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_第1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_第2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_第3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_第4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渗漏(lu)吐痰(t)曝光(bo)令人咋舌(z)B . 愧疚(ji)精髓(su)疮疤(chun)C . 推搡(sn)饕餮(to)媲美(p)外强中干(n)D . 蕴藉(yn)胸襟(jn)皎白(jio)以儆效尤(jn)2. (2分) 下列各句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近年来,“司母戊鼎”的名字被某些专家错改的现象屡见不鲜,先是“后母戊”,后又“司马戊”,使一般群众不知所措。B . 中科院学者洪源认为,某国舰机频繁对我舰队进行挑衅,从应对地方威胁角度来说,中国军舰火控雷达锁定敌方舰机,防止被突袭,那也是无可厚非的。C . 2013年达喀尔拉力赛在秘鲁首都利马发车,比赛所需的高昂费用让中国车手叹为观止 , 今年仅有两张中国面孔出现在南美。D . 在国画传统题材中,徐渭、八大山人、齐白石等大师善于画虾,他们的画作曲尽其妙 , 各得风流,形成了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3.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阅览室中的书籍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不高,二是管理力度不够。B . 中国质量报曾报道,食品专家基本可以断定“一滴香”是通过合成反应及化学品直接调和的方法,营养作用十分有限,长期食用会损伤肝脏。C . “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D . 节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劳资纠纷纷纷进入高发期,为了避免让“流血讨薪”的惨剧不再发生,九部委联合发力,紧急部署,要求确保农民工工资节前按时足额支付。4. (2分) (2016高二下杭州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一个作家都必然地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要想写出完全与社会政治无关的作品也是不可能的。_所以,他的作品就具有了走向世界被全人类理解和接受的可能性。那块巴掌大的地方上发生的事情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片段使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和理解但由于他动笔之前就意识到了那块巴掌大的地方是世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好的作家写的虽然很可能只是他的故乡那块巴掌大小的地方但好的作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更加广泛和普遍的意义很可能只是那块巴掌大小的地方上的人和事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5. (6分) (2016高二上大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们提及孔子对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影响时,常常认定孔子奠定的儒学是排斥科学技术的。其实,这种认识是偏颇的。儒家对科技的鄙视和推动表现在“仁知统一”上。所谓“仁知统一”,即道德行为(仁)和理性认识(知)的结合。对于仁知的统一,孔子是这样论证的:一方面,知从属于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另一方面,知是仁的必要条件(“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仁知由如此的互为前提而贯通为两者完美结合的“中庸”这一“至德”。但是,这“知”却不是指认识自然事物及其规律,而是明确的把“知”的任务规定为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因而,在“仁知统一”的支配下,由于伦理理性居于知识理性之上,科学技术成为雕虫小技,处于遭贬抑的地位。然而,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仁知统一”对科学技术只具有排斥的作用。因为,如果某些学科的认识(知)对象同时具有道德(仁)的属性,即这些学科本身是“仁知统一”的体现,那么在孔子奠定的“仁知统一”的支配下,这些学科就会得到重视,获得较大的发展。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和儒学演变的历史特点中,找到一些儒家思想对科技发展积极影响的线索。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有两个时代特别重要。一个是汉代,是各门学科初具规模、奠定体系的时期;再一个是宋代,是传统科学走向高峰的黄金时期。而在学术思潮发展领域,这两个时期恰恰一个是独尊儒术(汉代),再一个是儒学复兴(宋代)。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吗?我们不能设想,当一个社会的科学技术处于高度发展的繁荣阶段时,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却会是一种对科技发展完全是消极影响的思想。