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4页
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放浪行骸正经危坐繁文缛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B . 和颜悦色闲情逸致励精图治盛名之下,其实难副C . 高屋建瓴趋之若鹜委屈求全百尺杆头,更进一步D . 璀璨夺目穿流不息图穷匕见项庄舞箭,意在沛公2. (4分) (2020高二上嘉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清玄的文字朴实,以台湾乡间生活和自然景物为题材,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感悟;人生哲理,并不流于口号和说教。他特别善于用活泼的闽南方言口语,写出闽南人常见的景物和风土人情。初读他的作品,凤凰树、相思树、榕树、寺庙里的晨钟幕鼓、饭碗里的番薯稀粥都让我感觉无比亲切,尽管我不是正宗的闽南人。(甲)当时我还不太理解什么叫作“乡土情怀”,但对他能够如此准确地用文字把握身边的人和事颇有惊艳之感。(乙)从十七岁开始写作起,林清玄共出版了两三百本书,连续十年列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在一篇文章里,他说过,气质以及气质支撑起的生命形态才是一流的化装。一个人心地善良,对生活乐观,自然气质不凡。(丙)林清玄在过世那天早上还在微博上告诉人们“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这句赠言让我想起一段评价:“冲淡谦和、坚毅笃定的宗教气息感染了这位作家。”正如我在1988年写下的,也是林清玄生前最喜欢说的:寺院中的佛鼓之所以无远不届,不在于它被敲击时咚咚作响,而在于它在沉寂中犹能穿山越岭余音不绝。(1) 文段中的画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晨钟暮鼓B . 尽管C . 惊艳D . 化装(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B . 乙C . 丙3. (2分) (2017高二上湖南期末)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B . 钓鱼岛事态激化到当前地步,直接原因是由日本的短视造成的。但这又与美国有意无意推波助澜不无关联。实际上,美日对钓鱼岛的私相授受,使日本的错觉不断强化。C . 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D . 金秋十月,常德市有关部门针对广大橘农柑橘销售难的现象采取了减免市场设施占用费、扩大柑橘宣传力度、组织客源、减少申报环节等帮助橘农们打开销路。二、 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4. (1分) (2020高三上珠海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黑”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火所熏之色也”,即_。然而,生活中的“黑”,由熏黑引申为非法秘密、或狠毒邪恶之意。我们用“黑作坊”称呼那些非法隐蔽的小工厂,_,用“黑粉”指称那些故意诋毁公众人物的网友。物理学中也常常用“黑”_,如“黑洞” “黑箱”等等。5. (6分) (2019高二上浙江期末) 下图是丰子恺题为欣赏的漫画,请按要求作答。 (1) 描述画面内容。(不超过100字) (2) 用一个反问句揭示漫画寓意。(不超过17字)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6. (9分) (2020高三下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得以持续增强,而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也得以迅速崛起。文化旅游1.0时代主要依托的是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文物发掘、遗迹保护、古建修复、文化恢复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文化旅游2.0时代不以有限资源而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无中生有、变废为宝”是主要特征,文旅产业的智造业属性得以彰显,不断迭代成为必然的选择,“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即是文化旅游2.0的典型代表。值得高兴的是,国内一些优秀的文旅企业,如无锡灵山、华强方特、宋城演艺、华夏文旅等也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创意和科技为驱动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文化旅游2.0时代的先行者。可以说,未来,谁拥有了创意和科技创新能力,谁就是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摘编自肖建勇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17)材料二:(资料来源于20162022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材料三:大众旅游的旅游者并不是历史学者、文化学者,也不都期望以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恢弘的历史长卷。所以,在依据资源本身的文化类型进行产品组合时,应考虑到资源的功能性转换,使整个线路切合场景活动特点和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否则就可能脱离市场。毫无疑问,文化旅游产品应该具备相应的主题。主题越鲜明,越典型集中,越富层次感,就越有利于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文化旅游是一段时间有限、场景集中的经历与体验。旅游者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文化旅游的体验和感知,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就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去展现文化,才算是选位得当。文化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观赏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介入和文化参与活动。崇尚参与和亲身感受是现代旅游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亲自参与的机会的有效措施,以便旅游者进入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角色当中。(摘编自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材料四:随着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的文化性需求不断提高,以感知异域文化特色、体验异域文化氛围为目的的个性化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旅游目的也从单一的观光活动向更富于知识性的文化旅游转变。