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7高二下广东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文革期间,身处逆境的周恩来总理为了尽量减少动乱造成的损失,宵衣旰食 , 呕心沥血,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华为2015年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榜首。华为,这位世界通讯业的霸主,已在中国通讯行业稳执牛耳。明大诰以其通俗的口语化语言、酷烈的律外用刑和对吏治的重点整饬而著称于世,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郁的血腥气味,其刑罚的苛重可谓耸人听闻 , 但官场风气却并未根本好转。淘宝网红凭借靓丽外形吸引数十万甚至百万粉丝,经营着一家家销售额过亿元的淘宝店,在社交媒体上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远胜过许多文化名人,甚至令诸多大众传媒鞭长莫及。西樵山岭南文旅峰会其间,与会嘉宾实地考查了碧玉洞、听音湖等西樵山文旅项目,不少嘉宾对西樵山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赞不绝口,认为它被评为5A景区是不容置喙的。随着神舟十一号的成功返回,景海鹏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位三次登临太空的宇航员,而且和队友陈冬迎接了在太空驻留一个月的挑战,他为中国航天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A . B . C . D . 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为了更系统地掌握学过的知识,集中一段时间复习是必要的。B . 最近武汉市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C .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起色。D . 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3. (2分) (2016高三上扶余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_ , _ , _。_ , _ , _。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A . B . C . D . 4. (2分) (2017高二上河北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B . 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髙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C . 本报衷心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D . 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5. (6分) (2016高一下鞍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宗族与风俗:明代中后期社会变迁的缩影学术界一般认为,明代成化弘治以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习尚的巨大改变,尤以嘉靖至万历年间最为明显,这一社会变化带有全国普遍性,以江浙地区最为突出。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变迁,其基本动力来源于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江南地区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以丝织业为核心的手工业迅速发展,出口增加;大量海外的白银流入内地,货币的增加极大刺激了消费,导致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高消费成为时尚,文献中记载的奢靡风俗正是这种社会变化的反映。嘉靖万历时的余姚县志以及余姚江南徐氏宗谱生动而细致地记载了绍兴府余姚地区的这一风俗变化,使我们看到了社会变化对于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人们观念的影响。由于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进一步依赖市场,物质欲望迅速增长,嘉靖时徐天泽将风俗的变化归结为人们的“物欲”。在讲求“义”的伦理政治下,“物欲”表现出的“利”对于社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高消费首先冲击了现有的身份等级秩序。服饰不能反映身份,女性方面“求乞之妇、贱艺之妻、奴婢离主而居,媪妪秽行而淫者”与士大夫妻女头饰相同;“星卜商贾、俗子村夫、艺流博徒辈”无不戴巾,而且“无论上下贵贱,悉皆有号”,与士大夫浑然无别。时人的心态令人担忧,“且有无一缗之产,而制服数缗之衣”,人们不再安分守己,以满足欲望为追求。这样的社会图景,迥异古昔。明代社会结构发生重要变化还表现在士大夫数量的激增。科举制度下的士大夫,至明中叶数量庞大,江浙又是科举制最为发达的地区,余姚江南徐氏在明代由于科举人才辈出,而引人注目。士大夫阶层的壮大,使其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主导作用。士大夫一方面享受着经济增长带来的富裕生活,是奢华风俗的推波助澜者;另一方面他们所受的教育和官府的要求又促使他们成为原有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地方志是从批判的角度记载奢靡风俗的,编纂者号召人们移风易俗,反映了地方官的意志以及地方绅士的主张。最值得注意的是士大夫通过宗族建设来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宗族组织迅速普及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与士大夫组织宗族进行制度建设,移风易俗,以维护社会秩序有密切关系。士大夫响应国家推行乡约的号召,使宗族乡约化,进而组织化。所以风俗的重大变化与宗族组织的普及同时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都是社会变迁的产物。而理解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变迁,离不开对于士大夫动向与特性的把握。(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中国社会在风俗习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江浙地区的变化最为明显。