一个社会的科学技术之所以能获得高度发展,必然有其赖以发展的各种原因,其中包括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及其思想和文化原因等等。我们有理由相信,至少在汉代和宋代这两个时期,儒家思想正是适合并促进科技发展的思想原因之一。总之,儒家思想对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学科领域都很不相同,应该对其作具体分析,而不可将其一概否定。(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孔子的儒学不完全排斥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孔子儒学中“仁”“知”观在一些方面其实也推动了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B . 孔子认为,从属于道德行为的理性认识,也是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所谓“仁知统一”,其实就是指道德行为与理性认识的结合。C . 孔子的“仁知统一”中的“知”,不仅是指认识自然事物及其规律,而且也把“知”的任务规定为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D . 在“仁知统一”的支配下,科学技术处于遭贬抑的地位,究其原因,就在于伦理理性的“仁”居于知识理性的“知”之上。(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在孔子“仁知统一”支配的时代,当有些学科的认识对象同时具有道德的属性时,这些学科就会得到重视,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B . 除了孔子“知仁统一”观本身外,我们还能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和儒学演变的历史特点中,找到这两者是如何排斥或者互相推动的。C . 独尊儒术的汉代,是各门学科初具规模、奠定体系的时期,这不是巧合,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当时的儒学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D . 从历史上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原因很多,包括政治原因,经济原因以及思想和文化原因,就宋代而言,儒学复兴至少算是其中一个。(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汉代和宋代,儒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至少当时的儒学对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B . 孔子的“知”与“仁”最终结合融汇为“中庸”,因此不难理解,“中庸”就是道德行为与理性认识的结合,从而成为孔子的“至德”。C . 综观历史,我们找到了汉代、宋代儒学推动当时科技发展的线索,但是并不代表这一时期的儒学对科技发展就没起到过消极作用。D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之所以被视为雕虫小技,是因为这些学科本身缺少伦理理性方面的属性,从而被处于支配地位的儒学所排斥。6. (12分) (2017高二上遂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新鲜空气陈树茂天空灰蒙蒙的,人的心情也灰蒙蒙的。一大早,几声清脆的电话声,唤起了百分之百满意公司员工的热情。接线小姐彬彬有礼地说,您好,百分之百满意公司,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一个男声有气无力地问,我需要白云山的新鲜空气,你们可以提供吗?新鲜空气?接线小姐听过顾客不少奇怪的要求,但这样的要求还是第一次听说,她马上反应过来,说,请您将要求再说一下,留下电话号码,10分钟后回复您。老板看着这个顾客的要求,喃喃自语道,每天早上7点,准时送一袋白云山的新鲜空气,要求是早上5点的,价格不限。真是怪事,现在白云山的空气这么值钱么?老板有些怀疑,但有钱就得赚,这是他的信条。他马上回复,每袋500元,明天开始送。对方竟然一口答应。老板安排了新员工小林跟单。第一天,小林4点多就到白云山顶,5点钟一到,他立即拿出保鲜袋装好空气,再用纸盒子装好。按顾客提供的地址,小林来到市中心的一个高级小区。小林看看时间,刚好7点,他按了按门铃,开门的是一位老人,还拄着拐杖。老人接过保鲜袋,打开袋子对着脸,空气哧一声散开,他痴痴地笑,就是这个空气,就是这个感觉。他回身掏出500元说,以后每天准时送来。第二天,小林依然4点多就来到白云山顶,他暗暗发笑,一袋空气值500元,我在这里站一天不就成百万富翁了?他照旧5点钟装好一袋空气,7点准时送给老人。老人闻着空气,依然很享受,不问什么就给钱。连续几天,小林都在想,白云山的空气真的这么值钱?他也模仿老人的神态,深吸一口气,眯着双眼,感受一下山顶的空气。他很失望,无法感受其中的乐趣。一天,小林睡过头了,赶到白云山顶刚过5点,人有些多了。他赶紧拿出袋子装空气,心想,我就不信迟几分钟你会知道。当老人打开袋子时,脸色马上变了,这不是5点钟的空气!小林吓了一跳,神了,差几分钟都知道?老人继续发脾气,年轻人做人要老实,是就是,非就非,你再不老实,我让你老板炒你鱿鱼!小林一想到被炒鱿鱼,有些害怕,几乎要哭出来,哀求着说,老伯,请您原谅我一次吧,我找份工作不容易啊。老人看小林快哭的样子,摆摆手说,好吧,今天不给钱,明天继续送。小林说了很多句谢谢才离开。一路上,小林还是无法相信老人那么神奇,才过几分钟,怎么可能知道?小林叹了口气,这500块只能自己垫付了。之后,他再也不敢骗那老人了。老人每次验货成功后,照样二话不说就给钱。小林送了一个月,他一直很纳闷,真想找机会问清楚,但公司规定,不得向顾客询问原因。小林整理了一下,得出结论:单身老人,有钱人,行为怪异。有一天,小林准时送货上门,按了好久的门铃不见老人开门。