因此,选择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要结合区域特色、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以及业态的发展趋势,开发出特点鲜明且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但是,由于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城市开始竞相开展文化旅游,这其中出现了效仿现象,更有甚者,为了文化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让历史文化遗产沦为金钱的附庸,那文化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更无特色可言。(摘编自桑彬彬、黄敏我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持续增强,一方面促使文化旅游迅速崛起,一方面推进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稳步发展。B . 文旅企业如果想要成为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就必然要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C . 从2015年旅游主题类型选择来看,50.7%的中国在线自由行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以2140岁中青年群体为主。D . 文化旅游产品越能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也就越能切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2)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依靠传统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并非新型旅游业态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未来的文旅产业更彰显其智造业的属性。B . 文化旅游崇尚文化参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十有必要进行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参与的机会。C . 要让旅游者在一定文化场景中获得深刻丰富的体验和感知,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展现文化。D . 大众旅游的旅游者注重观光游览,而历史学者、文化学者更期望借助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历史长卷。(3) 中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如何?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7. (20分) (2016高三上朝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千里靴多年来,我尤为迷恋童话中的器物,魔力的碗、银灰色的万能咒语、会说话的苹果树它们的神秘之美,在于永远不会被人目睹。宝葫芦的秘密是我看过无数遍的电影,没记牢其中的教育意义,但却只惦念着那件消失的宝物宝葫芦。假设只能拣选一件宝物,我才不要什么会下金蛋的鹅或无所不知的镜子,童年时最令我渴慕的,是一双千里靴。我把它套在脚上,追得上雨后的彩虹拱桥。作为乖顺得近于自闭的孩子,这大约体现了内心无声息的反抗吧。记得有一年,和家人去海边度假。白天受了冷落和委屈,觉得父母不爱我,我决定偷偷出走,以伤害自己的方式完成对他们的报复我忘了,只有在他们爱我的前提下,这种报复才是有效的。晚上蹑手蹑脚地爬起来,世界黑得吓人,那种无边的威严使我不得不放弃计划。听到潮声,我趴在窗边,向外张望。夜色中的大海,有着巨兽幽暗而褶皱的皮,礁岩仿佛是它换气的鼻孔。我深怀恐惧,唯一的安慰是在海平线那端,月亮天使有张镀金的脸。那个晚上,我默默祈祷一双千里靴,送我到任意的彼岸。是的,为我向往的总在彼岸,可我难以跨越眼前的危险。千里靴,千里靴,刀山火海一越而过。斗火龙、战水怪的勇士,总是不能缺一双千里靴借以逃生。如果套上千里靴,我就可以从容跨越重重障碍,跨越挫折和险境,甚至跨越令人不耐烦的成长和生死然后,让叶芝的诗在墓碑上将我安慰:“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对千里靴的渴望,相当于成长上的揠苗助长 , 我借此躲避或巨或微的创痛。童话里,中途打开篮子,里面的礼物会变成蛇蝎,只有坚持到终点才能获得闪耀的珠宝。我曾想,如果有了一双千里靴,人转瞬就到达终点,不必与自己的好奇心交战,最后作为失败者被惩罚。千里靴把万重山水变成地图旅行,其实是一种急工近利的交通工具和行动道具。说到底,千里靴是没有耐心的产物。我曾坐在高空,想象飞机就是一双工业千里靴跨越峰峦、河流和穿插其间的小小村落,但我永远看不见大地上真正的脸和表情,即使拥有俯瞰众生的天堂般的视角,我看云卷云舒,依然是形而上中必然的单调。随着年长,我对千里靴的速成神话,抱有了怀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类的致理名言 , 除了是恭维之辞,还是典型的偷懒技巧,希望以“一席话”的速效省却“十年书”的苦功,这“一席话”就是语言上的千里靴。如果对倾听者有所点醒,只应是“十年书”之后的“一席话”,面对空白的痴脑,当头棒喝也没用。一个转瞬生死的人被称为夭折,他无权谈论或盛或衰的沿途风景。我越来越崇尚慢的技艺。慢是比常规动作更优雅的一种节奏,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会使平凡场景凸现诗意。慢是对时间的漠视,所谓永远,就是慢到极处。千里靴还是我梦寐以求的宝吗?或许像蚯蚓一样缓慢地把土吃进去,才能开辟一条真正为自己所消化的路。或许我这样探讨,有偷换概念之嫌,因为童话人物穿上千里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逃亡。对于这种目的,速度是第一要义,走马同时想观花,当然是奢侈得危险的妄念。但我当年阅读童话时产生的怀疑一直沿续:为什么扔下梳子变成森林,扔下镜子变成河流,却总是阻挡不了追随而至的魔鬼?既然我们已经穿上了窃取来的千里靴,为什么魔鬼转眼就能离我们如此之近?魔鬼光脚不穿鞋,他凭什么跑得那么快又不流血?千里靴让我隐约怀疑法器的失效,不幸的主人公仿佛是在梦里无望地逃生,精疲力尽地刚刚赶到一个安全地点,不容喘息,追杀的人又来了。千里靴原来的主人是魔鬼。如果魔鬼能一步千里,他不会视千里靴为宝物,如影随形的本领,他自身就具备了,又何需一个外在之物?如同孙悟空不会把一个能把自己送上天际的东西当宝物,因为他一个筋斗云就抵达了。如果穿上千里靴逃走时还是被光脚的魔鬼一再追上,那只能说明这是一个失效的宝物,实际功用远非传说中那么神乎奇神。如果这是一个失效的宝物,那魔鬼根本不会珍藏,更别提跋山涉水地去追讨。那么为什么,我们已经穿上千里靴,却如此轻易地一再地被魔鬼紧跟呢?我后来才领悟,童话中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恰恰埋藏更深的隐喻。