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南京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南京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南京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4页
南京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6高二上黄陵期中)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 )A . 寥廓(ku)拊心(f)峥嵘(zhng) 游说(shu)B . 漫溯(s)执拗(ni)长篙(go)青荇(xng)C . 瞩目(zh)提防(d)吮吸(shn)雏菊(ch)D . 窒息(zh) 创伤(chung) 褴褛(ln)弄堂(lng)2. (2分) (2019高一上双鸭山期末)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白公姥(lo)百舸(g)凄宛青青子衿B . 彷徨(hung)氾南(fn)瞋目蓊蓊郁郁C . 袅娜(nio)潭柘寺(tu)窒息总角之晏D . 守拙(zhu)象弭(m)一掾灼灼其华3. (2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公开选拔是新时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它可以促使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 具有传统选拔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从年龄层次看,这次荻奖作者中,有年过花甲的老作家,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作家,也有近年来的青年作家。与上一代相比,“80后”的育儿理念更为多元,他们认为道德立身胜于 , 对孩子未来的期许不再宏大,对成功的定义也更加宽泛。A . 出人头地脱颖而出崭露头角B . 崭露头角出人头地脱颖而出C . 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出人头地D . 脱颖而出出人头地崭露头角4. (2分)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不估量主客观条件,轻率地提出某种要求、主张,是为不揣冒昧。(多用作自谦之语)B . 索菲的抉择末尾那段长时间的索菲特写镜头,我永生不会忘记:泪早已流尽了,干涩的双眼仍张得大大的在盼望着什么?C . 古人有诗:“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虽然琐细,渎后感觉心中暖暖的,大过印度洋的暖流。D . 接下来,诗人一句“哦地球满腹忧烦”,便回答了海水是眼泪的原因。5.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情节,反而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B . 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C . 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D . 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6. (2分)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曾益其所不能B . 入则无法家拂士C . 困于心,衡于虑D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7. (2分) 下列句中的加线词,没有词性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B . 项王瞋目而叱之(项羽之死)C .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D .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项羽之死)8. (2分) (2015高一上海南期中) 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 . 持千金之资币物C . 沛公居山东时D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9. (2分)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B . 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漆器不已,必金为之C . 自知者明,信为难矣,朕所为事D . 遂答云“已为之”,竟不为停改10. (2分) 下列各项中,对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月出于东山之上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不拘于时是岁,元和四年也 而今安在哉客有吹洞箫者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11. (6分) (2019高二上佛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南北文化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差别与南北文化对立融合的问题。从周朝起,北方诸侯自称中国,而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则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视为“蛮夷”,并受到北方的排斥轻蔑,直到晋代仍被视为“化外之民”,南方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黄河与长江作为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远古时期就哺育滋润出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而“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正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遗迹。代表北方文化的黄帝部落,与代表南方文化的炎帝部落曾在中原大地摆开了宏大的战场,一决雌雄。这场战争打得异常激烈,天地都为之变色,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多次的反复,黄帝终于打败了炎帝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从那时起,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南方部落虽然失败了,但南方文化并没有绝迹和湮灭,而是作为一种与北方文化相对立的“异端”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并不时燃放出一段光彩。如果说诗经代表的是北方文学,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那么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是南方文化的化身,流淌着浪漫主义的神韵。正如王逸楚辞章句中所说的“楚人信巫”,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这种激情激发了屈原的灵感,刺激了他的无穷无尽的想象,丰富了他的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确立了史官的权威和绵延不断的修史传统。