B .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迅猛发展,贸易往来愈加频繁,物质资料极大丰富,这些因素促使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C . 随着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后期追求高消费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民众强烈的物质欲望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D . 余姚县志余姚江南徐氏宗谱记载了明代绍兴府余姚地区在嘉靖、万历年间的风俗变化,也表现了这一变化对当地百姓生活观念的影响。(2)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明代士大夫的数量急剧增加,士大夫阶层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使明代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B . 士大夫阶层在明代中后期起到了特殊的社会作用:他们对物质的追求助长了社会的奢靡风气,他们的学识和身份又促使他们极力维护原有的社会秩序。C . 明代中后期士大夫阶层自觉加强宗族建设,通过宗族乡约化、组织化,达到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D . 士大夫阶层既引领当时的社会新风尚又通过宗族建设维护社会秩序,都与当时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 明代中后期,服饰不再像前代社会那样作为身份、等级的代表,“求乞之妇”与士大夫家庭的女子可以戴同样的装饰品,俗子村夫也在装扮上与士大夫没有多大区别。B . 明代中后期的一些地方志通过对当时奢靡风俗的批判来号召民众改变不良的社会风俗,反映了地方官员的意愿。C . 明代中后期社会风俗的重大变化和宗族组织的建设普及相伴相生,都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 . 士大夫阶层在明代社会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士大夫的动向、特性是研究明代社会发展变迁的必由之路。6. (12分) (2017高一上临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庹其五石鸣庹其五是个茶客。或者说,退休前,庹其五是个老师,退休后,庹其五是个茶客。退休前,庹其五每周六天去学校上课;退休后,庹其五每周六天到巷子尽头老孙家的茶铺子里坐着喝茶。老孙家的茶铺子很小,茶几椅子就摆在院子里。院里的照壁是早就毁了,站在院外的路上往里看,一眼就能看个通透。庹其五就坐在通透处的一棵银杏树下。银杏高四五丈,郁郁苍苍,总有上百的年岁了吧?庹其五有时抬眼望着银杏树,不免感叹一声:“银杏自然是好,要是有这么粗大的一棵茶树立着,不是更佳?”听见的人就把老孙叫过来,对老孙说:“老孙,改天你将这银杏刨了,庹老师说,种棵茶树才更好呢。”老孙听了,也抬眼看看银杏,对庹其五说:“庹老师,这银杏可算得上是我爷爷辈的了呢。”庹其五和喝茶的人就笑起来,庹其五对老孙说:“老孙,他们说玩笑话呢。这么好一棵树,谁舍得刨?”在老孙家茶铺子喝茶的,多是熟客,认得庹其五的,都叫他“庹老师”,不认得的,互相谈起来,问起姓名,庹其五就会蘸着茶水在茶几上写一个“庹”字,指点着说:“很多人开口就念度,那不对。这个字念庹,同稳妥的妥一样的音。”同他的姓难念一样,有时他说的话也让人觉得突兀。比如,有时侯庹其五将装茶叶的小瓶子从口袋里掏出来,将茶叶仔细放进茶碗,看着老孙一柱滚鲜鲜的开水注进去,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的是陆羽茶经开首一句,但和庹其五一道坐着喝茶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接着话往下说的人很少。一道喝茶的人听不懂庹其五说的那些话,庹其五却并不觉得孤单,并没有知音不遇的失落。自己的心绪能懂自己的话,就够了,所以别人听不太懂的话,庹其五常常是说几句就止住了。庹其五来老孙的茶铺子喝茶,是喜欢自己带茶来。老孙的茶太普通,没有他自己的茶好。庹其五无儿无女,老伴也走了,生活清淡,钱能做的用途不多,说来算去也就是个喝茶。庹其五也是有个儿子的,上山下乡的时候,儿子到山区插队,一年夏天放牛,走在山沟里,遇上山洪,儿子忙着赶牛,却将自己留在了山洪里。庹其五和妻子赶到儿子插队的村,站在山沟边一阵痛哭,又一阵痛哭,才移动步子,山坡上种下一株远道带来的茶树,又沿山沟向下一路洒了五斤茶叶。乡里人都奇怪,只以为是城里人在破旧,却不知庹其五是在给儿子安魂。儿子喜欢茶,若不是来了上山下乡的运动,本是该去农业大学学习,然后去培育他愿望中的优质茶树的。天不假人以时日,庹其五只能让一株茶树在山坡上让儿子凝望。茶树是儿子未下乡前在花盆里试种的,树干树枝上都有他抚摸的痕迹,如今人茶两相望,也算是互为慰藉。有一段时间,庹其五外出走了一圈回来后,突然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了。这情况以前少见,一同喝茶的人就奇怪。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庹其五说:“喝茶,喝的是心绪,在乎茶的好坏?”这就让大家不好说了。谁说喝茶不是喝心绪呢?可是细想,又似乎不是庹其五喝茶的习惯。当然,似乎而已,也就是个感觉,所以虽存疑惑,也不再罗嗦刨问。老孙的茶庹其五一喝竟持续了一年,让人渐渐忘了他有自己带茶的习惯。大伙儿想起来他有这习惯,是第二年的清明后。庹其五又自己带茶叶来了,而且给相熟的人每人都送一小包。茶是新茶,雀舌,一看就是明前的新芽。问,才知道是庹其五儿子以前插队的那个村寄来的。再问,才知道庹其五去年到山里看儿子,发现当年栽的那株茶树长得竟好。村里人依旧穷,庹其五就想着让他们种茶,于是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专家说气候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长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了请人的费用,告诉村长茶叶赚了钱再补给他。一年过去,果然就出了茶来。茶还是打顶采的,量少,制得也不算好,但庹其五喝着,也是觉得浓郁清爽。此后每年村里都寄上新茶来。三年后茶叶开始正常开采,竟是越制越好,渐入佳境。庹其五带上新茶,看着老孙将一柱水冲进茶碗,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话,一道喝茶的人都已经听熟了,他们偶尔也重复一下,都以为是庹其五写的诗句。(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段采用对比的手法,以时间为标志,不厌其烦地介绍庹其五身份的变化,是有作者写作深意的,与下文写庹其五只喝自己带的茶是有关系的。B . 第段描写老孙家茶铺子里的银杏树,一方面,突出茶铺的环境特点;另一方面,引出庹其五种茶的议论;同时,从侧面烘托他对茶的深情,为下文帮助山村发展茶业埋下伏笔C . 