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边塞诗欣赏.ppt_第1页
高考边塞诗欣赏.ppt_第2页
高考边塞诗欣赏.ppt_第3页
高考边塞诗欣赏.ppt_第4页
高考边塞诗欣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边塞诗欣赏,教学目的,1.了解边塞诗的审美特点;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你知道的边塞诗有哪些?你还记得其中的名句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行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唐)陈子昂送魏大从军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己亥岁感事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唐)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唐)李益塞下曲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唐)李贺雁门太守行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宋)范仲淹渔家傲,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一、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卢纶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征人怨柳中庸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李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2.对比: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3.虚实结合: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4.用典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边塞诗的风格,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同为边塞诗,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主题思想、迥异的艺术风格?,1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边塞诗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格调高亢,情绪激昂。而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颓,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势入侵,统治者却纸醉金迷,不思进取,这样在知识分子的笔下,多用来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即使同为唐诗,但也有较大不同。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但到了中晚唐时期,诗人们虽然仍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其中已不免多少悲壮,多少感伤。,2与个人际遇密切相关边塞诗的主题丰富多彩,边塞诗风格异彩纷呈,或豪放旷达,或雄壮悲慨除了时代使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诗人自身。即使是同一诗人,同一题材,也会因一时的际遇、一时的情绪不同,而在主题、风格上呈现迥然不同的特色。鉴赏诗歌不可陷入定势思维。,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7分)塞上听吹笛高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听晓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注释: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小单于:乐曲名。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高诗尾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12、D要点: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1分),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1分),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例:(1)、都用“霜”字点明了描写的时节和环境,秋意寒霜,营造了悲凉之感,也都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背景,写出了戍边战士的心情。用意象含蓄表达了愁绪,意味无穷。(3分)(2)都以“霜”字开头。这样写能够介绍当时所处的时节,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借着“霜天”的景象,更有助于作者抒发内心的感情,表现诗歌的主旨。(2分)反馈题:这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具特色,请加以赏析。提示:高诗三、四句为虚写:此时不知何处传来了羌笛曲梅花落,乐曲悠扬,似乎在整个关山回荡,由此,让人感到,风吹送的仿佛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眼前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