他想,暂停服务要提前取消的,这是公司的规矩。老人是不是外出了?他侧耳听听屋内好像有些声响。他打不开门,马上打电话报警。警察来了,原来老人晕倒在里面,幸好小林及时发现。小林一直跟着去医院将老人安顿好才离开。一个多月习惯了早起,小林这几天早上也睡不着,心里想着那老人的事,也想到了乡下年迈的父母。周末,小林买了水果,早早去医院看望老人。老人看到小林,很惊喜,招呼他进来,还颤抖着说,谢谢你来看我。小林说,不客气,这是应该的。小林看看周边,忍不住问,老伯,您家人呢?怎么没人来陪你啊?老人听完,默默掉下眼泪,断断续续地讲着,两个孩子都出国了,几年也不回来一次,去年老伴走后就成一个人了。小林好奇地问,那新鲜空气又是怎么回事?老人听完破涕为笑,那天我在电视上看到单身老人病死家中没人理,我就想到这法子,让你每天给我送空气,白云山是我和老伴相识的地方,每天可带来一些回忆,你每天还可以定时来看我。小林又问,你怎么不去老人院?老人摇摇头说,我不喜欢去老人院,家里多少有些温暖和回忆,去那里没有家的感觉。小林追问,那天我迟到取的空气,您怎么知道的?老人开心地笑起来了,你那天在外面给你女朋友打电话的声音那么大,我刚好打开窗户,就听到了。小林也忍不住笑了,我还以为真的那么神奇呢!小林从身后拿出一袋空气,说,我今早特意跑去装的,保证是5点钟的,免费赠送。老人接过袋子,脸上露出孩子般天真灿烂的笑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老人不限价格预定白云山的新鲜空气,为后文的情节作了铺垫。B . 老板有钱就得赚,不问缘由一袋空气售卖500元,揭示了当下生活中人们金钱第一,忙于赚钱,因而缺少对身边人关怀的现象。C . 小说最后“小林也忍不住笑了”,写出了小林的不好意思,也体现了小林对老人的理解,让小说的结尾有了一丝温情。D . 小说从小处入手,将如今老年人生存的许多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令人唏嘘。(2) “老人”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小说以老人“露出孩子般天真烂漫的笑容”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017高三上盐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韩愈公讳郱,字某,雍王绘之后。王孙道明,唐初以属封淮阳王,又追王其祖父。曰雍王、长平王。淮阳王生景融,景融亲益疏 , 不王;生务该,务该生思一,思一生岌。比四世,官不过县令州佐,然益读书为行,为士大夫家。岌为蜀州晋原尉,生公,未晬以卒。无家,母抱置之姑氏以去,姑怜而食之。至五六岁,自问知本末,因不复与群儿戏,常默默独处,曰:“吾独无父母,不力学问自立,不名为人!”年十四五,能暗记论语、尚书、毛诗、左氏、文选,凡百余万言,凛然殊异。姑氏子弟,莫敢为敌。浸传之闻诸父,诸父泣曰:“吾兄尚有子耶?”迎归而坐门之,应对横从无难。诸父悲喜,顾语群子弟曰:“吾为汝得师。”于是纵学,无不观。以朝邑员外尉选,鲁公真卿第其所试文上等,擢为同官正尉,曰:“文如李尉,乃可望此。”其后比以书判拔萃,选为万年尉,为华州录事参军。争事于刺史,去官,为陆浑令。河南尹郑余庆荐之朝,拜南郑令。尹家奴以书抵县请事,公走府,出其书投之尹前。尹惭其庭中人曰:“令辱我,令辱我!”且曰:“令退!”遂怨之。拾掇三年,无所得。拜宗正丞。宰相以文理白为资州刺史,公喜曰:“吾将有为也!”谗宰相者言之上曰:“是与其故,故得用。”改拜陕府左司马,公又喜曰:“是官无所职,吾其不以吏事受责死矣!”长庆元年正月丙辰,以疾卒,春秋七十三。夫人博陵崔氏,朝邑令友之之女,其曾伯父有功中宗时。夫人高明,遇子妇有节法,进见侍侧,肃如也。七男三女,及公之存,内外孙十有五人。五月庚申,葬华阴县东若干里。(选自全唐文,有删节)(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淮阳生景融,景融亲益疏 , 不王疏:稀少B . 岌为蜀州晋原尉,生公,未晬以卒晬:满周岁C . 鲁公真卿第其所试文上等第:评定D . 宰相以文理白为资州刺史白:上奏(2) 下列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吾为汝得师吾将有为也B . 姑怜而食之朝邑令友之之友C . 吾其不以吏事受责死矣以疾卒,春秋七十三D . 其后比以书判拔萃出其书投之尹前(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比四世,官不过县令州佐,然益读书为行,为士大夫家。夫人高明,遇子妇有节法,进见侍侧,肃如也。(4) 根据第三段,概括李郱的形象特点,不超过25个字。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8. (7分) (2018淮安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竹林寺别友人许浑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1) 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 (2) 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9. (2分) (2018揭阳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劝学中,作者认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即“_”,并由“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现象想到提高君子学养的方法和按照此法能达到的效果:“_,_。” (2)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写诗人为美丽的景色所陶醉,直抒胸臆,表达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 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