后来则有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南朝文学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南朝民歌更是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再后来则是南北文学走上合流,这种合流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而元杂剧作为北方文学的代表,其音律、曲调都不同于以南戏、明清传奇为代表的南方文学。从美学上说,北方文化代表壮美,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慷慨激昂,正所谓“铁马秋风塞北”;而南方文化则是优美的化身,弥漫着阴柔之气,“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正所谓“杏花春雨江南”。从地形地貌来说,南方多山多水,山川秀丽,北方则以平原、草原为主,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饮食结构来说,北方是麦黍文化,南方是稻作文化。从思想形态上说,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道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南方文化,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而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主导形态和文化发展趋势。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标志着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文化的中心在北方中原、华北地区,这里的重要自然景观是黄土和黄河,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哺育中国文化的乳汁,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正统文化的底色就是黄河文明,或称黄土文明。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如西京长安、东京汴梁、北京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华夏“黄土文明”或叫“黄河文化”的凝聚点和扩散中心。20世纪,北方文化有了“五四”运动的辉煌后,政治和文化的领导权就转移到了南方,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获得了中国文化发展潮流的领导权。20世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意味着南方文化在拉动着中国战车;而长征更是从南向北一路播撒革命的种子,是南方文化向北方播撒现代福音;20世纪后半叶则有文化界劲吹东南风,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厮杀过来,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周朝起,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北方视为“蛮夷”,其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B . 早期代表中国北方文化的诗经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而南方文化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流淌着浪漫主义神韵。”C . 中国北方文化是麦黍文化,因而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而南方文化则是稻作文化,因而弥漫着阴柔之气。D . 中国北方文化系统儒家思想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而更多属于南方文化系统的道家思想则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2) 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主要围绕“南北文化对立融合”这一中心展开分析论证,采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B . 文章第一、二段从历史的角度来阐释中心论题,引经据典,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和底蕴,又增加了论证的说服力。C . 第三、四段,侧重从美学和思想形态两个方面,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南北文化的不同。D . 文章末尾,以时间为序,探讨了南方文明在近现代的迅猛发展和其对北方文化的积极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帝打败了炎帝,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但南方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强大时还压制着北方文化。B . 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化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民歌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南北文化基本上势不两立。C . 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根本原因是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D . 20世纪,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曾领导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潮流,如20世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就表明南方文化在起引导作用。12. (20分) (2018高二上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父亲的家园杨尚清童年的父亲,家园是一个叫做壕沟的山村,跟所有黄土高原的山村一样,沟壑纵横,如同老农额上深深的皱纹。半大小子,光着脚丫子,爬山上山顶,与牛羊为伴。夏夜,与满天繁星共眠,冬夜,与兄弟姊妹挤在土炕上。砍柴、担水、抓粪、锄草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别的值得言说。老茧磨得多了,针刺着也不觉疼痛。为了填饱肚子,少年的父亲离开了他的第一个家园,行乞讨要,四方为家。没有文化,只有力气,背石头、打窑洞辗转多地,后来落脚在一个叫作安条的林场,方圆百里,森林密布。做一名伐木工,有盼头,能吃上大白馒头。日复一日,与林木为伴,父亲成长为一个勇武有力的小伙子,娶了邻村的漂亮姑娘莲,在林场安了家。莲,便是我的母亲。这时候的父亲,家园,是有了母亲的小日子。他总是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一棵棵大树,在父亲的大锯下,魔力般地轻松倒下,他成了最能干的伐木工。每次进城,父亲总穿着一身干净而结实的的确良中山装,每次回来,父亲总给我和姐姐带回一堆让别家的孩子垂涎不已的零食。