第段庹其五反复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第一次表达了对茶的赞叹,以及对清雅生活的向往。第二次还饱含对儿子的怀念,对山村茶树种植业发展的欣慰。D . 庹其五喝茶以前从来不喝老孙配备的茶,后来外出一圈后开始喝了,说明庹其五改变了喝茶的习惯,与民同乐了。(2) 庹其五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3) “喝茶”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杖荷蓧荷:背负。B . 植其杖而芸芸:除草。C . 明日 , 子路行以告明日:第二天D . 行其义也义:正义。(2) 对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子路拱而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A . 与相同,与不相同B . 与不相同,与不相同C . 与相同,与相同D . 与不相同,与相同(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语录体,记述的大都是三言两语,少数几章也只记了谈话时的场景。上述文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B . 丈人带讽刺的话语,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表现出他的态度倨傲,自认为比孔子高明,德行比孔子高尚。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C . 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长幼之节”;但他不出仕,放弃了臣子对君主应尽的责任,即君臣之义,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D . 孔子的话(包括子路根据孔子的意思说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出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而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却给予严厉的批评。(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8. (9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三登乐范成大路转横塘 , 风卷地,水肥帆饱。眼双明,旷怀浩渺。问菟裘 , 无恙否,天教重到。木落雾收,故山更好。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算年来,识翁者少。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归鬓任霜,醉红未老。(注释)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词为多年在外的诗人归乡时所作。横塘: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菟裘:此处指诗人家乡吴县石湖。醉红:指酒醉后面庞泛红。(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作开篇点明行迹;“水肥帆饱”不仅描写看到的景色,亦寓有归乡时的心情。B . “无恙否”既是揣测,又流露出隐隐的担忧,这种心情与“近乡情更怯”颇相似。C . “休荡桨”写舟行水上,已无需荡桨,意在表现风力迅猛,浪推船行,极为迅速。D . “喜山林”三句是说虽然作者离家日久,但故乡山林的遗迹依然,还是旧日模样。(2) “横塘”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诗句中“横塘”的情感内涵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 复见花开人又老,横塘寂寂柳依依。(唐李嘉祐伤吴中)B . 散客出门斜月在,两眉愁思问横塘。(唐韩偓横塘)C . 道出横塘跨石梁,塘南塘北稻花香。(宋程师孟入涌泉道中)D .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宋范成大横塘)(3)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7高三上黑龙江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_,_。”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以此借古讽今,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六、 语言表达 (共3题;共9分)10. (2分) (2015高一上阳高期中) 下面的一幅对联,打乱了顺序,请你将其整理为一幅较为工整的对联。康桥河边旷世伟人多情游子橘子洲头作别西天云彩书写壮志豪情上联:_下联:_11. (5分) 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 ;同时也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但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联通企业知识培训课件
- 课文燕子面试题及答案
- 房间火灾测试题及答案
- 诊所医保考试题及答案
- 夏季防汛考试题及答案
- 北京知识产权培训课程课件
- 食品理化检验检测理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金融市场机构基础知识考试题库与解析附含答案
- 2025年疟疾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4山东省社区《网格员》点睛提分卷(含答案)
- 在县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六次集中学习上的研讨发言(五个进一步到位)
- 2025年邮政柜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第8课 认识TCP-IP 课件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 足球裁判规则讲解
- 2025年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信访工作心得及改进措施总结报告
- 2025年浙江省中考社会试题卷(含答案)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沉淀池安全操作规程
- 职业规划杨彬课件
- 车间现场品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