献奇迹还是幻觉(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金融体系论文关于金融体系的贡献奇迹还是幻觉(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金融体系论文关于金融体系的贡献奇迹还是幻觉(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金融体系论文关于金融体系的贡献奇迹还是幻觉(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体系论文关于金融体系的贡献奇迹还是幻觉(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上接第九期) 分解金融部门的贡献“生产率奇迹” 解释银行总收益超额收益和风险幻觉 金融部门暂时性的高收益似乎推动了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贡献的增长,应该如何解释金融部门较高但暂时性的超额收益本部分讨论可能导致超额收益的潜在资产负债表策略。本质上,金融部门高收益的理由可能是银行承担了较高的风险。银行的盈利类似银行对GDP的贡献,有可能是因为对风险的不当估计而被高估。 本轮 _暴露出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的理由。在危机爆发前,三种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负债表策略尤为盛行:提高资产负债表内外的杠杆率、增持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发行深度价外虚值期权。 这些策略的共同点是增加了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和收益。同样重要的是,由于信息披露的不充分和产品的复杂性,风险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这导致报告的收益率和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之间的差异。换句话说,虽然报告的ROE上升,但风险调整后的ROE未变。 这些策略及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绩效指标体现。例如,过去几十年中银行平均ROE以及ROE的波动性增加,鉴于此,银行的“生产率奇迹”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幻觉”,而这恰是银行、投资者和监管者风险幻觉的一个简单而又戏剧性的案例。 高度杠杆化。20世纪,银行资产经历了显著增长。美国银行资产占GDP比例从20%左右增长至100%。在英国,银行资产占GDP比例一直维持在50%;从20世纪70年代起,该比例持续上升至原来的10倍,达到500%。21世纪以来,这种增长趋势更加强劲。根据英国银行家提供的数据,世界上最大的1000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xxxx年增长了约150%。跨行业比较的结果是:银行部门的资产扩张令其他部门“相形见绌”。比较各行业中最大公司资产占GDP的比例,金融业的比例最高。 总资产数据实际上低估了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的扩张。会计和监管政策允许银行将部分风险暴露放在表外处理,其中,包括特殊目的实体以及或有信用承诺。即使是表内的衍生工具信息披露也是不完全的,一些或有风险暴露被掩饰了。 在银行业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的同时,资本却没有相应增加。过去130年中,美国和英国银行的股本/资产比例由20世纪初的15%25%降至5%。换句话说,杠杆倍数在20世纪从4倍扩大至20倍。 设定资产收益率(ROA),提高财务杠杆可以增加银行的ROE。一定程度上,很多银行增加杠杆是为了确保在竞争中维持ROE优势以粉饰盈利能力。本世纪,几乎所有英国主要银行ROE上升都与提高财务杠杆有关。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一个能更精确衡量银行生产率的指标在这段时期内保持平稳,甚至稍有下降。 1997年至xx年间,英国银行业在提高财务杠杆的同时,通过扩大低风险权重的资产来维持资本充足率。欧洲主要全球性银行也有类似情况。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各项指标来提高ROE:提高资产/资本比例(财务杠杆倍数)、增持非普通股资本工具(混合一级资本工具),或提高单位资产的风险度(提高风险加权资产回报率)资产杠杆化、资本结构杠杆化和监管杠杆化。 就财务杠杆倍数和单位风险两项指标,表4显示了主要全球性银行的情况。大多数银行都经历了杠杆倍数的快速提升,但单位资产风险状况基本稳定。然而,那些杠杆倍数最高的银行随后不得不大幅度减计资产。这表明银行可能也投资了高风险资产,但监管当局规定的风险权重未能捕捉到这些风险。 表5显示了xxxx年间国际化大银行资本结构的变化。至少对部分银行而言,通过更多地持有混合一级资本工具,推动了股本收益率显著增长。但因为这种混合型资本工具无法在危机中吸收损失,由此导致的ROE提高也是一种风险幻觉。 总之,这些证据表明银行高股本收益率的“生产力奇迹”并非源于基础资产的生产力提高,其只不过是高度杠杆化的结果。 交易账户扩张。另一个提高收益的策略是扩大交易账户规模,大量持有以公允价值估值的资产。本轮危机之前,该做法被部分银行推崇。在主要全球性银行中,贷款占总资产比例由2000年的35%降至xx年的29%左右。同期,交易账户资产占比几乎翻倍,由20%上升至近40%。交易账户的扩张与世界大型银行的高财务杠杆密切相关。 如何解释投资组合结构的这种变化监管套利似乎是一个重要理由。交易账户资产适用于为反映市场风险而设定的风险权重,而非信用风险权重。这意味着对银行来说,将贷款打包为可交易的结构化信用产品出售可以节约资本。资产证券化使得两家银行可以通过交换基础资产的方式同时缓解资本压力。虽然潜在基础风险暴露未变,但整个银行体系持有的资本却减少了。当危机来临时,结构化产品的损失巨大。 对交易账户中资产组合采用盯市估值的策略放大了该效应,使得任何收益或损失将直接体现在财务损益表上。当资产价格普遍迅速上涨时,持有更多的交易账户资产将是一个有利的策略。危机之前银行就经历了这种情形,投资者寻*益,带动资产价格持续飙升。资产价格的上涨直接反映为银行交易账户的盯市利润。 但是,这些收益其实是由于整体经济对风险的错误定价造成的,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