在漫长的灵魂自我建设中,当我一次次试图摆脱内心的种种邪念,朝着更美好和澄明的方向行进每每过程却如此困难,结果却如此失败,我仿佛能感到魔鬼的体重和窃笑。猜对了,穿着千里靴跑得再快、跑到天涯也没用,因为我们身上一直背负着魔鬼,他一伸手,就轻易拍上我们的肩。(取材于周晓枫的同名散文) (1) 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 揠苗助长B . 急工近利C . 致理名言D . 神乎奇神(2)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 . 由于童年时乖顺自闭,因此得不到父母的爱,作者十分迷恋童话中的宝物。B . 因为恐惧成长过程中的创痛和失败,作者希望可以借助千里靴来逃避长大。C . 童话中的千里靴引发作者想象,飞机就是可以快速飞越千山万水的“千里靴”。D . 与快相比,慢更优雅,能使平凡场景凸现诗意,能让人更好地欣赏沿途风景。E . 文中引用了大量的童话故事,充满生动的童趣,同时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3) 文中说“千里靴是没有耐心的产物”,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4) 作者认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典型的偷懒技巧,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5) 本文写了作者对“千里靴”的认识和态度的几次转变。请分别概括。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8. (16分) (2017高一上桂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革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讯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余与四人坤火以人拥:持,拿B . 于是余有吃焉叹:叹惜C . 夫寒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D .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2) 下列有关文学知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王安石,北宋人,字临川,号半山,有临川先生文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B . 地理中的“阴”与“阳”。古代称山的南面或水的南岸为“阳”,称山的北面或水的北岸为“阴”。C . 古人称谓一般不直呼其名,而可称籍贯、字号、官名、排行等,如“庐陵萧君圭君玉”就含有籍贯、姓氏、官名和字。D . 古人之所谓“浮图”和“庐冢”即为和尚和寺院。(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B . 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怎样才能达到。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到达。C . 文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D . 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9. (6分) (2020高三下桂林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十)杜甫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出门流水住,回首白云多。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只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注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初夏,杜甫与广文馆博士郑虔同游何将军山林,作此组诗。郑广文:郑虔,杜甫与其交情极笃。(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自己想到别友回家的日期,心里就很不舒服,却也无可奈何。B . 颔联借景抒情,溪中流水停留,山上白云聚集,衬托出留恋的情怀。C . 颈联写实,宴饮中朋友之间的欢歌笑语与醉后歌声让诗人感觉开心。D . 尾联表达对友情的珍惜,不管刮风也好,下雨也好,一定旧地重游。(2) 作为客居他乡的游子,一想到归期将至本应流露出喜悦之情,而诗人却感到“不惬”,这是为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六、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10. (10分) (2018郴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时有旱蝗、日食、地震之变,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擢直史馆,兼修起居注,襄益任职论事,无所回挠。吕夷简平章国事,宰相以下就其第议政事,襄奏请废止之。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复修起居注。唐介击宰相,解盛怒,襄趋进曰:“介诚狂愚,然出于进忠,必望全贷。”既贬春州,又上疏以为此必死之谪,得改英州。进知制诰 , 三御史以论梁适解职,襄不草制。后每除授非当职,辄封还之。帝遇之益厚,赐其母冠帔以示宠,又亲书“君谟”两字,遣使持诏予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襄精吏事,谈笑剖决,破奸发隐,吏不敢欺。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赠吏部侍郎。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命书之。于朋友尚信义,闻其丧,则不御酒肉,为位而哭。尝饮会灵东园,坐客误射矢伤人,遽指襄。他日帝问之,再拜愧谢,终不自辨。(节选自宋史蔡襄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B . 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C . 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D . 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称号,如“仁宗”。B . “擢”表示官职提拔、提升,同样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右迁、升、拔、陟、徙等。C . “制诰”指皇帝的诏令。“知制诰”本意指掌管为皇帝起草诏令事务,后用作官名。D . 古代官员在“丁忧”其间不得为官。若有特殊原因,国家也可丁忧者为官,称为“夺情”。(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蔡襄心怀正义。范仲淹、余靖、九洙、欧阳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