后来,父亲带回了电视机,再后来,父亲驾回了四轮拖拉机。那个年代,乡下的医疗条件极差,不知道多少个风雪雷雨的日子,父亲驾着拖拉机,母亲抱着多病的我,四处求医。那一年,林场来了省城林业大学的实习生,在父亲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多么艰难,都无比坚定。那一年,姐姐刚好七岁,上学了,跟着比她都大的孩子们,去了十里地外的小学,那所小学的条件也很差。第二年,父亲决然地带着全家进了城,离开了他工作生活十多年的林场。从那以后,父亲的家园,是一个梦。没有户口,我和姐姐却都上了城里最好的小学。最初的家庭教育,是父亲看着我写的作业,脸上泛起的笑容,是一句“清娃写的字像蛤蟆爬过的踪”。就是一脸的笑容和一句打趣的话语,让我的心中早早萌生了“认真学习,勤奋练字”的念想。在文化的世界里,父亲是个门外汉,他依然只有力气,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曾会写。拉沙、拉土、拉砖,工地的脏活、苦活、累活,他从不言说,如同他的汗水默默渗透进我们的血液一般,从不言说,却化作一股坚韧而持久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去实现两代人的梦想。多年后,我和姐姐都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成了“公家人”,父亲一直引以为豪。在不经意间,岁月的轮回改变了很多。父亲瘦弱的身形,疲惫的意志,像一根绷得太紧太久的弹簧,行将断裂。这个时候,父亲的家园是酒精麻醉后的迷乡。是啊,他从来不懂得让自己停下来,歇一歇。没有圈子,不打麻将,不认得扑克牌,甚至连玩笑也没怎么开过。也或许,是因为没有了目标,太过于执着的人,不知何去何从。劝说、哀求、哭喊,都无济于事,这让我坚信: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而今,父亲的家园,是他童年的那个山村壕沟。不知道经历了怎样的内心煎熬与思想斗争,有一天,他决定回去。然而,日月轮回,如河流一般,带去了他身躯的健硕、眼光的灵动,他只是养着几十个小羊羔,种着一片菜园,出山的时候不忘挖一些熟悉的草药,忙碌、充实、开心闲不下的父亲,离不开的家园,那里,有他的老兄弟们,也有他童年的记忆,欢喜或是悲伤,好过城里冰冷的砖墙和无情的水泥地。岁月悠悠,如歌如诗!时而高亢动人,时而悲凉凄楚,时而温润绵长。愿你我的人生都能觅得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园。(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中“沟壑纵横,如同老农额上深深的皱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地理形貌上写出了父亲的故乡的荒凉。B . 文章第二段写父亲在林场的经历,刻画了父亲勤劳能干、积极上进、对子女十分疼爱的普通工人的形象,十分典型鲜活。C . 父亲有一段时间酗酒,这是因为多年的劳累让他身心俱疲,他找不到好的排解方式,只能靠酒精缓解内心的压力。D . 文章第七段承接上文,点明父亲回到童年的那个山村的原因那里有他的老兄弟们和童年的记忆,充满人情味。(2)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这句话的含意。 (3) “父亲的家园”都包括哪些?为什么把这些称为“父亲的家园”?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3. (11分) (2019高二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谏垣存稿序宋韩琦夫善谏者,无讽也,无显也,主于理胜而己矣。故主于讽者,必优柔微婉,广引譬喻,冀吾说之可行,而不知事不明辨,则忽而不听也。主于显者,必暴扬激讦,恐以危亡,谓吾言之能动,而不知论或过当,则怒而不信也。夫欲说而必听,言而必信,苟不以理胜之为主,难矣哉!琦景祐中任三司度支判官,以族贫,求外补,得舒州。将行,而上以谏官缺,擢授右司谏而留之。窃惟言责之重,非面折廷争之难,盖知体得宜为难。夫得通明端朴、高识博学之士,则动必中理,日益君听,而使愚不肖者冒而处之,固不胜其任矣。遂两上章辞,不报。乃喟然自谓曰:“上之知汝任汝之意,厚矣!汝之所言,当顾体酌宜,主于理胜,而以至诚将之。兹所以报陛下而知任之意。若知时之不可行,而徒为高论,以卖直取名,汝罪不容诛矣!”在职越三载,凡明得失、正纪纲、辨忠良、击权幸,时人所不敢言,必昧死论列之。上宽而可其奏者十八九,卒免重戮,进登掖垣 , 实前日为诫之力也。其所存稿,欲敛而焚之,以效古人谨密之义。然念诗、书所载,从谏而圣君之德也,衮阙而补臣之忠也。前代谏诤之臣嘉言谠议布在方册使览之者知人主从善之美致治之原若皆削而燔之则后世何法焉?于是存而录之,厘为上、中、下三卷,命曰谏垣存稿,以藏于家。窃志夫上之聪仁大度,自三代汉唐以来虚怀纳谏、甚盛德之主,皆所不及。复俾子孙传而阅之,知直道之无咎,忠教之有迹云。时庆历二年三月十五日,秦亭西斋序。【注释】掖垣:中央部门。谠议:公正的议论。燔:烧。秦亭西斋:作者自称。(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遂两上章辞,不报报:报告B . 厘为上、中、下三卷厘:整理C . 而使愚不肖者冒而处之冒:不顾D . 复俾子孙传而阅之俾:使(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则忽而不听也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B . 乃喟然自谓曰乃使人复葺南阁子C . 皆所不及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D . 冀吾说之可行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善于进谏的,既不能太委婉,也不能把话说得太直露,而要旁征博引,以理服人。B . 作者本想当个地方官,多挣点钱,可朝廷因为谏官缺员,所以不顾他的意愿而提拔他任谏官。C . 作者不满意谏官这个职位,因为担任这个官职,说话要得体,不能沽名钓誉,有时还要冒死进谏。D . 作者本想把自己的奏章都烧了,后来又觉得把他们编辑成书,像诗经一样留传后世更有价值。(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窃惟言责之重,非面折廷争之难,盖知体得宜为难。上宽而可其奏者十八九,卒免重戮,进登掖垣,实前日为诫之力也。(5)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前代谏诤之臣嘉言谠议布在方册使览之者知人主从善之美致治之原若皆削而燔之则后世何法焉?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4. (6分) (2019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可以看出诗人手不释卷,酷爱读书。以“故人”喻“书卷”,喻体新巧;“多情”“相亲”又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B . 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三千”与“一点”构成鲜明对比,“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C . 尾联以“寻芳客”与“我”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金鞍玉勒”的物质富贵远不如拥书而读的精神富有。D . 本诗体现了诗人以书为友、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语言朴素直白,直抒胸臆,虽有用典,但浅近易懂。(2) 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15. (7分) (2017高一下安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